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第一计 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小故事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小故事
《瞒天过海的小趣事》
小时候,我特别痴迷于各种小计谋,老想着自己也能像故事里的英雄一样用计战胜别人。
有一次,我就亲身实践了一把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那是一个暑假,天气炎热得让人只想待在空调屋里。
爸爸妈妈出门上班去了,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好好做作业,不准看电视。
我表面上乖巧地点点头,心里却早就打好了小算盘。
等他们一走,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尽情享受起我的电视时光。
我看了一部又一部动画片,完全沉浸其中,早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
看着看着,我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哎呀,不好,爸爸妈妈回来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大脑飞速运转,想着该怎么应对。
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关掉电视,以最快的速度冲回房间,拿起一本书假装认真地看起来。
然后,我还特意把书桌弄得有点乱,好像我刚刚一直在努力学习的样子。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就进来了,他们看到我在房间里“认真”学习,满意地点点头,还夸我乖呢。
嘿,我心里那个得意呀,我的瞒天过海之计成功啦!
爸爸妈妈去厨房做饭了,我暗自庆幸躲过一劫,就又偷偷跑回客厅瞅了瞅电视,心里还想着刚才没看完的动画片。
等爸爸妈妈做好饭叫我时,我还故作疲惫地伸了个懒腰,走出房间,一副刚刚学累了的模样。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自己可真调皮呀!不过我觉得那次的“瞒天过海”经历特别好玩,也算是我童年的一段有趣回忆吧。
虽然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却给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欢乐和趣味,也让我感受到了用计的小小乐趣。
哈哈,现在想想都还觉得有意思呢!。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第一计)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第一计)原文注解及翻译【古文典籍】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兵法:三十六计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
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
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
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
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
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
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中华精典: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中华精典: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收集人:潘长宏2022年3月5日《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
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
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
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相传伏羲以阴阳集成八种图形,即八卦。
周文王又将其推演为六十四卦。
阴阳在军事上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阴晴雨雪等天时气象,还是山川湖泽等地理形态,又或是攻防进退等战略战术,都可以分为阴阳相对的关系。
一般来说,柔、暗、后、奇、虚等为阴,刚、明、先、正、实等为阳。
阴中寓阳,阳中隐阴,二者可以互相转化,阳发展到极端必然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端必然转化为阳。
【译文】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
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薛仁贵献计渡渤海
走进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海
胡核密谋夺位
走进课文
▪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诵课文。 ▪ 2.想一想:为什么叫胡核密谋夺位? ▪ 3.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温馨小提示:一定要认真回答上面的问题哦?
回答问题我能行
▪ 1自然段写了 故事的起因 ▪ 2、3自然段写了 赵高 (详细) ▪ 4自然段写了 太子胡核正是继承了帝位,史
称秦二世。 ▪ 5自然段写了 他们怎样察觉。
课后作业:
▪ 1.抄写战胜计勾画内容。 ▪ 2.抄写勾画词语。 (一次) ▪ 3.抄写一自然段和5自然段。
简便介绍
▪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 有使用。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 形成,或与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 渡海的故事有关。清代无名氏编 写的《三十六计》,则将“瞒天 过海”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 一计。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

百度文库专用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与数学解题(1)—挖掘隐含条件开辟解题途径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221354)耿道永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其原典为: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其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故事】“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
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
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
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
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
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
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
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
百官进酒,宴饮甚乐。
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
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
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数学题目的设计往往有一些“瞒天过海”的条件,即隐含条件。
