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制浆造纸原理工程复习题重点

轻化—制浆造纸原理工程复习题重点
轻化—制浆造纸原理工程复习题重点

制浆原理与工程复习——08轻化工程

制浆常用名词术语

碱法制浆:

活性碱:烧碱法中指NaOH,硫酸盐法中指NaOH + Na2S, 通常以Na2O(或NaOH)表示。

有效碱:烧碱法中指NaOH,硫酸盐法中指NaOH + 1/2Na2S, 通常以Na2O(或NaOH)表示。硫化度:指碱液中Na2S含量占活性碱NaOH + Na2S含量的百分比,

即:硫化度(%) =〔 Na2S /(NaOH + Na2S)×100%

用碱量:指蒸煮时活性碱用量(重量)对绝干原料重量的百比。

液比:指蒸煮时绝干原料重量(kg 或 t)与蒸煮液总液量体积(L 或 m3)之比。

纸浆得率:(1)粗浆得率:蒸煮后所得绝干粗浆重量对蒸煮前绝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

(2)细浆得率:粗浆经筛选后所得绝干细浆重量对蒸煮前绝干原料重量的百分比。

纸浆硬度:表示残留在纸浆中的木素和其他还原性物质的相对量。

亚硫酸盐法:

化合酸:与盐基组成正盐的SO2

游离酸:亚硫酸的形式以及酸式亚硫酸盐的一部份和以物理方式溶解

于其中的SO2

总酸:化合酸与游离酸之和

酸比:游离酸/化合酸

红液:亚硫酸盐蒸煮废液

高得率浆分类及有关术语

SGW 磨石磨木浆BMP 生物机械浆

PGW 压力磨石磨木浆SCP 半化学法浆

TGW 高温磨石磨木浆NSSC 中性亚硫酸盐法半化学浆

RMP 盘磨机械浆ASSC 碱性亚硫酸盐法半化学浆

TMP 预热盘磨机械浆

CMP 化学盘磨机械浆

CTMP 化学预热机械浆

APMP碱性过氧化氢化学机械浆

刀高、刀距、刀刃角等有关的名词术语也会考!~!~!!~~!

洗涤术语

2洗涤筛选和净化术语

固形物(Solids)

洗净度:纸浆洗净后的干净程度

表示法有以洗后每吨风干浆中所含的残余药品量表示以洗后纸浆中所含的残余药品量表示以洗后纸浆滤液消耗高锰酸钾的量表示

置换比(Displacement Ratio):在洗涤段里浆中可溶性固形物实际减少量与最大可能减少量之比

稀释因子(Dilution Factor):指洗涤每吨风干浆时进入所提取的废液中的水量

洗涤损失(washing loss):指洗涤过程的化学损失,一般用残留在每吨绝干浆中的溶质表示

洗涤效率:指浆料通过洗涤后提取出的固形物占总固形物的百分比

黑液提取率:指每吨浆提取出来送蒸发的黑液溶质量对蒸煮后吨浆黑液总容质量的百分

比。

筛选净化效率=(浆尘埃数-良浆尘埃数)/进浆尘埃数

排渣率=被筛出粗渣量/进入筛浆机纤维总量

浆渣中的好纤维率 浆渣中能通过40目网的好纤维率量占总纤维量的百分比

漂白有关常用名词术语

1.有效氯:有漂白作用的那一部分氯,以氧化能力的大小表示,g/L 或%。

2.有效氯用量:加入有效氯量对纸浆绝干质量的百分率。

3.漂率:将浆漂到一个指定的白度所需要的有效氯量对纸浆绝干质量的百分率。

4.卡伯因子:施加的有效氯用(%)与含氯漂白前纸浆卡伯值之比

5.残氯:漂白终点时,尚残存(未消耗)的有效氯,通常以g/L 或%表示。

第一章

1、制浆;就是利用化学或机械的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只织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

色浆或纸浆的生产过程。

2、制浆方法的分类

1、化学法:碱法、亚硫酸盐法

2、高得率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半化学法

第二章要点

1、制浆造纸对植物原料有何要求 P4

⑴纤维素含量要高,至少40%,其他树脂,糖等杂质含量较少。

⑵纤维形态要求细长且较软

2、制浆原料备料流程 P9木材备料P17非木材备料

原木备料:原木锯断、原木的剥皮、 原木的除节和劈木、原木和板皮的削片

3、木材原料为什么要去皮、去皮的原理、设备P9-10

去皮必要性:①皮占原木体积13~15%②重量占5~8%③化学成分中纤维含量低、木素灰分以

及杂质含量高,所以应将其除去,可减少化学药品的消耗和提高纸浆的质量

方法:(1)人工去皮

(2) 机械去皮 (刀式去皮、摩擦去皮、水力去皮、化学去皮)

摩擦去皮原理:利用原木之间、原木与筒壁之间发生摩擦、碰撞

设备一般用圆筒剥皮机

木片去皮原理:根据比重、弹性、粘性差别运用碾压法去皮

4、圆盘削片机的基本参数,如何控制削片质量 P12/ 14

如何减小刀片的厚度、等等、

基本参数:①刀距B 一般11-14mm ;②刀高H 一般18-20mm ;③刀刃角β 一般34°~42

④切削面 刀片朝向刀牙的一面;⑤安刀面 背朝刀牙的一面;⑥安刀角 竖直方向与安刀面

的夹角 (详细见P12 图1-7)

含氯漂白前纸浆卡伯值

,以有效氯计)施加量(与卡伯因子%22ClO Cl

削片质量控制:

①原木的质量和水分水分含量高有利,为40%;原木不腐烂,不能过短

②刀距、刀高和安刀角参数选取要合适

③刀刃角一般为30°~42°

④削片刀与底刀的间距一般为~0.5mm

⑤冬天刀刃角一般大些,夏天一般小些;大厂刀刃角可小些,小厂可大些

5、木片筛选原理、主要设备 P15

常用的木片筛选主要设备有圆筛、平筛和盘式筛三类。圆筛筛选原理是利用不同的筛

孔的筛板在回转时使木屑、合格木片、长条等分开。平筛分为高频振动式和低频振动式,

通过振动或摇摆利用不同筛孔的筛板,将长条、木片和木屑分开。盘式筛的间距是控制木

片厚度的唯一因素。

6 、原料的贮存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水上贮存:

优点:充分利用水的浮力,省去繁重的搬运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使木材水分均匀、防

止菌类和虫类的滋生和原木变蓝和腐烂

缺点:原木树脂难于降解、原木沉底易沾染泥沙、木材的溶出物污染水体

(2).地面贮存:降低水分与树脂含量,腐烂变质问题;

注意:堆垛方法、堆垛规格、堆垛间距

7、为什么要贮存原料P7

(1).改进原料质量:植物纤维原料通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会受到风化、发酵等自然作

