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路线
2023年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分析

3. PERC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电池
PCRC的英文全称: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 发射极钝化和背面接触电池; 事实上,在Al-BSF电池P型衬底或N之型衬底上,做了一
层钝化膜; 钝化的原理:一是利用钝化膜中产生的原子与悬挂键结
合,从而减少其对其他正负电荷的复合作用;二是钝化 膜也带有一定电荷,会在接触面形成内建电场,从而形 成场钝化效应。
6
6. TOPCon优势
光电转换效率高,提效潜力大
PERC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提效空间有限。当前 PERC 电池平均量产效率为 23.2%,理论转换效率 极限为 24.5%,量产效率已逼近其效率的理论极限,导致 PERC电池效率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TOPCon就能 解决这一问题;
电池参数性能优异,可提升全周期发电量
与钝化接触技术相结合来提高电池性能
采用钝化接触或减少接触面积,大幅减少背面p+区和n+区与金属电极的接触复合损失;
增加前表面场FSF
利用前表面场FSF的场钝化效应降低表面少子浓度,降低表面复合速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串联电阻,提升电子传 输能力。
12
11. 光伏电池各技术路线对比
PERC
实验室效 率
5
5. TOPCon
TOPCon电池结构方面,该技术利用量子隧穿效应, 在电池背表面制备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1.5-2nm 氧化硅 SiO2),形成良好的化学钝化性能,允许多 数载流子(电子)通过,阻止少数载流子(空穴) 通过,降低多少子表面复合。同时,隧穿氧化层与 高掺杂的 n型多晶硅薄层 Poly-Si共同形成了钝化接 触结构,使电极不接触硅片就完成电流传输,降低 背面金属复合, 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和转换效率。
新能源设备的技术路线

新能源设备的技术路线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设备的技术路线是指在新能源领域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能源的目标,所采取的技术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设备的技术路线展开探讨。
一、太阳能设备的技术路线太阳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能源,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光伏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核心是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技术的进步,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则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为热水或蒸汽,用于供暖、热水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二、风能设备的技术路线风能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可再生能源,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技术和风能利用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是利用风力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的过程,其核心是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制造。
随着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风力发电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风能利用技术则是将风能转化为动力,用于驱动机械设备或进行其他能源转换。
三、水能设备的技术路线水能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水力发电技术和潮汐能利用技术。
水力发电技术是利用水能驱动水轮机产生电能的过程,其核心是水轮机的研发和制造。
随着技术的进步,水轮机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水力发电的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潮汐能利用技术则是利用潮汐的涨落差产生能量,用于发电或其他能源利用。
四、地热能设备的技术路线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地热发电技术和地热利用技术。
地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地热能驱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过程,其核心是地热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制造。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热发电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
地热利用技术则是利用地下的热能进行供暖和热水等领域的利用。
五、生物质能设备的技术路线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技术和生物质利用技术。
光伏国际技术路线图(中文翻译版)

