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江雪》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江雪》教案

小学《江雪》教案

小学《江雪》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诗人柳宗元的生活背景。

2. 掌握《江雪》的诗意、诗境和诗歌表达技巧。

3.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哲理。

1.2 能力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雪》。

2. 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的美。

3. 能够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培养独立思考和抒发情感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江雪》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诗句解析。

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2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深层意义和象征解析。

2. 诗歌表达技巧的应用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人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句解析和诗歌欣赏。

3. 实践法:诗歌朗读和背诵,创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演示:播放《江雪》的朗读视频,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景物。

2. 教案辅助材料:提供诗歌注释和解析,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1. 介绍诗人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江雪》的意义和联想。

4.2 朗读诗歌1. 正确朗读《江雪》,注意停顿和韵律。

2.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4.3 诗句解析1.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4.4 诗歌欣赏1.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 讨论诗歌中的深层意义和哲理。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反馈5.1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正确背诵《江雪》。

2. 完成一首以“雪”为主题的诗歌创作。

5.2 作业反馈1.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2. 批改学生的诗歌创作,提供修改意见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诗歌介绍1. 介绍其他描写雪的诗歌,如《雪梅》、《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江雪》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江雪》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古诗《江雪》的意境感悟。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

2.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江雪》的图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资料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3. 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授课顺序、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课堂练习等进行设计。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江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作者:简介柳宗元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3.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江雪》,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增强诗歌的韵律美。

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感悟意境:通过讨论、想象,让学生感受诗中的雪景之美,体会作者的心情。

七、教学内容:1. 诗歌基本内容的学习与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描绘。

3. 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分析。

八、课堂练习:1. 翻译诗句:让学生翻译并解释诗中的重点句子。

2. 填空练习:根据诗句内容,填写缺失的词语。

3. 创作练习:模仿《江雪》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进行小练笔。

九、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雪》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十、课后作业:1. 熟读《江雪》,掌握生字词。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

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江雪》诗歌教案

《江雪》诗歌教案

《江雪》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雪》一诗,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分析《江雪》一诗,领悟诗歌的意境。

2.学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际到户外欣赏雪景,引发学生对雪的兴趣。

2.请学生描述自己对雪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步:课文学习(25分钟)1.教师朗读《江雪》一诗,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提取诗歌的主题。

第三步:合作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江雪》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个人创作(25分钟)1.学生根据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理解,尝试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2.鼓励学生用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给同学们。

2.各组选择一两首优秀的作品进行分享,并进行互动与交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2.收集学生个人创作的诗歌,评价其表达能力和诗歌的意境。

五、教学延伸1.在学校或户外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诗歌才华。

2.组织学生参观诗词相关的展览或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备注:以上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完整版)《江雪》教案

(完整版)《江雪》教案

《江雪》授课方案授课内容:苏教版第七册24 课《古诗两首〈江雪〉》授课目的: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习祖先用词正确、深刻的同时,领悟古诗境地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广博精深的美。

授课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

2、领悟《江雪》的语言美及境地美。

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直入课题,认识诗人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妄图:斩钉截铁,直入课题。

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4、送词入诗说诗意。

5、依照学生的表现及时恩赐必然。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妄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习,课堂上经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夸耀、必然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成立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与自信。

再经过思疑,为学生消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境地,扫清阻挡。

】三、认识背景,领悟感情1、领悟环境的寒冷沉静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领悟;并与原诗句进行比较。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 2 句诗。

【设计妄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觉冷气逼人。

授课中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所有,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领悟自然环境的寒冷沉静。

】2、领悟人的孤单孤单①指察近画面。

一位翁,单唯一人,在江上静静垂⋯⋯你能领悟出位翁此的心情?板:孤单指写:孤②你从哪里领悟到他的孤单孤单? (孤舟、独)指名有感情句。

③ 是一份怎的孤单啊?大家自由地全,你了什么?④同学,是一首藏,我一每一句开始第一个字:会一下,是一般的孤单?是特别特其他孤单啊!学生“千、万、孤、独“千万孤单”。

《江雪》优秀教案

《江雪》优秀教案

《江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这首诗。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江雪》的背景及诗人柳宗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意境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表现的画面。

4.情感把握(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江雪》。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及读后感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江雪》的理解程度,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千山:形容山峦众多。

2.鸟飞绝:鸟儿都已飞走,形容寂静。

3.万径:形容道路众多。

4.人踪灭:人们的踪迹已消失,形容荒凉。

5.孤舟:一只小船。

6.蓑笠翁:穿着防雨衣、戴着斗笠的老人。

7.独钓:独自垂钓。

8.寒江:寒冷的江水。

9.雪:下雪的天气。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柳宗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许多唐代的诗歌,大家能回忆一下,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生1:我记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2:我还记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江雪》教案设计

