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验实验重要的实验方法

合集下载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

药物含量的三种测定方法来源:嘉峪检测网药物的含量是指药物中所含主成分的量,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含量通常运用化学、物理学或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的方法测定,它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药物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

药物的含量测定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化学或物理学原理的“含量测定”和基于生物学原理的“效价测定”。

其中,效价测定法(包括生物检定法、微生物检定法、酶法)的方法建立与验证过程各具特殊性,本章将主要探讨基于化学或物理学的“含量测定”。

药物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容量分析法(滴定法)、光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

其中,容量分析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方法耐用性高,当方法缺乏专属性,主要适用于对结果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较高的药品测定;光谱分析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并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方法专属性稍差,主要适用于对灵敏度要求较高、样本量较大的分析项目;色谱分析法则具有高灵敏度与高专属性,并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其结果计算需要对照品,本法主要使用于对方法的专属性与灵敏度要求较高的复杂样品的含量测定。

一、容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也叫滴定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标准物质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药物的溶液中,直至滴定液中的标准物质(常称为滴定剂)与被测药物反应完全(通过适当方法指示),然后根据滴定液中滴定剂的浓度(一般称为滴定液浓度)和被消耗的体积,按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与使用范围1.容量分析法的特点(1)方法简便易行:本法所用仪器价廉易得,操作简便、快速。

(2)方法耐用性高:影响本法测定的试验条件与环境因素较少。

(3)测定结果准确:通常情况下本法的相对误差在0.2%以下,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试样的分析。

(4)方法专属性差:本法对结构相近的有关物质或其他干扰测定的杂质缺乏选择性,故一般适用于主成分含量较高的试样的分析。

2.容量分析法的使用范围由于容量分析法具有以上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原料药物的含量测定,而较少应用于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

04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04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04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等不同手段来完成。

下面将对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几种常用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验证这些方法的重要性。

一、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质量法和体积法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质量法:通过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然后溶解或者加热提取,根据所测得的质量差异来确定药物的含量。

-体积法:通过将药物溶于适量的溶剂,然后使用容量管或者酸碱滴定法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的物质的体积,从而计算出药物的含量。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法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酸碱滴定法:将标准溶液滴加到药物样品中,通过观察溶液的变色点来确定药物的含量。

-还原滴定法:将氧化剂溶液滴加到药物样品中,通过观察溶液的变色点来确定药物的含量。

-吸光光度法:通过测量药物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药物的含量。

3.仪器分析:现代化学分析仪器可以通过多种分析技术来测定药物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系统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测定药物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通过样品的汽化和分离,然后通过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从而测定药物的含量。

-质谱法:通过对样品中的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测定药物的含量。

二、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是为了确认所选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确保得到的结果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常见的验证方法有下面几个方面:1.选择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确认所选的测定方法适用于特定药物的含量测定,并能满足法规和规定的要求。

2.方法准确性验证:通过测定稳定样品的含量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可以使用标准品进行比对,验证方法的偏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3.方法精密度验证:通过反复测定同一样品,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精密度。

可以计算相对标准偏差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

4.方法选择性验证:通过测定样品中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评估方法的选择性。

药学研究者的100个药学实验方法

药学研究者的100个药学实验方法

药学研究者的100个药学实验方法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制备、制剂、贮存、分析、评价、应用和管理的学科。

药学研究者需要掌握各种药物实验方法,以便进行合理的药物研究。

以下是药学研究者常用的100种药学实验方法。

1. 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2. 毛细管电泳法:利用毛细管和电泳现象使带电小分子迁移。

3.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一种分离技术。

4. 端点法:利用试剂的滴加量来确定分析物的含量。

5. 毒性实验:评估化合物的毒性,通常包括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6. 生物利用度:药物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7. 发酵:利用微生物生长和代谢产生化合物。

8. 单晶衍射法:确定晶体结构的方法。

9. 液相色谱法:一种分离技术,通常用于化合物的分离和测定。

10. 瓶中药敏试验:用于检测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11. 荧光标记技术:将药物与荧光染料结合以进行药物跟踪。

12. 静态头孢菌素寿命:一种测定头孢菌素的分解稳定性的方法。

13. 除菌法:用于消除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14. 疏水层析:一种从复杂混合物中分离单一分子的技术。