用,使水分逐渐与环境平衡而降低并均匀:木材原料的贮存还能降低树脂等有害成分的含

量,稳定原料质量,而有利于制浆并节约后续化学处理的药品质量。

(2)维持正常的连续生产:随着制浆造纸企业的日趋大型化、连续化,日趋植物纤维原料

量越来越多,所以贮存足够的原料来保证生产需求。(木材原料要考虑运输周转时间的问题;

草类原料考虑收购季节性问题)

第三章要点:

1、化学法制浆的分类、各种制浆方法的特点。 P26(有关于化学浆部分的是考试的重

点)

石灰法(Ca(OH)):易脱脂、脱色,不易脱木素,适用于木素含量低的植物。

烧碱法(AP法):NaOH (主)Na2CO3(少),得率大雨硫酸盐法

硫酸盐法:优点 1、纸浆强度高,2、原料来源广 3、反应速度快 4、废液回收技术成熟

缺点 1、得率低 2、浆颜色比较 3、污染比较大 4、投资比较大

亚硫酸盐法:优点 1、浆的颜色浅(易漂白)2、可漂性能好3、得率高4、废液利用价值

高缺点 1、对原料要求高 2、纸浆强度低 3、化学反应速率慢

分类:酸性亚硫酸氢盐法:亚硫酸氢盐法、微酸性亚硫酸氢盐法、中性亚硫酸盐法、碱性

亚硫酸盐法。

2、不同制浆方法蒸煮药液的组成

①烧碱法蒸煮液的组成主要是NaOH,此外还存在Na2CO3;

②硫酸盐法蒸煮液的组成主要是NaOH+Na2S,此外,还有来自碱回收系统的Na2CO3、

Na2SO4、Na2SO3、和Na2S2O3,甚至还可能有少量Na2Sn;

③亚硫酸盐蒸煮液中,含有SO2和相应的盐基(Ca2+、Mg2+、Na+、NH4+)

不同亚硫酸盐法蒸煮,其蒸煮药液组成不同,详见P28,表2-1 P27 3、蒸煮液的浸透作用方式及影响因素 P35/36

蒸煮液的浸透作用方式;毛细管作用和扩散作用

(1)、毛细管作用:主要靠外加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力作用浸透,通过导管-、管胞、纤维的胞腔进行。

影响因素:纹孔的多少及其大小、原料品种、边材与心材、水分含量、压力差。(2.)、扩散作用:主要靠药液浓度差造成的离子浓度梯度的推动力使蒸煮液中的离子扩散浸透入原料切片内部,通过导管、管胞、纤维的胞腔和细胞壁进行。

影响因素:原料密度、水分含量、蒸煮液组成

4、蒸煮脱木素阶段性 P42

木材碱法蒸煮的反应历程:(以马尾松为例)

初始脱木素阶段

大量脱木素阶段

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草类原料硫酸盐法或烧碱法蒸煮脱木素反应历程

大量脱木素阶段:

补充脱木素阶段:

残余脱木素阶段:

5 蒸煮过程有哪些参数选择原则 P63

选择参数的原则:原料、产品质量、现有条件、经济

1、原料对蒸煮的影响

2、用碱量

3、药液浓度

4、硫化度

5、温度和时间

6 如何确定蒸煮参数重点、具体的看书本

影响碱法蒸煮的主要参数:用碱量、液比、硫化度、温度等、

具体的影响必须写详细、看书本(论述题、必考)

7何为H-因子、意义与应用 P47

①H—因子(H—factor)定义:各蒸煮温度下相对反应速率常数对蒸煮时间的定积分称为H—因子,即:H—因子=fKr(T)dt

相对数率常数Kr是指任何温度T下的数率常数与100℃时数率常数之比。Kr与蒸煮温度和脱木素反应的活化能有关,不同原材料和不同蒸煮方法的脱木素反应活化能是不同的。

②H—因子的意义:同一原料,用碱量,硫化度,液比等蒸煮条件相同时,控制H—因子相同,则其纸浆得率及浆中木素含量相同。

③应用:H—因子不仅在相关的研究工作上有价值,而且在工厂实践中也非常有用。它可

以在保持固定脱木素作用的情况下,改变时间--温度周期。现代化蒸煮器的控制系统在蒸煮时自动地运算积累H—因子,以补偿预定蒸煮周期的偏差

8制浆蒸煮工艺规程包括哪些,什么叫蒸煮工艺曲线 P62

碱法蒸煮的基本操作过程或程序包括装料、送液、升温、小放气、在最高温度或压力下的保温、大放汽和放料等步骤。

蒸煮工艺曲线:蒸煮过程中蒸煮器内温度(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P65

9、小放汽的作用 P62

小放气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排除蒸煮器内的空气和其他气体,消除假压,以利于温度的上升;(2)小放气时,锅内产生自燃沸腾,减少了锅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和浓度差,利于药液蒸透和均匀蒸煮;(3)松木原料蒸煮小放气时除了能排除空气以外,还能排出松节油和其他挥发性物质,通过小放气可对松节油进行收集。

10、喷放的优缺点 P63

优点:1、放料时间短;2、浆料在喷放时易分散,浆渣少;3、喷放后浆料温度高,浓度

高,有利于黑液提取和碱回收;4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

缺点:纸浆的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11、添加助剂蒸煮的目的,常用蒸煮助剂有哪些 P74

蒸煮过程中添加助剂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脱木素和保护碳水化合物。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蒸煮助剂主要有蒽醌及蒽醌类似物、多硫化钠、亚硫酸钠、绿氧、表面活性剂等。

12、深度脱木素的基本原理 P89

在深度脱木素的同时必须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降解

(1)蒸煮全过程碱浓尽量均匀;

(2)大量脱木素阶段HS-、S-2 浓度要高;

(3)黑液(指蒸煮器内)中的固形物含量尽可能低(特别蒸煮后期)

(4)采用较低的最高温度。

13、化学浆的性质、质量标准、用途 P100

化学浆的性质:取决于原料种类、蒸煮方法和工艺条件、聚糖种类、含量及分布、木素含量及分布、细胞类型与纤维形态、得率和强度、漂白性能、打浆性能、滤水性能等

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企业标准:QB、工厂自定指标

用途:化学浆的用途,需根据原料的种类、蒸煮方法和产品的质量指标而定。途广泛:一般文化用纸、高级文化用纸、纸袋纸、包装纸、工业用纸、国防用纸、人造纤维(粘胶纤维)浆粕、纤维复合材料等

第四章要点

2、盘磨机磨浆机理、影响因素 P115

盘磨机磨浆机理

一.盘磨机磨浆分为三个区段:1.破碎区2.粗磨区3.精磨区

要使木片被磨成良好的浆料,应使之经历两个过程:

1.使木片离解 2.进一步纤维化和细纤维化

影响盘磨机磨浆的有关因素

①材种与料片规格②磨浆浓度:

③预热温度(压力)和时间

④磨浆能耗与能量分配。

⑤磨盘间隙⑥磨盘特性⑦磨盘转速:

3. 磨木机磨浆原理、影响因素 P124

(1)由磨擦及压力脉冲产生的能量(摩擦能与振动能)被木材吸收后,转化为热能,使木材温度升高,胞间层木素软化;

