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合集下载

痹症的中医调护

痹症的中医调护

痹症的中医调护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二、生活起居护理:
1、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3、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四、情志护理:
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

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五、用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六、健康教育
1、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的食物。

5、根据病情和体质,适当活动。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痹症是指肢体或关节出现疼痛、麻木、拘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病与湿、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人体,或因气滞血瘀、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经络、筋骨受阻有关。

以下是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一、祛风通络痹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医护理的首要目标是祛风通络,恢复经络的正常气血运行。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舒缓局部症状;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搓、按压肌肉、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症;艾灸则可以温热经络,祛除寒湿。

二、祛湿化痰湿邪是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可以使经络受阻,导致肢体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因此,中医护理中要重视祛湿化痰的治疗原则。

可以采用温热的熏洗法,如草药熏洗、艾灸熏洗等,通过熏蒸作用,温热经络,祛除湿邪。

同时,还可以内服一些化湿、化痰的中药方剂,如陈李二术汤、小建中湿方等。

三、温经散寒寒邪是痹症的另一个常见病因,可以使肌肉、经络收缩,导致肢体关节的拘挛和冷痛。

中医护理中要重视温经散寒的治疗原则。

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温热,艾灸可以温热经络,驱散寒邪。

同时,以散寒药为主的中药也可以服用,如防风、羌活、桂枝等,可以驱寒、散寒、温经,缓解疼痛。

四、活血化瘀气滞血瘀是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可以使经络不通,导致肢体关节的疼痛。

中医护理中需要注意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

推拿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肌肉、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活血散瘀,缓解疼痛。

同时,也可以内服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五、调理脏腑中医护理中要注重调理脏腑的治疗原则,因为脏腑功能失调也是痹症的病因之一、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通过调理肝肾脾胃等脏腑,来调整气血的运行。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通过调节穴位,改善脏腑功能;中药调理,例如补肾益气、养血安神等,以改善整体身体状况。

总之,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是祛风通络、祛湿化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调理脏腑。

膝痹病的辩证施护

膝痹病的辩证施护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辨证施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痹症范畴,是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丰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一、风寒湿痹证调护原则: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调护方法:1、生活护理:居室宜温暖、干燥、向阳、避风的房间;膝关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阴雨天气可加用护套,鼓励病人多晒太阳。

卧床休息,但需经常更换体位,以免局部受压及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变化,行膝关节穿刺后,加压包扎,患肢减少活动。

2、用药护理:中药宜热服或温服。

予祛风散寒的中药外洗患处,加强理疗、热敷。

3、饮食护理: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辣面条、防风葱白粥或牛膝、独活煲猪胰等,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

食温热食品,忌生冷。

4、情志护理:给予耐心的安慰和劝说,消除不良刺激,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安心治疗。

二、风湿热痹证调护原则: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调护方法:l、生活护理: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2、用药护理:服用中药汤剂宜以不热为度来。

予祛风除湿清热的中药外洗或外敷患处。

3、情志护理:给予耐心的安慰和劝说,消除不良刺激,使病人保持心情舒畅,安心治疗。

4、饮食护理:宜祛风胜湿清热之品,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三、淤血闭阻证调护原则: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调护方法: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膝关节制动,软枕抬高,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膝关节肿胀、疼痛的变化。

膝部予艾灸、热敷或推拿疗法,以达到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

2、用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3、饮食护理:注意饮食,宜活血通络,温经壮阳之品,如参芪当归煲粥、乌鸡熟地汤。

四、肝肾亏虚证调护原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简介消渴病、痹症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它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消渴病和痹症的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旨在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消渴病的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消渴病是一种以口渴、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消渴病多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肾阴亏损等有关。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1. 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葱、蒜等。

- 增加营养摄入,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

- 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

- 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2. 中药调理:-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白术、山药等,可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

3. 调理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

- 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痹症的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痹症是一种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痹症多与寒湿、气滞、血瘀等有关。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1. 中药调理:-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桂枝、当归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2. 热敷和艾灸:- 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敷巾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缓解疼痛和舒缓肌肉。

- 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3. 物理疗法:- 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和按摩,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血液循环。

- 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和受伤。

结论消渴病和痹症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其中医护理实践与方案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调理生活习惯、热敷和艾灸、物理疗法等方式进行。

这些方案旨在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请在实施前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教学内容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教学内容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教学内容痹症是中医学中的一类疾病,它主要指的是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致使人体经络阻滞、气血瘀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主要包括疏通经络、舒筋活血、祛寒散湿、温通寒冷、行气活血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的教学内容。

1.疏通经络: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外邪进入体内,堵塞了人体的经络,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起疼痛和其他症状。

因此,疏通经络是治疗痹症的关键。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推拿按摩、针灸、艾灸等方法,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正确的手法和技巧。

2.舒筋活血:痹症的疼痛主要是由于气血瘀滞所致,而舒筋活血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减少瘀滞。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一些常用的药物、按摩手法和针灸穴位的选择,通过实践来学习如何舒筋活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祛寒散湿: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湿的侵袭密切相关。

