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与原理分析

合集下载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原理主要是基于信号传输和定位技术。

一般来说,输电线路故障包括短路故障和断路故障两种情况。

1. 短路故障定位原理:
短路故障通常是由两个或多个导体之间发生电气连接引起的。

短路定位的原理是利用故障导线周围的电场和磁场特性来测量和分析故障点位置。

电场法:通过测量故障导线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计算出故障发生位置距离测量点的距离。

磁场法:通过测量故障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出故障发生位置。

2. 断路故障定位原理:
断路故障是由于线路断开或连接不良导致电流中断。

断路定位的原理是利用故障导线两侧电压信号的差异来确定故障点位置。

反射法:在故障导线两侧施加脉冲电压信号,当信号遇到断路位置时会发生反射。

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到达时间和幅度,可以得到故障点位置。

比较法:在故障导线两侧测量电流和电压信号,并比较两侧的相位差和幅度差异,就可以确定故障点的位置。

总的来说,输电线路故障定位通过测量和分析导线周围的电场、磁场、电流和电压信号等,利用不同的方法推算故障点位置。

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和定位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定位。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智能维护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智能维护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智能维护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了极为重要的问题。

而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的关键环节,其故障定位与智能维护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智能维护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故障的类型。

输电线路故障常见的有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断线故障。

短路故障是指线路两相或多相之间产生了短路现象,导致电流异常增大;接地故障是指线路与地之间产生了不正常的接触,电流通过地导致电流异常增大;断线故障是指线路中的导线出现断裂,导致电流无法正常传输。

这些故障会导致电力系统的供电中断,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

针对输电线路故障的定位,传统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巡检和人工排除法。

巡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不能实时发现故障点,容易造成故障扩大;人工排除法需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应对复杂的故障情况。

因此,需要引入智能维护技术来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维护技术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中,故障数据的采集和监测是智能维护的基础。

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输电线路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故障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故障的规律和趋势,为预防故障提供依据。

在故障定位方面,智能维护技术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其中一种是基于模型算法的定位方法。

通过建立电力系统的传输模型,结合实时监测的数据,利用算法对故障位置进行判断和定位。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故障定位。

将输电线路的图像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通过图像识别算法对故障进行识别和定位。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无人机等设备上,实现对线路的快速巡检和故障定位。

智能维护还可以辅助故障的快速修复。

通过智能维护技术,可以实现对故障设备的自动识别和报警,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输配电线路是电能从发电厂、变电站输送到用户用电点的重要通道。

然而,在输配电线路运行中,也会出现各种故障,导致电力供应受到影响或中断,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故障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很难预测和避免。

因此,运行人员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来分析和查找故障缘由,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故障,避免故障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1.外部因素:包括强风、大雨、雷击、电闪雷鸣、冰雪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车辆事故、施工作业等人为因素。

2.设备故障:包括变压器、断路器、开关、避雷器、电容器、电抗器、接地电阻器等输配电设备的损坏或失效。

3.电气过载、短路:电流突然升高,导致电路故障。

二、故障查找方法1.巡检检查:对输配电设备轮流巡视,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有无老化磨损等现象,并及时保养和维护。

2.在线监测:对输配电线路实时监控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发现异常即时报警、处理。

3.故障定位:通过测量、测试、分析等手段,确定故障点位置及类型。

4.设备检修:根据故障定位结果,对设备进行彻底检修或更换。

5.完善管理:及时更新设备档案,配备专业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1.导线故障:导线短路、接触不良等。

处理方法:检修导线绝缘,清除接触不良点,更换损坏的导线。

2.隔离开关故障:操作不当导致开关无法正常断开或闭合等。

处理方法:进行检修,清理接触不良点,更换损坏件。

3.变压器故障:绕组老化、绝缘损坏或接地等。

处理方法:进行检修,清理油渍、更换损坏部件。

四、结论从以上分析可见,输配电线路故障的原因较多,运行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查找故障原因,避免故障对整个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通过完善管理措施,加强设备维护、维修和替换,确保输配电线路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论述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

论述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

论述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分析与防治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承担电能输送任务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电能互联的枢纽,也是电力安全的基石。

然而,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环境、设备、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线路容易出现运行故障。

这些故障不仅会导致供电质量下降,甚至会对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输电线路的运行故障的分析和防治显得非常重要。