(2)经软化的纤维在摩擦力及剪切力的作用下由木材表面剥离下来;

(3)剥离下来的纤维与纤维束聚集于磨石刻纹的沟槽中,在移出的过程中受到复磨与精磨。

影响磨木机磨浆的因素

①原木质量:②磨石的表面状态③磨木比压:④磨石线速:⑤磨木温度与浆浓:

⑥.磨石浸渍深度:

4、高得率浆化学处理的作用

化学处理对木片的基本作用主要有两个:木材纤维的润胀和木素的改性。(课本P136)

使原料(木片)软化,有助于降低磨浆能耗,较多地分离出完整的纤维,增加浆料中的长纤维组分,提高纸浆强度。

木素的软化温度:(1)与木材中的水分含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随水分含量增加而降低;

(2)与化学处理后木素的磺化度有关,随磺化度的增加木素的软化温度呈直线下降。

碱的作用:促进纤维润胀,增强半纤维素和木素的水合作用,降低软化温度,为磨浆时纤维的离解创造有利的条件,降低能耗,但影响纸浆白度。

亚硫酸钠的作用:木素的磺化使其软化温度降低,亲水性增加,热塑性增大,磨浆时纤维易于离解,浆的质量提高(浆中的长纤维比例、纤维的比表面积和浆的结合强度均增加。

第五桌纸浆的洗涤筛选和净化要点

1.纸浆洗涤、筛选和净化目的与要求

纸浆的洗涤

目的:尽可能完全地将纤维从废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洁净的纸浆

要求:黑液提取率高,浆洗得干净,稀释因子要小,黑液浓度要高

纸浆的筛选与净化

目的:除去杂质,以满足质量和正常生产需要

要求:筛选净化效率高,尾渣损失少,设备流程简单,操作维修方便,

2.纸浆洗涤原理及常用洗涤设备 P163/167

原理:

(1).过滤:(2).挤压: (3).扩散 (4).置换(5).吸附作用:

洗涤设备:(一)转鼓式洗浆机

鼓式真空洗浆机(兼有过滤、扩散置换的作用)压力洗浆机(兼有过滤、扩散、置换作用)鼓式置换洗浆机(DD洗浆机)

(二)带式洗浆机(三)扩散洗涤器(四)挤压洗涤设备

2、浆的筛选和净化的原理和设备

筛选是利用粗浆中杂质与纤维的几何尺寸大小和形状不同,利用带有孔或缝的筛选,在一定的压力下使细浆通过筛板,杂质被阻留在进浆侧,从而和纤维分离的过程。

净化:是利用杂质和纤维的密度不同来分离的。

目的:一是满足纸浆的质量要求,二是保护后续设备不因浆中含有杂质而被破坏

筛选设备

一振动式筛浆机二离心式筛浆机三压力式筛浆机

3·纸浆净化设备

1、沉砂沟 2.筒形除砂器(低压除砂器) 3.锥形除砂器

6.纸浆筛选、净化流程及特点

级——指原浆和良浆通过筛(净)设备的次数

段——指原浆和尾浆通过筛(净)设备的次数

二级三段的流程图(问老师必考)

第六章纸浆的漂白要点

1.纸浆漂白的目的 P245

答:漂白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纸浆的白度和白度的稳定性。改善纸浆的物理化学性质,纯化纸浆,提高纸浆的洁净度,也是漂白的主要目的。

2、纸浆产生颜色的原因――助色基团的存在与发色基团产生共轭反应

3纸浆漂白的原理与方法 P250

①破坏或改变发色基团的结构(溶出木素或改变木素的结构)

②防止或消除发色基团与助色基团之间的联合

③阻止发色基团的共轭

④防止产生新的发色基团

方法: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等

化学浆的漂白必须用化学氧化电势比较低的、以减少纤维素的降解、

4、什么叫氯水体系,其在纸浆漂白中的作用 P252

氯气溶于水后,在纸浆中所形成的体系

作用:PH<2时、体系主要以Cl2为主、进行的是酸性氧化

2

PH>9时、体系主要以HCLO-为主、会加快对纤维素的降解、因此反应应该避免在此条件下进行(这题具体的在问下老师)

5.次氯酸盐漂白的影响因素 P254

(1)有效氯用量

视未漂浆浆种、硬度、漂白的白度、强度而定,用氯量过多,不但浪费,而且破坏纤维强度。

(2)pH值初始pH值11~12,漂白过程产生HCl、CO2和有机酸,pH下降,要求漂终pH 不低于

(3)浆浓浆浓增加,单位容积产量上升,漂白有效浓度上升,蒸汽用量下降。

(4)温度温度每提高7℃,漂白的速度加快1倍,但漂液分解加快,纤维降解增加。漂白温度一般控制在35~40 ℃。但提高pH值,可提高温度

(5)时间关键是确定漂白终点.漂终残氯~l ;洗后残氯

6.、单段漂白、多段漂白的区别和特点

在白度要求一致时,多段漂白总化学用量少,纤维损失少,且漂白剂选择余地大,但比较耗费时间单段漂比多段漂的浆易返黄多段漂末端漂剂氧化电势越高,越易返黄

特点单段漂白

优点漂剂来源丰富,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缺点漂浆质量差(白度低、纤维降解、易返黄)。

7.纸浆氯化的影响因素

(1)用氯量:总用氯量视浆种、硬度和要求白度而定,氯化用量占总的2/3(60~70%)(2)pH值:由于HCl生成,pH值很快降至~,无需调节

(3)温度:氯化反应速度很快,一般在常温下进行

(4)浆浓:一般3-4%,浓度太高,不易混合均匀,浓度太低,用水量增加,污染增加,设备大,电耗高

(5)时间:常温下5min内已耗氯85-90%

一般 KP木素 60-90min SP木素 45-60min 草浆木素 20-45min

(6)混合氯气-水-浆系统的非均一性,因此混合很重要,静态浆氯混合器,浆流通过扭曲时发生分支,转向

8、漂白过程碱处理的目的、影响因素

氯化木素只有一部分能溶于氯化时形成的酸性溶液中,还有一部分难溶的氯化木素需要在热碱溶液中溶解。碱处理的主要是出去木素和有色物质,并溶出一部分树脂。

影响漂白过程的碱处理因素主要有:用碱量、温度、时间和浆浓等。

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氯化木素的溶解速度和溶解量,但温度高,热量消耗大,并且会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溶出。一般碱处理的温度为60~70℃。

碱处理时间受到用碱量、温度和浆浓度的影响,提高温度可缩短时间。氯化后的碱处理时间一般为60~90min。

碱处理浆浓度一般为8%~15%,但趋向于上限浓度。浓度高,可节省蒸汽,碱浓度高,反应也快,可缩小碱处理塔的容积,减少废液排放量。

补充漂白的方法有:次氯酸盐漂白和二氧化氯漂白,近年来又发展了用过氧化氢、过氧酸和臭氧等含氧漂剂的漂白。

9.纸浆二氧化氯漂白和H2O2漂白的特点

二氧化氯:特点:能够选择性地氧化木素和色素,而对纤维素没有货很少有损伤。漂白后纸浆的白度高,返黄少,浆的强度好。但ClO2必须现场制备,生产成本较高,对设备耐腐蚀性要求高。

