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资源的合理利用--经典例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 资源的合理利用--经典例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 资源的合理利用--经典例题及答案

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

【考点要求】

1.说出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某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资源的概念和种类:

(一)定义

(二)种类

(三)自然资源的成因和分布

题一

下图是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图。读图回答:

图中甲、乙分别表示()

①海洋资源②土地资源③地热资源④矿产资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二

读西藏自治区图,回答下列问题。说出西藏自治区两种重要能源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主要成因。(5分)

题三

某地理小组的学生考察了中国和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

(1)学生发现,生态城所在地有多项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请据图1列举三项。(9分)

(2)有学生认为,新加坡重视环保,利用太阳能、风能应当很普遍。经过探究,大家认识到新加坡的太阳能、风能并不丰富。请参考图2说明原因。(6分)

二、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一)资源(能源)的开发对经济发展影响

(二)资源(能源)开发对社会发展影响

(三)资源(能源)开发对生态发展影响

题四

资料1: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

俄罗斯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煤炭储量的23%。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资料2: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

说出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关联速度1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子相连,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和m B,当水平力F拉着A向右运动,某时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θA=45?,θB=30?时,A、B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A:VB应该是________ 小船过河1若河宽仍为100m,已知水流速度是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4m/s,即船速(静水中)小于水速。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求渡河位移? 2.欲使航行距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求渡河时间? 平抛1小球从斜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向着水平抛出,初速度v0,已知传送带的倾角为θ。1.若小球垂直撞击斜面,求飞行时间t1 ,求水平位移x1; 2.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求飞行时间t2 求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 3.反向平抛,何时离斜面最远; 平抛实验1如右图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用方格纸记录了小球的运动轨迹,a、 b、c和d为轨迹上的四点,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0 2.b点时速度大小为vb

3.从抛出点到c点的飞行时间Tc 4.已知a点坐标(xy)求抛出点坐标 水平圆周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圆锥顶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锥体固定在水平面上不动,其轴线沿竖直方向,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小球以一定速率绕圆锥体轴线做水平匀速圆周运动,求恰好离开斜面时线速度 竖直圆周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相切,半圆形导轨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在弹力作用下物体获得某一向右的速度后脱离弹簧,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的瞬间对轨道的压力为其重力的8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到达最高点C.(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物体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物体从B点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开普勒第三定律赤道卫星中同步轨道半径大约是中轨道半径的2倍,则同步卫星与中轨道卫星两次距离最近间隔时间_________。 万有引力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起万有引力是F,用相同材料制成两个半径为原来一半的小球紧靠在一起的万有引力________。 黄金代换若分别在地球和某行星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其水平距离之比为k,且已知地球与该行星半径之比也为k,则地球的质量与该行星的质量之比_________。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去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已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读图完成下面四题。 (1)从图中推断,全球海陆面积比约为() A.九分陆地一分海洋 B.八分陆地二分海洋 C.五分陆地五分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在南极旅游可以看到() A. B. C.

D. (4)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的行为正确的是() A.采冰留作纪念 B.制作生物标本 C.爱护极地动物 D.随意丢弃垃圾 【答案】(1)D (2)B (3)B (4)C 【解析】【分析】(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答案为:D。(2)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读图可知,图中位于南极地区的是乙。故答案为:B。(3)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A图所示的是驯鹿,B图所示的是企鹅,C图所示的是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长颈鹿。故答案为:B。(4)在南极地区旅游要爱护极地动物,选项ABD中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南极大陆附近有三大洋,从南极半岛向东(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为南美洲,向东依次为非洲、大洋洲。 (3)南极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上唯一的净土。 2.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地壳运动活跃期。2000-2010年间,苏门答腊岛近海共发生8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地震。表为2000-2010年苏门答腊岛近海发生的大地震统计,如图示意苏门答腊岛及周边海域。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升腾教育高一数学 满分150分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 {}2 |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8、设集合A=} { 12x x <<,B=} {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2a a ≥ B } { 1a a ≤ C } { 1a a ≥ D } { 2a a ≤ 9、 满足条件M U }{1=}{ 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 +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 } 2 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A={x| x 2 +2x-8=0}, B={x| x 2 -5x+6=0}, C={x| x 2 -mx+m 2 -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 x ax b ++,A=}{ }{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19、已知集合{}1,1A =-,B=} { 2 20x x ax b -+=,若B ≠?,且A B A ?= 求实数 a , b 的值。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典型例题 例l. 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 甲乙 例2.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 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D. 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例3.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例4. 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 汽车以速度1v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从枪口射出,1v和2v均指平均速度。 D.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例5. 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2v,全程的平均速度又为多少? 例6.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D.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例7.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m/s。 例8.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初中地理经典试题(-天气和气候)

