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综合训练题(二)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同步练习附答案

课时把关练14促织♦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昂其直,居为奇货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③翼日进宰④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⑤靡计不施,迄无济⑥即道人意中事,无亳发爽⑦虫跃去尺有咫A.①®@④⑦B.②③④⑤⑥C. ⑤⑦D.①②④⑥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宫中尚促织之戏尚:崇尚,喜好B.因常常供责:负货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我爽:差失、不合D.急逐趁之趁:追逐3.对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义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③成然之④缪睹促织,隐中胸怀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缪跃去⑥河东凶亦然⑦芙蕖则不然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A.@®®/③⑤/⑥⑦/⑧B./②④/③/⑤/®@C.①③/④/⑥©⑧D.③/⑤/⑥©⑧4.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苗其直,居为奇货B.成以其小,多之C.欲居之以为利,而而其直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5.下列加点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成不敢敛??B.少年大骇,解令休止C.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侈I).每闻季琴之声,则应节而舞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归以示成A.试使斗而才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此物故非西产D.旬余,杖至百♦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11题。

材料一:邑有成名者,操拿手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简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促织》综合测试

《促织》综合测试

《促织》综合测试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请你解释题目的意思【在书房中记下的奇闻异事】作者是清代作家蒲松龄;他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8分)①宣德间,宫中尚.[崇尚]促织之戏,岁.[每年]征民间。

此物故.[本来]非西产.[物产];有华阴令欲媚.[讨好]上官,以.[介词把]一头进.[进献],试使斗而.[连词,表承接]才.[有才能],因.[于是]责常供。

令以责.[责令]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用笼子]养之,昂.[抬高]其直.[通“值”,价格],居.[储存]为奇货。

里胥猾黠..[狡猾],假.[借]此科.[征税]敛.[摊派]丁口..[百姓],每责一头,辄.[总是]倾.[使……倾尽]数家之产。

(22分)一、翻译: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2分)(华阴令)把一头促织进献给上司,上司尝试让它(跟别的促织)斗而显示勇敢善斗的才能,上司于是责令他定期进献。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2分)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征收促织向百姓摊派敛财。

二、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B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C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 甚善,名.我固当三、下列加点词用法与“辄倾数家之产”中的“倾”字不同..的一项是:( C )A 昂.其直,辄倾数家之产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 成以其小,劣.之D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岁征民间(省介词)2、因责常供(省主语和宾语)3、此物故非西产(判断句)4、令以责之里正(省介词)五、“宣德”为明朝宣宗年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作者采用曲笔手法,借古讽今,避开文字狱的迫害。

第二部分(51分)得分②邑.[县]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从事……行业],久不售.[考取]。

为.[做]人迂讷,遂为.[被]猾胥报充.[担任]里正役.[差事],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整]岁,薄.[微薄]产累尽..[百姓],而又..[受牵连耗尽]。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促织》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促织》课后练习(含解析)

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必修下册《促织》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均为词类活用,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而高.其直,亦无售者⑧日将暮,取儿藁.葬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①岁,名作状,每年。

②笼,名作状,用笼子。

③力,名作状,用力。

④杖,名作动,用杖打。

⑤劣,形容词作意动,以……为低劣。

⑥倾,形容词作使动,使……用光。

⑦高,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

⑧藁,名作状,用席子裹着。

故选A。

二、小阅读-课内2.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围绕“促织”展开,通过“征虫、觅虫、卜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写出人的命运,故事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B.小说描写一个少年看见成名的促织后“三笑”,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其讥笑与他的“蟹壳青”最终战败形成反差。

C.小说虽凭空虚构,但读之令人唏嘘悲伤,儿子投井自尽,成名一夜未眠,不忧儿子的生死,焦虑的是促织的有无。

人不如虫的深刻思想充分凸显。

D.小说喜剧的结局,掩盖不住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所谓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也是对那个畸形社会的莫大讽刺。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凭空虚构”错误,文中所反映的并非是蒲松龄的面壁虚构,小说以“宜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为故事时代、事件背景,显然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关照,是对历史某些类似事件进行艺术提炼和典型概括的结果:“不忧儿子的生死”错,由“心稍慰”“亦不敢复究儿”可见。

促织复习题及答案

促织复习题及答案

促织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促织的学名是什么?A. 蟋蟀B. 螽斯C. 蝗虫D. 蝉答案:A2. 促织属于哪一类昆虫?A. 鳞翅目B. 直翅目C. 膜翅目D. 双翅目答案:B3. 促织的生命周期一般为多久?A. 1个月B. 3个月C. 6个月D. 1年答案:B4. 促织的鸣叫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B5. 促织的鸣叫主要通过哪个部位发出?A. 翅膀B. 触角C. 腹部D. 头部答案:A二、填空题1. 促织的成虫体长一般在_________毫米左右。

