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

管理心理学复习
管理心理学复习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概论

?一、管理和管理学

?1.管理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让别人同自己一起工作并通过别人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内涵:管理必须是群体活动;管理为实现目标服务;管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协同活动

?管理的分类: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广义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

?管理的依据: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系统:一是技术系统,实行科学管理;二是社会心理系统,实行心理管理

?2.管理学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的理论与管理的原则、方法等的学科。

?管理学的发展

?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管理原则:管理者应使下级服从其领导或管理;管理者应争取有同盟者和支持者;管理者应有保持物力和财力的能力

?马基亚维里(N.Machiavelli)管理原则:公众认可(mass consetent);凝聚力(cohessiveness );统率(leadership);励治图存(will to survive)

?管理技能(R Katz):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管理活动(F Luthans ):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和处理书面资料;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二、心理学

?1.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来自古希腊的psyche(精神、灵魂)和Logos(普遍规律、科学),即是指关于灵魂或精神的科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认知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情感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性

?2.心理学的发展

?A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西方心理学思想

?B.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德国冯特(J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实验研究。

?20世纪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

?3.心理学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Psychoanalysis)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4.心理学的作用

卡尼曼(D.Kahneman)的前景理论

?三、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为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提供心理学根据的科学。

?2.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3.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

?人性假设与管理

?个体心理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组织心理与管理

?领导行为与管理

?4.管理心理学的特点

?人本化—是以人为研究中心的学科,具有明显的以人为本的倾向。

?综合性—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广。

?应用性—与组织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为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分析、准实验研究、社会调查、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

?6.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为提高管理活动科学性提供心理学依据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俞文钊.管理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赫尔雷格尔.组织行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

?一、工作压力

?压力指个体面对他(或她)不能处理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适状态。

?压力的身心历程

?压力来源(stressor)

?认知评估(cognitive appraisal)

?反应(reaction)

?工作压力是由于与工作相关的不良刺激所引起的不适状态。

?工作压力的原因

?工作没有保障;工作变动频繁;工作简单、重复;工作不完整;看不到工作结果;工作时间不理想甚至倒班;持续时间长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恶劣的工作环境(物理的);恶劣的工作环境(心理的)

?二、工作倦怠

(一)工作倦怠的定义与维度

?1.Maslach 的三维度理论模型(1981)

?三维度: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 ;缺乏人情味( depersonalization) ;个人成就感降低(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2.三个维度的变化

?(二)工作倦怠症状

?1.躯体症状

?2.心理症状

?3.行为症状

?4.社会症状

?(三)发展阶段

1. 经验性阶段模型

?2.四阶段论(Beaucage ,1997)

?狂热期:个体表现出雄心勃勃、忘我投入,不在乎为了达到目标所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停滞期:个体做事开始缺乏效率,焦虑,工作满意度下降,觉得实现当初确定的目标越来越困难,某些躯体问题开始出现,但仍一味以加倍的努力来回避问题

?挫折期:个体开始明确而强烈地体验着情绪、生理与行为问题。虽然还是力图否认问题,但已被身心疲惫所控制。

?冷漠期:彻底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目标,不再在乎自己的公众形象和未来前途。?(四)工作倦怠理论

?1.Pines 的倦怠理论(单维度-衰竭理论)

?2.Shirom - Melamed 工作倦怠理论模型

?3.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 COR theory)

?4.Densten 的五因素模型

?5.工作- 个人符合度(job - person fit) 理论

?6.努力-回报模型(effort-reward model)

?7.“工作投入”(job enga gement)

?8.Moore 的工作倦怠结果归因模型

?(五)自我管理团队的工作倦怠

(六)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工作特征因素

?2.个体特征因素

?(七)工作倦怠防治对策

?1.组织防治对策

?2.个体防治对策

工作-家庭冲突

?一、引言

?二、工作-家庭冲突的定义

?Greenhaus 和Beutell (1985) :“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

?维度:基于时间的冲突(time - based conflict);基于压力的冲突( strain - based conflict);基于行为的冲突(behavior - based conflict)