H2O2:特点既能减少或消除木素的有色基因,也能碎确木素使其溶出。

影响因素:(1)材种、材质和浆种,主要与浆中抽出物含量有关,要解决树脂分离与去除问题、阔叶木浆比针叶木浆易漂、亚硫酸盐浆比硫酸盐浆好漂

2)H

2O

2

用量

视浆种、白度要求及漂白条件等因素而定。

一般来说,3%-10%H

2O

2

用量增加,白度相应提高。但H

2

O

2

用量增至一定值,白

度提高缓慢(白度停滞)漂终应有10~20%的残余H

2O

2

,否则浆易返

黄。

(3)pH值

为了保证漂液中有必要的HOO-浓度,必须有足够的碱度。pH过低,漂白作用减

少。 pH过高,H

2O

2

无效分解增加。一般初pH —。,终 pH ~。pH值通常用

总碱(TA)与H

2O

2

用量比来调节。TA%=NaOH(%)+×Na

2

SiO

3

%

(41°Be')

4)漂白温度和时间

温度提高,时间可缩短;温度过高,H

2O

2

易分解;时间过长,残余H

2

O

2

消失,易

产生“碱性发黄”;趋势是采用较高的温度。50-60度1-4小时

(5)纸浆浓度

浆浓提高,加快漂白反应,节约蒸汽,提高白度关键是纸浆和漂白药品的充分均匀混合、趋势是采用中浓和高浓漂白,10%-15%

11.影响纸浆返色的因素

纸浆的返黄都是有热和光诱导的。高得率浆和化学浆返黄的影响因素1.材种和材质2.制浆方法3.漂白的方法和条件4金属离子和树脂5.杂细胞 6.纸浆干燥、贮存7.纸浆水分13.稳定白度减轻返黄的方法

1、提高末漂纸浆的质量

①加强备料。②掌握好蒸煮工艺和操作条件,稳定蒸煮质最,避免过煮,减少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氧化降解。③加强漂前的洗涤和筛选,草浆漂前用跳筛除上杂细胞。

2、选用合适的漂白剂和漂白方法

选用氧化电势低的漂剂(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化学浆尽量避免采用次氯酸盐单段漂,而采用多段漂白,段间加强洗涤,漂后纸浆用酸处理,以迸一步除去浆中的重金属离子,提高白度稳定性。

3、采用合理的漂白工艺

①氯化时应避免因用氯量过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混合不均匀②纸浆用热碱处理,既可除去浆中的树脂、半纤维索,又可以破坏浆中的羰基,对纸浆减少返黄有显著的效果③pH值在7-11范围内,pH值越高返黄越轻,pH值9以上时,羰基能进一步氧化成对返黄影响较小的羧基,可以减少返黃④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漂白,不会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中引入醛基和酮基,因而返黄少⑤漂白终点时,浆中应剩有少量漂剂,漂后应充分洗涤

4、掌握合理的浆板干燥和贮存条件

5、抑制高得率浆的光诱导返黄①木素功能基的化学改性②添加抑制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4400吨桃浆蒸发器装置的设计; 试设计一套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器装置,要求将固形物含量10%的桃浆溶液浓缩到42%,原料液沸点进料。第一效蒸发器的饱和蒸汽温度为103℃,冷凝器的绝对压强为20kPa。 2、操作条件: (1)桃浆固形物含量:入口含量10%,出口含量42%; (2)加热介质:温度为103℃的饱和蒸汽,各效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蒸发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2)蒸发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3)蒸发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4)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3)绘制蒸发装置的流程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第1章绪论 (3) 1.1蒸发技术概况 (3) 1.1.1蒸发 (3) 1.1.2发生条件 (3) 1.1.3蒸发的两个基本过程 (3) 1.1.4影响因素 (3) 1.1.5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4) 1.2蒸发设备 (4) 1.2.1蒸发器 (4) 1.2.2蒸发器分类 (4) 1.2.3蒸发器的特点 (5) 1.3蒸发操作的分类 (7) 1.4蒸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8) 第2章设计方案 (9) 2.1蒸发器的选择 (9) 2.2蒸发流程的选择 (9) 2.3操作条件 (10) 第3章蒸发器的工艺计算 (11) 3.1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11) 3.2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 (11) 3.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器水量的初步计算 (13) 3.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14) 3.5有效温差的分配 (15) 3.6校正 (15) 3.7设计结果一览表 (17) 符号说明 (18) 参考文献 (20) 结束语 (21)

纸浆原理与工程试题

四川理工学院试卷(2014 至2015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纸浆原理与工程 命题教师: 适用班级:轻化工程 考试(考查):考试年月日共页 1、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 则视为废卷。 3、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 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一、填空题。(10小题,每题2分,共 20 分) 1、木材原料的地面贮存中堆垛方法、和。 2、备料的工艺分为、 、。 3、碱法蒸煮时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有:、。 4、硫酸盐法制浆称为浆、亚硫酸盐法制浆称为浆。 5、碱法制浆的废液叫做,酸法制浆的废液叫做,苟化绿液制得的溶液叫。 6、在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中,过滤面积越,生产能力越,压差越,过滤速度越。 7、碱法制浆中产生缩合反应的条件是。 8、吸收系数是指衡量衡量光能转变为其他能的程度,主要由纸浆中发色基团的 和所决定。 9、纸浆中的是颜色的主要来源,漂白是通过化学药品的作用除掉浆中的的结构来实现的。 10、CTMP中化学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 11、蒸煮液的渗透作用表现为和。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结果填在括号内.有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漂白的优点是( ) A 提高纸浆白度 B 灵活性大 C 节省漂白剂 D 减少纤维流失 2、下列筛选净化流程图是1级3段的是( ) C D 3、原料贮存是对原料场的要求有( ) A 要有防火安全措施 B 通风要良好 D 要靠近制浆造纸企业 D 排水要通畅 4、化学机械法制浆主要有( ) A CTMP B CMP C TMP D APMP 5、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深度脱木素为目的的新方法有( ) A 全无氯漂白 C 改良硫酸盐法蒸煮 C 无元素氯漂白 D 改良烧碱法蒸煮 6、置换蒸煮具有的特点 ( ) A 蒸煮终点以稀黑液置换热黑液是置换蒸煮的核心 B 液比大,蒸煮全过程蒸煮器内部充满了蒸煮液 C 在蒸煮开始阶段具有独特的木片浸渍段 D 用温黑液加压预浸渍,再用热黑液置换充分利用黑液中的热能,蒸煮加热到最高温度仅需要少量的蒸汽 三、判断题(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已找好答案结构抗震设 计原理复习思考题目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结构抗震设计原理》思考题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震源深浅: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体波(纵波、横波)和面波(洛夫波、瑞雷波) 纵波:P波,为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横波:S波,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洛夫波(类似于蛇行,左右运动) 瑞雷波(上下、前后运动,最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一般是在剪切波和面波都达到时振动最为激烈。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上述三种烈度之间有何区别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及其关系。 地震震级:震级是表示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众值烈度:出现频率最多的低于基本烈度的称为多遇烈度。