15. 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6. XRD (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一种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17. 感光性实验:用于评估化合物对光的敏感性。

18. 血浆蛋白结合:血浆蛋白对药物分布和药物效应的影响。

19. 热分析:测定物质的热性质,如融点、沸点、热力学性质等。

20. Osmotic Shock:利用渗透压差引起菌细胞破裂,以释放目标蛋白质或靶分子。

21. 细胞分离和培养:分离细胞以进行各种生物活动研究。

22. 表面张力:测定分子间作用的一种物理性质。

23. 电泳:用于分离带电药物或蛋白质。

24. 分子光谱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光谱来确定其化学结构。

检验科常见药物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药物检测方法解析

检验科常见药物检测方法解析在检验科中,药物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样本中药物成分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判断个体是否滥用药物或者药物的使用情况。

本文将对检验科中常见的药物检测方法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一、尿液检测法尿液检测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检测方法之一。

它的原理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代谢产物或药物本身来判断个体是否使用了某种药物。

尿液检测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且对于大多数药物都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

常见的尿液检测法包括尿毒素检测法、尿液色谱法和尿液质谱法等。

尿毒素检测法主要用于快速筛查毒品,如大麻、可卡因等。

尿液色谱法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技术,对药物成分进行分离并进行定量分析。

尿液质谱法则结合了质谱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定和定量分析各种药物。

二、血液检测法血液检测法是药物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来判断个体是否使用了某种药物。

血液检测法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药物使用历史记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的监测。

血液检测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质谱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与药物结合来进行药物检测。

质谱法则结合了质谱技术,可以对药物的浓度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三、口腔黏膜检测法口腔黏膜检测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药物检测方法。

通过采集个体的口腔黏膜样本,并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药物的检测与分析。

口腔黏膜检测法具有非侵入性、采样方便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检测领域。

口腔黏膜检测法主要包括口腔黏膜吸附法和口腔黏膜离体培养法。

口腔黏膜吸附法通过置换剂或吸附片采集口腔黏膜样品,然后通过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技术进行药物分析。

口腔黏膜离体培养法则采集口腔黏膜细胞进行培养,并通过质谱等技术进行药物分析。

四、毛发检测法毛发检测法是一种新兴的药物检测方法。

由于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以嵌入毛发内部,因此毛发可以提供长时间的药物使用历史记录。

毛发检测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长的检测时间窗口,适用于判断个体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药物使用情况。

检验科药物检测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药物检测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药物检测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药物检测是检验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主要用于检测人体内或外所摄入或使用的药物成分及其代谢物是否达到标准水平。

本文将介绍药物检测中常见的检测与分析方法,以加深我们对药物检测的理解。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重要的药物检测与分析方法。

它利用样品在液相中的溶解性差别和化学亲和力的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通过调整柱温、流动相成分和流速等条件,能够实现对药物成分的快速准确检测。

HPLC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和排泄动力学研究中,可以检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变化。

同时,HPLC也可用于药物分析、药物质量控制等领域,为药物研发与制造提供重要支持。

二、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基于样品挥发性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通过样品在固定相或吸附剂上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对药物成分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GC常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残留物检测以及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等。

它具有高分离度、高灵敏度和高重现性等优点,能够对复杂样品中的微量成分进行准确检测和定量。

三、质谱联用技术(LC-MS/MS)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分析方法。

它基于化学成分的质量-荷质比和质谱碎片图谱的特征,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定量分析。

LC-MS/MS在药物检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它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等特点,能够实现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快速准确定量。

四、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放射免疫测定法(Radioimmunoassay,RIA)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与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最常见的是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滴定法是通过已知浓度的试剂与待测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进行定量测定。

而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来进行定量测定。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目前药物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法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溶解于流动相中,经过固定相的作用,不同成分在流动相的驱动下以不同速度通过,从而分离和测定药物中的活性成分。

三、免疫学测定法:免疫学测定法主要是利用抗体与药物中的特定成分发生特异性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染色、标记等方法进行定量测定。

如放射免疫测定(RIA)和酶联免疫测定(ELISA)等。

一、方法准确性验证:方法准确性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吻合程度。

验证方法准确性通常采用标准样品加测实验、自行合成样品以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等方法,来评估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二、方法精密度验证:方法精密度是指同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测定的结果的分散程度。

