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册《自顶而下顺序结构》教案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0课《顺序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信息技术全册中关于VB 编程基础结构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顺序结构,让学生理解程序执行的基本流程,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程序结构奠定基础。
顺序结构是程序设计中最基本的结构,它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是学生理解编程逻辑的重要起点。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VB 编程环境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并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编程概念和操作。
他们对程序的执行过程有一定的好奇心,渴望深入了解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然而,对于顺序结构的具体概念和应用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在VB 程序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程序的执行顺序,理解代码的先后关系。
学会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编程习惯。
增强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概念和执行流程。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
(二)教学难点理解代码的先后执行顺序对程序结果的影响。
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展示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示例,如计算两个数的和并输出结果。
提问学生:“这个程序是如何执行的?代码的执行顺序是怎样的?”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授内容(30 分钟)顺序结构介绍(10 分钟)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强调代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分析顺序结构程序的执行流程,通过流程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示。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顺序结构,如做饭的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顺序结构的普遍性。
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20 分钟)演示在VB 中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程序的方法,如变量的定义、赋值和输出。
以具体的问题为例,如计算圆的面积、求两个数的最大值等,引导学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问题。
让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教师巡视指导。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一、自顶向下方法1.1 概述自顶向下方法(Top-down approach)是指从应用层开始,沿着协议层次结构向下逐层分解,直到物理层,以便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
1.2 优点自顶向下方法的优点如下:•简单易懂:自顶向下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网络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效率高:自顶向下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实用性强:自顶向下的方法体现了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的需求和实现方法,能够满足学习者对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需求。
1.3 缺点自顶向下方法的缺点如下:•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底层原理:由于自顶向下的方法是从应用层开始的,因此无法充分了解底层原理和机制,有时会出现理解偏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有些学习者可能会因为理解难度而放弃。
二、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2.1 概述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利用网络资源和服务,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2.2 设计原则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的原则如下:•适应学生的需求:要及时抓住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在给定的范围内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服务: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和服务,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注重实践操作: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2.3 设计内容Internet特色教学设计的内容如下:•教学平台和工具: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如网络课堂、视频教学、在线测试等;•活动设计:要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实践和创新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编程实践、项目设计等;•教学材料和资源:要提供优质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电子教材、网络课件、电子书籍等。
人教(蒙教版)九年级全册信息技术1.2.1顺序结构教案

9. 教学指导书: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指导书,如编程指导书、学习指南等。这些指导书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
10. 教学反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反馈,如学生反馈、教学评估等。这些反馈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编程基础:《编程基础入门》
(2)顺序结构:《顺序结构编程》
(3)算法与数据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
(4)编程实践:《编程实践》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通过编程平台进行编程实践,如Codeforces、LeetCode等。
(2)参与编程社区,如GitHub、Stack Overflow等,与其他编程爱好者交流学习。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程序执行的顺序,掌握程序的逻辑结构。
2. 顺序结构的语法和执行过程:掌握顺序结构的语法规则,理解程序执行的步骤。
3. 顺序结构的应用实例和编程练习:能够运用顺序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的程序。
难点:
1. 程序执行的逻辑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程序的执行顺序和逻辑结构可能比较困难。
(7)关注编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了解编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七、板书设计
① 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程序执行的顺序,程序的逻辑结构。
② 顺序结构的语法和执行过程:语法规则,程序执行的步骤。
③ 顺序结构的应用实例和编程练习:实际问题解决,简单程序编写。
同时,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采用生动的图片、图表、动画等形式,将顺序结构的概念和实例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编程游戏或挑战,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通过这些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板书设计,学生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教案:2.10顺序结构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顺序结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顺序结构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与顺序结构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课程平台: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作业提交等功能。