罕遇烈度:很少出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大的地震烈度称为罕遇烈度。 经研究其分布函数可用极值III型表示。 —众值烈度 K —形状参数 —上限值, =12 I m 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10% 多遇烈度(众值烈度):超越概率%比基本烈度小度。 罕遇烈度:超越概率为2~3%,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 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抗震概念设计: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着重从建筑物的总体积上进行抗震设计,这就是结构的概念设计。 主要内容:工程结构场地的选择,建筑结构平立面的设计,结构的选型和结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的和确保结构的整体性等。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各类建筑的设防标准如何 甲:特别重要的建筑,需国家批准。 乙:重要建筑,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 丙:一般性建筑。 丁:次要建筑。 甲类:地震作用计算以及抗震构造措施均应高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 乙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构造措施按高一度处理。 丙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和构造处理。 丁类:按设防烈度考虑地震作用计算,可适当降低构造措施要求。(6度时不降低)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橙汁

.. . .. .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日产量72吨浓缩橙汁的初步设计 年级:2014级 学院:农学院 专业:食品1404班 指导老师: 苑博华 成员:吴悠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 (4) 1.2 立题的意义 (4) 1.3厂址的选择 (4) 第二章设计方案简介 2.1 选题 (5) 2.2 设计拟定工作容 (5) 第三章工艺设计 3.1工艺流程图 (6) 3.2工艺操作要求 (7) 第四章设计计算 4.1 物料衡算 (8) 4.1.1 各流程物料衡算 (8) 4.1.2 调配衡算 (9) 4.1.3 设备选型 (10) 4.2 管路设计计算及泵的选型 4.2.1选管 (11) 4.2.2选泵 (11) 第五章设计评述 (13) 第六章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前言 1 . 1选题的意义 橙子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橙子类水果,成熟后变成黄色果肉酸甜适度,汁多,富有香气,是生产饮料的重要原料。橙子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β-胡萝卜素、柠檬酸、皮甙以及醛、醇、烯等物质,常常食用可以强化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增强毛细管韧性,减少人体体的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橙子出汁率高,有良好的风味,营养丰富,经过加工可制成酸甜可口的橙子饮料,既可以保留其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又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为农民的创收提供帮助。 1 . 2立题的意义 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果蔬汁加工工艺学设计,我们已初步通过学习掌握果汁加工原料的质构与加工特性、果汁加工工艺、果汁加工设备、果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果汁加工中物料衡算及管路设计等相关基本知识。参考果蔬汁现代生产加工相关文献,我们设计日产72吨橙子生产线,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橙汁加工中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为实际生产加工橙子提供一定的用途。 1 . 3厂址的选择 橙汁工厂的选择一般倾向于设在原材料产地附近,厂址在城市外围,原材料产地附近的郊区,有利于销售,便于辅助材料和包装

混凝土结构原理试卷A卷及答案

专业年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试卷类型:A卷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1、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A、防火、防锈 B、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 C、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 D、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 2、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钢绞线 D C、热处理钢筋A、冷拉钢筋B、钢丝 3、混凝土的受压破坏() A、取决于骨料抗压强度 B、取决于砂浆抗压强度 C、是裂缝累计并贯通造成的 D、是粗骨料和砂浆强度已耗尽造成的 4、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适量配筋的钢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和抵抗开裂的能力()。 A、均提高很多 B、承载力提高很多,抗裂提高不多 C、抗裂提高很多,承载力提高不多 D、均提高不多 l a为()、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5。 A、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6、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的。ffff kcu,tkck、D、C B、A 、c 7、下列

哪种状态属于超过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情况() 1 / 10 A、裂缝宽度超过规范限值 B、挠度超过规范限值 C、结构或者构件被视为刚体而失去平衡 D、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8、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计算中关于荷载、材料强度取值说法正确的是() A、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B、荷载、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C、荷载取设计值,材料强度都取标准值 D、荷载取标准值,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 9、对长细比大于12的柱不宜采用螺旋箍筋,其原因是() A、这种柱的承载力较高 B、施工难度大 C、抗震性能不好 D、这种柱的强度将由于纵向弯曲而降低,螺旋箍筋作用不能发挥 f是因为(10、螺旋筋柱的核心区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c A、螺旋筋参与受压 B、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密实 C、螺旋筋约束了核心区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D、螺旋筋使核心区混凝土中不出现内裂缝 11、在钢筋混凝土双筋梁、大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受压区高'x?2a是为了()度s A、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压强度设计值 B、防止受压钢筋压屈 C、避免保护层剥落 D、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极限抗压强度 12、()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Ⅰa状态; B、Ⅱa状态; C、Ⅲa状态; D、第Ⅱ阶段 13、下列哪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h?x?a2x?、C.;B、D;;A、max b0bs1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A、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破坏形态不同 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15、梁内出现斜裂缝的原因是() A、没有配置弯起钢筋 B、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C、箍筋配置不足 D、纵筋配置不足 ??3时,常发生什么破坏(16、对于无腹筋梁,当)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f0.25bhV?,应采取的措施是(17、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若)0cc A、加大箍筋直径或减小箍筋间距B、提高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C、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或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D、加配弯起钢筋 1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M M图,才能保证梁的(19、图必须包住)R A、正截面抗弯承载力B、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C、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D、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2 / 10 20、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柱在下列四组内力组合下,若采用对称配筋,则控制配筋的内力 为() M?100kN?m,N?150kNM?100kN.m,N?500kN A、B、M?200kN?m,N?150kNM?200kN.m,N?500kN C、、 D 21、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目录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流程示意图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4) 冷凝器的造型计算 (6) 核算安全系数 (8) 管壳式冷凝器零部件的设计 (10) 设计概要表 (12) 主要符号表 (13) 主体设备结构图 (14) 设计评论及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 1、冷库冷负荷Q0=1700KW; 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 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取进水温度为26~28℃;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 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 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或4号图纸)。

