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高翻考研经验_经验交流_

合集下载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考研经验教训整理分享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考研经验教训整理分享
总分 390 基英 114 英汉互译 113 政治 74 法语 89 报考院校及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MA) 调剂及录取院校:中科院 MTI 基英: 依然沿用新题型,只有改错,阅读和翻译。其实感觉北外的基英题型在各种 英专考研里算是最简单的了,不考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对于我这样跨专业的人来 说属实是天大的福音。但题量很少就意味着错不起,一道改错 3 分,一道选择 4 分,后来分析一下我的基英属实考得太低,如果再多对几道题也就能进复试了。 考基英的时间一般很充裕,大家一定要好好做选择题! 改错可以用专八的改错来练,我做完了冲击波和星火的两本,每天做两到三 篇,个人感觉冲击波的难度也大好多,星火的就比较简单。改错做完以后可以把 常见错误总结一下,经常会考的相似词、相似搭配也可以放在一起,没事儿看看 混个眼熟,考试的时候看见一个词就可以想到要换成另一个词。 阅读是个慢功夫,我做完了两本专八阅读,一本星火,一本华研,平时再看 一些经济学人的文章,其实也无从练起。基英里的阅读也只是比较长,题并不是 很难,选句子填空的那一篇感觉比较难,当时检查了好几遍觉得很确定,结果考 完当天晚上一对答案就知道又悲剧了。建议可以多练一下这种题型。
5
买了一两本《今日中国》法语版,隔几天读一两篇文章,不求增加多少词汇量, 主要是提高读长难句的能力,同时也为法译汉做一点准备。 政治:
重点推荐书目: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总结的很简明,把选择题考 点单列出来方便记忆) 风中劲草: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个我只看了近现代史总 结的部分,不过整体也很好) 任汝芬最后四套题、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启航 20 天 20 题(这个也是大家都 知道的,到最后快考的时候把这三套题做了,大题差不多背一下,一般会押中一 点大题) 这一门的复习不用开始太早,九月份就可以,甚至更晚一点也行,因为如果 看得太早可能都忘了。第一轮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大纲解析,任汝芬序列一什么的 把所有知识点细细地过一遍,觉得会出选择的就混个眼熟,大题就稍微记一下, 但一般背不下来,到最后看四套题 20 题就好。看每一部分都是从宏观到微观,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先分清什么马哲、毛概、近现代史,然后哲学里可以再 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等,框架清晰了,做大题的时候才不会混乱。还 有就是看近现代史的时候不用总结出每个事件是哪一年发生的,只要对其有个大 概的时间框架就可以。 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控制好时间,在田维彬那一本书的结尾有介绍,大题一定 要写满,写整齐,分条答,让老师可以看到采分点,答的时候也要看清答题框架, 不要把这一题写到下一题的框子里,也不要因为把答题纸折了起来,没看到另外 一面也是这道题的答题空间,最后没话写,空了好多白。我考完对答案发现选择 题错的很惨,应该就是大题帮我提了分。 调剂: 这是一个极为纠结和痛苦的过程,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血泪教训是:考北外, 无论初试考了多少分,一定要立马找调剂!!!!!还有就是专业课一定要能考 多高考多高!!总分再高专业课不够也是没有用的。

一战北外高翻MTI拟录取经验贴

一战北外高翻MTI拟录取经验贴

一战北外高翻MTI拟录取编者按:一战北外高翻MTI拟录取此篇经验贴写给: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同学25号上午高翻复试落下帷幕,27号傍晚出结果,看到自己录取上了,似乎意料之中,又有点喜出望外。

梳理一下自己这大半年的备考历程,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但正如同学说的,“天道酬勤”。

过去的大半年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未来之路,经历了高翻考研、国考和港中文的申请,最后进入北外高翻。

此贴中想尽量写一些我在备考中的不足之处,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本人普通211英语本科,在校学习成绩一直还不错,本有希望保研。

专四优秀,雅思7.5,参加过演讲比赛,备考高翻期间过了二笔。

初试备考心路历程期初试成绩:翻译120+,百科111,西语84,政治59大三下从台湾交换回来以后,暑假就在家开始练笔译,虽然大二开始也有一些翻译课程,但学的只是皮毛,要考高翻,不进行大量训练是不够的。

