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效应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
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
氟氯烃等
太阳紫外辐射增加: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
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
汽车气排放
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
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1、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
2、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
产生原因
污染物
危害
对策
温室效应
1、燃烧矿石燃料
2、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二氧化碳
1、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浅析全球温室效应原因与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浅析全球温室效应原因与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浅析全球温室效应原因与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却日渐突出,凸现出来,全球气温的不断变暖,已经给人类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阻碍,也影响了大自然的自身调节能力,当然将来地球不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也是可能出现的结果。

本文就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温室效应的后果给以阐述以及提出减缓温室效应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温室效应;产生原因;后果;措施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是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度,故名温室效应。

大气环境的变暖无疑会使全球气温升高,以至于产生融化极地冰川,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甚至是物种的减少,人类的灭亡等等后果。

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式,本文就以减缓温室效应为目的,给以部分可深入研究的方法。

一、分析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从现有的科技水平看,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以下几种:1.二氧化碳(CO2)据相关研究表明,在大约38亿年前大气中的CO2的浓度约为300cm3/m3这样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CO2的浓度在逐步上升,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中叶,CO2浓度为316cm3/m3,80年代至90年代中叶,CO2的浓度竟增至354cm3/m3。

递增幅度呈阶梯式增加,并且递增幅度在不断增加。

2.甲烷(CH4)大气中的甲烷含量一直很少,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等腐殖质的残骸中,但是在人类的发张过程中注意CO2的程度似乎比CH4的程度更大,但是以单位量计算CH4对空气的加热率是CO2的58倍,这说明CH4的温室效应比CO2的温室效应更明显,并且CH4在全球气温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氟氯烷烃(CFCS)CFCS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形式很少,也就是说全部来自于人工合成,所以CFCS对于大气的影响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是对大气的影响程度和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程度远大于以上两种气体,仅仅就C2F5CL和CF3CL而言,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长达400年,另一方面对于大气的温室效应的“贡献”特别大,就和CO2相比,其对空气的相对加热率是CO2的几百倍,甚至是几千倍。

臭氧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臭氧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加剧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异常:臭氧层破坏导致太阳辐射增强,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冰川融化: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加速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破坏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强,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 以下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和标题: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臭氧温室效应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PPT,现在准备介绍“臭氧温室效应的危害”,请帮我生成“危害”为标题的内
容 ● 危害
● 破坏臭氧层:臭氧层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保护膜,能够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 加剧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后,更多的紫外线进入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破坏臭氧层:臭氧层 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保 护层,可以吸收太阳 的紫外线辐射,保护 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 的伤害。臭氧层破坏 会导致紫外线辐射增 加,对地球生物造成 危害。
加剧温室效应:臭 氧层破坏会导致大 气中的温室气体增 加,加剧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 球气候变暖,海平 面上升,极端天气 事件增多等危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 源
加强能源监管,确保清洁能源的推 广和使用
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学校、媒体等途径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臭氧温室效应的认识 倡导低碳生活:鼓励公众减少使用空调、汽车等高耗能产品,减少排放有害气体 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增强企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PART SIX
减少臭氧层破坏: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降低臭氧层空洞的风险。

浅析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描述:几百万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这是因为人类以前的活动能力较弱,对自然环境还构不成太大的破坏。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的工业化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由于工业的兴起以及繁荣,人类向...摘要:几百万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安无事,这是因为人类以前的活动能力较弱,对自然环境还构不成太大的破坏。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的工业化使这一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由于工业的兴起以及繁荣,人类向地球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其中的二氧化碳就引起了温室效应,从而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就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对策这一问题作简要分析,以供大家探讨。

气候变化,全球气温变暖这一问题已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

早在1992年6月,各国元首以及政府首脑均聚集于里约热内庐,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上签字,可见气候变化早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向地球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导致全球的大气层中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就增加了25%。

如果长此以往,预计到2100年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是现在的两倍,从而导致温室效应。

这将引起一系列的严重环境问题,由此,必须遏制全球的气候变暖这一问题。

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何为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也就是说,比如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在没有大气覆盖的前提下,太阳散发到地球上的热量与地球向宇宙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那么根据这一原理,便可算出地球的地表年平均温度为-18℃,很明显,两者的温差为33℃,而这33℃的温差就是因为地球就像被大气这一“被子”保护着造成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温室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而地球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温作用,很像人们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所具有的通过太阳的短波辐射以及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的保温的作用。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 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由地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

不少国家的首脑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1989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警惕,全球变暖"。

地球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不断向大气层大量排放各种各样有害气体而造成的。

在这些有害气体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氟、氯化碳、臭氧、甲烷、氢氧化物、氯化物等40多种微量气体。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让太阳辐射热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且它们能够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地面辐射热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去,只好在象温室一样的、被有害气体污染的大气层里不断贮存和积累起来,从而导致地面和低层大气温度逐渐升高。

