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文化简介

合集下载

苗族文化习俗及服饰的简介精品PPT课件

苗族文化习俗及服饰的简介精品PPT课件

• 云贵型 云贵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 在云南的昭通、楚雄、彝 良,贵州六盘水、威宁、 织金、普定、镇宁、紫云 等地。 大花苗族主要麻 布做衣服,他们远古的服 装都是自己种植麻,自己 织布,自己做衣服。大花 苗族的服装主要明显的有 梯形方块图案,目前分布 较多的在云南的彝良县, 贵州威宁等地。贵州六盘 水的水城县有两个大花苗
• 此外,在台湾,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 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
四月八
• 苗族四月八是苗族人的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 每逢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 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人们在一起吹笙、 跳舞、唱山歌、荡秋千、上刀梯、玩龙灯、耍狮 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传说苗族祖先 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 食的生活。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 统治阶级杀害,于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 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 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配饰
银银 镯项
银银梳饰头 饰传统节日
• 苗族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偷菜节、四月八、 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 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苗年
•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 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融水 县苗族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 过年,这一苗年过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苗 年各地区过的时间并不相同,从农历九月至正 月不等。一般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 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 (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 “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 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2008年6月7日,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是苗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苗族嫁衣文化是指苗族女子在婚礼及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所穿的传统服饰。

这些服饰呈现出苗族特色,装饰精美,体现了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苗族嫁衣文化具有民族传统与文化的含义。

苗族嫁衣通过图案、色彩等元素反映了苗族的审美意识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代表了苗族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观念。

其次,苗族嫁衣文化具有性别和家庭意义。

苗族女子在婚礼和后续的家庭生活中穿上嫁衣,进入了家庭的新阶段。

嫁衣不仅仅代表了女性的美丽和婚姻,在传统的家庭结构中,还代表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苗族嫁衣文化具有地域和民族差异的特征。

黔东南苗族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式,因此苗族嫁衣呈现出了地域和民族差异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加深,苗族嫁衣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需要进行保护和传承。

以下是几个保护苗族嫁衣文化的措施:1、加强文化传承加强对苗族嫁衣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苗族嫁衣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加大对苗族嫁衣文化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挖掘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和历史背景,加深人们对苗族嫁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建立文化保护机制建立苗族嫁衣文化保护机制,制定保护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加强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以及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4、丰富文化内容立足民俗文化的特点,丰富苗族嫁衣文化的内容,促进其与时俱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总之,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需要我们积极进行保护和传承。

通过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在今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充分挖掘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体现出苗族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好和发扬光大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1.苗族民风民俗简短的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2.苗族的习俗,要简短的苗族婚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各地除每个村寨设有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榘,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走进苗族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

走进苗族文化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

苗族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苗族文化,了解他们独特的艺术、服饰、音乐等方面。

一、苗族的传统服饰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色调,融入了许多独特的元素。

男子的服饰通常由宽松的上衣、长裤、头巾等组成,而女子则有色彩斑斓的蓬裙、上衣、披肩等。

值得一提的是,苗族女子的蓬裙非常有名,被誉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些服饰不仅让人们感受到苗族的美丽与神秘,更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手工艺的精湛。

二、苗族的独特音乐苗族音乐是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苗族的歌曲多以山歌、情歌为主题,歌词含义深沉而浪漫。

苗族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和独具特色的乐器而闻名。

苗族人民善于演奏簧风琴、苗族竹管、拉筝等乐器,这些乐器都带有浓郁的苗族特色,使人们在欣赏乐曲时仿佛置身于苗族的山水间。

三、苗族的传统艺术苗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苗族蜡染艺术被誉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和艳丽的颜色吸引了广大的游客和收藏家。

苗族蜡染通过将蜡烛熔化后滴在布料上,然后进行染色、刮蜡等过程,最终呈现出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苗族蜡染作品既充满了苗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热爱。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苗族拥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充满了激情和喜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芦笙节。

每到芦笙节的时候,苗族人民会身着传统服饰,奏响芦笙、舞动蓬裙,在欢歌笑语中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芦笙节不仅是苗族人民表达感恩和喜悦的方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重要旅游活动。