?因工作时间、压力等对家庭相关责任的干扰是工作→家庭冲突(work - to - family conflict)

?因家庭方面需求而产生的对工作责任的干扰是家庭→工作冲突(family - to - work conflict)

?三、工作-家庭冲突理论

?1.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理论

?1980年,Staines区分出工作和家庭之间关系的三种类型:分割(segmentation) 、溢出(spillover) 和补偿(compensation) 。

?分割理论认为,工作和家庭是两个独立分割的维度,个体可以清楚地将工作部分的感情、态度和行为与家庭部分分割开来,两个维度既不会相互影响也不会相互冲突。

?溢出理论认为,人们会将在工作中建立的情感、态度、技能和行为带进家庭领域,反之亦然。溢出可是积极的,也可是消极的。积极溢出包括满意和激励,给家庭生活带来高水平的能量和满意。消极溢出是:工作中的问题和冲突消耗了个体的时间和精力,并因个体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使他们很难充分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

?补偿理论相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是负向的,当个体在工作领域有高水平的卷入时,在家庭领域的卷入水平就会降低;相反,在家庭领域的高水平卷入会导致个体在工作领域的低水平卷入。?2.工作-家庭冲突的发展理论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成长模式不同,而且家庭和职业要求的波动依赖于个体所处的家庭/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在不同的人生成长阶段,个体的工作-家庭角色间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3.工作-家庭冲突的边界理论

?美国学者Clark(2000)提出了“工作-家庭边界理论”(work-family border theory) 。

?将工作和家庭看作两个不同的范围,人们每天在工作和家庭的边界上徘徊。边界是对工作或家庭范围的界定。

?边界维持者与边界跨越者对工作和家庭范围及组成的不同认识,往往会影响边界跨越者的平衡,两者之间的经常交流可以缓和角色冲突。

?四、工作-家庭冲突相关研究

1.工作-家庭冲突与前提变量的研究

?工作层面变量: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特点和工作卷入

?家庭层面变量:主要包括家庭层面的压力、家庭卷入、家庭特点。

?个体变量:主要是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人格变量(消极情感、A 型人格等)。

?工作需求与WFC相关,而家庭需求与FWC相关,WFC与FWC均影响工作/家庭满意感与主观幸福感

?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

?2.工作-家庭冲突与结果变量研究

?后果变量也可以分为工作后果、家庭后果和个体后果三个方面。工作后果主要包括工作满意感、组织承诺、离职与退休意向等;家庭后果主要指家庭满意感与生活满意感;在个体方面则主要涉及个体心身健康。

?五、工作-家庭冲突干预策略

1. 组织层面的干预策略

?2.家庭层面的干预策略

?3 .个体层面的干预策略

领导心理与管理

?一、领导

?领导指群体或组织中特定的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群体或组织及其所属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过程。

?致力于这个过程的人就是领导人

?二、领导人的权力

?1.法定(强制)性权力:传统因素-服从感;职位因素-敬畏感;资历因素-敬重感

?2.威望(自然)性权力:品格因素-敬爱感;能力因素-敬佩感;知识因素-信赖感;情感因素-亲切感

?3.领导人权力的使用:(1)适时、审慎使用法定(强制)性权力;(2)提高、强化使用威望(自然)性权力;(3)选择、运用不同的影响策略;(4)重视与交换策略有关的过程(互惠、给付出以回报)

?三、领导人素质

?1.领导人一般素质:与工作相关的知识;领导意愿;进取心;品性或德行;正直

?2.领导人心理素质:智慧;自信;决心;诚实;灵活性;社交能力

?企业家心理特征(美国研究):自信;急迫感;广泛的知识;脚踏实地;超人能力;崇高理想;客观人际关系态度;情绪稳定;迎接挑战

?通用前OEC韦尔其总结的领导要素:4E:Energy(活力);Engine (激励);Edge (敏锐);Execution (执行)