考点2 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一:多变的天气 1.(2010·四川巴蜀)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解读】选B。上题中ABCD天气符号分别表示的是:冰雹、多云、大雨、雷雨,多云的天气比下雨的天气适合出行。 2.(2010·山东济宁)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解读】选B。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点,天气时刻在变化,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变化不大。 3.(2010·山东淄博)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活动组合最为合理的是() 【解读】选B。B晴天适合晾晒衣服;A大雨的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C大雪的天气不适合播种小麦,D雷雨环境下不适合高空作业。 4.(2009·天津)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 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 D.抗病条件 【解读】选B。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寒冷的季节,因为气温低许多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利

用塑料大棚正是为了提高温度,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 5.(2009·山东威海)某日天气预报图的天气符号和气温状况如图,说明威海的天气情况是() A.晴转多云,气温19到27摄氏度 B.多云转晴,气温19到27摄氏度 C.阴转晴,气温27摄氏度以下 D.晴转阴,气温19到27摄氏度 【解读】选A。图中天气符号表示晴转多云,天气预报预报的是该日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19℃为最低气温,27℃是该日的最高气温。 6.(2009·河北保定)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 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 B. 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 C. 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 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 【答案】选C。 7.(2009·辽宁葫芦岛)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双项选择) A.白色表示陆地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森林 【解读】选A、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常识性认识。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读懂卫星云图,是进行简易天气预报的基础。分析卫星云图的一般方法是: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表明云层愈厚,此云区往往有较大降雨。 8.(2009·湖南株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诗句。以下四句诗中,描述天气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高一数学圆的方程经典例题

典型例题一 例1圆9 )3 ( )3 (2 2= - + -y x上到直线0 11 4 3= - +y x的距离为1的点有几个? 分析:借助图形直观求解.或先求出直线 1 l、 2 l的方程,从代数计算中寻找解答.解法一:圆9 )3 ( )3 (2 2= - + -y x的圆心为)3,3( 1 O,半径3 = r. 设圆心 1 O到直线0 11 4 3= - +y x的距离为d,则3 2 4 3 11 3 4 3 3 2 2 < = + - ? + ? = d. 如图,在圆心 1 O同侧,与直线0 11 4 3= - +y x平行且距离为1的直线 1 l与圆有两个交点, 这两个交点符合题意. 又1 2 3= - = -d r. ∴与直线0 11 4 3= - +y x平行的圆的切线的两个切点中有一个切点也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的点共有3个. 解法二:符合题意的点是平行于直线0 11 4 3= - +y x,且与之距离为1的直线和圆的交点. 设所求直线为0 4 3= + +m y x,则1 4 3 11 2 2 = + + = m d, ∴5 11± = + m,即6 - = m,或16 - = m,也即 6 4 3 1 = - +y x l:,或0 16 4 3 2 = - +y x l:. 设圆9 )3 ( )3 (2 2 1 = - + -y x O:的圆心到直线 1 l、 2 l的距离为 1 d、 2 d,则 3 4 3 6 3 4 3 3 2 2 1 = + - ? + ? = d,1 4 3 16 3 4 3 3 2 2 2 = + - ? + ? = d. ∴ 1 l与 1 O相切,与圆 1 O有一个公共点; 2 l与圆 1 O相交,与圆 1 O有两个公共点.即符合 题意的点共3个. 说明:对于本题,若不留心,则易发生以下误解: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一.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x=aT 2 ,6543212 ()()(3) a a a a a a a T ++-++=

a与v同向,加速运动;a与v反向,减速运动。

(二)力: 实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研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F=KX.

(三)牛顿运动定律: . 改变

(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静止 平衡状态 匀速运动 F x 合=0 力的平衡条件:F 合=0 F y 合=0 合成法 正交分解法 常用方法 矢量三角形动态分析法 相似三角形法 正、余弦定理法 物 体 的平衡

二、典型例题 例题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下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t图 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由图象可得,小车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 /s2 例2. 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速度变化所用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 例3. 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s末的速度是6m/s。求:(1)第4s末的速度;(2)头7s内的位移;(3)第3s内的位移。 例4. 公共汽车由停车站从静止出发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一辆汽车以36km/h的不变速度从后面越过公共汽车。求: (1)经过多长时间公共汽车能追上汽车? (2)后车追上前车之前,经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是多少? 例5.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在力刚开始作用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立即获得加速度和速度

