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艺术批评观
狄安娜出浴

狄德罗的批评十分尖刻,因为他是站在新兴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的高度,将布歇看成是腐朽的路易十五王朝的宠 儿,并且认为他的艺术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狄德罗 说得很清楚:“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 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华,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 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淫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 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士以及那伙对真正高 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 的人。”狄德罗的过激评论是基于对当时封建贵族的腐朽 生活和艺术的深恶痛绝,但我们应公正地评价布歇的艺术。
谢谢观赏
论狄德罗的文艺理论

论狄德罗的文艺理论【摘要】作为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反对形而上学,不仅从外部即从哲学的高度看待艺术,作为艺术家,还从内部看待艺术。
他常常被称作为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具有德国头脑的人,即指他具有哲学的深度,同时他的这种哲学深度又与法国的明晰和优雅结合在一起。
他以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热情为新剧种进行理论辩护,阐发了对戏剧冲突的新见解,关于戏剧艺术的社会效益,他坚信通过观戏,好人更为向善,坏人走出包厢时,也不那么倾向于作恶了,从而给戏剧艺术的社会效益以全称肯定。
这些艺术思想就是在今天,也没有全部失却它现实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戏剧理论造型艺术美学新见解启迪意义独创精神狄德罗对文艺的兴趣是极广泛的,几乎每一门艺术他都谈到,但是他集中注意的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戏剧,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打破新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喜剧或市民剧。
其次是造型艺术,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要扭转法国绘画的风气,把它从以布薛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浮华纤巧的“螺钿”风格,扭转到以谷若则为代表的较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生动深刻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风格。
第三是美学,狄德罗的美学观点零星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有系统的论著是他在《百科全书》里发表的《论美》的长文。
我将介绍他的一般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
一、戏剧研究1、严肃剧的建立恩格斯在讲到l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进步性和战斗性时说:“如果说,有谁为了‘对真理和正义的热诚’那么,例如狄德罗就是这样的人。
”[1]他以家庭的题材与宫廷的题材对立;以市民形象与贵族任务对立;一市民的重视道德和贵族的腐化堕落对立,其目的在于正面表现资产阶级市民的形象或资产阶级的理想人物,证明这个阶级在思想道德上高于没落的贵族阶级。
在戏剧改革方面重要的一点是“市民剧”戏剧理论的创立。
狄德罗主张用符合资产阶级理想德市民剧来代替17世纪主要为封建宫廷服务德古典主义戏剧。
狄德罗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这一新剧,主要是因为这种戏剧“距离我们比较近”,能更好地反映“我们周围”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戏剧走出宫廷,更为广泛地反映当时法国的第三等级的人民的生活。
狄德罗对艺术色彩表达的观点

狄德罗对艺术色彩表达的观点才子城在某些论艺术设计毕业论文中记载毕萨罗曾经探索过点彩画法.后来觉得点彩画法圃不出脉搏在光线下的跳跃.所以就放弃了这种画法。
“我觉得这种厕法对我而言.是不可能随着我的感触流动的,所以也就不可能紧追自然界瞬息万变而引起的令人惊叹的效果。
当毕萨罗的作品《阳光下的巴黎林荫大街》首次展出时.人们把眼睛凑到画前,除了随意堆砌的笔触,重叠混乱的色彩,什么也没有。
许多观众生气地说:“难道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就像这样,失去了双腿,眼睛·鼻子,变成没有形状的一堆颜色?让观众知道对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只要后退几步。
就会欣赏到布置得各得其所的神秘色彩,在面前活起来的奇迹,需要一段时间。
这是印象主义画家的目标。
色彩域家的作品中赋有他本人的特性。
一个长期被疾病困扰的画家.画面的色彩所传达的往往是自己忧郁、不安和恐怖的情感。
《桥上的少女》是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表现的是三个身穿白、红、绿的凭栏少女,她们脚下黑色的河流,像无底的深渊.大面积的暗色调,使得气氛异常,令人不安,仿佛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
再来看他创作《呐喊》这幅千古名作的原因:“一天晚上.我沿着一条小径散步,一边是城市,一边是脚下的峡湾,我疲惫不堪且病魔缠身。
当我停下脚步,朝峡湾的另一边望去,太阳正缓缓西落,将云彩染成血红,我仿佛听到一声吼叫响遍峡湾,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狄德罗还批评了那些胆小的只知道生搬硬套某种颜色和固有的技巧而没有创造力的画家的创作作品永远只有一幅面孔,赞赏夏尔丹、韦尔内喜欢将自然里各种色彩,和色彩的深浅浓淡混合起来,而能够做到色调极其和谐。
他高度赞扬夏尔丹懂得色彩和反光的和谐,以杯子、坛子、篮子、面包、瓶子、水果等静物为题材的画与韦尔内最美的色彩画相比,是如此地沉静和栩栩如生,夏尔丹的色彩是完美的狄德罗教导画家们要善于观察、捕捉各种不同状态下色彩的变化:少女脸颊泛起的红晕最难表现,呢绒布的着色须精益求精,愤怒中的色彩有深浅浓淡的区别,情欲中的人物脸部肤色有细微的变化,各种水果,娇艳欲滴。
狄德罗论绘画引用