?3.高校领导者的角色:教育家;学者;知识分子的知音;学生的导师;实业家

?四、领导理论

?1.怀特(R K White )和李皮特(R Lippett)领导方式理论:权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

?2.勒温(K Lewin,1939)领导方式理论: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

?3.利克特(R Likert) 领导方式理论:剥削式专制领导;温和式专制领导;协商式民主领导;参与式民主领导

?4.俄亥俄大学的建构和体恤理论:建构(抓工作组织)和体恤(关心人)

?5.领导者-成员交换理论(G Graeo):领导者与下属中的少数建立了特殊关系,后者成为圈内人,受到信任,得到更多关照,享有更多特权,其他下属成为圈外人。

?6.毫斯(1971) 路径-目标理论:领导者要能为下属知名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或路径

?7.赫尔赛和布兰德(1976)情境领导理论:领导者领导方式应同员工成熟度相适应;成熟度指个体对其行为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心理成熟度(知识、经验、能力)和工作成熟度(意愿和动机)

?8.弗德勒(1951)权变理论

?9.弗罗姆和加戈(1999)时间驱动理论:考虑七个情境(权变)变量;选择五种领导风格?五、授权

?视能授权;清楚授权;逐级授权;适度授权;适当控制;相互信任

?六、集体负责制

?优点;缺点;运用

?七、领导人生物学基础(罗宾斯,1997:345)

个人一组织匹配

引言

?过去提出人与工作匹配模式(Person-job fit),强调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和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称。

?个人与工作情境的匹配的六个方面:工作负荷(workload);控制感( control ) ;报酬( reward) ;团队(community);公平(fairness);价值观(values)

?近年提出人与组织匹配理论(Person- organization fit),强调个人与组织在价值观、目标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一致性,强调员工与组织之间的整体匹配。人与组织匹配被定义为人与组织之间的相容性:员工要能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需要;员工内在的特征与组织的基本特征应取得一致。

一、个人一组织匹配性的理论发展

?1.个人一组织匹配性的提出

?个人一组织匹配类型(Cable和DeRue,2002):一致性匹配;互补性匹配;个人—环境匹配;需求-供给匹配;工作要求-能力匹配

?2. 个人一组织匹配性的定义

?匹配的两个维度:一致匹配和互补匹配;需要一供给和需求一能力

?一致性匹配(Supplementary fit):指人与组织之间的相容性,“个体和所在组织拥有相似性的特征” 。

?互补性匹配(complementary fit):个人和所在组织间的相容性,个体和组织双方拥有并提供了对方没有却需要的特征,使得个体和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需要一供给匹配(needs一supplies fit)):当组织能满足个体的需求、欲望和偏好时,人与组织就发生了匹配。可以考察组织对个体的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

?需求一能力匹配(demand一ability fit):当个体拥有组织所要求的能力时,人与组织就发生了匹配。可以考察组织对个体的要求(时间、努力、承诺以及经验)和个体所拥有资源(知识、能力、技能)之间的匹配程度

二、个人一组织的互补性匹配

?1.心理需求的满足理论(psychological need fulfillment)

?个体和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个体和环境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彼此依存关系是因为两者都拥有对方所缺乏并需要的特征。

?2.互补性匹配所影响的结果变量

?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

三、个人一组织的一致性匹配

?1. 价值一致性理论(value congruence)

?个体的价值体系是指个体所相信的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信念—这些信念体系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所做出的决策;组织的价值体系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所必须遵循的规范、组织资源分配的方式以及组织中员工的行为方式;个体和组织之所以能够互相吸引是因为二者对于价值理解上的相似性;个人和组织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似而吸引,个人也因为和组织的不相似而离开。