一、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原因及分类1. 环境因素:气象条件是工程施工和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季节性变化、极端天气和灾害性天气都会对输电线路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暴雨、风暴、冰雪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导致输电线路的断路、触闸、架空绝缘子断裂,进而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设备因素:输电线路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输电塔、架空线、电缆、变电设备等,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不仅直接影响供电质量,还会对电网系统产生影响和威胁,进而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3. 人为因素:人为原因是导致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违反系统操作规程、维修起重设备操作不当、施工现场不规范、触电等等,都可能对输电线路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4. 侵入性故障:输电线路架空电缆和塔架是电力系统中最为危险的部分之一,如果违章攀爬、放风筝等行为,容易引发侵入性故障,造成线路断电、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二、输电线路运行故障的防治措施1. 加强设备保养,定期检修:定期检修输电设备、及时更换或修理损坏设备,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可靠,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2. 加强环境防范:对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区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殊的设计和改造,确保输电线路能够抵挡极端天气条件的影响,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性。

3. 加强职业规范教育: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职业规范教育和安全培训,讲述工作流程和措施,让操作人员遵循规则操作,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原因所导致的事故和故障。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维修技术研究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维修技术研究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维修技术研究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显得越发重要。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和维修技术面临着种种挑战。

为了保障供电稳定性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研究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与维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1.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类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和开路故障。

短路故障是指电路两个相或两个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产生导通,导致电流异常增大;接地故障是指线路的一个相或两个相与地之间产生了导通;开路故障是指线路某一相出现断路,导致电流无法正常流动。

2. 定位技术原理目前常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电能定位法、时差定位法和频域反射法。

电能定位法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电压降的差异,利用电阻分压原理进行故障点定位;时差定位法通过在不同位置测量电流的到达时间差来确定故障点位置;频域反射法利用变压器的频带特性和电抗器的调制频带特性,测量故障点反射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进而推算故障点位置。

3. 定位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利用电能定位法结合频域反射法,可以提高定位的精确度和效率;时差定位法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等。

二、高压输电线路维修技术研究1. 维修工具和设备高压输电线路的维修通常需要使用绝缘杆、绝缘爪、绝缘脚手架等工具和设备。

这些工具必须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承载能力,以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2. 维修流程维修高压输电线路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首先,确定故障点位置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确保了解实际情况。

其次,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例如确保工作区域的绝缘、接地等。

然后,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维修,完成维修后进行测试,确保故障已经修复。

最后,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为后续的维护提供参考。

3. 维修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压输电线路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推进。

综述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定位与原理重要性

综述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定位与原理重要性

综述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定位与原理重要性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输电线路中的电缆故障的原因,故障性质及判断,电缆预定位方法,电力电缆故障点精确定位与电缆识别方法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如何快速准确测出电缆故障是各供电部门的首要课题,本文重点分析电力电缆故障类型、及定位方法上做为探讨基础。

关键词:输电电线;线路故障;定位;原理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传送是必须要通过导线来完成的,导线主要有架空线和电缆两种形式。

与架空线相比,电缆具有许多优点:如占地面积小,不受建筑物和路面等限制,主要敷设于地下,对人身安全比较有利。

其运行状况不易受雷击,风寄存器和鸟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对地电容为同级架空线的十倍以上,因而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有利。

对通讯线路的干扰很小。

1、故障分类根据故障电阻与击穿间隙情况,电缆故障可分为开路、低阻、高阻与闪络性故障。

(1)开路故障。

电缆的各芯绝缘良好,但有一芯或数芯导体断开或虽未断开但工作电压不能传输到终端,或虽然终端有电压但负载能力较差。

(2)低阻故障。

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低于正常阻值较多,电阻值低于10zc(zc为电缆线路波阻抗)而芯线连接良好的。

一般常见的这类故障有单相接地、两相或三相短路或接地。

(3)高阻与闪络性故障。

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前的绝缘电阻低于正常阻值较多,但高于10zc而芯线连接良好。

若故障点没有形成电阻通道,只有放电间隙或闪络性表面,此时故障即为闪络性故障,据统计,这两类故障约占整个电缆故障的90%。

2、故障原因电力电缆线路故障率和多数电力设备一样,投入运行初期(1-5年内)容易发生运行故障,主要原因是电缆及附件产品质量和电缆敷设安装质量问题;运行中期(5-25年内),电缆本体和附件基本进入稳定时期,线路运行故障率较低,故障景要原因是电缆本体绝缘树枝状老化击穿和附件呼吸效应进潮而发生沿面放电;运行后期(25年后),电缆本体绝缘树枝老化、电-热老化以及附件材料老化加剧,电力电缆运行故障率大幅上升。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输电线路则是电力系统中连接各个电力站点以及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输电线路可能会出现故障,这就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准确快速地定位输电线路故障是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输电线路故障的定位是指在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

常用的故障类型有短路、接地故障以及断线等。

线路故障的定位是电力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故障定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基于电压、电流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位方法。

