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教案1 浙教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学会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教学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科学实验为例,讲解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0分钟)6. 科学创新与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科学观察与实验3. 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4. 科学思维方法5. 科学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实验的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1. 教具:根据实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期末复习专题(1) 科学入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提要与注意事项】:一、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针对科学现象提出相应的疑问开始的。
3、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在回答对应的问题是,需要从正反两面辩证着去回答。
4、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需减少滥用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①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的冷水冲洗受伤处②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浓硫酸沾染:迅速用干净的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在沾染的皮肤处涂抹稀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沾染: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最后在沾染的皮肤上涂抹稀的硼酸溶液。
3、胶头滴管的使用: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
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
③滴管使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与胶头滴管有关的相关数字:①未明确用量的液体试剂:1~2ml②不加热允许装入液体最大量:2/3③加热允许装入最大液体量:1/3④清洗时加入液体量:1/24、酒精灯的使用:①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
②酒精灯火焰由外到内分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与酒精灯有关的其他注意事项:①加热时用外焰加热;灯芯与被加热器皿碰触易造成器皿底部受热不均而炸裂。
②酒精灯究竟量允许添加最大量为2/3容量,低于1/3容量需及时进行添加,防止爆炸危险;③酒精灯打翻、酒精溅洒导致火焰弥漫开,应及时用湿抹布盖灭。
5、明确实验室安全守则。
6、熟记实验室器材的简易画法,特别时常用玻璃器皿的熟识。
三、科学观察1、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案(无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无答案):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其实不神奇1、科学要研究各样(),找寻它们产生、发展的原由和()。
2、()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有仪器:试管:是()试剂的反响容器。
试管加热时,要用()(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可以超出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度,并先(),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可以骤冷,免得试管爆裂。
电流表: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的大小。
酒精灯:是()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加热。
烧杯:能用于许多试剂的反响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药匙:用来取用少许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②不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2、用手在瓶口(),使少许的气体飘入鼻孔。
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
3、实验室不测事故的办理:①酒精灯失火:立刻用()息灭。
②烫伤:用()受伤处③被化学试剂灼伤:用()。
实验室三不:()、()、()4、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使用滴管时,胶头在(),管口在();滴管口不可以()容器,更不可以接触()。
滴管用完后应立刻(),未经清洗的滴管禁止汲取其余试剂。
应将滴管竖直、悬空、迟缓地滴。
5、酒精灯的正确使用1、酒精的量:()到()之间。
2、点燃:用()点燃,禁止用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点火。
3、火焰的结构:()、()和()三部分,加热时用酒精灯()加热。
原由是()温度最高。
1 / 31 / 34、熄灭:用()盖灭,切不行用嘴吹。
第三节科学察看1、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的察看还不可以对事物做出靠谱地判断2、2 、常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3、3 、常有的记录方法:文字描绘、表格记录、图形记录4、第四节科学丈量1、丈量是一个将()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丈量 : 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 千米 =1000 米; 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 毫米 =()微米,1微米=()纳米3、长度丈量工具是(),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估读单位莫忘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水沸腾时的温度 3、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选、观、放、 读、记(结果带上单位)
体温计的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 会自动断开
3、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
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70厘米,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 XXX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2.7 厘米
。
• 5、如图3所示,本来水的体积是
、
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少
B 、 A 、 C、 E 、 D 、 F 。
1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
定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C 与评 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1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吨= 5600 千克=5.6x106克;
正确答案:3789.6730℃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位置、 状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3、质量的单位: 4、实验室测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视察“铭牌”——量程、横梁 标尺最小刻度值 (2)放平、归零: (3)调平:调节平衡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 复习教案1

科学入门复习§1—1 科学在我们身边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3、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需要合作和交流,需要意志、毅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
4、知道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体验学习科学的过程5、知道科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二、教材分析1、重点: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意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难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教具:三、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寻找各种答案的学问。
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三、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1—2 实验和观察(1课时)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简单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和准确记录及描述。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观察、准确的记录和描述。
实验器材:试管架、试管、试管夹、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药匙、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玻璃皿、放大镜(可让学生自带)等。
药品:食盐、鸡蛋、白醋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实验探究;1、通过对图1-12、图1-13的讨论,得出准确判断的方法;2、展示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3、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出操作和观察的准确性。
§1—2 实验与观察一、实验室里的仪器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实验时:1、明确目的2、仔细观察3、规范操作§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难点: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体积的特殊测量方法实验器材:1、最小刻度值不同的米尺各一把、皮卷尺等刻度尺,学生自带各种刻度尺;2、各种刻度值的量筒、量杯、细线、水(滴几滴红墨水)、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长方体、学生自带饮料瓶(一)长度的测量4、列举事例先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引导学生说出各种测量的方法,归纳测量的实质,引出长度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课件(48张PPT)