(二)流程示意图 流程图说明: 本制冷循环选用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选用氨作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1 2 由蒸发器内所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机气缸,经压缩后温度升高; 2 3 高温高压的F—22蒸汽进入冷凝器;F—22蒸汽在冷凝器中受冷却水的冷却,放出热量后由气体变成液态氨。 4 4’ 液态F—22不断贮存在贮氨器中; 4’ 5 使用时F—22液经膨胀阀作用后其压力、温度降低,并进入蒸发器; 5 1 低压的F—22蒸汽在蒸发器中不断的吸收周围的热量而汽化,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5’1是一个回热循环。 本实验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等特点。所设计的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采用管内多程式结构,冷却水走管程,F—22蒸汽走壳程。采用多管程排列,加大传热膜系数,增大进,出口水的温差,减少冷却水的用量。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1)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 试题一 二:填空题(18分) 1、某设备上,真空度的读数为80mmHg ,其绝压=__8.7 02mH , ___pa 41053.8?_______Pa. 该地区的大气压为720mmHg 。 2、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粘度为1cp ,在mm d 100=内的管内以53 10310.11000.3.1.0?===-μρdu R e s m 3 速度流动,其流动类型为 _湍流___。 3、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从中心到壁可以_层流、过渡流和湍流__. 4、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加__,水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_。 5、水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3-8__s m ,低压气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常用流速范围为___8-15___s m 。 6、离心泵与往复泵的启动与调节的不同之处是:离心泵_启动前应灌满液体,关出口阀门、用调节阀调节流量____. .往复泵_启动前不需灌液,开旁路阀、用旁路阀来调节流量的. 7、在非均相物糸中,处于_分散_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物质,处于 _连续__状态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8、间竭过滤操作包括__过滤、洗涤、卸渣、清洗滤布、重整。。 9、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_热传导、对流传热、热辐射。 10、工业上的换热方法有__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热管。 11、α称为_对流传热膜糸数_,其物理意义为当流体与壁面温度差为1K 时,通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热量的多少。提高管内α值的有效方法增加流程。 提高管外α值的有效方法_加拆流挡板。 12、蒸汽冷凝有二种方式,即__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其中, 由于滴状冷凝 成小液滴沿壁面直接落下__,其传热效果好。 试题二 一:填充题(20分) 1、牛顿粘性定律_dy dw .μτ=_,粘度在SI 制中的单位是2.m s N _。 2、常用测定流量的流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3、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位置_而变,不随_时间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若以上各量既随_时间__而变,又随__位置__而变,称为不稳定流动。 4、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其当量直径为__a 33_。

系统工程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部分习题答案 1.名词解释 风险——是用危险概率及危险严重度表示的可能损失;是对认识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与有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危及势是系统功能残缺或丧失后造成的损害的总和。) 风险度——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也叫风险率。 系统——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得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得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是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标准,它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安全——是指在系统使用的周期内,应用科学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鉴别危险性并使风险减少到最小限度,从而使系统在操作效率、耗费时间和投资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的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概念,是认识主体在某一限度内受到损伤和威胁的状态。 安全系统——在一个工程系统运行、维修以致废弃时都需要有各种手段(包括设施和措施)保证系统的上述工作得以安全进行,这些设施和措施的总和便构成系统中的安全分系统,也可简称安全系统。 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1.系统安全分析的含义、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系统安全分析含义: 是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目的: 是为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查明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消除系统故障或事故。 系统安全分析内容:

(1)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 (2)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3)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因素的措施进行分析。 (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调查和分析。 (6)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2.安全检查表的作用及优点有哪些?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安全检查表是分析和辩识系统危险性的基本方法,也是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在20世纪中期.安全检查表在许多发达同家的保险、军事等部门得到了应用.对系统安全性评价起到了很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安全检查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各部门和行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1.具有全面性 2.具有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 3.具有直观性 4.具有职责分明的特点 5.具有监督性 6.具有应用广泛性、适于普及的特点 3.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及程序是什么?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目的: 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一般是利用安全检查表、经验和技术先查明危险因素存在方位.然后识别使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触发因素和必要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对系统进行分析之前,要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知识分享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10%) 纸料与合格纸料纤维絮聚 助留助滤作用流送功能元 喷射角与着网点 二、基本概念题(35%) 1、试述纸浆四种不同磨(打)浆方式其浆料的特征以及成纸的特性。 2、施胶的目的是什么?纸张的施胶按不同施胶程度的要求可分为哪几类和方式? 3、纸料调量和稀释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目前有哪几种方法?选择依据是什 么? 4、什么是宽压区压榨和靴式压榨? 5、纸页成形过程中的泄水、定向剪切和湍动的含义是什么? 6、什么是浆网速比?对纸页成形质量有何影响? 7、干燥部的通汽方式分为哪几种?说明通汽情况和各有什么特点? 三、问答题(55%) 1.纸袋纸所用浆料和质量性能指标有什么特殊要求?试分析在纸 料制备的磨(打)浆工艺过程中应采用什么措施来满足纸袋纸 的质量要求?

2.什么是纸张的印刷适性?为什么说合格的印刷涂料纸(即铜版 纸)比胶版印刷纸(未涂布纸)的印刷适性要好?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印刷涂料纸(铜版纸)的印刷适性?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程》(二)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纸料:指经过纸料制备系统后由一种或几种造纸用的纤维和非纤维物质混合的纤维悬浮液。 合格纸料:纸料再经过净化和精选而不被除去的那部分的纸料。 纤维絮聚: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发生碰撞产生机械交缠而连接起来的结果。 助留助滤作用:助留是提高填料和细小纤维的留着。助滤是改善滤水性能,提高脱水速率。助留助滤多数情况是同时进行的。 流送功能元:能够产生湍流、分散纤维絮聚和消能整流功能的水力布浆整流元件的组合,一般是由湍流发生器和消能整流元件所组成。 喷射角:纸料自堰板喷浆口喷出之后,其喷浆轨迹与堰板下唇之间的夹角。 着网点:堰板喷射口喷出的纸料与成形网的接触点。 二、基本概念题 1.答:(1)长纤维游离磨(打)浆 以疏解为主,能分散成为单纤维,只需适当切断,尽量保持纤维的长度,不要求过多细纤维化。浆料滤水性好,成纸吸收性好,透气度大,有较好的撕裂强度和耐破度,不透明度高,形稳性好,但匀度不是很好,纸面不甚平滑。 (2)长纤维粘状磨(打)浆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题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食工1002班 姓名:张国秀 学号: 2010309200212 日期: 指导老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能力:6000㎏/h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①油: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②冷却介质: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③允许压强降:不超过107 Pa; 4、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品的定性温度T=(140+40)/2=90℃ 管程循环水的定性温度t=(30+40)/2=35℃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油在90℃时密度ρ0=825㎏/m3 比热容Cp0 =2.22 kJ/(㎏·℃) 黏度μ0=0.000715Pa·s 导热系数λ0=0.140 W/(m·℃) 水在35℃时密度ρi=994㎏/m3 比热容Cp i=4.08 kJ/(㎏·℃) 黏度μi=0.000725Pa·s 导热系数λi=0.626W/(m·℃) 5、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目录 第一节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5) 1 概述 (5) 1.1 换热器 (5) 1.2换热器的选择 (5) 1.3 流动空间的选择 (7) 1.4 流速的确定 (7) 1.5 材质的选择 (7) 1.6 管程结构 (8) 1.7 壳程结构 (9) 1.8 壳程接管 (10) 2 设计方案 (10) 3 主要符号参考说明 (11) 第二节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 (12) 2.1 计算传热系数 (12) 2.1.1 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2) 2.1.2 计算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2) 2.1.3 计算总传热系数 (12)

