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处理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

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是腹腔室隔综合征。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腹腔内压力升高导致严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一种病理状态。

下面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进行详细介绍。

腹腔室隔综合征与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胰腺炎患者在炎症过程中,胰腺组织受损,导致炎症介质释放,引起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可使胰腺组织肿胀,增加胰腺内压。

如果胰腺炎程度严重,肿胀程度显著,会增加腹腔内压力,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产生。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表现多为胃肠道症状,如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同时由于腹腔内压力升高,还可出现腹部胀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肾功能异常等多种表现。

对于疑似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治疗,早期积极的液体复苏是关键。

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可以有效维持组织灌注,预防器官功能损害。

对于疑似或确诊为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应该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以及控制腹腔内压力升高。

常用的方法包括尽早实施开腹或腹腔减压术,帮助减轻腹腔内压力。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容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

对于这类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及时积极的液体复苏和减轻腹腔内压力是治疗的关键。

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控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问隔室综合征的护理现状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问隔室综合征的护理现状
2 S A P并发 AC S的诊断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 I AP 主 要 是 由腹 腔 内脏 器 的静 水 压 产 生, 正常情 况 下 , l AP值 为 0 ~7 mmHg , 平 均 为 0 mmHg , 与 大气压 相 近 。其 与体 质 量 面 积 指 数有 关, 且 受既往 腹部 手术 的影响 。I AP测 定有 直接测 压法 和 间接 测压法 : ( 1 ) I AP直 接测定 , 采用 腹穿 连 接压 力传感 器或水 柱直 接测定 ; ( 2 ) 间接测定 , 采 用 胃管 或导管 测定 胃内压 或膀 胱 内压 , 也可 以采用 导 管测定 下腔 静脉 内压 , 其 中膀 胱测压 法是 间接测 量 I A P的最佳 方法 l _ 8 ] 。膀胱 内压 测定 的方 法 文 献 报
无尿 , 对多 巴胺 及 襻 利 尿 剂 无 效 ; ( 5 ) 膀 胱 内压 >
下、 以腋 中线水平为零点 , 膀胱 内注入最 多 2 5 m l
此提 高 对 AC S的认 识 和 加 强 I AP监 测 是 十分 重 要_ 3 ] 。现将 S AP并 发 AC S发 病 机 制 、 诊断、 I AP
的监 测及 护理 干预综 述如下 。
1 S AP并 发 AC S的发 病机 制
H 的分 级进行 了更新 : 工 级为 1 2  ̄1 5 mmHg , Ⅱ 级为
l 6 ~2 0 mmHg , I l l 级为 2 1 ~2 5 mmHg , I V级 为 >
2 5 mmHg | _ 7 ] 。一旦 I AP >2 5 mmHg的危 险警戒 水平 时 提示 必 须 及 时采 取 有 效 的 腹 腔 减 压 措施 , 而 当
I AP >3 5 mmHg则必须立 即实施 开腹减压手术[ 1 ]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胰腺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情较为严重且危险。

它通常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则是SAP的一种并发症,指的是腹腔内压力明显上升,超过正常范围,并压迫腹腔内脏器官,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1. 胰腺的炎性渗出物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腹腔内的压力升高。

在SAP的早期,胰腺组织出现炎性反应,并产生大量的炎性渗出物。

这些渗出物进入腹腔内,增加了腹腔内的压力。

2. 胰腺炎引起的肠道麻痹。

胰腺炎会引起肠道麻痹,使得肠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积聚,引起腹腔内压力的增加。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腹痛。

腹腔内压力增高会导致腹痛,疼痛程度会随着腹腔压力的增加而加重。

3. 呼吸困难。

腹腔内压力的增高会影响到膈肌的正常活动,导致呼吸困难。

4. 循环功能受损。

由于腹腔内压力增高,会压迫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循环功能受损。

5. 尿量减少。

腹腔内压力增加会影响到肾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尿量减少。

2. 有效控制感染。

感染是腹腔室隔综合征的一个重要诱因,需对感染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如采取抗生素治疗等。

3. 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

由于胰腺炎引起的腹腔室隔综合征会影响到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电解质紊乱,需积极纠正。

4.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5.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例,如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减轻腹腔内压力。