狄德罗论绘画引用
狄德罗是一位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他对绘画的论述对后来的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绘画是通过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想法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
他将绘画分为两个方向:感性绘画和理性绘画。
感性绘画主要表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想法,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
理性绘画则更注重形式和技巧,强调绘画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狄德罗认为,艺术家应该将感性和理性融合起来,以创造更加完美的绘画作品。
狄德罗还强调了绘画的视觉效果和观看的体验。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色彩和形式来营造一种美感和情感,使观众在欣赏绘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平静和愉悦。
狄德罗的绘画理论对后来的艺术和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与观点被许多艺术家和学者引用和探讨,成为了西方美学史上的一部分。
- 1 -。
启蒙思想家狱德罗的艺术评论思想

2018-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艺术评论思想陈真(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本文从狄德罗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评论中,了解他的艺术态度,探究他的艺术评论思想,探究他艺术思想的内涵。
关键词:狄德罗;艺术批评;艺术家;艺术作品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7-0071-01启蒙哲学家狄德罗对绘画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热情地钻研艺术作品,向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和探讨艺术,逐渐丰富了他的美学思想,并接受格里姆的邀请,为《文学通讯》(专供欧洲少数贵族阅读的手抄刊物)撰写画展报告。
在其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他以哲学家的理性思考、人文关怀的视角、重视审美感情体验的理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
下面在以下方面探讨狄德罗的美术评论思想:一、对艺术家的批评重视艺术家的才能,热情赞美艺术家的天赋,但狄德罗也同样重视艺术家的品德。
这在他对布歇的评价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他承认布歇是位优秀的画家,有着令人惊讶的才能,对布歇早期的作品也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但他同时给予布歇道德方面的贬斥,称他缺乏正直、纯真和坦率等观念,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才子”。
以极大的热情赞美朴素的艺术家。
他称夏尔丹是“绘画中最大的色彩画家之一”,认为夏尔丹的艺术真实和谐又直达本质,“看别人的画,我似乎需要有一双训练有素的眼睛。
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要保存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使用它们。
”有人以“世态的绘画”来批评夏尔丹时,狄德罗积极地为他辩护,肯定夏尔丹作品中洗尽铅华、返朴归真的气质。
狄德罗对艺术家有着宽容的态度,能够容纳艺术家的特立独行甚至是某些缺陷。
他认可艺术家的个性并因此提倡艺术手法的多样性:“咦,咦,写作有多少种不同的手法,每种都有它特殊的长处,难道画画就只有一种手法吗?”在他的论画断想中,他指出了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和个人风格根源在于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源于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想象力、源于画家强烈的感情中。
狄德罗的思想是什么_狄德罗的美学思想