系统工程原理期末试题及详细答案

系统工程原理模拟试题 考生注意:1.答案必须写在统一配发的答题纸上,可不抄题! 2.考试时间为15:00—17:30,共150分钟。 3.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判断(10分) 1、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基础理论层次。(X ) 2、尽管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不一定最优。(√) 3、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不具有传递性。(X) 4、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X ) 5、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6、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 7、在风险决策中,只要能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应该进行调查、试验等工作。(×) 8、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偿的场合。 () 9、中途作业兼有顺序作业和并行作业的特点。(√) 10、系统网络技术的网络图中,一对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或一条虚箭线(√) 二、填空(10分) 1、一般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等五种特性。 2、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组成。 3、系统建模的主要方法有(推理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混合法)、(类似法)等五种。 4、层次分析法把影响问题的因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 5、对n阶判断矩阵A而言,如果关系( /(,,1,2,...,) ij ik jk a a a i j k n == )完全成立,则称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 6、与专家会议法相比,Delphi预测方法采用(匿名)方式消除了心理因素对专家的影响。 7、时间序列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趋势性)、(季节性)、(周期性)、(不规则性)等四个方面。 8、效用实际上代表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 9、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处理决策表和决策矩阵无法表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 10、网络图中,某作业(i,j)的总时差R(i,j)=(0 )时,称该作业为“关键作业”。 三、简答(20分) 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系统的定义(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有如下基本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能够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的集合体,但它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子系统,而它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3)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相关性说明这些联系之间的特定关系和演变规律。 (4)目的性:通常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为达到既定目的,系统都具有一定功能,这是区别各种系统的标志。系统的目的一般用更具体的目标来体现,复杂系统往往需要用一个目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5)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它必然要与外界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变化。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能够经常与外界环境保持最优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具有不断发展势头的理想系统。 2、什么叫综合集成? 答:综合集成是一种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构成一个以人为主的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系统,发挥其整体优势,去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 3、回归分析预测的统计检验中,F-检验和t-检验有何异同? 答: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为了检验回归方程中,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是否显著,从而检验预测模型的合理性。不同之处在于,F-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假设a i=0(i=0,1,…,k)是否成立,它是对回归方程总体即所有回归系数的检验,其结果说明了整个回归方程描述的统计关系是否有意义;而t-检验则用于对因变量与单个自变量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即对任意j∈{0,1,…,k},检验假设a j=0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是否成立。4、简述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答:(1)简要说明各方案,明确系统方案的目标体系和约束条件; (2)确定由所有单项和大类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3)确定各大类及单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进行单项评价,查明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现程度; (5)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各大类指标的价值和总价值; (6)给出评价结论,包括对方案的优劣分析、排序,对评价结论的分析意见等。 5、构成决策问题的条件有哪些?根据人们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决策问题通常可分为哪几种? 答:1)构成一个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存在试图达到的明确目标; 二是存在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环境工程原理试题库更全

库》试题境《环工程原理试题一 分)一:问答题(36失 1、一定量的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层流流动,若将其管径增加一倍,问能量损变为原来的多少倍?、何谓气缚现象?如何防止?2 、何谓沉降?沉降可分为哪几类?何谓重力沉降速度? 3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空气,问:4 )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温度?(1 接近于哪一种流体的对流传热膜糸数?)传热糸数K(2 )那一种流体走管程?那一种流体走管外?为什么?(3 、换热器的设计中为何常常采用逆流操作? 5 、单效减压蒸发操作有何优点? 6) 分三:计算题(46 、如图所示,水在管内作稳定流动,设管路中所有直管管路的阻力糸数1?05mH 100mm,求流体,若管径为为,现发现压力表上的读数为030?.2的流量及阀的局部阻力糸数?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却2、在一00C50C100的热水冷却到将,热水300m CC4520为升到知传热糸数流量为,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温度从K。已60hw?。求冷却水量和换热管数为的钢管,长,换热管为 3m.2000mm225?.52Cm.(逆流)。KjK?已知:960?187CC??4.热水冷水热水K.Kg3m试题一答案:二:问答题2ul 1?dd?2.h?.,。、 11211gd21 1Vu?u?,1214?d..24?..du22 10m ??264?/?。12 ? 2 50m1lu2?h.?h?.。122 25m 16dg22 图1-1 2、离心泵只能空转而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离心泵启动前应灌满液体。、沉降是指依靠外力的作用,利用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 3相对运动而分离的过程。沉降可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颗粒以加速运动的末速度这一不变的速度作匀速沉降运动,这一速度称为重力沉降速度。接近于空气的对流传热膜糸数;空、传热管的壁温接近于蒸汽的温度;传热糸数K3 气走

系统工程复习试题库

系统工程1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2、以下哪项不是系统的一般属性。()(正确答案:B,答题答) A、整体性 B、真实性 C、相关性 D、环境适应性 3、下面关于系统工程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正确答案:C,) A、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 B、系统工程追求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C、系统工程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畴 D、系统工程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法 4、学森教授提出,系统工程是一门()。(正确答案:B,) A、经济控制的技术 B、组织管理的技术 C、现代工程技术 D、控制分析和设计的技术 5、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正确答案:A,)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6、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功能性 B、目的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7、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正确答案:B,)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8、我国古代运用系统工程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典是( )。(正确答案:D,) A、京杭大运河 B、黄河治理 C、灵宝渠 D、都江堰 9、下列关于系统定义描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B,) A、系统是一个整体 B、一个系统的结构就是所有组分间关联式的总和 C、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组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 D、模型是对原系统特性的简化表达形式 10、系统工程的目的是()(正确答案:D,) A、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 B、多种法综合运用的观点 C、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D、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 11、系统工程的前提是()(正确答案:D,) A、多种法综合运用的观点 B、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C、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 D、整体性和系统化观点 12、系统工程理论基础的“老三论”是指()(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系统工程原理试试题库

系统工程原理试题库 一、判断 1、马克思、恩格斯说,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依赖、制约、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 统一整体”,表现出的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思想,就是现代的系统概念,是系统理论的哲学基础。(√)2、“有机论”生物学认为,有机体可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部分的功能完全决定了系统 的功能和特性。(X) 3、系统工程与系统科学的区别是,前者是工程技术,后者是基础理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X ) 5、系统工程属于系统科学体系的技术科学层次。(X) 6、系统工程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X) 7、人脑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巨系统。(√) 8、如果系统的所有组成要素都是最优的,那么系统的整体功能也一定是最优的。(X) 9、根据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情况,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封闭系 统两类。(√) 10、现实世界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封闭系统。(√) 11、系统建模时应该把研究问题的一切细节、一切因素都包罗进去。(X) 12、系统模型一般不是系统对象本身,而是现实系统的描述、模仿或抽象。(√) 13、目标-手段分析法、因果分析法、KJ法等是典型的定性系统分析方法。(√) 14、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总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 15、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方法论的核心是寻求系统的最优化。(X) 16、切克兰德的“调查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研究良结构的硬系统。(X) 17、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中,总是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 18、设某系统的单元e i的先行集A(e i)和可达集R(e i)满足关系A(e i)= A(e i)∩R(e i),则e i 一定是该系统的底层单元。(√) 19、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X ) 20、只有当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0.10 时,判断矩阵才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对 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21、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求判断矩阵必须具有完全一致性。(X) 22、投入产出法主要研究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比。(X) 23、设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A,I为单位阵,则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1(X) 24、Delphi方法是一种定量预测方法。(X ) 25、算命、占卜属于系统预测问题。(X) 26、线性回归方程的t检验是对每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检验。(√) 27、根据经验,D-W统计量在1.5-2.5之间表示回归模型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28、在线性回归预测方法中,F检验可以说明每个自变量xi与因变量y的相关关系是否显 著。(X) 29、指数平滑预测法中,平滑系数越大表明越重视新信息的影响。(√) 30、在用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时,必须假设预测对象的增减趋势不发生改变。(X) 31、正规马尔可夫链通过若干步转移,最终会达到某种稳定状态。(√) 32、对马尔可夫过程而言,系统将来的状态只与现在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 (√)33、评价指标综合时,加权平均法的加法规则主要用于各项指标的得分可以线性地互相补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艺》课程复习内容