3.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课件、编程案例、网络资源(如编程社区、在线教程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项目驱动学习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顺序结构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缺乏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沟通和协作的意识,需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编程软件(如Python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尝试和探索。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特别是编程部分,认为能够通过编程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概念,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学习风格方面,学生更倾向于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喜欢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顺序结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第五课顺序结构(2)课程类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利用代码实现算法的第一课,通过完成“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了解变量、常量、数据类型、赋值语句等概念。
【学习者分析】学生上节课已经对“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进行分析,并画出了流程图。
并且完成了程序的界面设计。
这节课将要引导学生由流程图推导出代码的编写,从而熟悉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顺序结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赋值语句等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的设计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规范的程序设计的习惯【教学重点】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
【教学难点】数据类型的转换;赋值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过程】代码推导【师】把水、面粉、鸡蛋做成面包需要者三个步骤,那每个步骤分别需要什么容器?【生】……【师】上节课我们画了流程图来表示海伦公式计算过程,在计算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也需要“容器”来存放,这里面涉及到几个数据呢?【生】5个,分别是a、b、c、p、s【师】正如装水可以用水壶,装面粉可以用碗,装数据的“容器”也有不同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常量和变量。
常量就相当于一个房子住着永久居民,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始终不会改变,例如:圆周率;而变量就相当于出租屋,里面存放的值是可以改变的。
而我们输入的三角形三边可以有不同的值,所以这里应该定义为常量还是变量呢?【生】变量【师】变量有很多种类型,如数值型。
首先整数和长整数,这两种类型都是表示整数,长整数的取值范围比整数大,如果只是计算万位以内的数只要定义为整数就行了。
下面哪些项目可以定义为整数?有整数就有小数,小数用单精度实数和双精度实数表示,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取值范围的不同,single的取值范围是6~7位有效数值,double的取值范围是14~15位,如果只是要表示下表中体重、身高等项目就可以定义为single,可以节约存储空间。
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教学设计

第五课顺序结构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五课,这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算法设计与实现的第一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顺序结构,然后通过完成“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方法。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算法与流程图”的学习,了解了算法和算法的表示,认识常用的流程图图形及用法,学会流程图的绘制。
通过第二单元的前两课,认识了VB的部分控件,以及了解了对象、属性、事件等概念。
这节课学生要进一步学习用算法流程图分析实际问题,用VB软件进行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文字的过程分析,理解顺序结构的基本特点2、理解顺序结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赋值语句等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海伦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程序设计,学会顺序结构的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规范的程序设计的习惯
【教学重点】
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赋值语句。
【教学难点】
数据类型的转换;赋值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过程】。
九年级信息技术顺序结构课件

05
上机实验
上机实验的目的
掌握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理解程序运行的基本流程和逻辑
学会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机实验的内容
1
设计一个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实现输入两个 数,计算并输出它们的和
2
编写一个顺序结构程序,实现输入一个字符串 ,统计并输出其中字母的数量
3
编写一个顺序结构程序,实现输入一个整数, 判断其正负性并输出结果
统设置等。
常用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介绍Word、WPS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文本编辑、排版、插入图片等。
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格软件
介绍Excel、WPS表格等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创建表格、计算数据、图表 制作等。
多媒体制作软件
介绍PowerPoint、WPS演示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如制作幻灯片、添加 动画效果等。
重点难点解析
• 本课件的重点和难点是自定义函数和循环结构的运用。自定义函数是 编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自定义函数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程序模块 化,方便后续的调用和修改。循环结构则可以简化一些重复性高的代 码,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读性。学生需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和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程的技巧和思维方式。
助设计、电子商务等。
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01
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和主要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
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等。
常见操作系统
02
讲解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如Windows、Linux、Mac OS等
,并比较其特点和使用范围。
操作系统的使用
人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第10课《顺序结构》

允许 x←x+1 不允许 x+1←x
例2.请设计求半径为r的圆面积的算法.
解:算法步骤如下: 解:算法步骤如下: 开始 输入、输出 框:表示一 个算法输入 和输出的信 息,可用在 算法中任何 需要输入、 输出的位置.
S1 S ←π×r2; S2 输出S.
S1 输入r. S2 S ←π×r2; S3 输出S.
语句A
语句B
3.画顺序结构程序框图时注意事项 (1)在程序框图中,开始框和结束框不可少; (2)在算法过程中,第一步输入语句(或赋值) 是必不可少的; (3)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 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 步骤.
语句A 语句B
左图中,语句A和语句B是依次执 行的,只有在执行完语句A指定的 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语句B所指 定的操作.
S1 p←x; S2 x←y; S3 y←p;
数学应用
例.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x和y,试交换这两 个变量的值. 算法(代
解:典型错误:
流程图(图形形式) 数形式) 解:算法步骤如下: 开始 S1 p←x; S2 x←y; S3 y←p;
p←x x←y y ←p 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S1 x←y; S2 y←x;
作业:金榜直通
第三课时
除10题外
S1 取a 3, b 4 ; 1 S2 计算 S ab ; S3 输出S. 2
整个程序框图有什么特点?