时间的主单位
--秒(s)
常用的单位:秒(S)、分(min) 小时(h)、天(day)等 注意单位的换算:
24 60 分(min);1min=_____s( 60 1天=_____h;1 小时=_____ 秒)
测量的工具: 停表(秒表); 手表;钟
1 、用手表测量某同学的脉搏为每分钟 75 次,则该同学 的心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 A ) A、0.8秒 B、0.08秒 C、0.6秒 ( D、1.33秒
深圳市新华中学 肖平
秒针走一圈30秒 最小分度值0.1秒
读数:1分45秒2
3 、完成下面的单位变换和给下面的一些 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3分)
-3 500 0.5 × 10 0.5吨= 千克,0.5升= 米3;
1时32分=
5520 秒;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 米 ;饮水 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 升; 鲸的质量可达1.2×102 吨 。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2、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 1 建立猜测和假设, 2 获取事实与证据, 3 提出问题, 4 合作交流, 5 制订计划, 6检验与评价。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⑤②⑥④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①⑤④②⑥
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 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不 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测量结果会偏小). 3、读数时,衡量标尺上游码的读数看游码左侧对 齐的刻度线,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 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
深圳市新华中学 知识应用 肖平
知识点1: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例1. 按照国际标准(SI),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B ) A、吨 B、千克 C、克 D、毫克 例2. 质量是5×106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B ) A.一粒米 B. 一个中学生 C.一只鸡 D. 一个鸡蛋 知识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五、质量的测量
• 单位的换算和对物体质量的估计(练习)
• 1、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结
束后,整理仪器时才发现砝码磨损了,则
他测量的结果与实际质量相比
(填:
偏大、偏小、不变)
• 2、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
– 从黑盒想到了一个笑话:
小刚是酒店老板的儿子,春节小刚到他姑父 家拜年,姑父发现小刚拿来的礼品盒子的底 部在渗水,于是用手指蘸了蘸,放在嘴里尝 了尝,问小刚道:“葡萄酒”,小刚摇了摇 头;姑父又蘸了蘸,尝了尝,问道:“白 酒”,小刚又摇了摇头;“那么是黄酒”, 小刚还是要了摇头,姑父不解道:“那是什 么酒?”,小岗答道:“不是酒,是送给表 弟养的小狗。”
三、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 体积的主单位: • --立方米(m³)或(米³) • 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等 • 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四、温度的测量
• 温度的主单位: • --摄氏度(℃) • 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 温度计的种类:体温计、普通;温度计;停表;量筒、量杯; 刻度尺; 电流表;电压表;酒精灯;漏斗; 显微镜;试管;试管架;烧杯; 试管夹;
三、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长度的主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下面是校运动会的一些成绩,由于老师忽视,忘了 写单位,请加上。
(1)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 = 米; (2)乙同学1000米成绩为4 13 ,等于 秒; (3)丙同学扔4 的铅球,成绩为8.50 。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Science)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2024年2015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入门》复习精彩课件

2024年2015浙教版科学七上《科学入门》复习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科学入门》单元,主要涉及浙教版科学七上教材的第一章“科学的探索”和第二章“科学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科学理论的构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掌握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方法。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及方法的应用。
重点: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数据记录表格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科学探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
2.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观察与实验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a. 提问:如何观察一只蚂蚁?c. 提问: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蚂蚁的负重能力?d.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设计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知识点讲解:讲解科学探究中的假设、验证等环节。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a.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设计实验d. 收集数据e. 分析结果f. 得出结论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和科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不够严谨、数据分析不够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科学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2. 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掌握程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确保例题能够涵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温度……
个别同学回答。
其他同学聆听补充。
讨论归纳
讨论、练习
笔记本上练习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板书设计: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长度L 刻度尺 米m
体积V 量筒 立方米 立方分米 毫升
温度T 温度计 摄氏度
质量M 天平 千克
时间t 停表 秒
作业布置:作业本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复习课本身相对枯燥,学生对这几个量的学习比较困难。本节可用一个情景引入,学生饶有兴趣,争相回答。
一、测量工具
长度L 刻度尺
体积V 量筒
温度T 温度计
质量M 天平
时间t 停表
组织学生6人一组讨论,一组准备一种工具的使用
归纳:课件展示这5种工具的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等。
二、特殊测量
1. 长度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⑴ 积累取平均值法:纸的厚度,金属丝直径
⑵ 滚轮法:跑道长度
⑶ 化曲为直法:地图上铁路的长度
课题:科学入门复习课(第1、2 课时,共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长度、体积、质量、温度、时间这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和单位。
熟知这几个量的测量方法。
熟知科学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学习各物理量之间的单位换算。
练习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态度。
学生活动
情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气温为20,小明的妈妈让青青去给彭埠镇的姑妈送一瓶体积为2.5质量为2.2的“金龙鱼”花生油,小明家住在严加弄,从严加弄到彭埠镇距离大约5,小明乘公交车经历9到达彭埠镇。(课件)
在横线部分填上单位。
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整段话中有哪些我们刚学过的量?
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些知识再来完整地回顾一下。
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升
0.5米3=厘米3=升
4、580微米= 米
156米3= 分米3= 厘米3
850克= 千克= 毫克
880秒= 分 0.65小时= 分
2小时15分= 小时
四、探究实验
科学探究:酒精比水凉吗?
假设:
器材:
实验方案:
实验事实:
结论:
五、小结 课内练习
教学重点:长度、体积、质量、温度、时间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估读,长度和体积的特殊测量,天平的使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完整学习第一章所有的新课,并且经历2节习题课,基本上对第一章的内容已熟悉,但还没有在脑中串成一条线。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重点问题再次分析巩固。教Fra bibliotek准备: PPT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D.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
2、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纳米
3.5千米=______厘米= _____毫米=纳米
10厘米= ______米=_________千米
3、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
⑷ 组合法:金属圆柱体的直径
2. 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格法
3.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4.特殊质量的测量:
如何测一大头钉、化学药品、液体的质量?
三、单位换算
物理量
国际主单位
其他常用单位
长度
米(m)
千米(km),厘米(cm),分米(dm),
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面积
米2(m2)
体积
米3(m3)
厘米3(cm3)分米3(dm3)
升“L”毫升“mL”
温度
摄氏度(℃)
质量
千克(kg)
克(g)毫克(mg)吨(t)
巩固练习
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1.8米=1.8×1000=1800毫米
B.1.8米=1.8米×1000=1800毫米
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
从课堂反馈练习来看,他们对于单位换算还不熟练,有待加强。
如果时间充裕,应补充几道难题,加深理解。
08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