《制浆造纸原理与工艺》(上)复习内容(09级) 一、名词概念 1、纸张: 纤维水悬浮液在一个细筛网上所形成的粘连状薄片。泛指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生活等方面的片状材料。 纸板:大于0.3mm厚度的薄片; 大于224g/m2的材料(ISO标准) 2、纤维素:由β-D-吡喃葡萄糖基彼此以(1-4)-β-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学结构为:(C6H10O5)n 3、半纤维素:高等植物细胞壁中非纤维素也非果胶类物质的多糖 4、a-纤维素:长链纤维素 5、机械法制浆:主要利用机械能制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磨石磨木法,盘磨机械发,热磨机械发三种方法。 6、半化学浆:采用综合化学法和机械法的半化学法制得的浆料。 7、热磨机械法:木片在带有加压蒸汽预处理后,用盘磨机碎解和纤维化。 8、亚硫酸盐法:凡是用亚硫酸盐水溶液来蒸煮植物纤维原料制取纸浆的过程 9、制浆:利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或化学与机械相结合的方法,使植物纤维原料中的纤维离解,成为本色纸浆(未漂浆)或漂白纸浆的生产过程。10、纸浆得率:浆重/木材重=蒸煮后纸浆重量/蒸煮前原料的重量 12、纸浆硬度: 13、硫酸盐制浆 14、有效碱:EA P77 15黑液、绿液和白液:白液:含活性蒸煮化学品强氧化钠,硫化钠的溶液。绿液:碳酸钠和硫化钠的无机熔融物溶解形成的液体。黑液:木片在白夜中蒸煮之后,含有木素溶解产物的残留液。 16、总碱:P77 17、硫化度:硫化钠与活性碱(AA)或总滴定碱(TAA)之比 18、Kamyr蒸煮器(P92)用于硫酸盐法制浆的降流立式蒸煮器 19、稀释因子:稀释因子(Dilution Factor)——洗涤1kg干浆用的洗涤水中,进入所提取黑液中的那部份水量(Kg H2O/Kg 干浆)叫稀释因子或稀释度。 表示提取的黑液的稀释程度,有时称稀释度,P104,图9-7 D f =V1-V2(1-S2),D f—稀释因子;V1—进入洗涤系统的洗涤水量(Kg /Kg风干浆);V2—离开的浆层中的液体量(Kg /Kg风干浆);S2—离开的浆层中所含液体的固形物浓度(Kg /Kg风干浆)。 20、置换比:置换比(DR)=Cv- Cs/ Cv- Cw;C v —网槽黑液固形物浓度;C w —洗涤液固形物浓度;如以水为洗涤液时C w =0。C s—离开洗涤机的浆层中固形物浓度21、浓缩因子:浓缩因子(TF)=( m进口- m出口)/ m进口;m进口——每kg入口纸浆的含黑 ——每kg出口纸浆的含黑液量,kg 液量,kg;m 出口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蒸发器的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任务名称:蒸发器的设计 设计人: 指导教师: 班级组别: 设计时间: 成绩:

目录 1、设计说明书 (2) 2、设计方案的确定 (3) 3、方案说明 (4) 4、物料衡算 (5) 5、热量衡算 (5) 6、工艺尺寸计算 (9) 7、附属设备尺寸计算 (15) 8、主要技术参数 (17) 9、计算结果汇总 (17) 10、设备流程及装备图 (18) 11、参考文献 (21)

设计说明书 一、题目: 蒸发器的设计 设计蒸发量为4吨/小时的双效真空浓缩装置,用于浓缩番茄酱的生产。已知进料浓度为%,成品浓度为28%,第一效真空度为600mmHg,第二效真空度为700mmHg。加热蒸汽的压力为0.15 MPa 二、原始数据: 1、原料:浓度为%的番茄酱 2、产品:浓度为28%的番茄酱 3、生产能力:蒸发量四吨每小时,一天工作10个小时 4、热源:加热蒸汽为饱和水蒸汽,压力 5、压力条件:第一效为600 mmHg的真空度,第二效为700 mmHg的真空度 三、设计要求内容: 1、浓缩方案的确定:蒸发器的型式、蒸发操作流程、蒸发器的效数等。 2、蒸发工艺的计算:进料量、蒸发水量、蒸发消耗量、温差损失、传热量、 传热面积等。 3、蒸发器结构的计算:加热室尺寸、加热管尺寸及排列、蒸发室尺寸、接管尺 寸等。 4、附属设备的计算:冷凝器、真空系统的选用 5、流程图及装配图绘制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设计结果一览表;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及设备选型情况等; 3、蒸发器流程图和装配图 设计方案的确定 1.蒸发器的确定:选用外加热式蒸发器,它的特点是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便 于清洗和更换。这种结构有利于降低蒸发器的总高度,所以可以采用较长的加热管。并且,因循环管不受热而增大了溶液的循环速度,可达1.5m/s。 2.蒸发器的效数:双效真空蒸发。真空操作的压力小,故在蒸发器内物料的沸 点就低,对于番茄这种热敏性较高的物料,采用真空蒸发降低沸点是有必要的。采用多效蒸发是减少加热蒸汽耗用量,提高热能经济性的有效措施。然而也不能无限地增加效数。理由如下:(1)效数越多,节省地加热蒸汽量就越少。由单效改为双效时,加热蒸汽用量可减少50%,但由四效改为五效只能节省10%,热能经济性提高不大。(2)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各效的有效温度差就越小。为了维持料液在溶液沸腾阶段,每效的有效温度差不能小于5--7摄氏度。这样也限制了效数的增加。(3)热敏性溶液的蒸发,一般不超过三效。 3.加热方式:直接饱和蒸汽加热,压力。 4.操作压力:Ⅰ效为600 mmHg真空度,Ⅱ效为700 mmHg真空度。

20XX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专

业资料 .. 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