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测绘工程系编制2010年8月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书一、实习性质及目的: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

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及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4、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测绘职业素质。

二、实习内容及流程:1、实训地点:学校南北校区,每班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张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

2、首级控制:首级平面控制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已有的GPS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的高程,由各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3、地形图分幅: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定西南角坐标。

4、图根控制: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在本图幅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足够的图根控制点(开阔地区不少于50个/km2,复杂地区适当增加)。

(1)图根平面控制采用图根导线的形式。

图根导线尽量布设成附和导线形式,复杂地区也可以布设成无定向导线形式,其计算方法参照教材的有关章节。

图根导线测角采用J6经纬仪观测,测距采用全站仪观测。

图根点的进一步加密可采用角度交会或全站仪支导线(不超过2点)。

(2)图根高程控制采用图根水准的方式。

(3)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工程测量规范》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及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控制的内业计算和展点: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计算,要求在原始观测记录检查、摘抄无误的情况下,采用两人对算的形式,对算一致且闭合差符合要求后,方可整理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整理完毕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p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p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p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地形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地表的高程、坡度和地形特征等参数,以获取地形地貌的信息。

地形测量在土地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次地形测量作业旨在对某个区域的地形进行详细测量,为后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准确的地形数据。

二、测量目标1. 测量区域:本次测量任务涉及的区域为XX市某个区域,具体范围为XX平方公里。

2. 测量参数:测量的主要参数包括高程、坡度、地貌特征等。

三、测量方法1. 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每个测点进行三次观测,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2. 坡度测量: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进行坡度测量,测量点间距根据地形复杂程度合理设置。

3. 地貌特征测量: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记录地表的地貌特征,如河流、湖泊、山脉等。

四、测量设备1. 全站仪:型号为XX,具备高精度、自动化测量功能。

2. GPS测量仪:型号为XX,具备高精度、快速定位功能。

3.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绘图,需要安装XX软件。

五、测量步骤1. 确定测量区域:根据任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测量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2. 设置测量控制点: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于后续测量的定位和校正。

3. 进行高程测量:按照预定的测量方案,使用全站仪对各个控制点进行高程测量。

4. 进行坡度测量: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对各个控制点之间的坡度进行测量。

5. 地貌特征测量:在测量区域内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记录地表的地貌特征。

6. 数据处理和绘图: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高程图、坡度图等。

六、数据处理1. 数据校正: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校正,排除测量误差。

2. 数据处理:使用XX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高程图、坡度图等。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地形特征和规律。

七、结果展示1. 高程图:根据测量数据生成高程图,直观展示测量区域的地形高低变化。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测绘工程系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一.实习性质及目的: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

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及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全班共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张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需要指导教师三名,每人指导2组.1、每班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在测区范围内完成全站仪5秒导线首级控制任务,保证每幅图内不少于四个高级控制点.,每组可安排1人参加,所有的首级控制点高程测量每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每组提交一份首级控制成果表,从而体现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即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

2、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定西南角坐标。

3、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或线形三角锁的方式在本幅图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不少于12个图根控制点,图根点的加密可采用三角交会或经纬仪支导线(不超过3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几何水准或三角高程的方式,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地形测量规范》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

4、图根控制精度合格的情况下,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进行碎部测量,碎部测量主要采用大平板仪测图,也可采用经纬仪配合大平板或小平板仪。

测图过程中要注意地物的综合取舍,地物符号运用合理,平面位置要准确,等高线要圆滑,内插合理,图面要美观。

5、每幅地形图经过指导老师外业检查后,无遗漏地物后,方可进行整饰。

6、地形图检查与验收,评定等级。

7、编写实习报告,每人一份。

青兰公路陕西境路段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青兰公路陕西境路段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青兰公路陕西境路段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背景青兰公路是连接青海和兰州两地的重要交通干线,为确保该公路在陕西境内路段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地形测量工作。

本次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流程和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作业目标本次地形测量的目标是获取青兰公路陕西境内路段的地形数据,包括道路纵横断面、地面高程、地物分布等信息,以支持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三、作业范围本次地形测量的范围为青兰公路陕西境内路段,具体起点为XX地,终点为XX地,总长度约XX公里。

四、作业流程1. 前期准备a. 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并制定合理的测量路线。

b. 调查周边环境,了解可能存在的地形特征和障碍物,制定相应的措施。

c. 准备必要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测量杆等。

2. 测量路线布设a. 根据实际情况,在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选择适当的控制点,并进行标记。

b. 根据测量要求,在路线上设置必要的测量剖面点,保证测量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测量工作a. 使用全站仪进行道路纵断面测量,记录道路中心线的高程和坐标信息。

b. 使用GPS测量仪进行地物分布测量,记录重要地物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c. 根据需要,进行地形剖面测量,获取地形起伏和变化情况。

4. 数据处理与分析a. 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b. 根据测量数据,生成道路纵横断面图和地形图,标注必要的地物和高程信息。

5. 报告编制a. 根据测量结果和分析,编制地形测量报告,包括测量路线图、道路纵横断面图、地形图等。

b. 报告中应包括详细的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的说明和解决方案。

五、作业要求1.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首要要求,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测量仪器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精度。