最新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为() A. 自西南向东北 B. 自东北向西南 (2)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图分析其有利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交通便利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图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但没有给出经纬网或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来判断方向。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可以判断出河流干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流,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甲村庄位于河流沿岸和公路沿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甲村庄的规模不断扩大;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①一般方法,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②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方向,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③带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来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关于下图中ABCD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地理坐标是(10°W,10°N) B. B点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C. C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 D. D点每年有一次阳光直射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关于图中点的叙述,A点的经度位于向东增大上,纬度是位于赤道以北,所以地理坐标是(10°E,10°N));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所以B点是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C点的经度大于160°,赤道以南地区,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D点的纬度是60°S,既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3.2017 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你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什么地图()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人口图 D. 世界气候图 【答案】 A 【解析】【分析】地图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想知道美国、以色列在哪里,应该查找世界政区图,故答案为:A。 【点评】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主题的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也不一样。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4.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结合“历届G2O峰会举办城市分布图”判断,历届G20举办城市() A. 多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B. 多分布在温带地区 C. 多位于南半球 D. 多位于东经度 【答案】 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历届G20举办城市主要分布在30°N-60°N,多分布在温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多位于北半球;故答案为:B。 【点评】20°W以东、160°E以西的地区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经线和180°经线是划分东经度和西经度的界线。0°~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是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

高一数学集合典型例题、经典例题

《集合》常考题型 题型一、集合元素的意义+互异性 例.设集合 {0} 例.已知A ={2,4,a 3-2a 2-a +7},B ={1,a +3,a 2-2a +2,a 3+a 2+3a +7},且A ∩B ={2,5},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A∩B={2,5},∴5∈A. ∴a 3-2a 2-a +7=5解得a =±1或a =2. ①若a =-1,则B ={1,2,5,4},则A∩B={2,4,5},与已知矛盾,舍去. ②若a =1,则B ={1,4,1,12}不成立,舍去. ③若a =2,则B ={1,5,2,25}符合题意.则A ∪B ={1,2,4,5,25}. 题型二、空集的特殊性 例.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B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例.已知集合{}R x x ax x A ∈=++=,012,{} 0≥=x x B ,且φ=B A I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0a =时,{|10,}{1}A x x x R =+=∈=-,此时{|0}A x x ≥=ΦI ; ②当0a ≠时,{|0}A x x ≥=ΦQ I ,A ∴=Φ或关于x 的方程2 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 (1)当A =Φ时,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无实数根, 140a ?=-<,所以14a > . (2)当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时, 12121401010a x x a x x a ???=-≥??+=-?? 140a a ?≤?????>?104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a a ≥. 题型三、集和的运算 例.设集合S ={x |x >5或x <-1},T ={x |a

高中物理经典题库1000题

《物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光线垂直于空气和介质的分界面,从空气射入介质中,介质的折射率为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零,所以光速不变 B、光速为原来的n倍 C、光速为原来的1/n D、入射角和折射角均为90°,光速不变 2、甘油相对于空气的临界角为4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B、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就一定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C、光从甘油射入空气,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D、光从空气射入甘油,入射角大于42.9°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3、一支蜡烛离凸透镜24cm,在离凸透镜12cm的另一侧的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倒立,放大率K=2 B、像正立,放大率K=0.5 C、像倒立,放大率K=0.5 D、像正立,放大率K=2 4、清水池内有一硬币,人站在岸边看到硬币() A、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B、为硬币的实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C、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浅 D、为硬币的虚像,比硬币的实际深度深 5、若甲媒质的折射率大于乙媒质的折射率。光由甲媒质进入乙媒质时,以下四种答案正确的是() A、折射角>入射角 B、折射角=入射角 C、折射角<入射角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6、如图为直角等腰三棱镜的截面,垂直于CB面入射的光线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临界角() A、大于45o B、小于45o C、等于45o D、等于90o 7、光从甲媒质射入乙媒质,入射角为α,折射角为γ,光速分别为v甲和v乙,已知折射率为n甲>n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α>γ,v甲>v乙 B、α<γ,v甲>v乙 C、α>γ,v甲