?2.一致性匹配所影响的结果变量

?组织认同;组织承诺

四、个人一组织匹配管理价值

1.在员工进入组织过程中的作用

?个人选择组织

?组织甄选员工

2.对员工组织行为的影响

?个人一组织匹配对工作态度的积极影响

?个人一组织匹配能预测离职意向

?个人与组织匹配只有较小工作压力

?个人和组织匹配增加亲社会行为

?个人与组织匹配同工作绩效间正相关

?3.个人一组织匹配研究对组织文化理念培训的价值

工作动机与工作满意度

工作动机

?一、工作动机理论

?工作动机指的是一系列激发与工作绩效相关的行为,并决定这些行为的形式、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内部与外部力量;内部动机指的是因为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等从而使个体产生的工作欲望或愿望;外部动机指的是因为工作以外的内容如报酬、他人的承认或其他与结果相连的因素所导致的工作欲望或愿望

?Maslow “需求层次理论”。生活、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等五个需求等级。

?Herzberg “双因素理论”。促进(激励)因素、促退(保健)因素。

?Alderfer ERG理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

?Vroom “期望论”

?Adams“公平理论”

控制点理论。内在控制点理论认为,人经过努力可以控制所做事情结果;外在控制点理论认为,人所发生的事情都在自己控制之外。

?自决理论。“自决就是在深入思考下产生的行为。当一个人感觉有自主权的时候,他会有一种自由的感觉,他们可以做任何感兴趣的、对自己重要和必须的事情。”自决主要包括独立性、能力、关系需求三个方面。

?完成意图和自激目标(implementation and auto-motive goal)

?Gollwotzer(1999)发现,完成复杂任务的目标意图比仅仅只有实现的意图更可能实现目标

?组织公正引起工作动机

?Erez&Isen (2002)证明,更积极的情感引起更高水平的动机、坚持性、努力和绩效。

?期望理论对工作成果的期望、为成功而付出的努力、成功的价值和意义对个人的影响;

?等价理论待遇平等、工作成果得到公正的评价;

?目标设定理论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

?控制点理论对工作的控制能力;

?自决理论对自己工作有决定权、对整个学校管理政策有决策权;

?完成工能力、人际关系、被认可接受度。

?二、工作动机研究方法

?内在动机包含学习、掌握、发展、成就

?外在动机包含关系、报酬、名声、避败

?内在动机挑战性动机、胜任动机、爱好动机

?外在动机收入报酬动机、晋升动机、他人肯定动机、面子动机

?三、工作动机分类

?Amabile(1994)发现;五种内部动机:自我决定、胜任、任务卷入、好奇心、兴趣;五种外部动机:评价关注、承认关注、竞争关注、对金钱或其他物质方面内容的关注、对他人指令的关注。

?张剑、郭德俊(2003)提出五因素模型:因素一追求胜任取向;因素二外在报酬取向;因素三他人评价取向;因素四自我决定取向;因素五良好关系取向

?知识员工动机分类(王佳,谭德庆,2007)

?1.工作特性(哈克曼与奥德海姆):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完整性;任务的重要性;工作自主权;工作反馈

2.工作复杂性(Turner&Lawrence):变化性;自主性;责任;所需知识及技能;所需的社会交往;可选择的社会交往

?3.个人特质:成长需要;兴趣匹配度;能力匹配度;成就需要

?4.团队工作机制:团队关系;冲突解决机制;工作卷入程度

?5.组织环境:竞争奖惩机制;报酬;组织公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组织文化

?四、工作动机强烈程度

?企业知识员工大都拥有较高的工作动机,得分多集中在3分~5分之间。(王佳,谭德庆,2007)?五、工作动机影响因素

?十一种影响因素即工作能力、薪水、薪水期望、接受程度、归属感、进步、发展空间、教育资源、学校政策和管理、决策权和自主权与教师工作动机有关。五种影响因素与教师工作动机间的关系明显,按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薪水期望、工作中取得的进步、自主权、学校政策和管理、决策权。(杨焯然,2007)

六、员工类型与工作动机

?七、工作动机激发

?员工的内在动机与组织激励的整合;员工外在动机与组织激励的整合;注重员工需要;环境激励;职业发展计划

工作满意度

?一、定义

?工作满意度综合性(Overall Satisfaction) 定义:工作满意度即个人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工作满意度期望差距( Expectation Discrepancy) 定义:工作满意度即个人在特定工作环境中所预期应获价值与实际获得之价值的差距。