答案:15-202. 促织的鸣叫通常在_________时最为活跃。

答案:夜晚3. 促织的卵通常产在_________中。

答案:土壤4. 促织的幼虫期主要食物为_________。

答案:植物根茎5. 促织的成虫期主要食物为_________。

答案:露水和植物汁液三、简答题1. 描述促织的外形特征。

答案:促织体形扁平,头部较小,触角细长,翅膀短而坚硬,后腿发达,适合跳跃,身体颜色通常为褐色或黑色,有时带有条纹。

2. 促织的鸣叫有什么作用?答案:促织的鸣叫主要用于吸引异性,同时也是领地宣示和警告其他雄性促织的一种方式。

3. 促织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促织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通过捕食小型昆虫和植物,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也是其他昆虫和鸟类的食物来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促织考试题及答案

促织考试题及答案

促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促织是一种昆虫,其学名是什么?A. 蟋蟀B. 蝗虫C. 蚱蜢D. 蝉答案:A2. 促织的成虫期一般持续多久?A. 1-2周B. 2-3个月C. 3-4个月D. 4-5个月答案:B3. 促织的鸣叫声有什么特点?A. 响亮且持续B. 低沉且断续C. 尖锐且高亢D. 柔和且悠长答案:A4. 促织的繁殖季节通常在什么时候?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B5. 促织的主要食物是什么?A. 植物B. 昆虫C. 土壤D. 水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促织的成虫体长约为______厘米,体色通常为______。

答案:1-2;褐色或黑色2. 促织的卵通常产在______中,以保护卵免受______的侵害。

答案:土壤;天敌3. 促织的鸣叫主要是为了______,同时也是______的一种方式。

答案:吸引雌性;领域宣示4. 促织的前肢特别发达,用于______和______。

答案:挖掘;战斗5. 促织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______和成虫四个阶段。

答案: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描述促织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答案:促织通常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草地、灌木丛和农田。

它们白天隐藏在土壤中,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

促织是夜行性昆虫,以植物和小型昆虫为食,具有领地性,雄性通过鸣叫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2. 促织在农业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促织在农业中主要扮演害虫天敌的角色,它们捕食多种农业害虫,如蚜虫、小菜蛾等,有助于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损害,是自然控制害虫数量的重要生物资源。

《促织》练习(附答案-超实用)

《促织》练习(附答案-超实用)

《促织》练习题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 2.而.翁归()3.手裁.举,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5.翼.日进宰() 6.牛羊蹄躈.各千计()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①古义:()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涕:①古义:()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②今义:与“来”相对。

5.民日贴.妇卖儿①古义:()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1.责(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2)每责一头()(3)以塞官责()(4)受扑责时()2.靡(1)靡计不施()(2)虫尽靡()3.顾(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4.发(1)窃发盆()(2)探石发穴()(3)无毫发爽()5.售(1)久不售()(2)亦无售者()6.岁(1)岁征民间()(2)成有子九岁()(3)后岁余/不终岁()7.故(1)此物故非西产()(2)故天子一跬步()8.令(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2)急解令休止()9.上(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2)见虫伏壁上()(3)上于盆而养之()(4)以金笼进上()10.益(1)死何裨益()(2)成益愕/成益惊喜()11.掷(1)帘内掷一纸出()(2)虫跃掷径出()12.异(1)宰以卓异闻()(2)成述其异()13.过(1)折过墙隅()(2)裘马过世家()(3)未必不过此已忘()14.强(1)乃强起扶杖()(2)少年固强之()15.中(1)又劣弱不中于款()(2)中绘殿阁()16.然(1)成然之()(2)然睹促织()(3)俨然类画()(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17.逼①鸡健进,逐逼之()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18.进①以一头进()②径进以啄()19.为①为人迂讷()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0.自①自昏达曙()②不如自行搜觅()③自与汝复算耳()21.尚①宫中尚促织之戏()②虫宛然尚在()22.复①成反复自念()②亦不复以儿为念()③成子精神复旧()23.举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②手裁举()24.意①即道人意中事()②意似良()③惴惴恐不当意()④岂意其至此哉?()25.信①成述其异,宰不信()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促织》练习(含答案)

《促织》练习(含答案)

《促织》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少年又大笑。

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

少年又笑。

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少年大骇,解令休止。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成大喜。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

成述其异,宰不信。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乃赏成,献诸抚军。

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今始苏耳。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节选自蒲松龄《促织》)材料二:长山杨令,性奇贪。