那时候还寄希望于保研,每天的学习日程就是上午练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这本书作为笔译入门很推荐,每篇文章后的注解仔细体会。

当时已经确定报下半年11月的二级笔译,就以二笔为目标来练笔译。

九月三号开学以后,院里举行保研考试,考砸了,没拿到保研名额,这对我来说确实打击不小。

伤心难过是一定的,但请记得,伤心难过之后,一定要振作起来;请相信,如果你有实力,就算没保研,也一定能考上。

确实回过头来想想,当时的我,就算拿到了保研名额,可能也就是去碰碰运气,不一定能进到理想学校。

就像本专业学霸说的,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正式的备考应该是从保研失败开始吧,那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

从9.3开学始,到11.1(二笔考试日期),每天练笔译,暑假把庄绎传的书练完以后,就开始练陈德彰的《英语翻译二级笔译》,这本书上的每一篇有参考答案的都练过。

以这本书为主,还会辅以一些公众号上发的时事新闻为练习,加上历年二笔真题。

刚开始是一天一篇翻译,后来是一天两篇。

每天早上进入图书馆的第一件事情,拿好本子和笔,开始做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院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院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

北外高翻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报考院校: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汉互译(口译方向)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其实本来没想这么早启动,因为偶然听了一场专业机构的讲座,在老师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比较高,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决定及早动手报了班开始全面复习,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考研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说确定考研的院校、专业,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明确了目标专业、学校,才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对于考研,我想很重要的是合理的学习计划、有效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心态。

在专业机构报了班了解到英语真题的文章主要出自欧美的一些权威期刊杂志,所以我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有意识的翻看一些外文杂志,包括:Economist、Times等,还有在图书馆里经常会翻的:Digest、China today、English World等。

由于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在看的时候,并不着急,慢慢看,认真看,有问题的时候会问问专业机构的老师,这个是免费的,不会的单词一定要查,这样不仅能能有效提升阅读的能力,也能储备一些背景知识,这都是对付考研英语很重要的基本元素。

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一个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高效的复习?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这里就凸显了计划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培训机构的全程策划班给我们讲了一个基本的计划模版,我又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了个性化的调整,下面将我的学习计划与大家分享一下: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学,写计划,开始下决心认真准备:专业一轮:3.4.5.6月牢固基础,多看原版杂志;第二轮:7.8月暑假天热,在专业课强化班听教师指导,同时复习二外,开始看参考书;第三轮:9.10.11月强化政治,认真看,开始做题;二外也不丢,重点在杂志和翻译书上,多看多翻,经常让老师看自己的作品,让老师给意见,说实话,我都不好意思了,就报了一个班,确总去问问题,不过专业机构的教务老师每次还是很热情,安排老师给答疑;第四轮:12.1 冲刺,各科模拟题、真题,严格按时间限制练习,培养考试感觉:政治背大题,看时事,上了专业机构的冲刺点题班,重点击破可能的考点;二外再次认真看参考书、单词;杂志还是不能断,根据个人安排时间量;翻译真题,练习题,术语强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研高分经验总结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研高分经验总结

翻译学经验贴~~一点总结看来翻译学确实不怎么火,都没人写。

我只好略写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啦。

我10年翻译学初试总分422,政治76,法语85,业务一135,业务二126。

感觉这个分数超出自己想象很多,不敢相信是自己考的……我是09年9月份才真正决定考北外的翻译学的。

之前一直想考北大的文学(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一直耿耿于怀~),可是考过去的师哥强烈建议我不要考。

我思考再三,终于放弃了北大,现在想想也觉得算是选对了吧。

大三之后的暑假本来想学习,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虚度了。

Ⅰ准备1..真正开始准备是在九月份开学后。

由于北外出参考书目出的晚,一开始并没有买理论的书,只是看法语和基础英语,做翻译练习。

上过星光的网站,好多人说Economist不错,就下了一些看看。

刚开始感觉有些吃力,很多短语都没见过,有的查都查不到。

后来看多了,就觉得不怎么难了。

那时开高级阅读的课,我基本每次都去,虽然不怎么认真听讲,但觉得上这个课可以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阅读帮助很大,尤其是长难句的理解。