通过监测故障前后的电流、电压波形,分析故障时的特征,可以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

2. 基于信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故障信号进行分析,通过提取特征量来定位故障位置。

例如,可以利用高频信号监测技术对故障信号进行分析,从而识别故障位置。

3.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问题。

这种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进行学习,建立模型来预测故障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速度。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来进行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首先,需要考虑线路的拓扑结构以及线路参数等因素。

其次,还需要考虑故障发生时的线路状态,包括电流、电压等特征。

此外,还需要考虑线路上可能存在的故障类型,如短路、断线或接地故障等。

定位算法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算法对于不同类型的故障有不同的适应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输电线路故障定位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如天气变化、负荷变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线路故障的定位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定位精度和速度是衡量定位方法好坏的关键指标,如何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问题。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

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与查找方法电力输配电系统是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输配电线路故障是一个常见问题。

故障的发生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通过分析原因和查找方法来尽快解决问题,保障电力供应稳定。

一、故障原因分析1. 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包括自然灾害、施工作业等原因。

自然灾害如雷击、风暴、地震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输配电线路故障。

施工中的机械损坏、误操作等也会对输配电线路造成故障。

2. 设备故障输配电线路中存在大量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绝缘材料等。

这些设备存在磨损、老化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3. 电气参数异常输配电线路中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都需要处于一定范围内。

如果这些参数异常,比如过电压、过电流、频率偏差等,可能会导致输配电线路故障。

二、查找方法1. 检查线路当发生故障时,首先要检查输配电线路倒塔、匝间、接头等部位是否出现损坏或其它异常。

普通的检查方式包括视检、手检等。

2. 进行仪器测试如果线路外表看上去正常,但系统仍不能正常运行,那么可能是电气参数异常引起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些仪器进行测试,比如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计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发现电气参数异常引起的问题。

3. 比较法当问题出现在电气设备上时,可能需要进行设备部分更换或维修。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找出问题。

比如,在进行开关设备更换时,将新旧设备进行对比,可以很容易地找出问题出现的位置。

4. 记录日志对于输配电系统,日志记录非常重要。

记录各种设备的运行时间、参数、维护时间等信息可以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预防问题的发生。

当故障发生时,可以查看日志,了解设备之前的状态,从而更快地找到问题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与原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9T15:48:44.3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作者:王伟鹏1 候治华2
[导读] 摘要: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可分为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

(1 国网新乡供电公司河南新乡 453000;
2 国网辉县市供电公司河南辉县 453600)
摘要:输电线路中的故障可分为永久性故障和瞬时性故障。

瞬时性故障在继电保护装置切断电源后可自动消失,线路通过重合闸可恢复供电;而永久性故障无法自动消失,需要人工排除,尽快找出故障点位置是排除永久性故障的前提,排除故障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由停电带来的损失的大小,这为查找故障点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出了要求。

为此,研究一种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方法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原理
前言
在电力系统中,电能的传送是通过导线来完成的,导线主要有架空线和电缆两种形式。

与架空线相比,电缆具有许多优点:如占地面积小,不受建筑物和路面等限制,主要敷设于地下,对人身安全比较有利。

其运行状况不易受雷击,风害和鸟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对地电容为同级架空线的十倍以上,因而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有利,对通讯线路的干扰很小。

1电力系统中输电电缆的故障类型
电缆故障从形式上可分为串联与并联故障。

串联故障是指电缆一个或多个导体(包括铅、铝外皮)断开。

通常在电缆至少一个导体断路之前,串联故障是不容易发现的,并联故障是指导体对外皮或导体之间的绝缘下降,不能承受正常运行电压。

实际的故障组合形式是很多的,几种可能性较大的几种故障形式是一相对地、两相对地和一相断线并接地。

根据故障电阻与击穿间隙情况,电缆故障可分为开路、低阻、高阻与闪络性故障。

开路故障。

电缆的各芯绝缘良好,但有一芯或数芯导体断开或虽未断开但工作电压不能传输到终端,或虽然终端有电压但负载能力较差。

低阻故障。

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低于正常阻值较多,电阻值低于10Zc (Zc为电缆线路波阻抗)而芯线连接良好的。