康熙乙亥间,西塞用兵,市民间骡马运粮。

杨假此搜括,地方头畜一空。

有山西二商,迎门号诉。

诉有健骡四头,俱被抢掠,道远失业,不能归,哀求诸公为缓颊①也。

三公怜其情,遂共诣杨。

众言来意,杨不听。

忽一少年傲岸而入,笑曰:“酒且勿饮。

闻诸公雅令,愿献刍荛②。

”众请之,少年曰:“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手执三尺剑道是‘贪官剥皮’。

”众大笑。

杨恚骂曰:“何处狂生敢尔!”命隶执之。

少年跃登几上,化为鸮,冲帘飞出,集庭树间,回顾室中,作笑声。

主人击之,且飞且笑而去。

异史氏曰:“市马之役,诸大令③健畜盈庭者十之七,而千百为群,作骡马贾者,长山外不数数见也。

圣明天子爱惜民力,取一物必偿其值,焉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鸮所至,人最厌其笑,儿女共唾之,以为不祥。

《促织》练习(附答案-超实用)

《促织》练习(附答案-超实用)

《促织》练习题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 2.而.翁归()3.手裁.举,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5.翼.日进宰() 6.牛羊蹄躈.各千计()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①古义:()。

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①古义:()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涕:①古义:()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②今义:与“来”相对。

5.民日贴.妇卖儿①古义:()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1.责(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2)每责一头()(3)以塞官责()(4)受扑责时()2.靡(1)靡计不施()(2)虫尽靡()3.顾(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4.发(1)窃发盆()(2)探石发穴()(3)无毫发爽()5.售(1)久不售()(2)亦无售者()6.岁(1)岁征民间()(2)成有子九岁()(3)后岁余/不终岁()7.故(1)此物故非西产()(2)故天子一跬步()8.令(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2)急解令休止()9.上(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2)见虫伏壁上()(3)上于盆而养之()(4)以金笼进上()10.益(1)死何裨益()(2)成益愕/成益惊喜()11.掷(1)帘内掷一纸出()(2)虫跃掷径出()12.异(1)宰以卓异闻()(2)成述其异()13.过(1)折过墙隅()(2)裘马过世家()(3)未必不过此已忘()14.强(1)乃强起扶杖()(2)少年固强之()15.中(1)又劣弱不中于款()(2)中绘殿阁()16.然(1)成然之()(2)然睹促织()(3)俨然类画()(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17.逼①鸡健进,逐逼之()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18.进①以一头进()②径进以啄()19.为①为人迂讷()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0.自①自昏达曙()②不如自行搜觅()③自与汝复算耳()21.尚①宫中尚促织之戏()②虫宛然尚在()22.复①成反复自念()②亦不复以儿为念()③成子精神复旧()23.举①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②手裁举()24.意①即道人意中事()②意似良()③惴惴恐不当意()④岂意其至此哉?()25.信①成述其异,宰不信()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织》综合训练题(二)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科敛(liǎn)翕辟(xī)邑庠(yàng)荫庇(yīn)B.惭怍(zuò)跬步(kuǐ)迂讷(nâ)稿葬(gǎo)C.审谛(dì)啜(chuò)蹄躈(jiào)裨益(bì)D.猾黠(xiá)竦立(sǒng)不啻(chì)觇视(zhǎn)2.加线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操童子业(从事……行业)抢呼欲绝(碰撞)俾入邑庠(使)细疏其能(梳理)B.久不售(卖)虫集冠上(聚集)业根(罪恶)又劣弱不中于款(款式、规格)C.蹑迹披求(拨开)掭以尖草(撩拨)冥搜未已(深)直颌敌领(咬)D.抚军亦厚赉成(赏赐)无毫发爽(差错)掇置笼中(拾取)径造庐访成(建造)3.下列加点字均为活用词,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③虫集冠上,力叮不释④旬余,杖至百⑤成以其小,劣之。

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⑦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⑧日将暮,取儿稿葬A.①②③⑧/④⑨/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③/②⑧/④⑦/⑤⑥⑨D.①③⑧/②⑥/⑤⑦/④⑨4.本文作者______,字留仙,______代______年间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诗文词曲都有成就,尤以著称。

他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______,“志异”意为________。

5.根据文意和学习体会填空本文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刻画人物,突出中心。

如在写成名的遭遇时,情节_______,成名忽而______,忽而_____,忽而失望,忽而又有了希望,常常是眼看已经“____疑无路”,后来却“_______”了。

6.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项()A.表现了作者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局限性。

B.“求神问卜”是无望中寻求生路。

“魂化促织”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说明通过艺术虚构,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