高一物理典型例题汇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 各部分知识网络 (一)运动的描述: -(D 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1(2》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Q )物理意义:表示物休位置变化的快慢 [平均速度严巻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当加-0时山二号^方向为那一刻的运动方向 「①速厦是 矢童,而逋率是标量 平均速率=遐遅 时何艸砲卒时间 ③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I 加速度峠定小=汪汽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乳是矢量 '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关系不确定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何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 俨一E 图象丿 ②判斯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1 ③比较运动快慢 I ④确定也移或时间等 图象] (意义: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②求位移(面积) I 图象] ③判斷运匪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 出较加速度大小等 X [根据纸带上点谨的疏密判断运动情况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求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卫=善 .粗略求瞬时速度’当心取很小的值时,瞬时速度釣等于平均速度 x=aT 2 , o (a 6 a 5 a 』(a 3 a ? aJ a 2 (3T) (推述运动的物理量v 速度 ⑶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2②平均速度二 运 动的描 述 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不物体速度蛮化的快馒 定义2=耳^(速度的变化率人单位m/d 矢量. 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的关系不确定 、速度、速度变化量 与加速度的区别 '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判斯运动性质(匀速、变速、静止) 卩一£图象」②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③比较运动快慢 、④确定位務或时间 靈臾匸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应用:①确定某时刻的速度 ② 求位移(面积) ③ 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匀变速、非匀变速) ④ 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 ?⑤比较加速度大小等 ,加速度恒定?速度均匀变化] Vt = v^+at 工=Sf+*亦 < —说=2a 工 一 询+讪 吟一y-二叫 a 与v 同向,加速运动;a 与v 反 向,减速运动。 咽 —II 匀变速 直线运€ 动 的规律 咱由落体运动 la=g

淄博市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小明计划到广州大学城参观,他搜集到了广州5日天气预报和广州大学城略图。据此回 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广州近几天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六大雨 B. 周日小雨 C. 周二阴转多云 D. 周三雷阵 雨 (2)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西北方向(3)岭南印象园与大学城南站的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 ) A. 500米 B. 1 000米 C. 2 000米 D. 5 000米 (4)普通车牌号通常以汽车所属省区简称开头。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1)D (2)B (3)B (4)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广州近几天天气为:周六小雨,周日大雨,周二雷阵雨,周三雷阵雨;故选:D。(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 的指向一般为正北方向;读图分析可知,广州大学位于大学城北站的西南方向;故选:B。(3)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量的岭南印象园与

大学城南站的图上距离约1厘米,则两地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1x1000=1000米;故选:B。(4)福建省简称闽,省级行政中心:福州;安徽省简称皖,省级行政中心:合肥;广东省简称粤,省级行政中心:广州;江苏省简称苏,省级行政中心:南京。由此可判定,小明到广州看到最多的车牌号可能是粤;故选:C。 【点评】(1)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2)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正北,相反的方向为南方,面向北方,左为西右为东。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没有指向标或经纬网的参照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达方式,即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4)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下图示意三明某月 31 日天气情况(中国天气网),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日三明天气状况是() A. 晴 B. 阴 C. 多云 D. 小雨(2)关于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明昼短夜长 B. 三明昼长夜短 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D. 太阳直射在赤道 (3)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A. 5 月 B. 7 月 C. 8 月 D. 10 月 【答案】(1)C (2)A (3)D 【解析】【分析】(1)天气符号是人们认识天气的重要载体,由图中天气预报可以看出,当天三明市的天气状况是多云,故选C。(2)由图可知,当天三明市的昼要比夜更短,昼短夜长;说明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以南的南半球,故选A。(3)由上题可知,当天三明市昼短夜长,是三明市的冬半年,白昼时间更短、气温更低,最有可能是10月,故选D。

高一数学函数经典习题及答案

函 数 练 习 题 班级 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 = ⑵y = ⑶01 (21)111 y x x =+-++ - 2、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 x ()2 的定义域为_ _ _;函数f x ()-2的定义域为________; 3、若函数(1)f x +的定义域为[]-23,,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是 ;函数1(2)f x +的定义域为 。 4、 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1,1]-,且函数()()()F x f x m f x m =+--的定义域存在,数m 的取值围。 二、求函数的值域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2 23y x x =+- ()x R ∈ ⑵2 23y x x =+- [1,2]x ∈ ⑶311x y x -=+ ⑷31 1 x y x -=+ (5)x ≥ ⑸ y =⑹ 22 5941x x y x +=-+ ⑺31y x x =-++ ⑻2y x x =- ⑼ y ⑽ 4y = ⑾y x =-

6、已知函数22 2()1 x ax b f x x ++=+的值域为[1,3],求,a b 的值。 三、求函数的解析式 1、 已知函数2 (1)4f x x x -=-,求函数()f x ,(21)f x +的解析式。 2、 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2 (1)(1)24f x f x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3、已知函数()f x 满足2()()34f x f x x +-=+,则()f x = 。 4、设()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0,)x ∈+∞时, ()(1f x x =+,则当(,0)x ∈-∞时()f x =____ _ ()f x 在R 上的解析式为 5、设()f x 与()g x 的定义域是{|,1}x x R x ∈≠±且,()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1()()1 f x g x x +=-,求()f x 与()g x 的解析表达式 四、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6、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2 23y x x =++ ⑵y =⑶ 2 61y x x =-- 7、函数()f x 在[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则2 (1)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8、函数236 x y x -= +的递减区间是 ;函数y =的递减区间是 五、综合题 9、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 ⑴3 ) 5)(3(1+-+= x x x y , 52-=x y ; ⑵111-+=x x y , )1)(1(2-+=x x y ;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汇总(全)