在走进苗族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苗族独特的服饰、音乐和艺术,还能感受到苗族人民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崇尚自然的精神。

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机会。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是苗族婚俗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苗族嫁衣在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

苗族嫁衣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苗族嫁衣作为苗族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

嫁衣一直以来都是苗族女性的重要装饰,代表了婚姻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苗族嫁衣采用自然材料,如棉花、麻和丝绸等,体现了苗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苗族嫁衣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

苗族嫁衣以其刺绣技艺而闻名,其特点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图案独特。

苗族嫁衣的图案常常以自然景物、神话传说和苗族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如花草、鸟兽、云雾等,栩栩如生。

刺绣工艺是苗族传统手工艺中的瑰宝,通过针线的巧妙运用,使嫁衣更加华丽、绚丽。

苗族嫁衣文化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

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苗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苗族嫁衣文化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嫁衣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应该加强对苗族嫁衣的研究和保护,通过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加社会对苗族嫁衣的认识和关注度。

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苗族嫁衣的知识产权,禁止盗版和仿制。

还应该加强对苗族嫁衣技艺的传承和培养,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的苗族嫁衣制作人才,为苗族嫁衣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可以看出苗族嫁衣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点,但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为了保护苗族嫁衣文化,需要加强研究和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注重传承和培养嫁衣制作技艺。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使苗族嫁衣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苗族的嫁衣文化。

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化

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化

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化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其祖先是蚩尤。

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具体请看下文。

宗教信仰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

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自然崇拜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

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图腾崇拜苗族先民有自己崇拜的图腾。

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广,他们崇拜的图腾有多种。

如凤凰、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鹰、竹等。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先民把枫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认为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另外他们还把蝴蝶作为图腾,认为其祖先姜央是“蝴蝶妈妈”所生。

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先民还以盘瓠为图腾,至今这一带还保留了不少盘瓠庙、辛女宫。

而贵州西部苗族则以鸟为图腾。

祖先崇拜时至今日,苗族中还十分盛行祖先崇拜。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从最早崇敬枫木、蝴蝶转为崇敬人类的始祖姜央,认为他是苗族的祖先,每个鼓社都设“鼓石窟”,供奉“央公”、“央婆”;湘西苗族崇拜的始祖是“傩公”、“傩母”。

为了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各地都有规模较大的杀牛祭祖活动,如黔东南的鼓社节,铜仁、松桃叫“吃牛”或“椎牛”,黔西南和安顺、镇宁等地叫“砍牛”。

湘西有“还傩愿”,祭祀“傩公”、“傩母”。

每逢节日,苗族群众也都要举行祭祖仪式。

许多苗族地区,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时天天祭祀。

巫傩文化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仍很普遍,所信的鬼神多达几十种。

他们把鬼分为善、恶两类:认为善神能赐福于人,为此应该经常祭献,恶鬼则与人作祟,降灾降祸,应当祈解和驱逐。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黔东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嫁衣文化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嫁衣不仅是苗族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展示苗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保护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

1. 丰富多彩的纹样黔东南苗族嫁衣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和多彩的纹样而闻名于世。

苗族妇女在嫁衣上精湛地绣上各种图案,如鸟、兽、花、果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出苗族人民的敏锐审美和精湛技艺。

2. 传承古老的民族风情黔东南苗族嫁衣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古老风情和生活习俗。

嫁衣上的图案和纹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展现出苗族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苗族社会中,嫁衣不仅是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不同的嫁衣款式和图案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家族和婚姻状态,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家族情感和社会身份。

4. 弘扬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在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的也起到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嫁衣的制作和传承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族群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

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1. 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首先要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

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培训班和学校课程,培养和传承更多的苗族刺绣工艺人才,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2. 加强保护政策的制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

通过出台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对嫁衣制作、收藏、展示和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 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应该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集中展示和陈列各种类型的苗族嫁衣。