腹腔室隔综合征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情较为严重,治疗也相对复杂。

在医疗过程中,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尽早纠正腹腔内压力升高,避免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和进一步的严重后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2例分析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32例分析
心 力 衰 竭 的 理 想 选 择 。 本 研 究 显 示 二 者 联 合 应 用 可 以 明 显改善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得推广应用 。 值 [ 参 考 文 献 ]
随 着 现 代 医 学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相 互 渗 透 , 医 学 模 式 由 原 及
来 的 “ 物 医 学 模 式 ” 变 为 “ 物 一心 理 一社 会 医 学 模 式 ” 生 转 生 , 对 于 医学 且的 的 重 新 认 识 , 学 研 究 的 内容 逐 步 扩 展 , 经 由 医 已
体 阻滞 剂 , 高 血 压 患 者 能 显 著 降 低 血 压 , 不 引起 体 位 性 低 对 但 血 压 和 电解 质 紊 乱 ; 可 以 降 低 心 肌 耗 氧 量 , 而 缓 解 心 绞 其 从 痛 , 低病死率 , 高血 压合并 心动过 速 、 房颤 动 、 心 病 、 降 是 心 冠
[ ] 朱 红 君 .社 区综 合 干 预控 制 高 血 压 病 效 果 观 察 [ ] 1 J .心 脑 血 管
病 防 治 ,0 0 1 ( )5 5 2 1 ,0 1 :7— 8
压 病 因 尚未 完 全 阐 明 , 床 治 疗 仍 以 对 症 治 疗 为 主 , 难 治 临 很 愈 , 以 仅 用 好 转 率 、 效 率 等 生 物 医 学 指 标 疗 效 评 价 。 此 所 显
血 压患 者 生活 质量 的研 究 [] J .中南 药学 , 1 ,()9 9 2 08 2 : 0 5— 8
[ ] 靳 重 方 .厄 贝 沙 坦 联 合 美 托 洛 尔 对 高 血 压 病 左 室 肥 厚 及 心 功 能 4 的影 响 [ ] J .中 国 医 刊 ,0 0,5 1 :1 2 2 1 4 (0)5 —5 [ ] 莫 昌玉 , 启 宙 , 5 侯 夏樟 秀 , .厄 贝 沙 坦 与美 托 洛 尔 联 合 应 用 治 等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腹部疾病,其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及时了解并重视该并发症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该并发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对该并发症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以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病因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由于胰腺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MB不断进入腔隙和脏器间隙,从而引起腹腔内局部脏器功能障碍和脏器供血不足,最终导致腹腔内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患者出现急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泄漏、血浆滞留在组织间隙,同时扩血管生成因子促进局部病损组织内血管增生及渗漏,从而形成的一个或几个严重组织胶质病变。

腹腔室隔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程以及胰腺炎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急性胰腺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是相当高的。

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表现主要是腹腔内压力的持续升高和胰腺周围炎症继续明显,使腹腔内局部组织出现坏死、水肿和出血等病变。

随着病变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肠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的腹腔室隔综合征表现为高度腹腔内压,导致腹壁松弛,腹部明显膨隆,腹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此时,临床上也可以触及腹部肌肉紧张,可听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严重病例可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酩醉(青锈形)情况。

还会出现休克、统一储备损害征(SIRS)以及腹膜播散等临床表现。

三、诊断对于可能出现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尽早进行腹部CT或腹部超声检查,以明确病情和确诊。

对于可能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还应该进行动态监测腹腔内压力和查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免病情恶化。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室隔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闭、 甘油灌肠剂灌肠 、 肛管排气等 , 并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 做好皮 肤护理 , 同时记 录 每次 治疗 的效 果。8月 2 3日一8月 3 日期 0
间, 在执行 以上措施后 发现大 便的排 出量 每 日在 2 0mL-4 0 0 0
mL, 结合腹部仍高度膨隆及腹压 高的特点 , 8月 3 1日采取 了开
I CU。
吸系统 、 肾脏 、 胃肠及中枢 神经 系统 的一系列 的病理 生理改变 , 腹腔内压力水平 、 部症 状体征 的变化是决 定选择 不同治疗 方 腹 案 的客观依据。8月 2 3日一8月 3 1日通过对腹 部症状 体征 的
过治疗等 , 腹胀 仍 未见好转 。8月 3 1日行 腹腔减 压 引流术 , 术 后无 法正 常关闭腹腔 , 予以纱布填 塞止血 , 采用无 菌 3 L静 脉 营 养袋进行暂 时关腹 。9月 4日予以行腹 腔异物取 出, 腹腔 冲洗、 引流术 。病人经历 开腹减压 , 冲洗引流手 术后 经过 继续抗 炎、 营
维普资讯

