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民族团结——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
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观念的落后,主要是由于过去过于 封闭,缺少与外界的交流所致。人口流动必然带来不同地 域文化的汇合,促进文化的交流,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 观念更新提供深层次的思想意识动力。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中,曾闯荡过先进 发达地区、在全新的文化环境中改变了思想观念的人们, 必然会成为各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的载体,当他 们回到原先所生活的地区,将会产生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 望,并促使更多的人们实现思想的大解放。
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多说有利于民 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 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做到不说伤害民族 感情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
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的重要意义,没有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 思想。
第一,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第二,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第三,民族间互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
竞争的共性。 第四,共同繁荣的初步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对新疆民族关系的认识
( 一) 新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立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诞生宣告了在中国大地上民族剥削、民族 压迫制度的彻底消灭,各民族人民在政治 上、法律上获得了平等的地位。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A、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党和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 工作的积极性; C、离不开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 力; D、离不开与东部的合作以及全国各族人民 的关注与支持;
为什么要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小 学全面推行使用维汉双语教学?
我国政府是怎样尊重和保护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作者: 叶介甫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统战部,北京100800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48-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社会;民族政策
摘要: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关系。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向深度拓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是民族关系的前提基础,互助和谐是民族关系的精神纽带。

民族关系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权力和利益、意识和感情等问题,影响着族际关系的格局与国家的稳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研究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改革开放的开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A.政治领域B.经济领域C.文化领域D.思想领域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A.利益B.权利C.意识D.情感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A.民族分裂势力B.宗教极端势力C.暴力恐怖势力D.民族主义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D.民族和谐三、判断题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政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新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四: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启发诱导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课前预习(一)基础知识梳理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是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和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①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

②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依法平等的履行义务。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之一,是社会稳定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国家统一的。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

4、处理民族关系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发展这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高三历史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高三历史教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材料二:汶川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的聚居地,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20__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美丽的汶川瞬间变成了废墟,一座“死亡之城”。5年过去了,而今在汶川县城,我们见到一座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体育馆矗立于滔滔的岷江河畔,高低错落的白色屋顶如同洁白的哈达起伏舞动,条块相间的红色图案如同美丽的羌红传递着幸福与欢乐。这座既时尚现代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在灾区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在重建过程中,各级党政和各地的援建者们,都把保护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了自己的神圣职责。而这种风格独具的建筑,正是灾区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象征。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③④ B.①②开的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于20__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
①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1.我国已经形成了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 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 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 的责任付诸行动。
按照教材P73方框中的4个方面史料论证: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堂探究案
②原因:
A.我国宪法规定 。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与发展程度之别,绝无 ;
C.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
①含义:在 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 、友好往来、互相合作、 ,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意义: 、 ,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的前提, 是 的保证,是 的基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7.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学案【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们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明确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能力目标:学习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

使学生逐步学会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正确对待民族问题,自觉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现在做起自觉承担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重点)民族三原则之间的关系(难点)【自主构建】【我的疑惑】【要点探究】探究11、播放《爱我中华》,问同学们都有何感受?2、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基础回扣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探究2少数民族代表步入人民大会堂说明我国处理民族问题和其他民族国家相比有何不同?原因何在?【基础回扣2】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①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原因: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民族团结(重要原则)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习题一、单项选择.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年月).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年月).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的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二、多项选择.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利益.权利.意识.情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三、判断题.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民族关系五、简答题。

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怎样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发展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以及基本政治制度;
④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以调动其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⑤需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经济;需要各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需要中央政府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援;需要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