3. 测量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和作业现场安全要求。

【优质文档】地形测量实训指导书-范文模板 (18页)

【优质文档】地形测量实训指导书-范文模板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形测量实训指导书篇一: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1一、实习的意义和目的地形测绘实习指导书《测量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丰富的测绘理论,又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

地形测量实习是整个测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进行工程师基本训练所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使同学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动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对提高测量学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本项实习具有以下六方面的目的:1、巩固和深化对测量学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2、培养同学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同学动手能力的锻练和提高;3、培养在地形测量工作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4、使每个同学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5、认识地形测量的科学性、艰苦性、重要性,培养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增强个人工作的责任感和测绘工作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6、培养同学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地形测量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及要求(一)实习任务每组完成一幅标准图幅1:500地形图的测绘。

(二)实习地点与实习范围:1、实习地点:山东科技大学测图实习基地(三)实习设计及技术要求 1、技术设计在收集资料(包括任务要求、技术规定和已有测量资料等)、踏勘测区(包括天气情况、主要居民地、河流、植被、交通状况和地形备件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

2、水准仪检验与校正⑴、圆水准器轴应与仪器旋转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⑵、十字丝横丝应与仪器旋转轴垂直的检验与校正;⑶、i角的检验与校正。

3、经纬仪检验与校正⑴、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旋转轴的检验与校正;⑵、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⑶、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⑷、横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⑸、竖盘指标差的测定;⑹、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BP-001土石方工程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BP-001土石方工程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土石方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土石方工程测量作业过程中仪器的操作程序,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确保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和工程安全运行,特制定本作业标准。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土石方项目的测量作业。

3 术语定义无4 职责4.1测量作业人员职责4.1.1测量前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校核图纸;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4.1.2 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

4.1.3 测量仪器的保管、核定、校正。

4.1.4 与设计、施工等方面密切配合,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与施工同步的测量放线方案。

4.1.5 在整个施工的各个阶段和各主要部位做好放线、验线工作,并在审查测量放线方案和指导检查测量放线工作等方面加强工作。

4.1.6 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各主要阶段施工前,对测量放线工作提出预防性要求,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4.1.7 负责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并记录整理观测数据和成果。

4.1.8 负责及时整理完善基线复核、测量记录等测量资料。

5 作业流程图6 作业标准6.1 测区勘察6.1.1凡影响到测量工作安排和进展的问题,应到测区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包括人文风俗、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

6.1.2核对旧有的标石和点之记。

6.1.3初步考虑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6.2 流程设计6.2.1测量任务概述6.2.2测区情况和已有资料分析6.2.3技术方案设计6.2.4测量组织计划以及相关安全措施6.3 仪器准备6.3.1测前检查仪器是否可用,以及充电情况。

6.4 控制测量6.4.1平面控制测量6.4.1.1传统测量工作中,平面控制通常采用三角网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方法建立。

6.4.1.2目前,主要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建立平面控制网。

6.4.2高程控制测量6.4.2.1高程控制测量主要通过水准测量方法建立。

城阳区1:500地形图(DLG)地形地貌测绘作业指导书

城阳区1:500地形图(DLG)地形地貌测绘作业指导书

城阳区1:500地形图(DLG)地形地貌测绘作业指导书各作业组:通过近期的实地勘察,目前各大组逐步由居民地测绘转入地貌测绘工作。

在地形、地貌测绘方面,部分作业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高程点密度不够(点少),二是地貌特征点(关键点)缺高程,三是对整体地貌把握不够,四是等高线处理存在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勾绘的等高线与实地地形不符,可能会移位、失真、变形,不能反映真实地貌特征,直接影响成图质量。

为帮助各作业组正确理解地貌测绘的相关知识,以便外业正确的测绘地形地貌,内业正确的处理等高线和地形地貌特征,特编写此指导书,现发给你们,望结合设计书和有关规范、图式对照执行。

一、地貌知识1、高程和等高线:高程和等高线均是反映实地地形起伏状况的,等高线更直观。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相连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

首曲线(基本等高线)用细实线表示;计曲线(加粗的等高线)用加粗的实线表示,通常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一条。

计曲线上均要加注高程注记,其字头朝向高处,但不能倒置,为了识图和用图时等高线计算方便,通常将基本等高线从0m起算。

但实地有些地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这些地貌只能用符号或文学说明表示。

如:用符号表示的有:土堆、溶斗、独立峰、冲沟、崩崖等。

只能用文字说明的有:施工区、堆土区、沙堆、乱掘地等。

2、测区的地形特征:除东部为山区,其余地段均为平地或丘陵地,起伏不大。

相对山区来说,平地等高线绘制难度更大,如果地形特征点测绘不到位,勾绘的等高线可能会严重移位、失真、变形,不能反映真实地貌特征。

3、计曲线上要注记高程:本次1:500测区的基本等高距为0.5m,所以高程只要是2.5倍数的等高线均为计曲线,如2.5m,5.0m,7.5m,10m均为计曲线。

计曲线注记字头朝向高处,如下图所示:4、等高线的勾绘:本工程要求平地处的等高线均采用手工绘制,或内业自动生成后进行人工处理的办法。

手工勾绘等高线的办法是:内业电子图上在同一坡度的两相邻地貌特征点间按高差与间距成正比关系求出等高线通过点。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09级地形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与指导书测绘工程系编制2010年8月地形测量实训任务书一、实习性质与目的:该实习是在工程测量技术、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技术专业学生学完《测量学》教材内容后,为了巩固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安排的一次综合教学实习,为期五周。