C.“魂化促织”使故事结局由悲剧变成了喜剧,削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

D.“求神问卜”推动情节发展,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魂化促织”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

7.选出与“问者爇香于鼎”一句同属于一类句式的一项()A.掭以尖草B.将献诸公堂,惴惴恐不当意C.村中少年好事者D.古之人不余欺也8.选出对“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翻译正确的一项()A.抚军不忘自己,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B.抚军不忘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不久成名又因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C.巡抚忘乎所以,不久成名因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D.巡抚不忘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就免去了成名的差役。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一)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①)。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②)?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③)!”(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④)?何兴之暴(⑤)?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

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候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

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

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⑥)。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⑦)!9.选择恰当的虚词填在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耶矣也夫哉哉B.矣也也夫哉哉哉C.也哉夫耶也矣哉D.矣夫哉也哉矣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必不过此已忘:不一定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不曾B.独是成氏子以蠹贫:凭借欲以力征:用C.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涉及、牵连及羽背关怀楚:函谷关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扯及羽背关怀楚:等到11.填空“异史氏”和“太史公”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自称,前者是代人,后者是_______代人;两段分别选自______和______________。

这两篇文章又分别出自两人的著作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部文集,从体裁看,前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____。

12.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第(一)段议论的对象是天子,成名,抚臣,令尹等。

②第(二)段议论的对象是舜,项羽,义帝等。

③第(一)段的要点是:寄讽谏天子之旨,证实善恶有报的思想,对将自己的升迁发迹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封建官僚表示强烈的不满。

④第(二)段的要点是:批判项羽乘乱而起,自矜功伐,相信天命等,整体看,对项羽是持否定态度的。

⑤第(二)段从整体看,对主人公是持肯定态度的,作者更多流露的是惋惜、同情。

⑥第(二)段对主人公的分析批评比较公允,褒贬适度。

⑦第(一)段“异史氏曰”的评论中有“天将以酬长厚者”之语,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宣扬了因果报应的观念,是不可取的。

A.①④⑤⑦B.②④⑥⑦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促织》综合训练题二答案与提示1.B(提示:A项“荫”读yin,“庠”读xiáng;C项“躈”读qiào;D项“觇”读chān)2.C(提示:A.疏,臣子向君主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在这句中作动词用,释为“分条陈述”,B.售,考取的意思,集,止的意思,D中“造”,解释为“到”)3.A(提示:①②③⑧均为名词作状语,④⑨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意动,⑥⑦形容词使动)4.蒲松龄清康熙小说书斋名记载的是奇闻异事5.跌宕起伏悲喜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又一村6.D7.A(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

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同此。

B项为省略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D项为宾语前置句)8.D(提示:文言句子的翻译,或是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或是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只要将所给的几种翻译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考查的重点。

经分析可知,本句几种翻译的区别在对“所自”、“宰”的理解,“所自”是所字结构,属于名词性短语,意思是“所来之处”,“宰”在文中指县官。

A、B、C三种翻译均有错)9.C(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上述两节文字中,虚词均在句末,“耶“表疑问语气,故④当选“耶”。

“也”为语气词,在句末表各种语气,①当选“也”,表否定句中的肯定语气。

⑤当选“也”,表感叹语气。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反问等语气。

②当选“哉”,表反问语气,⑦当选“哉”表感叹语气。

“夫”在句末,只能作助词,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③处当选“夫”。

“矣”语气助词,⑥当选“矣”,表感慨语气)10.B(提示:“以蠹贫”的“以”释为“因为”)11.蒲松龄司马迁清西汉《促织》《项羽本记》《聊斋志异》《史记》文言小说历史著作12.C(提示:第(二)段文字议论的对象是项羽,既有对项羽崛起灭秦取得“近古以来未尝有”的功绩的赞叹,也有对其“自矜功伐”“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至死不悟的惋惜,及对其灭亡结局的同情)《促织》训练题二阅读题译文异史氏(作者自称)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

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日复一日赔上(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

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

当他担任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

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可以上天。

’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每个眼睛里大概有两个瞳孔”。

又听说项羽的眼睛也是两个瞳孔。

项羽莫非是舜的后代么?他的兴起是多么迅速啊!秦国失去了他对天下的统治,此间陈涉第一个发难,天下豪杰像蜂群一样聚集,参与互相争夺的的人,数都数不过来。

然而项羽并非拥有什么根基,只是顺应形势崛起于百姓之间,三年就率领五方诸侯灭掉秦国,分割天下土地,分封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

霸王的权位虽然不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不合道义,失去人心),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实在是困难了。

夸耀自己的功劳,使用自己的小聪明而不仿效古人,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和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

竟然称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