光伏国际技术路线图1.摘要光伏企业需要制造发电产品用来抗衡传统能源和其他可再生资源,一种国际技术路线图(ITRPV)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并明确一些改进的趋势和要求。
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会(SEMI)光伏国际路线图的一个目标就是提供给供应商和客户有关晶硅光伏行业的预期技术走势,并鼓励人们对规格和改进方面的讨论。
该路线图的目的并不是向人们介绍需要改进领域的详细技术改进方案,而是强调需要改进的光伏技术点并推动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
目前,ITRPV的第六版联合26家包括多晶硅制造商、硅片供应商、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组件制造商、光伏设备供应商、生产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光伏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做好了准备。
目前的出版物涵盖了整个的晶硅光伏价值链,包括晶化、硅片、电池制造、组件制造以及光伏系统。
早期出版物公布的一些重要参数与新的参数在一起作了修正,同时也公布了光伏行业一些新兴趋势的讨论。
2014年估算的全球光伏组件装机量已经达到了45~55GWp,晶硅市场大约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薄膜技术占据了不到10%的市场份额(基本没有改变)。
路线图描述了晶硅组件生产的技术革新和趋势。
经过2013年一个短暂的平稳期后,组件价格在2014年连续下降。
先进电池技术的实施以及改良材料的使用提升了组件的平均功率,2014年一些厂家盈利的部分原因归结于对光伏价值链每个步骤降本的不断努力。
价格曲线继续维持着20%的降速,与历史经验曲线速率相吻合。
通过引入双面电池及单面接触电池的概念,配合改善硅片、电池正面和背面以及组件技术,在以后的几年内,这种速率还会继续维持。
ITRPV这一期的修订版中将继续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这些领域改善的最终结果是,到2025年,标准多晶硅组件的平均输出功率将超过310Wp(60个电池片)。
电池和组件的性能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将会降低光伏系统的成本,确保光伏发电的长期竞争力。
路线图活动与SEMI将会继续合作,最新信息将会每年出版一次,以确保整个产业链生产商和供应商的良好沟通,更多信息请登录网址。
新能源光伏发电是什么

新能源光伏发电是什么新能源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光子通过光电转化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光伏发电是目前较为主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下面将从发展背景、原理、技术路线和尝试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新能源光伏发电。
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发展背景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化石燃料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来源,已经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同时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因此,寻找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太阳能作为人类获取能源的一种重要来源之一,具有充分、广泛、可再生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但是由于太阳能电池的造价较高,效率较低,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池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光伏发电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我国,新能源光伏发电也逐渐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并在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和推广。
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原理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原理基于光电转换和半导体物理原理。
太阳能光子入射到太阳能电池上,被材料中的半导体电子吸收后激发成为带电的电子和正空穴对。
在特定条件下,电子通过外界电路形成电流,就可以输出电能。
太阳能电池通常由硅、硒化铟镓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材料制成。
其中,硅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占据光伏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而硒化铟镓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则是较新的光伏技术,具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新能源光伏发电的技术路线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路线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池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上。