通过这次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1、熟练掌握常规光学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的操作与使用方法。

2、掌握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过程与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熟练掌握图根控制测量的各项内业计算,加强本专业“测、绘、算”的基本功训练。

4、培养学生们团结合作、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测绘职业素质。

二、实习内容与流程:1、实训地点:学校南北校区,每班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区一X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

2、首级控制:首级平面控制采用校内实训基地已有的GPS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的高程,由各组按四等水准要求组成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

3、地形图分幅: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地形图的分幅,即确XX南角坐标。

4、图根控制:每组采用经纬仪导线在本图幅内做图根控制,每幅图要布设足够的图根控制点(开阔地区不少于50个/km2,复杂地区适当增加)。

(1)图根平面控制采用图根导线的形式。

图根导线尽量布设成附和导线形式,复杂地区也可以布设成无定向导线形式,其计算方法参照教材的有关章节。

图根导线测角采用J6经纬仪观测,测距采用全站仪观测。

图根点的进一步加密可采用角度交会或全站仪支导线(不超过2点)。

(2)图根高程控制采用图根水准的方式。

(3)图根控制的精度要求参考《测量学》教材或《工程测量规X》执行,小组要提交合格的图根控制资料与控制点成果表。

5、图根控制的内业计算和展点:图根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计算,要求在原始观测记录检查、摘抄无误的情况下,采用两人对算的形式,对算一致且闭合差符合要求后,方可整理控制点成果表。

控制点成果表整理完毕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将图根点展绘到聚酯薄膜绘图纸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一、说明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

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

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

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

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1.一般规定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3.2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其外部轮廓,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不依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测定其定位点或定位线,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4.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4.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正确表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4.2铁路轨顶(曲线段取内轨顶)、公路路中、道路交叉处、桥面等应测注高程,隧道、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4.3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每隔15~20m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土路等,应分别以砼、沥、砾、石、砖、碴、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

4.4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铁路符号不中断,而将另一道路符号中断;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应测绘桥位、匝道与绿地等;多层交叉重叠,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桥墩或立柱视用图需要表示,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4.5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应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

4.6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围建的栅栏(或墙)和出入口,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道的出入口、分隔带、环岛、街心花园、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4.7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加注建筑结构。

码头应实测轮廓线,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无名称者注“码头”,码头上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4.8大车路、乡村路、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宽度小于1M毫米时只测路中线,以小路符号表示。

5.管线测绘5.1永久性的电力线、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电信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5.2架空的、地面上的、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地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5.3污水篦子、消防栓、阀门、水龙头、电线箱、电话亭、路灯、检修井均应实测中心位置,以符号表示,必要时标注用途。

6.水系测绘6.1江、河、湖、海、水库、池塘、泉、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高线表示。

6.2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于0.5mm、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1:2000在形图上小于0.5mm)的用单线表示。

6.3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

各种干出滩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并适当测注高程。

6.4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时令河应测注河床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

7.境界测绘7.1境界的测绘,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等级、位置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7.2县(区、旗)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出,界桩、界标应测坐标展绘。

乡、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林、牧场以及自然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

7.3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8.地貌和土质的测绘8.1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

8.2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8.3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

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

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以适当取舍。

8.4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

当1:2000比例尺测图梯田坎过密,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时,可适当取舍。

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可用等高线表示。

8.5坡度在70°以下的石山和天然斜坡,可用等高线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

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坡、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或测注上(或下)方高程及量注比高。

8.6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

9.植被的测绘9.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

对耕地、园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

大面积分布的植被在能表达清楚的情况下,可采用注记说明。

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制不得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

9.2 旱地包括种植小麦、杂粮、棉花、烟草、大豆、花生和油菜等的田地,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应加注品种名称。

有节水灌溉设备的旱地应加注“喷灌”、“滴灌”等。

一年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

9.3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

田块内应测注有代表性的高程。

10.注记10.1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

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街巷、山岭、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

10.2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间距为图上2~3cm。

10.3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10.4城市建筑区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街道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脚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

10.5基本等高距为0.5米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厘米;基本等高距大于0.5米时可注至分米。

11.地形要素的配合11.1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示时,可将较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11.2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可中断其它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11.3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直接建筑在陡坎或斜坡上且建筑物边线与陡坎上沿线重合的,可用建筑物边线代替坡坎上沿线;当坎坡上沿线距建筑物边线很近时,可移位间隔0.3mm表示。

11.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11.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线;水涯线与斜坡脚线重合,仍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11.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

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11.7境界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应离线状地物0.3mm在相应一侧不间断地绘出;以线状地物中心线或河流主航道为界时,应在河流中心线位置或主航道线上每隔3~5cm绘出3~4节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