这个跟以往大一大二基础英语主要攻词汇语法不同。

所以如果学校开这种课,建议大家不妨去上一下。

在网站上下了一些往年的试题,还有些别的学校的,有空就做几套。

词汇方面,虽然照单词书背单词不太好,备受批评,但我还是把八级词汇看了三遍。

不为别的,怕翻译时想不起来词……最后才做近几年的真题,针对各个题型练习一下。

作文后期每周一篇,以雅思作文为主。

2.翻译实践上,我买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刘士聪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和《散文佳作108篇》。

从中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先看一遍原文,再看一遍译文,然后英汉对照再看几遍,并试着进行分析。

开始真正动笔翻得很少,只是多读多背多分析。

后来就开始规定每天必须翻译一点,但并不限时,且不求速度。

从图书馆和网上搜了各种文章翻译,经济政治文史哲什么的都有。

后来下到北外的真题,发现里面竟然还有古文翻译,就赶紧从图书馆借了杨宪益的古文翻译方面的书进行练习。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心得总结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心得总结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心得总结我的考研路之北外翻译硕士考研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在选择考研这条路的时候就需要你格外的谨慎,了解自身的特点,也要明白考研到底是什么。

我们总结整理了一篇我的考研路之北外翻译硕士希望可以用他人的经验经历,让大家看清考研,了解考研。

一:翻译基础:翻译基础是专业课一,满分150,对于注重专业课成绩的北外来说更是重要。

北外的翻译基础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短语翻译,汉译英英译汉各15个,每个1分;第二部分是英译汉,60分,共两篇,每篇的字数在200字左右;第三部分是汉译英,60分,共两篇,每篇字数也是200-300字。

先说说短语翻译吧,短语翻译一共30分,希望大家好好研究北外的真题,就会发现北外出题很喜欢时事,政经类的词汇,还有一些很热的词汇,比如13年就考到了“屌丝”“富二代”,也很喜欢新闻热点。

这种偏重时事的特点在短语翻译和后面的段落翻译里都非常明显,13年的段落翻译还考到一片汉译英有关辽宁号航母。

所以短语翻译大家一定要在平常下功夫。

然后是段落翻译,北外虽然注重时事政经,但也经常会有很文学的考题,比如13年就考了“道”,关于“道”的理解啊,道还和那个字谐音啊,有什么深意啊,各种深度各种哲学,直接把我翻蒙了,难度挺大的。

所以段落翻译,最好练习多种题材,做多手准备。

对于翻译,我自己的经验是每天别做太多,我每天大约英译汉汉译英各翻译200-300字,翻译完后仔细思考自己的不足,汉译英翻译完后认真背诵译文,译文反复多背几遍,别嫌我啰嗦啊,我真的觉得背诵可有用了。

考翻译硕士的孩子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因为翻译练习实在是个慢功夫,我每每觉得自己一天天的毫无进步,但是别浮躁别着急,每天坚持做翻译练习找感觉,坚持背诵你做过的汉译英译文,进步会有的,在你不知道的时候。

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百科知识是专业课二,满分150分,25个名词解释,每个2分,一篇应用文写作40分,一篇大作文60分。

百科是我考得最好的一科,但也是考试之前我最没底的一科,因为我自己知识面很窄,也没有读过很多书,历史也学得不好,想想就打怵。

北京外国语大学09年、10年高翻经验贴

北京外国语大学09年、10年高翻经验贴

北外2009、2010年考研经验贴1..潜水这么久,感谢星光上的前辈。

我也为星光做点贡献,说说今年高翻的复试~~~客观记录过程,不带任何个人色彩,至于大家表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啦。