这是一种在题目中未明确表达出来而客观又存在的条件,隐含条件隐藏教深的题目,往往给学生造成条件不足的假象,但如果能仔细分析、推敲,就可以将其挖掘出来。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解析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当防备十分周密的时候,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时看惯了,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隐藏在外露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外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机密的经常蕴藏在非常公开的事物里。
智慧解析:“瞒天过海”原意是说瞒着皇帝,让他平稳过海,后来指把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之中,巧妙利用人们的司空见惯的错觉,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此计中,“瞒”是手段,“过海”是目的,而“天”则可指对自己构成威胁之对象,只要善于抓住“天”的弱点施谋设计,解除“天”的威胁,“过海”便不成其为难事了。
1. 孙膑遇难巧自救孙膑与庞涓,同是鬼谷子门下弟子。
庞涓先下山,并做了魏国的军师。
孙膑是鬼谷子最好的学生,但热衷功名。
学到了满腹经纶,总想施展一番。
庞涓自知才学不如孙膑,又怕孙膑一旦施展才能,会超过自己对于自己的前程极为不利。
于是便写信利用孙膑欲施展才能、成就功名的心理,把他骗下山来,为的是使之落入自己的魔掌,永无出头之日。
孙膑下山来到魏国。
魏惠王本想拜孙膑为副军师,同庞涓一起共同辅佐于他,可是却被庞涓以种种理由加以阻挠,使魏惠王只给孙膑拜了个客卿,暂寓于军师府。
在此之后,庞涓不断在魏惠王面前说孙膑的坏话,使魏惠王半信半疑。
有一次齐国使者慕名而来,欲聘请孙膑去齐国施展才能,被忠心耿耿于魏国的孙膑所拒绝。
可是这一点却被庞涓利用,他再一次向魏王进谗言说:“孙膑虽然外表上人是来到了魏国,但是心中却仍然系念他的齐国。
比如这次来的齐国使者,就是来同他私通的。
”魏王一听,不分青红皂白地大怒:“把孙膑给我抓起来!重重治罪!”孙膑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处以去掉膝盖骨的重刑。
这时的庞涓仍然假惺惺地对孙膑表示关怀,并让他在狱中撰写兵书。
直到兵书完成,庞涓才暴露出狰狞面目。
孙膑此刻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一切遭遇,原来都是庞涓所为。
面对这种几乎处于绝望的逆境,怎么办呢?是这样忍辱偷生、默默地死去?还是不甘逆境、不达施展平生抱负、树立功名的目的就绝不罢休呢?在这种险恶的处境下要完成自己的宿愿,是绝对办不到的,看来惟有逃出魔掌一条路可走。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故事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故事《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
这一计啊,那可真是充满了智慧和趣味。
话说有一次,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计划了一场超级刺激的“冒险行动”。
我们的目标是在不被家长发现的情况下,去那个传说中特别好玩的郊外废弃工厂探险。
我们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神秘兮兮地商量着计划。
我小声说:“咱们可得小心点,不能让咱爸妈知道,不然肯定去不成。
”小明点点头:“对对对,那咱得想个办法瞒过他们。
”小红眼睛一亮:“我有主意了,咱们就说去图书馆学习,然后偷偷溜去工厂。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我们各自回家跟家长撒了这个小谎。
我跟我妈说:“妈,我和同学约好了去图书馆看书,晚上回来得可能会晚一点哦。
”我妈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行,注意安全,早点回来。
”嘿嘿,第一步成功。
我们在约定的地点碰面后,兴奋得不行。
小明笑嘻嘻地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瞒过去了,咱们赶紧走吧。
”我们一路小跑着向郊外的工厂前进。
到了工厂,那场面可真是壮观。
破旧的大楼,生锈的机器,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们在里面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好奇得不得了。
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一阵脚步声。
我们吓得赶紧躲了起来。
原来是一个巡逻的大叔。
大叔看到我们后,皱着眉头说:“你们几个小孩在这干嘛呢?这里很危险,赶紧回家去。
”我们赶紧撒谎说:“我们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就走到这里来了。
”大叔无奈地摇摇头:“那我送你们出去吧。
”在大叔的护送下,我们只好离开了工厂。
不过,这次的冒险也让我们体验到了“瞒天过海”的刺激。
回到家后,我心里还有点忐忑,生怕被妈妈发现。
还好,妈妈并没有察觉出什么异样。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瞒天过海”这一计的厉害。
虽然有点冒险,但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和回忆。
以后啊,我们可得更加小心,不能轻易被家长发现我们的小秘密。
哈哈,这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瞒天过海”之旅,你们觉得有趣吗?。
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处于劣势所 用之计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
• 原文
•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 太阳,太阴。
• 释义
• 自以为防备周到的,使人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 经常看惯了的事,就不再怀疑。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 物中,这并不是说隐秘与暴露的事物相互对立。非常 的公开经常蕴藏着非常的机密。
• 计名探源
• 《薛仁贵征辽》
• 应用案例
• 《三国演义》之“青梅煮酒”
Thank You!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 后行。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 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 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 湿。
欣赏一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 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 为宋国笑。 破瓮救友 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戏于庭前。一儿误堕入 水缸。群儿狂叫,皆惊走。光俯取石,急击 缸,缸破水流,儿得不死。
《三十六计》
——————
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知多少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guo)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
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度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
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虢,诸侯国名。
也作“假道灭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
借指与人密谈。
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语出《荡寇志》。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
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
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
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
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
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