?工作满意度参考框架(Frame of Reference) 定义:指个体根据参考框架对于工作的特性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结果,重点在于个人对其工作参考维度的情感反应。

?2006年的普通社会观察课题采用随机挑选能广泛代表美国各阶层的27000多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所有的职业中,47%的受调查者说他们满意自己的工作,有33%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快乐(胡静,2007)。

?满意的职业:牧师87%;消防员80%;临床医生78%;作家74%;特殊教育教师70%;教师69%;教育管理者68%;画家和雕刻家67%;保安和财经销售者65%;操作技师64%;行政人员61%(胡静,2007)

?不满意的职业:体力劳动者(除了建筑工人)21%;服装、缝纫销售人员24%;手工包装者和行李工24%;食品制造、加工和销售者24%;房屋修建者25%;收银员25%;家具制造和销售者25%;酒保、酒吧工作者26%;货运、股市和材料操作员26%;侍者和服务员27%(胡静,2007)

?二、维度

?1.工作本身(工作性质):健康性;创新性;自主性;挑战性;发展性

2.工作环境与条件:工作环境的卫生性;对健康的影响性;舒适度和工作条件的优良性;资源的丰富性;可得到性

?3.组织气氛(组织文化):组织的人性关注程度;目标导向;合作性;薪酬与福利:薪酬与福利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工作回报:工作的奖励程度

?4.个人及专业发展(进修与提升)个人及专业发展:工作的发展前途;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否及时派送教师去培训与考察;学校学术氛围及科研政策

?5.领导与管理:领导者的道德;品行;人格;感情;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组织管理状态;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与指导等。

6.人际关系:工作中和工作外的人际关系

?7.工作卷入程度:继续教育;教学、科研;职务及职称晋升的难度、强度及压力;工作态度;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工作业绩

?8.公平机制:进修;职称晋升;升迁;荣誉称号;报酬的公平性、公开性

三、研究方法

?李克特(Likert)6或5评分法

?四、总满意度

?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处于中度偏上水平,满意度总平均分144.34 。基本满意的65.09% ,较满意和很满意的23.87%(孙建萍等,2006)

?教师总体满意度平均得分150.44 分,显著高于理论上中性值144 分,但远远低于比较满意理论分值192 分(王志红,蔡久志,2005)

?教师对工作和生活总体满意度情况均值分别为3.99±0.93 和3.86±1.03 ,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4.76%和80.49%(刘刚,2006)

?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薪酬福利、工作群体人际关系、工作岗位四个维度中,教师工作满

意度一般, 满意率为60.5%(赵丽,朱淦君,邝慧瑜,2007)

?五、分项满意度

?较高的满意度有六项,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工作本身、社会承认、工作卷入程度、个人及专业发展、工资及福利。

?高层领导素质及管理方式、公平机制得分低于一般水平(孙建萍等,2006)

?高校教师在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方面满意度较高, 在薪资待遇、工作性质、进修与提升和工作环境与条件方面满意度较低(袁凌,谢赤,谢发胜,2006)

?“同事关系”排在满意度的第一,最高比例为88.96%,而有关“公平的报酬”和“支持性工作环境” 等内容排在较后。

?工作挑战性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为53.66%;工作条件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最高比例为51.22%,最低比例超过了34.00%)

?高校教师对工作性质兴趣、人际关系等较为满意,而对薪水、福利、进修晋升机会不很满意(周丽超,2004)

?大学教师对工作卷入程度自我评价最高,对工作协作、组织文化、工作本身基本满意,对工作回报和领导与管理因素不太满意,尤以工作回报的满意感最低。

?对大学教师工作总体满意度贡献的6个主要因素率依次为:领导与管理因素、工作本身的因素、工作回报因素、组织文化因素、工作卷入程度、工作协作因素(王志红,蔡久志,2005)?六、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1) 薪酬激励;(2) 环境激励;(3) 工作本身激励;(4) 发展激励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00163)历年简答题汇总