早上视译复试分8点和8点30两批,每批两组,每组30人。

本人分到8点组,时间很是早,晚上一定要睡好!视译四小段,一张纸,五分钟准备,有些仓促。

开始翻译。

文章大意是讲发展观念的转变吧。

而后复述,两遍共8分多一点,桌上有3张草纸,听后复述。

讲negotiation的,题材有些出乎意料。

面试有上午组,下午组,本人恰巧为下午其中一组的第一个,1点20被叫,进去一篇文章,今年后面没有问题。

8分钟做笔记。

抽到了一个我很无奈的文章,讲avantar,我想了半天才知道是阿凡达,没看过!第一个问题: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第二个问题:what's reason for people to see the movie?第三个问题:have you seen it? (我诚实地说没有,说不喜欢看这类的,喜欢看the reader那种的)第四个问题:what impress you most in the reader?第五个问题:文章中提到科学怪人会看,你觉得不爱科学的会看吗?(自己是这么理解的)第六个问题:这个问题比较长,大意是说有人说science fiction在中国不像西方流行,因为中国special,你怎么看?整个面试下来感觉自己很无厘头,平时自己没准备这么家常的话题。

不过确实有同学抽到汇率等热点了,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啊!其实不用紧张,就是随便聊聊,看看就后两个问题还像个问题,呵呵,虽然答得也不怎么的吧。

但是老师很和蔼,一直在笑,可能笑我傻吧。

具体细节经验有机会再做补充吧!自我整体感觉不怎么样,不过尽力就好!大家都加油啦!2010高翻经验贴高翻这个最热的专业今年还米有经验贴,偶从06年考北外本科起就成为了星光老牌潜水运动员,基本是被雷姐,飞仙们“拉扯大”的。

高译教育-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翻硕口译备考心得

高译教育-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翻硕口译备考心得

高译教育-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翻硕口译备考心得去年读了好多经历贴感受打鸡血的感觉,此刻也回馈一篇,希望能给备战的学弟学妹们一点鼓励。

我很懒,仍是学渣。

你们可以把我视为考上的底线,但凡比我好一点都应该增加自己的信心。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本科情况吧。

就读于一所非211的小一本,学的是英语翻译专业。

因为是第一届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特别多课。

我大一、大二从来都没去过自习室。

大三才开场挣扎着想逆袭学霸。

大一裸考四六级四百五十分左右,专四也就六十几。

期末成绩都是班里倒数十名,综合英语什么的更是低于平均分,大学晨读也没背下来什么文章。

大三考了次上海高级口译的笔试,身为学渣的我还没合格呢。

你看,学姐这么渣,你有底气了吧。

大三第二学期想考研了,可是也没正式准备。

这一学期里就背了遍专八单词,温习了专四单词,为了准备CATTI3和再来一次上海高口笔试,勉强做完了高口的高级翻译教材。

暑假正式开场天天学习的。

暑假主如果打根底,因为平时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考试分太低。

我把专八单词温习了一两遍,GRE用托词背了一遍精华版又看了红宝书上的一半list。

还借了本大学语法书看了一大半。

暑假学完了CATTI3实务,还做了些笔译综合能力来稳固辞汇语法。

天天做一两篇专八阅读。

看完了?中国文化读本?和网上推荐的翻译教程两三本〔里面的练习都没做〕。

再就是为了高口天天练高级听力和做高口卷子。

开学以后就进入全面备考了。

天天有效学习时间6到8小时。

由于我高中学的是理科,所以特别怕政治,天天学习政治的时间就接近一半了〔因为我竟然妄想政治考七十以上,就不用准备百科了,事实证明政治全看人品〕。

早上我就背背背,温习以前的单词书,背打印的辞汇翻译新词热词,然后就是背政治。

下午就集中精神做翻译,累了就看看百科资料,做专八阅读。

晚上就温习一下白天的内容。

9到12月里,为了准备翻译根底这一门,我看了MTI翻译根底真题这本书〔只做了一半〕,把近一年的Chinadaily的新词背了几遍,打印背诵了鬼谷一喵整理的MTI辞汇翻译。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精)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精)

北外高翻英汉互译同声传译专业考研经验报考院校 :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汉互译(口译方向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的, 其实本来没想这么早启动, 因为偶然听了一场专业机构的讲座, 在老师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比较高, 竞争比较激烈, 所以决定及早动手报了班开始全面复习,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考研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也就说确定考研的院校、专业, 由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明确了目标专业、学校,才能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对于考研,我想很重要的是合理的学习计划、有效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心态。

在专业机构报了班了解到英语真题的文章主要出自欧美的一些权威期刊杂志, 所以我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有意识的翻看一些外文杂志,包括:Economist 、 Times 等,还有在图书馆里经常会翻的:Digest 、 China today、 English World等。