23 - 52
CHI NES NURS NG S E I RE EARCH S p e e , 0 7 Vo . 1 No 9 e tmb r 2 0 1 2 . C
介寨护理
1例 重 症 急 性 胰 腺 炎 合 并 腹腔 室 隔 综 合 征 病 人 的 护 理
病情凶险复杂, 处理不 当, 病死率可 高达 6 . % 。目前对 6 7 ]
S P合 并 AC A S的治 疗提 倡 “ 体 化治疗 方案 ”3, 强重 症 监 个 } 加 j 护, 即在 治疗原发疾病基础上 以简捷 、 快速 、 有效的方法 , 减轻 或 缓解腹腔高压 , 以有效保护 和恢 复重要脏器 功能L 。2 0 4 0 6年我 J 科成功救治 了 1 S P合并 A S的病人 , 例 A C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 下。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急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胰腺的自我消化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有时会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在腹腔内产生高压,导致腹内器官之间正常间隔的失去,形成相互压迫的状况,从而影响到器官的功能。

胰腺炎时,由于胰腺组织的炎症反应,炎性渗出物和胰液排出受阻,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

当腹腔内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腹腔内发生室隔压迫,影响到腹腔内的多个器官。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腹腔内压力升高、腹壁紧张、胸腹腔容量减低、器官功能改变等。

腹腔内压力升高会导致腹腔内静脉回流受阻,增加静脉压力,使静脉回流减慢,从而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加重肠道和肾脏的充血,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

腹腔内压力升高还会限制膈肌下移,导致肺功能减退,影响氧气交换。

由于腹壁紧张,导致胸腔和腹腔之间的容量减少,进一步影响了呼吸机械功能,使呼吸困难加重。

器官功能改变方面,腹腔室隔综合征可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吸收功能,引起肠道内细菌移位和腹泻等问题。

腹内高压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降低肾脏灌流量,导致肾功能不全。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早期识别的主要表现为腹腔内压力升高,腹腔内容积减小,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对于确诊腹腔室隔综合征的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包括减轻腹腔内压力、增加腹腔内容积、纠正电解负衡等。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是一种高危情况,需要及时识别和干预。

通过提高对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该病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情恢复。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性疾病,其死亡率高达 15~30%。

而腹腔室隔综合征 (Intra-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ACS) 则是 SAP 患者早期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几乎总是由于胰腺炎性水肿及胰腺组织坏死所引起。

腹腔室隔综合征是指在腹腔内发生的压力升高所引起的综合征。

由于腹腔内的压力升高,导致腹部内脏器官发生挤压、移位和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

IACS 难以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的发生,从而加重患者预后。

早期发生的 IACS 几乎是 SAP 的一项标志性病理生理改变。

IACS 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腹压大于 20 mmHg 或腹腔压力指数(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dex, IAPI) 大于 12 mmHg/cmH2O 时可以诊断为 IACS。

SAP 患者中,出现 IACS 的发生率在 20~30% 之间,而出现 IACS 的死亡率高达60~80%。

因此,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 IACS 对于 SAP 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IACS 的病因复杂,早期胆囊炎可能是其重要的导致因素之一。

此外,胰腺炎性水肿和坏死组织的形成也是 IACS 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其主要表现为腹痛、呼吸困难、心率加速、低血压、心功能受损、尿少或无尿等症状。

在临床上,当 SAP 患者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胀痛、呼吸困难、中心静脉压升高或低血压等表现时,应警惕 IACS 的发生。