目前,新能源光伏发电的主要技术路线可以分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太阳能电池四个方向。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主要通过多晶硅材料制作电池片,具有成熟的制造工艺和较低的成本。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但制造成本较高,目前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
光伏技术路线解析

光伏技术路线解析光伏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领域。
在光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技术路线,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第一种光伏技术路线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光伏技术,其制造工艺相对成熟,性能稳定可靠。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硅棒拉制、切割、薄片制备、清洗、扩散、金属化等环节。
这种技术路线的优点是转换效率高,可以达到20%以上,但成本较高,制造过程复杂。
第二种光伏技术路线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多晶硅作为光伏材料制造的,其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硅料熔炼、晶体生长、切割、清洗、扩散、金属化等环节。
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稍低,一般在15%左右。
但由于制造成本低,所以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具有优势。
第三种光伏技术路线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利用薄膜材料制造的,相比于硅基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材料沉积、结构优化、封装等环节。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一般在10%左右,但由于制造成本低、柔性可折叠等特点,因此在特殊应用场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四种光伏技术路线是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有机材料制造的光伏设备,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柔性可弯曲等优势。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材料合成、器件制备、封装等环节。
然而,由于有机材料的稳定性和光电转换效率相对较低,所以有机太阳能电池尚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
光伏技术路线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太阳能发电技术的进步,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光伏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提供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路线

图2 建筑光伏一体化I BlPV J 容易。 此外,BIPV电池还有一种主要类型就是柔性电 池,它采用薄不锈钢板或其 他柔性材料作为基板,在 其表面制作的光伏材料与基层共同作用成为一种较 为柔软的太阳 能电池,它的适应能力极强,可在其背 面复合自粘性材料,使其便捷的粘贴到任何光滑硬 质 的表面,如大型建筑屋顶。 由于现代社会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中,很多时候 光电建筑一体化包含BIPV、BAPV两个主要建 设模式,其中BIPV也叮称之为 建筑集成光伏。采用 带有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建设光伏电站,它可 以是建筑的幕墙、 遮阳、顶棚,也可以是建筑的防水、 装饰等等。BAPV则主要指采用普通光伏电池直接 应 用到建筑之上。在建筑形体允许的情况下,BAPV 具有造价相对低廉、系统可靠性较高的 优点。 万方数据 2010年12 J1筇6期 光伏发l乜系统的技术路线——郭人力 25? 都,黯要大制宅间才能满足,其屋面平憋宽广没有遮 挡,便于建设光伏电站,但大删空|’ 订J的建设对ilc埴要 求极为严格,普通晶硅电池霞最较大,j}j于砸嘶鼻6限 较大, 柔性非晶硅电池的采Jfjj乓有先天的优势,茕屋 轻、施工简便、对造型没有任何影响的 特点,使柔性 电池在建筑领域特别是较大规模的光电建筑一体化 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匹配,其制作费川通常为0.8一1.2冗/w。f1 Ij{『【闷 外很多电站使J}】 小喇钢桩毖础,施工时IllJ短,还I|『以 在服务期结束后轻松启出转移,具彳f极他 的环境友 好性。固定式支架较适合采用的光伏电池种类主要 是晶硅电池,其技术成熟,生 产厂家众多,供货难度 较小,产品规格系列化程度高,可挑选余地大。 荒漠电站 荒漠电站主要是大型光伏电站,FI前以5—10 Mw规模居多,大型化趋势已显现,2009年尚德电 力签约的青海海西州乌兰县电站 规模就达到5 000 Mw,占地约100 km2,由于规模庞大、落地布阵,因 此多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与光电建筑一体化的设 计规律完全不同。 阵列设计是荒漠电站设计的重点,需要从光资源 配置、投资与回报、土地资源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设计。 2.1阵列布置方式 光伏阵列的布 置方式是阵列设计的基础,目前 国际l司内主要采用的阵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定式阵列。通常使用与纬度相当的倾角 面向太阳,兼顾冬季和夏季的阳光。其效率比水平 布 置14%增加,占地较多,但阳光利用充分。缺点是 难以充分利用上午和下午较为倾斜 的阳光,对夏至 和冬至与倾角有一定偏差的阳光利用也不太允分。 (2)单轴跟踪系统。 每日根据阳光方位角进行 调整,阳光利用更为充分,包括单轴水平跟踪系统和 单轴极轴跟 踪系统两种。据相关数据显示,其阳光 利用率比水平面提升分别叮以达到40%和5l%。 单轴极轴跟踪系统发电能力较同定倾角阵列发 电能力增加25%一32%,不利之处在于土 地需求大 大增加。 图4同定式阵列 2.2.2单轴水平跟踪阵列(图5) 较固定式阵列稍复杂,用地较固定式电站增加 不 超过20%,其制作费用通常为2.5—3.5元/w,能 满足光伏电池通常25年的使用 寿命,其支架需要更 为稳定的基础,所以使』}j混凝土基础的时候较多,施 工周期相对较 长,使用后的环境恢复也较困难。该 阵列较适合采j};i的光伏电池种类同样是晶硅电池。