由于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因此, 在看的时候,并不着急,慢慢看,认真看,有问题的时候会问问专业机构的老师 , 这个是免费的 , 不会的单词一定要查,这样不仅能能有效提升阅读的能力,也能储备一些背景知识, 这都是对付考研英语很重要的基本元素。

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于一个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高效的复习?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这里就凸显了计划的重要性, 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培训机构的全程策划班给我们讲了一个基本的计划模版, 我又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了个性化的调整, 下面将我的学习计划与大家分享一下:大三下学期开始开学,写计划,开始下决心认真准备:专业一轮:3.4.5.6月牢固基础,多看原版杂志;第二轮:7.8月暑假天热,在专业课强化班听教师指导,同时复习二外,开始看参考书; 第三轮:9.10.11月强化政治,认真看,开始做题;二外也不丢,重点在杂志和翻译书上, 多看多翻 , 经常让老师看自己的作品 , 让老师给意见 , 说实话 , 我都不好意思了 , 就报了一个班 , 确总去问问题 , 不过专业机构的教务老师每次还是很热情 , 安排老师给答疑;第四轮:12.1 冲刺,各科模拟题、真题,严格按时间限制练习,培养考试感觉:政治背大题,看时事,上了专业机构的冲刺点题班 , 重点击破可能的考点;二外再次认真看参考书、单词;杂志还是不能断,根据个人安排时间量;翻译真题,练习题,术语强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外高翻考研经验北外高翻即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译训部开始以高级翻译学院的名义招生,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内培养高级口译人才。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北外高翻考研经验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外高翻考研经验篇一现在已是20xx年4月28日。

刚查到复试成绩。

面试:77.83,总分:78.98.录进北外高翻MTI。

虽然没能上最想上的MA,但是它的确帮我跨越了梦想的一步!4月中旬北外复试结束以后,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自己考研经验的东西。

虽说每个人备考方法习惯都有差异,但毕竟自己在准备考试的初期看过许多前辈的经验贴,觉得颇有启示,收到了很大的助益。

所以尽管现在已经是4月下旬,回想大半年以前的考研生活虽然有点模糊,但为了后来之人在复习时候能够更省力,更高效,也为了总结我自己这大半年来忙乱的学习生活,我还是想要尽力回忆复习细节,写下这样一篇经验总结。

先报一下我考研的初试分数:政治:76,二外法语:84,基础英语:126,英汉同传:119. 总分:405。

回想查到初试分数的那一晚,真的是几年来最最惊讶最最开心的一个晚上。

当时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考试的,那天原本在图书馆复习专八的我终于坐不住了,7点多就回到宿舍。

听说晚上可能就能查分,心怯怯之中就把自己的考试信息发给在上海的一个朋友,让他晚上帮我查查。

然后自己点开一个美剧心不在焉地看。

没想到看了不到5分钟,朋友突然给我发来一张截图,一点开我就呆了,看了无数遍都不敢相信,居然成绩已经公布啦,他发来的就是我的初试分数!而且比我想象之中高那么多!激动之中致电老爹,老爹在电话那头竟然流泪了,我在这头也哭了。

1.关于我的本科专业学习先说说我的本科专业吧。

我的本科专业是商务英语。

有人常常借口各种客观原因来为自己各种不理想的成绩开脱。

别的专业是否有这样的差距我不清楚,但是对语言类的专业来说,我觉得老师再好,设备再好,也只是起一个模范和促进的作用,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可以变得优秀。

学英语全靠自觉。

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除非天资过人,学任何语言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刚录入学校时候我的专业是传播学,正是这半年的学习经历让我体会到我对英语的热爱,知道我的志向本不在于新闻传媒。

大一下学期我成功转到英语系学习,那是我系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开始。

之后的三年,我除了应付专业功课学习,还忙于考证和小语种学习。

大二专四成绩优秀(93分),BEC高级通过,大三通过上海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一阶段(207分),大四上通过人事部三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