目前,临床治疗 IACS 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降低腹腔内压力的药物,如利尿剂、麻醉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分期
急性反应期
➢ 起病2周内
全身感染期
➢ 2周-4周
残余感染期
➢ 4周后
旧版指南
早期(急性期)
➢ 起病2周内
中期(演进期)
➢ 2周-4周
后期(感染期)
➢ 4周后
我国新版指南
早期(急性期)
➢ 起病1-2周内 ➢ 第一死亡高峰
后期(感染期)
➢ 1周后 ➢ 仅MAP、SAP才有 ➢ 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 第二死亡高峰
腹腔是一个封闭式腔隙,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IAP)为零或接近零; 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IAP升高,当IAP进行性剧烈升高到≥12mmHg
时,称为腹内高压症(IAH); 若IAP持续性>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60mmHg)并有新发生的器
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则称之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腹腔灌注压=平 均动脉压-IAP) ACS是SAP的一种特殊并发症,病情复杂、凶险,处理棘手,死亡率高达 60%。
测量输液管内稳 定水柱高度
诊断标准 ——SAP并发ACS诊断依据
结合SAP病史,复苏液体量已足够时出现:
①弥漫性腹膜炎、腹膨胀、腹壁高度紧张; ②心动过速和/或血压下降,但CVP、PCWP与腹 内压成比例升高; ③呼吸频率加快,吸气压峰值增加(≥85cmH2O ),难治性低氧血症,发生于ACS后期的高碳酸血症。 ④少尿或无尿,对多巴胺及襻利尿剂无效; ⑤膀胱测压20mmHg以上; ⑥开腹见肠管、大网膜、壁层腹膜高度水肿肠管涌出切口之外,随后心肺肾功能不全发生逆转; ⑦术毕肠管高度肿胀不能还纳,强行还纳则导致心肺肾功能不全。 紧随①后出现②~④,就可诊断ACS, ⑤仅作参考, ⑥和⑦为术中所见,可作为已发生ACS的佐证和术 后可能发生ACS的提示。
早期以“液体复苏”、“器官功能重 症监护”为主,当合并ACS或AOSC时 需考虑外科干预降低腹内压或解除胆 道梗阻;
平稳期的提出警惕临床工作中予以肠 内营养、保护胃肠粘膜屏障,减少坏 死合并感染的重要性;
后期重点突出感染对AP预后影响的重 要性,加强对该期行外科干预的关注。
ACS定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与国内外多位胰腺领域知名专家交流胰腺疾病有关问题
急性胰腺炎分级
旧版指南分级1
新版指南分级2
• 轻症急性胰腺炎
• 重症急性胰腺炎
合并器官衰竭或局部并发 症(胰腺坏死、脓肿、假 性囊肿等)
轻症急性胰腺炎
• 无器官衰竭
中度急性胰腺炎
• 器官衰竭<48h
重度急性胰腺炎
• 器官衰竭>48h
1. 1992年亚特兰大AP分级和分类标准 2. 2013年国际AP研讨会“亚特兰大共识”修订版(同中华医学会2014版AP诊治指南)
ICP监测
取仰卧位,将测压管与Foley导尿管连接,排空尿液,向膀胱内注50ml生理盐 水,通过三通管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零平面,水柱高度即为ICP (1mmHg=1.36cmH2O)
排空输液管
排空尿液后远端夹 闭导尿管,联系输 液管与尿管
滴入50ml生理盐 水后,让水柱在 输液管内下降
以耻骨联合为零 平面
国际新版指南
我国新版指南分期
早期(急性期)起病2周内
• 大量液体丢失 • SISR 多器官功能衰竭(10-15%) • 第一个死亡高峰期(0-2.5%、27-36%、47% )
中期(演进期)2周-4周
• 平稳期 • 胰周液体或坏死性液体聚集 • 肠道屏障功能保护的关键时期
后期(感染期)4周后
• 中期干预失败 坏死合并感染 • 第二个死亡高峰期 • 外科干预的重点
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处理的一些思考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肝胆胰外科 余 枭 教授
个人简历
主要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微创诊治学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 委员 亚太肝胆胰外科协会,会员 湖南省胰腺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特邀审稿人 Journal of Surgery and Surgical Research特邀审稿人 湖南省胃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长 湖南省结直肠肛门学组,委员 湖南省腹壁缺损与疝外科学组,委员
SAP并发ACS的病因及病理基础
SAP常因多种腹内压急剧升高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ACS。 SIRS期(早期),由于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出现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
症(systemic capillary leakage syndrome, SCLS)导致液体正平衡; 为抵消正平衡及维持有效血容量,临床治疗时实施足量体液复苏,造成液体
1.余 枭, 朱红伟, 李霞, 等. 暴发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的探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3(3): 310-313. 2.余 枭, 陈晓建, 陈道瑾, 等.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临床诊治进一步探讨.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22(8):582-5. 3.余枭,李永国,等.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高压综合症的临床诊治.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3, 18(12):712-713.
ACS分级
临床上通过测量膀胱内压(ICP)间接反映IAP,并根据ICP将ACS分为四级: Ⅰ级:10~15cmH2O; Ⅱ级:16~25cmH2O; Ⅲ级:26~35cmH2O; Ⅳ级:>35cmH2O.
连续监测膀胱内压被认为是早期发现腹腔内高压的“金标准”; ACS分级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变化要点
弱化局部并发 症
细化器官功能 衰竭
分级修改理由
弱化局部并发症: ➢ 局部并发症多于早期过后出现; ➢ 早期出现的胰腺及胰周坏死也有加重趋势; ➢ 不同程度的局部并发症预后大不相同,不便于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
及指导预后判断。 细化器官功能衰竭: ➢ 器官功能衰竭多于AP早期出现,便于早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器官功能衰竭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