狄德罗的思想是什么_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狄德罗思想分为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狄德罗的思想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狄德罗的思想狄德罗思想分为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狄德罗在哲学思想上倡导形而上学辩证法和认识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契约论。
从狄德罗思想来看,他对哲学思想有很全面的认知。
从某一方面来说,狄德罗思想既能反映出形而上学,又能反映出辩证法。
1749年,狄德罗发表了《论盲人书简》,在这一文章中,狄德罗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唯物主义思想的看法。
在狄德罗看来,世界如同一个大系统一样,里面只存在时间、空间与物质三要素。
就物质本身来说,因为自身具有动力,所以不需要其它力量的参与。
而运动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只有物质和运动联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一个丰富而美丽的世界。
总而言之,世界之所以能统一,最终都是源于物质。
因为物质不断运动,所以世界上才会衍生出纷繁多彩的新鲜事物。
除此之外,狄德罗还指出,联系和统一是一种相互包含的关系。
同时,狄德罗还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事物不但可以相互转化,同时它们在转化的同时,还会涉及物质的变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狄德罗思想存在形而上学的倾向,他将自然中的一切变化都归结于“纯粹数量的增长”。
狄德罗认为,自然中的因素是一种组合的事物,它是一成不变的。
即使自然中的物质存在着变化,那么这也是元素在循环。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对哲学界、文学界乃至美术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是他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提出的。
狄德罗在研究美学思想时,他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即事物的所有性质都是美的根源。
除此之外,狄德罗还将“美在关系”中的关系分为了三种,即实在的关系、虚构的关系、察知的关系。
根据三种关系分类,狄德罗又将美分为三种,即“与我有关系的美”、“在我身外的美”、“虚构的美”。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之一“虚构的美”,即就是艺术家们所创造的美,比如莫奈的画作、毕加索的作品等,都是“虚构的美”。
三 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三狄德罗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狄德罗(Diderot,1713—1784)是一位乡下刀匠的儿子,他父亲送他到巴黎学神学,准备当神父,但是他违反了他父亲的意旨,放弃了神学,转到了哲学和文学,终于变成了一个坚决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以及启蒙运动的最活跃的组织者和宣传者。
启蒙运动的主要喉舌是《百科全书》,而《百科全书》的胜刊主要是狄德罗的功绩,他不但是主编,而且是主要撰稿人,写了近千条的专题。
狄德罗对文艺的兴趣是极广泛的,几乎每一门艺术他都谈到,但是他集中注意的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戏剧,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打破新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的框子,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严肃喜剧或市民剧。
主要论剧艺著作有《和多华尔关于〈私生子〉的谈话》(1757),附在《一家之主》剧本后面的《论戏剧体诗》(1758)以及《谈演员》的对话(晚年写作,死后1830年出版)。
其次是造型艺术,在这方面他的意图是要扭转法国绘画的风气,把它从以布薛(Bouchcr)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的浮华纤巧的“螺钿”风格,扭转到以谷若则(Greuze)为代表的较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生动深刻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风格。
这方面的重要理论著作有从一七五九年到一七八一年评介历届巴黎图画雕刻展览的《沙龙》(LesSalons)和《画论》(1765)。
第三是美学。
狄德罗的美学观点零星散见于他的许多著作,有系统的论著是他在《百科全书》里发表的《论美》的长文(1750)。
本章拟先介绍狄德罗关于严肃剧种和演剧的理论,然后介绍他的一般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附带地叙述他关于绘画的看法。
1、戏剧理论(a)关于市民剧狄德罗在文艺方面最关心的是戏剧。
他要用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市民剧来代替十七世纪主要为封建宫廷服务的新古典主义的戏剧,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武器。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上升,古典型的悲剧和喜剧以及它们的传统的规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这种情形在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国家里早已显得很突出。
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意蕴