出于对小语种的兴趣,大一上学期我便开始自学法语,大三二外学习德语,同时参加了初级西班牙语培训,掌握了基本的德语与西班牙语。

我觉得,自己通过参加各类考试,锻炼了参考的心理素质,使得后来考研的两天根本没有出现过度焦虑的症状,心态总体是很平稳的。

同时,由于学习了三门小语种,最后选择了自己学习时间最长,最为轻松,也最适合自己的语种—--法语,这也有助我二外成绩的拔高。

2.关于选择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第一次听说北外高翻是去年6月份。

相信很多志在考高翻的人那时已经对高翻非常了解,已经开始初期备考了。

那时我刚决定要考研,想考北外的MTI口译方向,但是连MTI具体考什么科目都没有用心去查。

很巧的是,有一天刚好碰到一个早就志在考北外研究生的同学,我问她考什么专业,她告诉我她要考北外高翻学院的英汉同传(也就是MA),并给我介绍了一下考试科目,告诉我“北外星光”这个论坛。

当晚我就去论坛逛了逛,然后就定下了志愿:考北外高翻MA.3.关于初期备考俗话说,It is better said than done.立志考研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心理挣扎,但是开始备考过后,才知考研的艰辛。

我不太相信那种考上研后老跟别人说考研很简单,稍微复习一下就能考上的人,除非他(她)真的够聪明够有天分,否则考研不会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至少在我的经验中是如此。

考研不同于考证,考证需要付出的心力与精力远不能与考研相比。

考研是择优录取的考试,绝不是60分万岁。

考研的人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精神,对做事粗糙马虎惯了的人,或是缺乏毅力恒心的人来说,考研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是7月初开始我的初期备考的。

初期备考我只复习英汉同传和二外法语这两门。

也就是大量地练笔译,精读《简明法语教程》下册。

以下是我初期备考时所用的笔译资料:1. 人事部三级笔译教材,练习教材共两本(深蓝色)2. 人事部三级笔译模拟题四套3. 北外高翻同传专业英汉同传科目十二年真题(1999-20xx)4.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庄绎传)鉴于知道自己笔译经验不足,决定考研之前从来没有系统地练过笔译,所以以上资料我都是一篇一篇地翻,因为觉得时间充足,所以不像有些人选择性地翻。

其中研究得最精的还是12套真题。

在这里我想说说和同学讨论真题的好处。

翻译不是闭门造车,并不是把自己关屋子里憋出来一个自己的版本就草草了事的,翻译也需要多交流,扬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

笔译尤其如此。

况且当时找不到所有真题的答案,因此更需要找一个水平相当的研友共同讨论。

我和研友于是每两天翻译一年真题,每天各讨论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

当时专门准备了一个大本子,写自己的译稿的时候是隔行写的,讨论时候遇到研友翻的更好的版本,就写在下面。

有些段落我们会反复讨论,隔几天会拿出来再看一次,不太清楚的专业知识和概念会专门上网查然后相互分享。

有时会突然想出更妙的版本,就再用彩笔记下来。

现在想来,这样的经历真的非常宝贵。

一个人的思想毕竟太局限,讨论打开了知识面,也学会采用新的思维方式。

关于初期法语的复习,我当时着重看《简明法语教程》下册。

因为我大一就开始学习法语,直接看下册几乎没有困难,但是对于那些二外是法语,大三才开始接触法语的同学,一定要注重上册的学习,毕竟北外的二外法语考试是以考察基础知识掌握为目标的,而我们往往失误的地方就是那些最基础的知识。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法语的方法,就是朗读和背诵。

朗读对增强语感来说用处非常之大。

从前我不相信,但是考研复习过程中,我每天早上坚持朗读法语课文40分钟,真的大有裨益。

以下是我初期备考二外法语时所用的资料:1.《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册2. 毛意忠《现代法语语法》(蓝色封面)3. 外研社《法语二外考前冲刺》4 中国石化《20xx名校二外法语考研真题精解》5. 北外二外法语十二年真题(1999-20xx)4.关于正式备考作为应届生,在备考研究生过程中其实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就是还在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自控能力一般较强。

劣势就是往往还有课程要修,也会占掉很大一部分复习时间。

我们专业11月中旬结课,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之中算是挺早的,这对我们开始全面备考也有很大好处。

7月至9月中旬,我一直以初期复习计划为基准复习,八月上旬参加了一个政治暑假辅导班,对政治要考的几门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九月中旬开课后精力分散了很多,直至11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备考。