光伏行业技术路线

光伏行业技术路线光伏行业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它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核心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解决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伏行业的技术路线目前包括多晶硅、单晶硅和薄膜太阳能三种主要技术。
多晶硅技术是目前主流光伏技术,其制造过程主要通过炉内熔炼方式将高纯度硅材料熔融,形成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
多晶硅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光伏产品。
然而,传统多晶硅技术对原材料消耗较大,制造企业需要更好地控制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单晶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其特点是硅片中物质结晶度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较高。
单晶硅技术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使光伏电池更高效地转化太阳能。
然而,单晶硅技术的制造过程较为复杂,制造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成为其发展面临的挑战。
为了推动单晶硅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制造工艺,提高制造效率和降低成本。
薄膜太阳能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光伏技术,其核心是将薄膜材料作为电池的光电转换层,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薄膜太阳能技术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材料消耗少、柔性可塑性等优点,可以用于搭建在各种复杂表面上,从而实现更多样化的应用。
然而,薄膜太阳能技术的转换效率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
另外,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有机太阳能技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构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均匀生产等优点,但其稳定性和转换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另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由于其光电转换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优势被普遍看好。
但是,钙钛矿材料对湿度的敏感性以及稳定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为了推动光伏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方面,光伏行业需要不断研发和改进技术,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光伏发电原理过程

光伏发电原理过程
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其
原理主要是利用光子的能量,通过半导体材料的光电转换,最终产
生电流。
下面将详细介绍光伏发电的原理过程。
首先,光伏发电的关键组件是光伏电池。
光伏电池是由多个薄
片组成的,这些薄片通常由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
当光线照射到光
伏电池上时,光子的能量会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使得电子从价带
跃迁到导带,形成正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电流。
这一过程就是光
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其次,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
P-N结是指半导
体材料中P型和N型掺杂区的结合部分。
当光子照射到P-N结上时,会产生电子和空穴对,这些电子和空穴对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
向P型区和N型区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就是光伏电池转换太阳
能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此外,光伏发电的原理过程还涉及到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的作用。
光伏组件是由多个光伏电池组成的,其作用是将光伏电池产生的直