1.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2.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等都有重要意义。(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3.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长与发展;(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4.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5.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以貌取人;(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5)从众效应。6.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 应注意的事项。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 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 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 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 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 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 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 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 用。(1)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 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 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 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 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 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 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 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 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2) 注意强 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 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 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 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 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 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 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3) 因人 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 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 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 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 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 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4)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 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 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 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 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 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 因,修正行为。 7.联系实际说明CIS战略系统与组 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CIS战略系 统设计导入的步骤与环节。 答:(1)CIS设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 重要内容:①CIS设计制定了目标组 织文化模式;②CIS的内部实施过 程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③CIS 的对外实施是组织文化辐射作用的 体现。 (2)CIS设计与导入的步骤:①提 出CIS计划。这是导入CIS的前提, 无论是谁(企业领导者、企业顾问或 其它人士)提出,最终都要使得企业 最高领导者对CIS有所了解并对企业 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②调査与 分析。通过调査研究,找到企业问题 的关键所在,是成功实施CIS的保证。 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 象两方面。③确定企业理念。在 分析调查结果以后,立足企业历史、 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 目标、哲学、宗旨、精神、道德、 作风等。④行为与视觉设计。在 企业理念指导下,设计相应企业行为 识别要素与视觉识别要素。⑤发布 CIS。就是将已制订成熟的CIS方案 向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 开。⑥CIS实施。如果不能坚决地 贯彻实施,再好的CIS方案和计划也 无济于事。在实施过程中,关键在 于企业领导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 否自觉从我做起。 8.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 哪些? 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 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 实际的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 相结合的原则。 9.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 答: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 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 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 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 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二、 需要的特征:(1)需要内容与对象 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需要与个体 生存发展的相关性。(3)人类需要 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4)人类需要 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10.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 相似性与同质。(3)需要、性格、气 质的互补作用。(4)能力与专长。(5) 仪表。 1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1: 1.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2)超同离异规律;(3)互需互酬规律;(4)交往深化规律;(5)交互中和规律。 5.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2)小组建设和开发;(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5)模式的贯彻;(6)系统评价。 6.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概述起来说,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1)人数不多;(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4)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9.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具体步骤。 答:(1)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大信封内;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思考题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特征 (一)内容 1+2+4维度 1=领导的事业 2=人性的估计文化心理 4=个体、群体、组织、领导 1.给出你对人或物的一个个判断,如人是自私的 2.自我思考:你的这个看法是如何得出?(重点) 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操作重点? 主要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来反映,无论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还是其他方法,研究组织行为学都以两量的考查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为重点。 2.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1)实验法 (2)观察法 a.非参与观察法 b.参与观察 (3)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法 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根据人们的回答,对其态度与情况作一定数量方面的分析的方法。 b.问卷与量表的区别 问卷是根据研究目的、基础而设计的一套题目,答案往往是质上的区别。 量表是经过标准化的问卷及其使用标准,设计出的答案选择,答案往往是量上的区别。 三、个体心理与管理 思考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个体的心理构成要素有哪些? (1)动力系统:需要、动机(成就动机)、态度、价值观、信仰 (2)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3)个性心理特征:人格、能力 2.知觉如何应用在管理中?(可能会考) (1)绩效评估:较理性客观的过程,当然有距离 (2)招聘面试:第一印象,可改变的面试结构 (3)企业形象塑造:广告宣传、印象 (4)员工行为塑造: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通常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 (希腊神话皮革马利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电大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11月(2011年一、考试题型分)1分,共15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分)2分,共20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请在错误处下方划”“错分,如果判断为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3、名词辨析(线并改正)分)题,174、案例分析题(1 分)分,共30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5、 二、答题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1 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2、,对名词概念中的关键名词辨析要求对每个名词要理解,正确的划√,错误的划3、╳词进行纠错,在错误处底部划线。 4、案例分析题首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5、论述题不能只回答要点,须按题目要求展开分析。 三、复习要求(主观题) (一)名词辨析(见综合练习) (二)案例分析题 1、公平理论的内涵 2、工作压力的来源 3、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4、群体组合与群体活动效率的关系 5、个人压力管理的策略和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 (三)论述题 1、印象管理的策略 2、如何做到员工的能力与工作任务合理匹配 3、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4、个人压力管理的策略 5、有效沟通的途径 6、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 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易度和(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 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7.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8.在以下诸因素中,能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是( ) A.群体与外界比较隔离 B.群体成员沟通较少 C.群体的规模较大 D.群体规范是消极的 19.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记应变的管理理论是(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全面理论 D.决策理论 2.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3.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4.领导者有意让部署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C)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5.年终考核是何种考核(C) A.日常考核 B.定期考核 C.长期考核 D.临时考核 6.考核者评价他人时特别体谅哪些与自己一致的行为和思想。这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是(B) A.从众效应偏差 B.相似性偏差 C.趋中化的偏差 D.暗示性偏差