苗族介绍

苗族介绍

节日盛典
民族音乐
苗族音乐格调古朴,内容丰富。主要有 飞歌、酒歌、游方歌(又叫马郎歌)、理 俗歌、祭祀歌、儿歌等歌声。歌声高亢嘹 亮,热情奔放。其音乐既有刚毅、率直、 粗狂、豪放的一类(以飞歌为代表),又 有柔情、委婉、细腻、深沉的一类(以游 方歌为代表)。声乐有酒歌、情歌、嘎百 福歌等。乐器有木鼓、铜鼓、芦笙等。酒 歌包括大歌、开歌、祭祖歌等。苗族民间 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 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
苗族乐器---芦笙
苗乡
THE END !
谢谢观看
饮食文化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 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 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 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 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 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 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 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 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 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 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 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 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 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 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银饰
婚葬习俗

招郎主要流行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 湘桂交界等地区,以城步苗族最为盛行。大 山区苗族妇女享有较高的地位,一般不外嫁, 留在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 往往要“接”一个女儿,长大后,“招郎上 门”,延续家族,而让男子出嫁,称为“招 郎”。“招郎”入门后,女家长辈称其为子、 为侄,忌称女婿、侄郎;同辈称兄道弟,忌 称姐夫、妹夫;小辈称伯伯、叔叔,忌称姑 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唱情歌
思考题:
了解了苗族的历史和节日文化后,以 后我们在进行导游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怎 么样让游客对苗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蝴蝶妈妈的儿女 ------苗族
----苗 族
蝴 蝶 妈 妈 的 儿 女 们
教学基本纲要
一 苗族历史
二 苗族节日文化
• • •
苗年 龙船节 姊妹节
蝴蝶妈妈的传说
一 苗族历史
苗族祖先
蚩尤
苗族的五次迁徙
五帝时期,涿鹿之战,从黄河中下游南迁到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 尧、舜、禹时期,瓦解“三苗”集团 ,南迁至两湖以南的江西、湖南地 区, 形成“南蛮”、“荆蛮”或“荆楚” 春秋至战国时期 ,由于战乱,迁入武陵的“五溪”地区。部分进入贵州 境地,形成“武陵蛮”、“五溪蛮 秦汉至唐宋,朝廷不断征剿,再度西迁大量进入贵州铜仁、黔南、黔东南 地区,部分向黔北、黔西、川南和云南、广西扩散
龙船放在专放船体用 的“龙船硼”内。
时到中午,三声号炮一响, 数十只披红挂彩的龙船在 吆喝声中破浪前进。锣鼓 声、鞭炮声、呼啸助威声 此起彼伏,把整个节日推 向高潮。胜利者最后可得 一面锦旗
苗族节日文化——姊妹节



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情人节” 时间:农历三月十五开始,历时二至三天, 台江施洞地区最有特色
元明清时期,由于朝廷的歧视、压迫与镇压,苗族南迁入东南半岛,再由
东南半岛向海外迁徙
二 苗族节日文化




苗年 龙船节 姊妹节
苗族节日文化——苗年
时间: 黔中部分地区及黔西北的苗族以每年农历六月为岁 首 西江苗族以十月头卯为开年,十月二卯为大年,冬 月二十过尾年
苗年活动内容
开头年、大年活动内容: 敬桥、敬凳、敬岩妈、 敬花树、敬祖宗等祭祀 活动为主 尾年活动内容:赛马、斗 雀、跳铜鼓、跳芦笙等 娱乐活动及游方、走亲 访友等交际活动为主
姊妹饭
姊妹饭里隐含的意义 :

藏松叶 :代表 针,暗示后生们 以后要回赠姑娘 绣针和花线
姊妹饭里隐含的意义

挂竹勾:暗示用伞酬 谢,挂几勾送几把伞, 若放两个相互套着的 竹勾,则表示希望日 后多来与姑娘来往
姊妹饭里隐含的意义

放辣椒或大蒜:暗示 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 交
姊妹饭里隐含的意义
成 双 成 对 送我一块布
交际活动
二 苗族文化节日——龙船节
时间 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 地点 黔东南的台江、凯里、剑河、施秉、镇远 等县

龙,是苗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苗族龙船一般是一株大杉树或大梧桐挖成。装载着亲 友馈赠的猪、羊、鹅等
龙头雕刻精美,宛似 牛角的龙角上,通常 写有“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等吉祥 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