a
3, b
4
ab 2
S
建构数学
1. 顺序结构 : 像上面这种算法是依次进行多个 处理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 2.顺序结构的流程图的一般形式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 最基本的算法结构,语句与 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 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 是由若干个处理步骤组成 的,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 不开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intf(”a=%d,b=%d”.a.b);
格式控制的作用:
a、为各输出项提供格式转换说明
作用是将要输出的数据转换为指定的格式输出
b、提供需要原样输出的文字或字符
输出项要用逗号隔开.格式描述符要与它们一一对应且匹配
main()
{intI=2518;
float a=3.1415;
b、输入的数据多于scanf要求输入的数据时.多余时作为下一次输入操作的输入数据
c、格式控制串中插入其它字符
另用printf作提示
int a1,a2,a3;
printf(“Input a1&a2&a3”);
scanf(“%d%d%d”,&a1.&a2.&a3);
三,复合语句.空语句
1“{}”可用作复合语句的开头和结尾.也可称为“语句块”.形为如下“
结果为:+10.-10
D、在输出数据前加前导0
printf(“%06d\n”,15);000015
H、输出的八进制前加0.十六制加0X可在%号和格式字符0和X之间加一个#号
printf(“%#o,%#X\n”,10,10);
012.0Xa
二,数据输入
1、scanf的一般调用形式
scanf(格式控制.输入项表);
4、读入三个整数a、b、c交换a b b c c a
格式控制串的作用是指定输入时的数据转换格式.由“%”开始.其后是格式描述符
输入项为合法的地址表达式
&:求地址运算符号 &a:取变量a的地址
2、scanf格式说明
C----一个六进制
o----八进制 X---十六进制
U----无符号十进制整数
F(1F)----单(双)精度
D或I---十进制整型数 E或e---指数形式单双精度
o---八进制无符号整型 S---输出字符串中的字符.直到“\0”
X或x十六制无符号整型 %---打印一个%
U---无符号十进制整型 g---系统决定%f或%e格式
B,长度修饰符
长整型加L.短整型或无符号短整型加H
A、输出数据所占的宽度
使用%d、%c……时系统决定宽度和右对齐 .可采用三种形式控制输出宽度:
对于g或G.用于指定输出的有效数字
对于整数.用来指定必须输出的数字个数
对于字符串.用来指定最多输出的
B、输出数据左对齐
在指定输出宽度的同时.指定数据左对齐.在宽度前加一个“-”号。
C、使输出的数字总是带有+号或—号可以在%和格式字符间加一个“+”号来实现。
Printf(“%+d,%+d\n”,10,-10);
1、%与格式字符间插入一个整数
如果宽度不够.不影响输出;
如果宽度太多.数据右对齐.左边补以空格
2、于float,duoble可以用“整数1.整数2”的形式。“整数1”指定输出数据总的宽度“整数2”称为精度。
3、“.整数2”
对于float,double指定小数位的位数.若指定%.0则不输出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E(1E)----单(双)精度
S---字符串
说明:a、long或double必须加L
b、在格式字符前可用一个整数指定输入数据所占宽度.但不可指定小数位数
c、格式说明个数应与输入项个数相同
3、从键盘输入数据
输入数据时.最后一定要按下回车键.scanf才能接受从键盘输入的数据
a、输入数据数据用间隔符(空格.制表符)隔开。
{语句1;语句2;……;语句n}
一个复合语句在语法上视为一条语句.在语句内.要有执行语句.也可有定义语句.但定义应在执行前。
2、空语句
一个分号也是一条语句.称为“空语句”
例1:交换输出输入的数据
main()
{ int x,y,t;
printf(“enter x&y:\n”);
scanf(“%d%d”,&x,&y);
《推荐》鄂教版信息技术九下第3课《自顶而下顺序结构》教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数据输出
顺序结构概念:
C语言本身不提供输入输出语句.但可以通过调用标准库函数提供的输入和输出函数来实现。
1、printf:标准输出函数作用是在终端设备上按指定格式进行输出。
printf(“I=%-10d,a=%f,a*10=%e\n”,I,a,a*10);
}
\n是C语言中特定的转义字符.相当于一个转行符使得屏幕光标或打印机移到期下一行的开头
2、格式说明
以“%”开头.以一个格式字符作为结束.中间可以插入“宽度说明.左对齐符号“—”前导零符号“0”“等。
A,格式字符
C---输出一个字符 F---单双精度
x=(int)x;314
x=x/100;3.14
Printf(“x=%f\n”,x);
}
作业:1、将560分钟算成小时和分钟表示 .然后输出
2、输入两个整数:1500和350.求商数和余数进行输出
3、读入三个双精度数.求它们的平均值并保留此平均值小数点后一位数.对小数点 后第二位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输出结果。
t=x;x=y;y=t;
printf(“x=%d y=%d”,x,y);
}
例2 输入一个三位小数的数对其进行四舍五入保留两位
main()
{double x=3.14159;
printf(“Enetr x”);
scanf(“%lf”,&x);
x=x*100;314.159
x=x+0.5;31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