一般常见的这类故障有单相接地、两相或三相短路或接地。

高阻与闪络性故障。

电缆的一芯或数芯对地的绝缘电阻或芯与芯之间的绝缘电阻低于正常阻值较多,但高于10Zc而芯线连接良好。

若故障点没有形成电阻通道,只有放电间隙或闪络性表面,此时故障即为闪络性故障,据统计,这两类故障约占整个电缆故障的90%。

2故障原因分析
电力电缆线路故障率和多数电力设备一样,投入运行初期(1~5年内)容易发生运行故障,主要原因是电缆及附件产品质量和电缆敷设安装质量问题;运行中期(5~25年内),电缆本体和附件基本进入稳定时期,线路运行故障率较低,故障主要原因是电缆本体绝缘树枝状老化击穿和附件呼吸效应进潮而发生沿面放电;运行后期(25年后),电缆本体绝缘树枝老化、电-热老化以及附件材料老化加剧,电力电缆运行故障率大幅上升。

3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及原理分析
3.1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
按信号来源可分为:双端定位和单端定位,双端定位法的电气信号来自线路的两端,单端定位法的电气信号来自线路的一端。

按原理分可分为三类:一是阻抗法,二是故障分析法,三是行波法。

①阻抗法。

阻抗法是利用故障时测量的电压、电流计算故障回路的阻抗。

在忽略线路的对地电容和电导时,故障的回路阻抗与故障的距离成正比。

由此,可以求出故障点到测量点的距离,但故障点的过渡电阻会对计算阻抗造成很大的误差。

②故障分析法。

在系统运行方式和参数已知的情况下,线路故障时,检测点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是故障点距离的函数。

只要根据输电线路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可以找出这个函数关系。

如电压法:在故障发生时,线路上故障点电压值最小,对故障线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找出电压最小值点就是故障点。

③行波法。

行波法是利用故障发生时在故障点产生的向线路两端传播的行波的波速和时间来求故障点的距离。

一般可分为A、B、C三种类型。

三种行波法中A型和C型属于单端法,B型属于双端法。

3.2故障定位方法设计
由于单端行波法在实用上的缺陷,本文采用双端电压行波法,即B型行波定位来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B型定位原理是根据线路故障时在故障点产生的初始行波传播到线路两端的时间差和波速来实现故障定位的。

B型行波定位需要在线路两端安装设备,不需要对故障点反射波进行识别,定位精度较高,是目前行波法故障定位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实现双端行波法故障定位的步骤如下:①行波信号的获取。

现场的电压行波都是高电压信号,需要用传感器转变成低压信号。

行波信号是数百kHz的高频信号,要求电压传感器要有好的频率特性。

②行波信号的采集。

行波信号频率高,根据采样定理,要求采集系统的采样大于行波信号频率的两倍。

这就需要高速采集系统才能准确记录行波信号。

双端行波法需要记录来自线路两端的行波信号,还需考虑异地采样不同步带来的误差,因此还需设计同步时钟。

③相模变换。

实际获取的信号为三相电压,根据前面分析需要对三相电压进行相模变换来消除各相电压之间耦合的影响。

④求取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

根据前面测出的相关参数进行时间差的计算,时间差是决定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

3.3故障定位系统设计
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硬件平台的设计。

硬件部分主要完成行波信号的获取。

现将故障定位系统硬件设计平台设计如以下几点。

线路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经电压传感器一路到采样启动单元,一路到高速采集模块。

当满足行波启动条件后启动A/D转换进行数据采集,同时由GPS同步时钟记录启动时刻。

将行波波形与启动时刻保存在工控机,将两端的数据传送到主控室工控机,并进行定位分析。

当电网出现过电压时,电压传感器采集到过电压信号后,信号经过信号调理电路传送至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将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数字信号,并以文件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硬盘上。

电压传感器是准确获取电压行波信号的关键,这也正是电压行波法长期以来一直受限制的原因。

本系统在35kV及以下的配电网采用低阻尼阻容分压器,直接从母线处获取电压信号,110kV输电线路采用特制的电压传感器从电容式套管末屏抽头处获取电压信号。

方波实验表明这两种传感器均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用这两种传感器设计的过电压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也表明传感器能准确传变故障行波信号以及频率更高的雷电波。

采用这种方式获取电压信号解决了因CVT不能传变高频行波信号的缺点,保证了电压行波获取得以实现。

结论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的基础上,对基于电压行波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给出了基于电压行
波的输电线路故障的定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定位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和系统工作原理,对于进一步提高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方法及其系统的研究、应用,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开发商,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朱永利,张宁,张蒙,黄晓胤.基于相位比较的多端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研究[J].高压电器,2018,54(01):57-63.
[2]周祥,王玲桃.基于VMD-DE的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7,36(12):85-90.
[3]陈晓鹏.一种基于混合模量的同塔双回直流线路故障定位方法[J].机电信息,2017(36):11-13+15.
[4]樊兴新.一种500kV输电线路架空地线融冰接地故障定位的方法[J].机电信息,2017(36):35+37.
[5]李自强.电力输电线路自动故障诊断系统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24):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