————————————————————————————————作者:————————————————————————————————日期:

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 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 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 ④列方程 W=E K2一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 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 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 A. 0 B. 8J C. 16J D. 32J 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 S L V V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图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 1.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 66.5°S,90°E B. 66.5° N,90°W C. 66.5°N,90°E D. 66.5°S,90°W (2)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 ②点位于东半球 C. ③点有极夜现象 D. 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③所在的纬线是60°S,①所在的纬线是66.5°S,②所在的纬线是80°S,排除BC两项;根据从0°经线往东是东经,往西是西经,读图可知,①是西经,②③是东经。由此确定,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 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 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 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 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exclusive events):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高中物理力学经典例题集锦

高中物理典型例题集锦 力学部分 1、如图9-1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1kg 的小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左速度V0=4m/s,铁块在木板上滑行,与固定在木板左端的水平轻弹簧相碰后又返回,且恰好停在木板右端,求铁块与弹簧相碰过程中,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 P。 分析与解:在铁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因此弹簧压缩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的共同速度(铁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在铁块相对于木板往返运动过程中,系统总机械能损失等于摩擦力和相对运动距离的乘积,可利用能量关系分别对两过程列方程解出结果。 设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分别为V和V’,由动量守恒得:mV0=(M+m)V=(M+m)V’ 所以,V=V’=mV0/(M+m)=1X4/(3+1)=1m/s 铁块刚在木板上运动时系统总动能为:EK=mV02==8J 弹簧压缩量最大时和铁块最后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总动能都为: E K’=(M+m)V2=(3+1)X1=2J 铁块在相对于木板往返运过程中,克服摩擦力f所做的功为: W f=f2L=E K-E K’=8-2=6J 铁块由开始运动到弹簧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损失为:fs=3J 由能量关系得出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P=E K-E K‘-fs=8-2-3=3J 说明:由于木板在水平光滑平面上运动,整个系统动量守恒,题中所求的是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解题时必须要用到能量关系。在解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①是要知道只有当铁块和木板相对静止时(即速度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才最大;弹性势能量大时,铁块和木板的速度都不为零;铁块停在木板右端时,系统速度也不为零。 ②是系统机械能损失并不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而等于铁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的差值,故在计算中用摩擦力乘上铁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的距离。 2、如图8-1所示,质量为m=0.4kg的滑块,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A

高一数学集合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发散思维培训班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 ,b ,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 ) A 7 B 8 C 9 D 10 3、若{1,2}?A ?{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D. 9 4、若U={1,2,3,4},M={1,2},N={2,3},则C U (M ∪N )= ( ) A . {1,2,3} B. {2} C. {1,3,4} D. {4} 5、方程组 1 1x y x y +=-=- 的解集是 (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6、以下六个关系式:{}00∈,{}0??,Q ?3.0, N ∈0, {}{},,a b b a ? ,{}2|20,x x x Z -=∈是空集中,错误的个数是 ( ) A 4 B 3 C 2 D 1 7、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 A.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8、设集合A=}{12x x <<,B=}{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a a ≥ B }{1a a ≤ C }{1a a ≥ D } {2a a ≤ 9、 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10、集合{}|2,P x x k k Z ==∈,{}|21,Q x x k k Z ==+∈, {}|41,R x x k k Z ==+∈,且,a P b Q ∈∈,则有 ( ) A a b P +∈ B a b Q +∈ C a b R +∈ D a b +不属于P 、Q 、R 中的任意一个 二、填空题 11、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12、集合A={x| x 2+x-6=0}, B={x| ax+1=0}, 若B ?A ,则a=__________ 13、设全集U={}22,3,23a a +-,A={}2,b ,C U A={} 5,则a = ,b = 。 14、集合{}33|>-<=x x x A 或,{}41|><=x x x B 或,A B ?=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20x x m ++=}, 若A ∩R=?,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16、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A={x| x 2+2x-8=0}, B={x| x 2-5x+6=0}, C={x| x 2-mx+m 2-19=0}, 若B ∩C ≠Φ,A∩C=Φ,求m 的值 18、已知二次函数f (x )=2x ax b ++,A=}{}{ ()222x f x x ==,试求 f ()x 的解析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