艺术作 品在 有限 中体现无 限, 偶然 中蕴含必 在
然。真正优 秀的艺术作品 出 深 广 隽 永 的 艺 传
术意蕴。
把这 两个展 览纳入 到批评案例 中进 行评论 。在这 两个 案例 中, 著名 批评 家的推荐成为 了中国艺术家进入 国际 的重要通道。 当下 , 一连 串的 问题伴 随着 中国 当代艺术进入 国际 系统而 涌现 出来 , 中包括 艺术家的文化身份 问题、 其 后殖 民主义文化 问 题、 中国当代 艺术在全球 化中的位 置问题等。尽管如此 , 我们 依 然可 以发现 , 术批评家在 我 国艺术更 快走 向国际大舞 台的过 美
过 程。南朝齐梁间绘画理论家谢赫, 出中国绘 画上 的“ 提 六法” , 这 成为后世画家、 批评 家、 赏家们所遵循 的原则。南朝齐书法 鉴
家王僧虔在《 笔意赞》 中提 出“ 神采 ” , “ 论 称 书之妙道 , 神采为上,
( 作者单位 :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编辑 王 旭
形质 次之 ” 。唐 代 书法家 张 怀璀把 书法 艺术分 为 “ 、 妙 ” 神” “ 、 “ 三 品, 为“ 能” 认 风骨神气者居上” 中国的文论 、 。 诗论 中对意蕴 这一概念 也有许 多论述 。晚唐诗 人、 诗论 家 司空图注 重含蓄蕴
评家栗宪庭 先 生起 到 了不可 忽视 的重要作用 。所 以, 后人往 往
摘
要 : 术 作 品 中的 艺术 意 蕴 是 指 蕴 含 艺
口
其 中的诗 情画意、 生哲理及思想 内涵, 人 艺术意
蕴 是 艺 术 家 对 艺 术 意 境 的 深 刻 领 悟 和创 造 , 意
韩
璐
蕴 的体 现 是 艺 术创 造 的 最 高境 界 。 艺 术 意 蕴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狄德罗作为西方第一位艺术批评家,请论述狄德罗的艺术批评观。
狄德罗是法国18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家,他的《沙龙随笔》是艺术批评的范例,他把对具体绘画作品的艺术评价与艺术家的个性以及美学理论结合起来。
他主编的《百科全书》写了包括美学在内的近千条专题。
狄德罗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批评此外,狄德罗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画论》和附在《1767年沙龙随笔》后而的《论手法和造作》。
“真实”、“自然”和“简洁”是狄德罗所理解的艺术美的三条标准,也是他艺术批评思想的总结。
他的艺术批评思想建立在“真实、自然、简洁”这三条艺术美的标准上。
第一,“自然”的艺术批评观源于狄德罗的文艺理论,他的全部文艺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尊崇自然,这也是当时启蒙运动者中间相当普遍的思想。
在“自然”与艺术的关系上,狄德罗始终把“自然”放在第一位,认为艺术不过是对自然的模仿或对自然的再现。
在他看来,各种门类艺术只不过是用不同的手段去模仿自然,诗用的是语言,音乐用的是音调,绘画用的是颜色,但模仿则是它们的共同本质。
自然关是第一性的,艺术美只是自然美的反映因为物体本身是美的,所以才会有出现在画布上的美。
因此,自然乃是一切艺术的根源和基础,只要离开了自然,艺术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他坚决主张要“服从”自然,他向艺术家提出的要求就是:“要真实!要自然!”。
他是在确认物质存在的第一性的前提下去解释它。
在这里,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描绘它们,艺术家越是接近于现实,他的作品越是忠实于生活的真实,那他就越能成功。
所以狄德罗强调指出:“自然是艺术的第一个模特儿。
”第二,关于艺术反映真实生活的论断。
他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艺术反映生活一定要真实一一这是狄德罗向艺术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
狄德罗认为,艺术的全部力量就在于真实,离开了生活的真实,过分地夸张生活或者对生活进行美化和丑化,都只能对艺术造成损害。
狄德罗认为,艺术的首要任务是如实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再现生活的真实。
他所理解的模仿自然,也就是要服从生活的真实,艺术中的美首先要来自这种生活的真实,所以从根本上说,真和美是一致的。
其次,艺术必须揭示生活的真实,但并不是把艺术和生活混为一谈。
狄德罗认为,艺术虽然反映现实,但毕竞和现实是不同的。
艺术家并不能完全按原样重新创造出现实事物,而只能用艺术语言创造出一个或接近于原本的“译本”来。
他说:“伟大的艺术就在于尽可能地接近于自然,它在艺术表现方而的得失是与此成比例的:但是,艺术已经不再是实在的、真实的现象了,而可以说只不过是现象的译本了。
”最后,艺术的真实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同其他学科里的真实是不一样的。
狄德罗指出:“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为了存真,哲学家说的话应该符合事物的本质,诗人只
求和他所塑造的性格相符合。
”哲学是根据事实来进行推理的,而艺术则根据假设进行推理,或者说要善于想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狄德罗已经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艺术理论,其中心思想就是主张艺术应该真实地、全而地反映现实生活。
第三,“简洁”这一主张是狄德罗在批评“洛可可”艺术的时候提出的。
在《沙龙随笔》中,狄德罗反对新古典主义的神话题材和历史题材的虚伪,反对洛可可艺术的矫揉造作。
他赞扬法国画家夏尔丹的画“简朴、真实,说它们不营实物本身,物体跃然入口,神态逼肖,眼睛不辨真假”;他称赞拉图尔对自然的忠实,以及罗贝尔风景画的感人性。
“洛可可”风格指的主要是当时在法国画苑里盛行一时的、为迎合贵族上层社会趣味的艺术风格。
它们主要采取神话和田园牧歌式的题材,远离现实生活,其艺术特点是矫揉造作,浮华纤巧,富于装饰的效果。
狄德罗猛烈地抨击“洛可可”风格,对它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布歇做了尖锐的批判。
简洁也是狄德罗经常强调的。
“作品必须简单明了。
因此,不要任何多余的形象,无谓的点缀。
”
狄德罗的美学和艺术思想是统一的。
他的艺术批评思想主要是通过美学思想来体现的,他的美学思想内容丰富,他既是现实主义的捍卫者,又是浪漫主义的预言者。
这两种矛盾在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学思想中处于某种矛盾的统一中,在以后的西美关术和艺术学中都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狄德罗的艺术批评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当时的艺术实践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他对没落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趣味的谴责和批判,以及他所提倡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比较健康的审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绘画的发展方向。
我们通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的画派的作品,就能够明显地看到风气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