7.人格结构(知、情、意、行)完整、稳定、一贯、协调,以及理智活动与本能情绪反应相协调,人格个别特征与年龄相协调。这是心理健康的那种特征(C) A.能够自尊自制 B.行为反应适度 C.人格健全协调 D.情绪稳定乐观 8.“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说明个性具有(C)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9.在人际交往中,影响最最显着和重要的主观印象是(A) A.第一印象 B.性格气质 C.周围环境 D.交往动机 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领导者的(C)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1.领导者的用人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不包括(B) A.广纳贤士 B.以身作则 C.用人所长 D.任人惟贤 12.建立人际关系的思想是() A.互需 B.互酬 C.互敬 D.互爱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人际关系的为(C) A.婚姻关系 B.师徒关系 C.伦理关系 D.同学关系 14.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C)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力交往 15.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中最高层的需要是(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管理心理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管理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成就取向:是指人对成就的需要强度,或者人对自身成就所确立的目标。 2. 角色认同:在一种角色当中,它的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 3. 期望理论: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采取活动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该行为能给自己带来某。 4. 间歇强化:即不是每次良好行为出现都给予强化,而是间断地强化,但又足以使良好行为 得到鼓励而重复出现,又叫部分强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期望理论 1. 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2. 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答: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主要特征有:创新与冒险;注意细节;结果取向;人际取向;稳定性;进取心;团队取向。 3.变革的组织阻力源主要有什么? 答:(1)结构惰性;(2)有限的变革关注;(3)群体惰性;(4)对专业知识的威胁;(5)对已 有权力关系的威胁;(6)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 4.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观点的多样性;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缺点:浪费了时间;存在从众压力;可能会被少数人控制局面;受到责任不明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分析社会主义企业职工需要的特点,解决职工需要的原则和方法? 答:社会主义企业职工需要的特点有:结合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主要有(1)成就需要: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2)权力需要: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行为而不以其他方式行为的需要。(3)归属需要:建立友好的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结合ERG需要理论主要有(1)存在需求,它关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存在要求(2)关系需求,即维持重要人际关系的愿望。要想满足这些社会的和地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2010《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第1章―――第4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B 。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D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A组织文化B领导心理C激励心理D个体心理 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C 。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 能力、才能和天才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 因斯科 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B梅奥C闵斯脱博格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A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 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B.优越型和自卑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D 、和内化三个阶段。A.接受 B.趋同 C.认同 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D A. 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精神自我 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2.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3. 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 4. 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个性的测量来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在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国际学术界都把个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工作绩效的核心预测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 1.“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2.在工作实践中的人职匹配调整。3.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 2.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形成与管理。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并非与生俱有。它是在社会化进程和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21217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B. 管理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 C. 管理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 D. 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考核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在人的个性组成中,较多受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少受社会影响的是(C) A.性格 B. 能力 C. 气质 D. 态度 ★考核知识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做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被称为() A.性格 B. 气质 C. 态度 D. 动机 ★考核知识点:态度的涵义 4、公认的“科学管理之父”是() A.泰勒 B. 梅奥 C. 韦伯 D. 法约尔 ★考核知识点:科学管理理论 5、被人们称为“动作专家”的是() A.莫雷诺 B. 勒温 C. 吉尔布雷斯 D. 泰勒 ★考核知识点:动作研究理论 6、在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中,下列不属于个体主观因素的是() A.兴趣 B.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C. 知识经验 D. 性格与气质 ★考核知识点: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7、在知觉过程中,人们趋向于对容易说出例子的事物给予高判断,即所谓() A.易获得性偏差 B. 基础比例偏差 C. 社会刻板印象 D. 心理定势 ★考核知识点:易获得偏差的涵义