《江雪》教案设计

《江雪》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江雪》这首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分析并欣赏《江雪》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默写《江雪》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习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江雪》全诗。

2.2 教学重点:《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3 教学难点:理解《江雪》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欣赏和分析《江雪》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江雪》的图片或播放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江雪》,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学生默写《江雪》的能力。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江雪》的默写准确性。

学生对《江雪》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理解深度。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清晰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江雪》的文本。

与《江雪》相关的背景资料或注释。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文本。

音频播放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音乐。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演绎《江雪》。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结合《江雪》的内容,创作一幅相关的绘画或手工艺品。

6.2 教学实践:学生准备诗歌朗诵,并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合作完成绘画或手工艺品,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七章:作业与延伸7.1 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江雪》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对诗歌的感受,或者是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雪》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24课《古诗两首〈江雪〉》
教学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

2、理解诗句,熟读古诗;背诵、默写《江雪》。

3、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2、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的《江雪》。

2、板书:《江雪》,学生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江上雪景)。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使学生在课始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读准诗句
1、出示全诗。

2、指名朗读,齐读。

3、解疑:你们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词了吗?
4、送词入诗说诗意。

5、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

6、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课外预习,课堂上通过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及时表扬、肯定的方法进行激励,让学生树立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与自信。

再通过质疑,为学生排除字词方面的拦路虎,以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诗句,为想象诗的意境,扫清障碍。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体会环境的寒冷寂静
①诗句去除“绝、灭”想画面,说体会;并与原诗句进行对比。

②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图上远景。

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冷寂)
③师范读,指名学生读,齐读1、2句诗。

【设计意图:诗的题目是《江雪》,但是诗句中没有一个雪字,读来却让人感到寒气逼人。

教学中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绝、灭”,引导学生想象漫天大雪覆盖一切,人鸟绝迹的画面,从而体会自然环境的寒冷寂静。


2、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①指导观察近处画面。

一位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江上默默垂钓……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孤独指导书写:孤
②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孤独寂寞? (孤舟、独钓)指名有感情读诗句。

③这是一份怎样的孤独啊?大家自由地读读全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④同学们,这是一首藏头诗,我们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始第一个字:“千、万、孤、独”。

体会一下,这是一般的孤独吗?这是非常非常的孤独啊!学生齐读“千万孤独”。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把学生引入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

教学中,我通过抓关键字、让学生看图、音乐渲染、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渔翁的孤独,使渔翁孤舟独钓的形象深深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


3、体会渔翁精神的不屈
①创设情境: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渔翁都快成为一个雪人了,但他还是不肯离去。

从渔他身上你还能读出点儿什么?(板书:坚强不屈)
②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位渔翁吗?
③是呀,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看看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吧。

课件出示,生读柳宗元的资料。

④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⑤诗人柳宗元借渔翁寒江独钓来表达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决心。

这种写法就是:借景抒情。

(生读:借景抒情)
⑥激情引读:
改革失败了,政敌们放火烧了他的住所,他无家可归,只好寄身寺庙,但他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独钓寒江雪)
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之志,即便朋友、母亲、女儿个个先他而去,他仍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无论内心多么孤独,他还是坚强地活着,依然在孤舟上——
国忧、家祸、困苦集于一身,这寒的不仅仅是永州的山、水,更让他心寒的是什么?
4、总结,感情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是不到位的。

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

这种感情学生不容易体会。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对渔翁的行为进行质疑,引出学生对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的思考,再进行引读,层层递进,深入体会。

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与诗人所处的环境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所以质疑后以教师的导为主,点到为止。

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

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四、写法迁移,描述诗境
1、古人云:诗中有画。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把诗句中展现的画面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吧。

如果还能写出画面中人物的心情,那就更棒了。

2、写写诗句描绘的意境。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古人云:诗中有画。

让学生在学习完这首诗后,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画面,融进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

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会,还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

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寂静无声,颇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设计意图:古诗是中华瑰宝,身为中华儿女,不仅要会诵古诗,更应该要会运用古诗。

因此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古诗的活学活用。


六、拓展学习,体会不同
1、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钓鱼诗。

出示:清朝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2、指名读。

说说你从哪体会到渔翁的满心欢喜、悠闲自在?
3、对比《题秋江独钓图》与《江雪》异同。

4、齐读《题秋江独钓图》。

5、小结。

6、回读《江雪》。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另一首“独钓”诗,让学生通过对两首诗的对比,进一步感悟渔翁,让渔翁的形象更加丰满。

更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经历不同,诗人写作心境也不同,写出来的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

即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默写《江雪》。

2、描写垂钓的古诗非常多,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3、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

搜集2首,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的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

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江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