祛寒散湿可以通过药物、针灸和艾灸等方式,调节人体阳气,祛除寒湿的影响。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一些常用的祛寒散湿的方剂、穴位选择和治疗方法,通过学习来理解如何应用祛寒散湿的原则来治疗痹症。

4.温通寒冷: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寒冷的侵袭也有关系,而温通寒冷可以通过药物、贴敷热贴和温灸等方式,改善寒冷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一些温通寒冷的药物、热敷方法和艾灸穴位的选择,通过实践来学习如何温通寒冷来治疗痹症。

5.行气活血: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而行气活血可以通过药物、推拿按摩和针灸等方式,改善气血循环,减轻疼痛和其他症状。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一些行气活血的方剂、按摩手法和针灸穴位的选择,通过实践来学习如何行气活血来治疗痹症。

通过上述的教学内容,学习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此外,学习者还应该学会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痹症的治疗和护理。

痹病的中医护理范文

痹病的中医护理范文

痹病的中医护理范文中医对痹病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侧重于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而辅助疗法主要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以促进病症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痹病的护理。

1.药物治疗(1)活血化瘀类药物:痹病主要是由于气机郁滞,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痹阻的发生。

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疏通经络,舒缓痹阻状况。

例如桃仁、红花等。

(2)祛风湿类药物:痹病多与寒湿、风湿有关,祛风湿类药物能够通过散寒、祛风的作用,消除风湿邪气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羌活、藁本等。

(3)理气和血类药物:插管止痛需用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方剂。

它们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血的作用。

例如当归、川芎等。

(4)活血化瘀和温通经络类药物:痹病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导致痹阻的发生。

活血化瘀和温通经络类药物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调畅经络。

例如三七、水蛭等。

2.辅助疗法(1)针灸: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疗法之一,对痹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等。

(2)推拿:推拿也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对痹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推拿能够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舒缓疼痛,促进病情康复。

(3)康复训练:痹病后,患者的肌肉和关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康复训练是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护理还强调对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痹病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度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偏温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并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同时还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综上所述,中医对痹病的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疗法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祛除病邪,辅助疗法主要包括针灸和推拿等,以促进病情康复。

同时,还要注意对病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中医护理对痹病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PPT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PPT

(四)康复指导 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


Hale Waihona Puke 1.早期功能锻炼。 (1)肌肉训练 ①股四头肌练习:绷紧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 ②直腿抬高:在床上绷紧伸直膝关节,并稍稍抬起,使下肢离开床面, 保持5~10秒钟。 (2)关节训练 ①膝关节不负重的屈伸运动。 ②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3)可适当进行散步,游泳等活动 。 2.晚期行手术治疗,术后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1)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 (2)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 宜。 (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遵医嘱监督指导患者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 机(CPM)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3.瘀血闭阻证:宜食活血通 络、温经壮阳的食品,如山 楂、木耳、黑豆、核桃、乌 鸡汤等。忌辛热燥辣、肥甘 厚腻的食品,如肥肉、烤肉 等。 4.肝肾亏虚证:宜食补益气 血,益肝肾的食品,如山药, 枸杞等。忌发物、肥腻的食 品,如鱼、虾、鸡蛋等。

(三)情志调理




1.耐心向患者讲述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介绍成 功案例,消除紧张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开展集体健康教育或者患者交流会,创造患者 之间沟通机会,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分享经验, 提高认识,相互鼓励,增强治疗信心。 3.指导患者开展读报、听音乐、与人聊天等转移 注意力的活动。对于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采用 暗示疗法以缓解不良情绪。 4.争取患者的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 给予亲情关怀。
中极穴: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主治: 1.生殖器疾病 2.泌尿疾病等
谢谢大家 !!


内膝眼穴:屈膝,在髌韧带 内侧凹陷处。 主治: 1.膝关节酸痛 2.腿痛及其周围软组织炎

痹证护理常规

痹证护理常规

痹证护理常规痹证护理常规〔概念〕痹证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或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全身关节或肌肉呈游走性红、肿、着重、酸楚、疼痛或晨僵。

〔临证护理〕1、风寒湿痹者的患者,局部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并遵医嘱行拔罐、熏洗等疗法。

2、热痹者中药熏洗时药液宜偏凉,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风、寒、湿痹局部注意保暖,疼痛剧烈部位可加护套,并遵医嘱配合按摩治疗。

4、风寒湿痹者室内宜温暖向阳,干燥防潮,注意防寒保暖;热痹者病室宜清爽通风。

5、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遵医嘱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

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衣单。

6、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皮肤、汗出、体温、脉搏、舌象、伴随症状的变化等,做好记录。

〔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可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如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应及时报告医生。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并发症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关节疼痛者,防止受压变形,专业护士应鼓励或协助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按时做被动活动要经常帮助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褥疮。

注意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情志护理〕1、多和病人沟通,让病人了解相关知识,消除不良刺激,以好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健康指导〕1、嘱患者注意防风寒、防潮湿。

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症的中医护理原则
痹证
痹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湿、热之邪的侵袭,气血为病邪阴闭而引起的疾病。