8、某人与多年相识的女友分手后从此一蹶不振,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表现?() A.攻击 B. 升华 C. 冷漠 D. 退化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9、某厂发放的一笔奖金没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一经取消,职工便怨声载道,生产效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这笔奖金是() A.强化因素 B. 激励因素 C. 保健因素 D. 精神因素 ★考核知识点:双因素理论 10、管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工作绩效主要取决于他的() A.能力和工作难度 B. 能力和激励水平 C. 性格和机遇 D. 价值观与态度 ★考核知识点:激励的作用 11、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 A. 对发展的需要 B. 对享受的需要 C. 对精神的需要 D. 对权力的需要 ★考核知识点:成就需要理论 12、阿Q在被别人打了以后说是儿子打了老子,其行为属于下列哪种类型?() A.反向行为 B. 压抑 C. 合理化 D. 升华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13、“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都是()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 B. 投射作用 C. 压抑作用 D. 反向作用 ★考核知识点:挫折产生的结果 14、最早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A.麦克利兰 B. 亚当斯 C. 勒温 D. 弗勒姆 ★考核知识点:公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15、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任务的团体叫() A.任务团体 B. 正式团体 C. 指挥团体 D. 利益团体 ★考核知识点:群体的类型 16、将信息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媒体易于传送的信息称为() A.编码 B. 传送 C. 解码 D. 反馈 ★考核知识点:信息沟通的过程 17、就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而言,下列哪一维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A.一贯 B. 开放 C. 正直 D. 能力 ★考核知识点:塑造高绩效团队的因素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 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 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中属于(C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5.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6.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的管理理论是( 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权变理论 D.决策理论 7.情绪、情操是心理过程中的( C)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 D.反映过程

8.强调环境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个性理论是(B ) A.特质论 B.社会学习论 C.心理分析法 D.个性类型论 9.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C)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0.“早熟”与“晚熟”是(C ) A.能力的类型差异 B.能力的水平差异 C.能力发展的早晚差异 D.能力的质的差异 11.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B ) A.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 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12.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13.影响态度改变的团体因素包括信仰、目标、规范和( A) A.组织形式 B.领导方式 C.领导作风 D.组织效能 1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C.对精神的需要 D.对权力的需要 15.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16.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称为(A ) A.假设群体 B.实际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管理心理学 习题(总复习)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管理心理学 2.观察法 3.欲望: 4.需要 5.期望: 6.期望值: 7.价值观 8.目标管理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 1.目标理论认为对目标的合适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目标的具体性、目标的难 易度和(A ) A.目标的可接受性 B.目标的实践性 C.目标的合理性 D.目标的科学性 2.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 学研究方法中的( B)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4.在态度改变的各种类型中,不改变原有态度的方向,仅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被称为( A) A.一致性改变 B.不一致性改变 C.同化改变 D.异化改变 5.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交的需要和(D ) A.对发展的需要 B.对享受的需要 6. C.对精神的需要D.对权力的需要 7.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C) A.奖励 B.倒退 C.消退 D.激励 8.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9.领导者有意让部属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C )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10.年终考核是何种考核(C ) A.日常考核 B.定期考核 C.长期考核 D.临时考核 11.组织变革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是通过直接改变组织成员的动机和认知、态度和行为, 进而改变群众的行为,以提高组织效率。这种方式是(B ) A.组织导向型 B.人员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系统导向型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B=f(P*E)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5)个案法 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