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逆变器则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
流电,并将其输送到电网中。
这些组件和设备的协同作用,使得光伏发电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工作。
总的来说,光伏发电的原理过程是基于光电效应和P-N结的工作原理,通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等组件的协同作用,最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对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能够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 zhaowen926 贡献 pdf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年12门筇6期 光伏发f乜系统的技术路线——郭大,J 23? 矿毒毒k 一工一一艺~ ;}下一一能一、.争.∥ 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路线 郭大力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38) 【摘 要] 介绍了太阳能发电的发展趋势及其市场适应能力,分析了光电建筑一体化中 幕墙电池元件和柔性电池 元件的适应场合,论述了荒漠电站中阵列布置方式和布置方案的选用。 【关键词] 太 阳能发电;光电建筑一体化;荒漠电站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8—512 2(2010)06一0023一04 [中图分类号】TK5l TechIlical Approach of PhotoVoltaic Powe r Generation System GUO Da.Ii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 opment trend and adaptive fhculty in market of solar power gen— eration,analyzes the ad aptive situation of celI component in on the curtain wall and nexible cell compone nt area. BlPV,and di8cusses the layout styIe and s cheme of array in power station in desen area 1(ey words:solar generation power;BIPV;p ower station in de8en 1 概述 太阳能发电是今后清洁能源的代表,近年来发 展速度极快。截止2008年,世界光伏发电行业最近 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8.1 %,最近5年年平均增长 率为60.2%,呈加速发展趋势(见图表1)。未来全 球装机总 鞋也会快速发展,各国均在为发展自己的 清洁能源体系不断在技术、政策等方面努力探索着。 太阳能发电具有极佳的市场适应能力,针对不 同的应用场合有许多种形态,大到彻地连天的 大型 荒漠电站,小到计算器上的一小片电池,针对各种不 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太阳能技 术。 目的太陬I能光伏电站系统主要有两大类,即并 网光伏发电系统和离网光伏发电系统, 此外还有多 能匾补混合发电系统。 并网发电系统的主要系统构成是:光伏电池-+ 【收稿日期]20lo一03—25 【1乍者简介]郭入力(1969一).男.安徽
(3)双轴跟踪系统。也是效率最高的跟踪系 统,其阳光利『{j率较水平面提升町以 达到56%,发 电能力强,用地更大。 2.2方案选用 不同阵列布臀方式的特点使之具有 不同的适用 范f嗣,在设计中需要根搬小|Ij】场地条件、资金条件、 组件类型乃至优 惠和税收政策等等进行选Jfj。
2.2.1 固定式阵列(1冬|4) 固定式阵列在『fj地和支架制作费用卜较有优 势,|Ii】时由于其没彳j.转动部 件,可靠忭极高,可基本 实现免维护,与光伏电池通常25年的使川寿命作常 围5单轴水平跟踪阵列 万方数据 26? 有色冶金节能 口工艺节能 架系统,通常单个阵列较小,采用聚光电池时需要精 确的控制系统和高效高可靠性的动 力系统支持,其 制作费用通常为5.0—6.0元/w,制作费用最高,需 要较大型的混 凝土基础,适合环境保护要求较低的 沙漠地区采用(图8)。它适合采用品硅电池、低倍 聚光电池和高倍聚光电池等所有电 池类型,适应能 力最强,特别是高倍聚光电池,只能采用双轴跟踪阵 列,由于高倍聚光电 池采用菲涅尔透镜等玻璃材料 或大型反光镜取代电池成为光伏阵列主体,电池体 积极小。 如500倍高倍聚光电池,其光伏电池需要 将电池面积的500倍范围内的阳光进行汇集, 大大 提升了阳光的能量密度,电池效率从一般晶硅电池 组件的14%~17%提升到30 %以上甚至达到 42.7%,发电能力大大提高,虽然电池本体价格最 高,但折算到整个 光伏阵列上还是拥有较强的价格 竞争优势,其缺点是,E产厂家较少,难以进行挑选。 图6单轴极轴跟踪阵列 图7双轴跟踪阵列 图8聚光电池阵列 3 结论 综上所述,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较适合采用晶 定优势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高倍聚光电池双轴跟 踪系统,以增加发电培。 在用地条 件相对宽松,有一定技术支持力的地 区,同时电价较为优惠的情况下,采用单轴跟踪系统 具 有较好的竞争力。 而J{j地条件相对苛刻,缺乏及时技术支持的地 区,特别是由于光资 源优秀而在电价上较为严格的 情况下,使用固定式阵列将在经济性、可靠性上具有 优势。 硅电池的位置是屋面,经济住好,造刑限制较多。 幕墙和大跨度摩面以及造型变化较多 的场合适合 采用非品电池组件,利于建筑设计采用,便于施工。 荒漠电站在用地较为宽松、 技术支持性较好的 地区,特别足在电价上政府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可 以采用双轴跟踪系 统,如果在经济性比较后具有一 万方数据