但是在上课的两个月期间,我把政治的大纲读了一遍,勾画出了重点。

翻译也是坚持暑假的那个量,也就是两天得翻一套真题的量。

11月中旬,学院终于停课了,我也开始计划余下的50多天的复习进度。

那50多天可以说是脑子非常之乱,每天从早到晚在三种语言中纠缠,记忆最清晰的就是那时意志可谓从未有过的坚定,每天像个机器人一般机械重复,读,写,练。

有几天甚至有些精神崩溃,有坚持不下去的倾向,给家人打电话哭完,或者出去逛完街,又重回图书馆继续同样的复习生活。

每晚十一点多骑车回宿舍的时候,心情都有些矛盾,会想,复习时间又少了一天,也会想,离考完又近了一天。

以下还是分科目讲一讲正式备考期间我用的参考资料和复习方法:A.政治高中时候我是文科生,每次政治考几乎都在90分左右,所以刚开始对政治这一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有信心。

但是后来随着学习渐渐深入,以及做各种参考资料,我发觉高中那点儿知识太肤浅了,考研政治难度远不是我想的那样。

因此我是从十月中旬开始正式复习政治。

先把大纲梳理了一遍,再把暑假政治辅导班的几本讲义看了一遍。

这时候我没有着重一个字一个字背,主要是有宏观概念。

10月底我买了网上推荐度极高的《风中劲草》系列,有三本,一本是各学科选择题练习,其中包括真题和模拟,一本是选择题的详细解读和答案,还有一本是冲刺考点背诵。

11月和12月中旬,我的精力主要就放在看讲义加做选择题上面。

进度差不多是每天两章(如果是哲学,经济学或毛概重点篇章则每天1章)。

就以这样的复习进度,每天3个小时,到12月16号左右结束这一轮复习。

其中用到的书和看过的遍数如下:1.大纲(2遍)2.辅导班讲义(2遍)3.风中劲草冲刺考点(1遍)4.风中劲草选择题练习(1遍)B.二外法语11月至12月中旬,我主要着重做语法专项训练题和成套的模拟题。

也挑一些高校的二外法语题来做。

每天会做1套题。

其中我最重视的部分就是单选和翻译题。

单选题做完对了答案以后往往会反查相关的知识点,所以那本《现代法语语法》是每天都要从书柜里拿出来以备查阅的。

另外,每天早上朗读法语课文40分钟的习惯是一直坚持了的。

在这期间,我用到的资料如下:1. 东华大学《实用法语语法练习全解》2. 东华大学《法语语法练习800》3 东华大学《法语词汇练习800》4.《实用法语语法精讲与练习》,《现代法语语法》(主要用于查阅基本语法点)5.外研社《考研法语二外全真模拟试题与精解》6.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大学法语考研必备》7,《20xx全国名校外国语学院二外法语考研真题详解》(这本书收题比较全,但是答案里面有错误,可以和同学讨论着做)C.基础英语基英这一门重点是要做好改错和阅读。

暑假的时候我买到基英20xx年真题过后先把后面的英汉与汉英翻译做了,留着阅读和近几年出现的改错没有做。

基英的复习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我主要是以练阅读理解和改错为主。

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我每天坚持做4篇至6篇阅读理解,2篇改错。

后期主要是做真题之中的阅读和改错。

有人说做专八阅读就够了,我觉得专八阅读相对基英的阅读过难过偏了。

北外注重考察的是细节的理解,并不是专八的大意理解。

因此在选做阅读的时候,我会做一些上海市高级口译一阶段考试的阅读模拟,雅思阅读,也适当选一些题材适合的专八阅读来做。

不过改错题最好的参考资料应当是专八改错。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就是关于《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的阅读。

我网购了十多本近期的《经济学人》,从暑假到考前一直在坚持看。

虽然中途有间断,但是平均下来每天也会看2-3篇文章。

生词都勾画下来记到小本上然后查阅。

《经济学人》的生词有挺多是经济金融类的,查到中文也不太懂,于是我又抽时间去查这些中文名词,尽力理解记忆。

其实到考前,我看《经济学人》的理解度也达不到70%,但是起码能抓住大意,个别关键金融用语也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