以盘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临床主要表现。

痹证的分类,按病因可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风湿热痹等。

从病理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均属本证范围。

1、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如再感受外邪,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

(1)风寒湿痹:凡是天气变化,冷热交错,或居处卑湿,涉水冒雨而罹病者,外邪直入关节筋骨而为痹证。

所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以风为主者,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冬痛游走不定而称为行痹;以寒为主者,因寒凝气滞,使气血地运行不畅,故疼痛剧烈,而为痛痹;以湿为主者,历湿性粘滞重着,故使肌肉、关节麻木,重着肿胀而成为着痹。

(2)热痹: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或为阴亢之体,感受风热之邪与湿相并,以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由寒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以致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成为热痹。

或因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也可表现出热痹的症状。

痹证日久,气血亏耗,则可出现脏腑气血亏虚之证。

2、辩证论治痹证的辨证,首先应辨明寒热,治以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随其寒热而兼行清热或祛寒。

对于病程日久,气血损伤,脏腑亏虚的痹证患者,应配合运用补益之法。

(1)风寒湿痹:
①行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兼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或腻,脉浮。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主方:防风汤。

②痛痹:
证候:肢体关节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屈伸障碍,痛处皮肤不红,触之不热。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祛风除湿。

主方:乌头汤。

③着痹:证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兼见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主方:薏苡仁汤。

(2)热痹
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得冷则舒,痛不可触,不能屈伸,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兼有发热,汗出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症状,舌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

3、辩证施护
(1)行痹:
①病人表现为恶寒喜暖,得热则舒,应往在温暖、向阳、避风的房间。

病室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

②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天气到室外活动,预防因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可于疼痛剧烈的部位加用护套,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③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本证初起多有恶寒发热等表证,痹阻日久又可出现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甚至僵直,不能行动,严重者难治。

如病邪深入脏腑,则出现脏腑证候,其中以心痹为多见,应按心痹施护。

④中药宜温热服,并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如关节疼痛剧烈的病人,
治疗上常用附子、川乌药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使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解毒性。

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通知医生的酌情减轻药量或停止服用。

对于药性比较峻猛、毒副作用较大的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可研末装入胶囊内吞服。

如采用西药抗风湿治疗时,也应注意观察其副作用。

⑤针灸疗法,常穴位有肩髃、曲池、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膝眼、委中、风市等。

⑥宜湿性饮食,忌生冷。

如病变只以关节局面部症状为主,不发热,亦无脾胃症状时,饮食可以随意,无须多加限制,如米面粗粮、新鲜水果蔬菜等。

⑦药酒对于治疗风寒湿痹有显著疗效,临床常用的药酒有五加皮酒、国公酒、虎骨酒、木瓜洒、蛇酒等。

(2)痛痹:
①患者明显畏寒,受寒则冬痛更甚,所以室湿应较一般为高。

并应注意局面部保暖,多加衣被。

②慢性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定时更换体位,将罹患关节保持功能位置,在疼痛缓解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并应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

③可采用局部湿热疗法,如灸法、熏蒸、热敷、拔火罐等。

熏洗和熨贴疗法对痹证引起的疼痛有明显效果。

如坎离砂醋调外敷;食盐、葱白炒热后熨贴患处;松节油、牛膝煎水热敷等。

亦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疏风通络的中药做离子透入治疗。

④中药应热服,并注意服药后的反应。

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

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热散寒。

酒类性热,又能通经活络,可酌情选用。

(3)着痹:
①病因以湿为主,故病室宜温暖干燥。

多曝晒,阴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潮气。

②患者一般疼痛不重,以酸麻胀木为主,关节可有肿胀。

但因身体沉重,懒言懒动,活动过少,返致气血失畅,易致关节肌肉萎缩,故应鼓励患者尽重活动。

③配合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缓解症状。

④中药和饮食宜湿热报。

可多配合选用燥湿之品,如苡仁、鳝鱼、鳗鱼、扁豆、蚕豆、赤小豆等。

(4)热痹:
①病室宜凉爽通风,光线柔和。

关节虽然红肿热痛,但不可直接吹风。

②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兼有发热时,应使其卧床休息,将患肢垫起。

痛不可触者,可将患处暴露,减少接触,协助患者选择舒适卧位,设法减轻疼痛,如行动不便的患者,可放置脚踏、木拐等。

待疼痛缓解后,逐渐增加活动锻炼。

③局部禁止用湿热疗法。

可用黄芩煎水冷湿敷。

④中药宜温服或偏凉服。

⑤饮食以清热疏利食品为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可多食丝瓜、苋菜、绿豆、冬瓜、菱角、藕、香蕉、西瓜等。

4、养生指导
(1)痹证常因起居不慎复感外邪而反复发作,故应特别注意季节时令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寒、防湿措施,随气温变化增减衣被,避免一切诱因。

防止病情复发。

(2)根据病情配合气功法和体育锻炼,促使筋脉舒通,气血运行通畅,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3)如发现痹证的发作与扁桃腺炎、牙龈炎等有关,应积极治疗诱发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