2光电建筑一体化 光电建筑一体化足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特别足荒 漠资源较为 紧张的地区,建筑屋顶是提供光伏用地的霞要资源, 如欧洲、日本、美国等均 有专门针对建筑屋顶的“十 万犀顶”、“百万尾顶”等鼓励计划,大大推动r这峰 冈家的光 电建筑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屋顶电站规模 通常较小,特别是小住宅屋顶电站以5~15 k w为 主,公建屋顶面积较大,规模也较大,如卜海虹桥枢 纽屋顶电站就有6.68 Mw的 规模(图2),比小型荒 漠电站规模更大。 图3幕墙电池元件的应用 非66硅幕墙发电单元支持更为灵活的设计,其 幕墒造型类似镀膜玻璃,透明度可选, 颜色叮选,因 此,由建筑设计师进行选用。此外,非晶硅电池还具 有一些品硅电池所不j 乓备的特点和优势,如优异的 弱光发电性,可以在叮能有遮挡的部位应用(品硅 电池阵列 不能进行局部遮挡,遮挡会造成整个电池 串不能发电,如果电路设计不当甚至会烧毁电池), 从而使建筑设计更加自由灵活。它的主要弱点足发 电效率较低,面积大而发电量较小。 因 此,在建筑透明天棚设计时,选用晶硅电池幕 墙较为有利,可以充分利用屋顶面积,有较好 的发电 能力,同时避免了遮挡造成的电气专业问题。而在 建筑立面幕墙没计巾采用非晶硅 太阳能电池较为有 利,它既不会被窗框的遮挡所闲扰,也不会因为大面 积采用而影响室内 的视线,即使在阴影区使用也可 以有一定的发电效益,与其他形式的幕墙衔接也较
合肥入,硕卜。 圈I 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增长迅速 蝥嚣器皇苗轰謦嚣i.譬篙’2009年为建筑师?2009年童今 为光伏事业j}I;
li任【二程师。 万方数据 也x”’咒”’‘臼盯~u r’不。L。,弋¨u’J儿:10 ItI瓜11lII匕 逆
变器。变压器。电网系统。其|到逆变器,由逆变器将直流电 变成交流电最终输送到电网,并通过
电网输送到用 户。 目前,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的发电单元选择 上主要有两种形式的电池元件:幕墙玻璃
电池元件 和柔性电池元件。 幕墙电池元件的发电体有品硅电池片和非晶硅 电池两种模式, 晶硅电池的优势在于发电效率高、制 作I:艺成熟,它的主要视觉形态农现手段较少,一般 采用分块留缝的方式排列,阵型简单,序列感强烈, 其电池部位透光率为0,留缝部化为1 00%,室内光 线较为生硬,遮光率随留缝宽度不同而变,一般透光 率为35%~60%。 为避免窗框对电池的遮挡,多采 用隐框式玻璃幕墙的做法,优化电池的光环境。
2.2.3单轴极轴跟踪阵列(图6) 与水平跟踪阵列复杂性相当,支架较水平跟踪 系统 有所增加,其制作费用通常为3.0—4.5元/w, 单轴极轴跟踪阵列较适合采用的光伏 电池种类包括 晶硅电池和低倍聚光电池,低倍聚光电池可以用镜 面部分取代光伏电池,可 较大幅度节约电池成本。 2.2.4双轴跟踪阵列(图7) 双轴跟踪阵列采用了所有阵列 中最为复杂的支
图2 建筑光伏一体化I BlPV J 容易。 此外,BIPV电池还有一种主要类型就是柔性电 池,它采用薄不锈钢板或其 他柔性材料作为基板,在 其表面制作的光伏材料与基层共同作用成为一种较 为柔软的太阳 能电池,它的适应能力极强,可在其背 面复合自粘性材料,使其便捷的粘贴到任何光滑硬 质 的表面,如大型建筑屋顶。 由于现代社会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中,很多时候 光电建筑一体化包含BIPV、BAPV两个主要建 设模式,其中BIPV也叮称之为 建筑集成光伏。采用 带有光伏发电功能的建筑材料建设光伏电站,它可 以是建筑的幕墙、 遮阳、顶棚,也可以是建筑的防水、 装饰等等。BAPV则主要指采用普通光伏电池直接 应 用到建筑之上。在建筑形体允许的情况下,BAPV 具有造价相对低廉、系统可靠性较高的 优点。 万方数据 2010年12 J1筇6期 光伏发l乜系统的技术路线——郭人力 25? 都,黯要大制宅间才能满足,其屋面平憋宽广没有遮 挡,便于建设光伏电站,但大删空|’ 订J的建设对ilc埴要 求极为严格,普通晶硅电池霞最较大,j}j于砸嘶鼻6限 较大, 柔性非晶硅电池的采Jfjj乓有先天的优势,茕屋 轻、施工简便、对造型没有任何影响的 特点,使柔性 电池在建筑领域特别是较大规模的光电建筑一体化 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匹配,其制作费川通常为0.8一1.2冗/w。f1 Ij{『【闷 外很多电站使J}】 小喇钢桩毖础,施工时IllJ短,还I|『以 在服务期结束后轻松启出转移,具彳f极他 的环境友 好性。固定式支架较适合采用的光伏电池种类主要 是晶硅电池,其技术成熟,生 产厂家众多,供货难度 较小,产品规格系列化程度高,可挑选余地大。 荒漠电站 荒漠电站主要是大型光伏电站,FI前以5—10 Mw规模居多,大型化趋势已显现,2009年尚德电 力签约的青海海西州乌兰县电站 规模就达到5 000 Mw,占地约100 km2,由于规模庞大、落地布阵,因 此多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与光电建筑一体化的设 计规律完全不同。 阵列设计是荒漠电站设计的重点,需要从光资源 配置、投资与回报、土地资源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设计。 2.1阵列布置方式 光伏阵列的布 置方式是阵列设计的基础,目前 国际l司内主要采用的阵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固定式阵列。通常使用与纬度相当的倾角 面向太阳,兼顾冬季和夏季的阳光。其效率比水平 布 置14%增加,占地较多,但阳光利用充分。缺点是 难以充分利用上午和下午较为倾斜 的阳光,对夏至 和冬至与倾角有一定偏差的阳光利用也不太允分。 (2)单轴跟踪系统。 每日根据阳光方位角进行 调整,阳光利用更为充分,包括单轴水平跟踪系统和 单轴极轴跟 踪系统两种。据相关数据显示,其阳光 利用率比水平面提升分别叮以达到40%和5l%。 单轴极轴跟踪系统发电能力较同定倾角阵列发 电能力增加25%一32%,不利之处在于土 地需求大 大增加。 图4同定式阵列 2.2.2单轴水平跟踪阵列(图5) 较固定式阵列稍复杂,用地较固定式电站增加 不 超过20%,其制作费用通常为2.5—3.5元/w,能 满足光伏电池通常25年的使用 寿命,其支架需要更 为稳定的基础,所以使』}j混凝土基础的时候较多,施 工周期相对较 长,使用后的环境恢复也较困难。该 阵列较适合采j};i的光伏电池种类同样是晶硅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