这就是所谓的地球温室效应。

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称为温室效应气体。

尽管温室效应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但是其他微量有害气体的综合作用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强度却比二氧化碳要大得多。

前者约为后者的2~3倍。

例如,一个氟氯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0万个二氧化碳分子吸收的热量。

地球温室效应的必然结果是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据预测,到2030年地球年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1.5~4.5℃。

另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地球年平均温度将升高1.5~6.5℃。

美国专家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地球年平均温度仅升高了0.3~0.7℃,但是在这100年里累计的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绝大部分是在近25年里发生的。

据报道,地球上最暖的5个年份是:1980、1981、1983、1987和1988年。

显然,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速度已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地球气温正在悄悄升高,灾祸正在向人类逼近,而千千万万的人们却很少觉察。

需要指出的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升高几度事关重大。

据考证,近1万年来地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未超过2℃。

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太阳辐射并重新散发出来,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它是地球上自然界中一种正常的现象,也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大大增加,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过度加剧,给地球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温室效应的形成机理温室效应是由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引起的。

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地表吸收,再以地表辐射的热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

然而,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热红外辐射中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使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

这些温室气体的存在和作用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得以维持在宜居的范围内。

二、对环境的影响1.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得地球整体气温上升。

气候变暖导致特殊天气频繁发生,例如干旱、洪涝、飓风等天气灾害,给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 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加快,导致海洋变暖和膨胀。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海地区的淹没,严重威胁沿海城市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3. 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对大气层造成影响,也会对地表水、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物种面临灭绝,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4. 经济损失由于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渔业、林业等生产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三、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1.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的关键措施之一。

2. 提倡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3. 推进能效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促进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运输节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及措施主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溴氟烷烃类(哈龙类)、N2O、CCl4、CH4造成。

臭氧层被破坏会造成人体免疫力降低;紫外线破坏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加重温室效应。

扩展资料危害:1、对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机制减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可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传染疾病;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

2、破坏生态系统,减慢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造成绝收。

50%以上的陆生植物,如土豆、瓜类、番茄、甜菜等,产量会急剧下降;森林草地衰退,危及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使浮游生物受到危害,导致海洋食物链中基础食物数量减少,使生活在浅水里的鱼类和贝类很难生存,减少海洋生物数量,大量鱼类死亡,同时可能导致生物物种变异。

4、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

同时,它还会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结果又带来光化学大气污染。

保护大气臭氧层措施:1、冻结和削减氟利昂与哈龙的生产及消耗量既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均为人造化学品,那么完全禁止生产和应用这些物质是可能的。

但是,由于氟里昂在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地位,立即禁止生产和使用是有难度的,因此,国际上采用的办法是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这些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即将氟利昂的生产及使用冻结在1986年的水平上,1994年停止生产和使用哈龙。

2、减少氟利昂的排放量除禁止氟利昂作气溶胶应用外,通过再循环使用的方式也可减少其排放量。

如制软泡沫塑料中所用的氟利昂,收集后再生,经炭过滤再使用,能减少操作损失50%。

3、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较好的代用品应该是既不会破坏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化合物。

由于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为氟里昂,所以,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发的重点。

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

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

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诸如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被越来越多的提出来。

在诸多气候环境问题中,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有什么关系吗?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至于臭氧层破坏,它是区别于温室效应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不同的。

但臭氧层破坏与全球气候变暖还是有一定关联的。

一是臭氧层破坏,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尤其是其中的紫外线增强,他会起到促进温室效应的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的机理及对环境、经济、社会有哪些主要影响?
答:一、温室效应的机理:大气下层的直接热源是水面、陆地、植被等下垫面和云层向外发出的长波辐射,而不是太阳短波辐射。

正是由于大气中的某些物质具有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向地表,而部分吸收地表长波辐射的特性,才使它具有与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①炎热。

全球温度增长实际测量表明,全球总体温度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

②冰川消融。

这就造成全球变暖在北极地区最为显著的影响:冰层加速融化。

③洪水。

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
雨、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

④飓风。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
定程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

⑤干旱。

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

对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种植制度,种植界限北移西延的风险加大。

二、臭氧层破坏的机理: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些物质进入平流层与那里的
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耗损,使臭氧浓度减少的现象被称作臭氧层破坏或臭氧层损耗。

臭氧层中的臭氧是在离地面较高的大气层中自然形成的,其形成机理是:O2紫外辐射 O+O (高层大气中的氧气受阳光紫外辐射变成游离的氧原子)O2+O O3 (有些游离的氧原子又与氧气结合就生成了臭氧,大气中 90的臭氧是以这种方式形成的)O3是不稳定分子,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既能生成O3,也能使O3分解,产生O2分子和游离O原子,因此大气中臭氧的浓度取决于其生成与分解速度的动态平。

臭氧层破坏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①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
②损害人体健康
③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④危害人类生存环境
⑤影响全球及区域气候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