验证方法精密度通常采用平行测定、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等方法。

三、方法特异性和选择性验证:方法特异性和选择性是指说明测定方法的新颖性,以及该方法能将要测定的物质在样品中与其他干扰物质分开。

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对不同样品和干扰物进行测定,以确定测定结果不受其他物质的影响。

四、方法线性验证:方法线性是指测定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测定结果与浓度之间的直线关系。

验证方法线性通常需要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曲线,然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来确定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

五、方法限度验证:方法限度是指测定方法能对样品中含量低至何种程度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验证方法限度通常采用比较检验,即比较待测样品中最低可检测含量与其他方法、药典或他国标准的要求。

六、稳定性验证:稳定性是指测定方法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验证稳定性通常需要进行如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实验,评估测定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果的变化情况。

药物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及技术

药物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及技术

药物分析化学的实验方法及技术药物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是药物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对临床药学和药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药物分析化学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样品制备和前处理药物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实验过程的结果。

针对不同的药物样品,选取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干扰物质,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用的前处理方式有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固相微萃取、头空固相微萃取等。

二、色谱法在药物分析化学实验中,色谱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等。

在色谱法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设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三、光谱法药物样品的分析中,光谱法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光谱法有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磁共振光谱法等。

对于样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后,可以采用光谱法进行分析,利用特定的波长和光谱特征对药物样品的组成进行精确分析。

四、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反应过程和电学现象的分析方法。

常用于药物样品的分析中,可以通过药物化学反应过程或者药物样品自身的电学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导法、电位滴定法、极谱法等。

五、现代光电分析技术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光电分析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药物分析化学实验中。

这些技术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电化学阻抗谱等。

这些技术在药物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不仅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分析工具,同时也推动了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

总结药物分析化学实验的方法和技术,既有传统的色谱法、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等经典方法,也有现代的光电分析技术等前沿方法。

针对不同的药物样品,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各种前处理,可以获得可靠、准确的实验结果。

让药物研发和应用更加有效,推动药学和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分析中常用化学检验方法与操作规程

药物分析中常用化学检验方法与操作规程

药物分析中常用化学检验方法与操作规程在药物的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分析检验工作中,一些专属、灵敏、准确的经典的化学方法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检验中均应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计量检定合格的器具进行观测分析。

药物分析中一些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的标准规定(标准操作规程)、方法原理、仪器用具、及注意事项等分别介绍如下。

一、氯化物检查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 A)1.标准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即得对照溶液。

于供试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即得。

供试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溶液两份,分置50ml比色管中,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摇匀,放置10分钟,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1.0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分钟,按上述方法与对照溶液比较,即得。

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附注】用滤纸滤过时,滤纸中如含有氯化物,可预先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洗净后使用。

2.方法原理氯化物在硝酸酸性溶液中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条件下生成的氯化银浑浊液比较,以检查供试品中氯化物的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的实验方法
一、液体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有机合成产生的液体化合物其分离纯化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

根据待分离组分和理化性性质的不同,蒸馏可以分为简单蒸馏和精馏(分馏);根据装置系统内的压力不同又可分为常压和减压蒸馏。

对于沸点差极小的组分分离或对产物纯度要求极高的分离,则可应用高真空技术。

参见《有机化学实验》。

二、固体化合物的提纯方法
化学合成药物的纯度和质量是关系到人身安危的重大问题。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药品,对最终成品及关键中间体必须进行提纯和精制。

固体物质一般采用结晶(重结晶、分级结晶等)或升华的方法进行纯化。

参见《有机化学实验》。

三、常用色谱方法
色谱(又称层析)是一种物理的分离方法。

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称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有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这种借助在两相间分配差异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法。

(一)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层析。

一般薄层色谱的固定相是硅胶或氧化铝,属吸附层析。

在层析过程中,吸附剂对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力不同,当展开剂流过时,各组分被展开剂从吸附剂上解析下来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各组分移动时的速度差别,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薄层色谱可以用来分离混合物、鉴定精制化合物、测量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测定样品纯度。

其展开时间短,几十分钟就能达到分离目的,分离效率高,还可用制备板分离几毫克到几百毫克的样品。

在药物合成实验中,还常用来跟踪反应进程和确定反应的终点。

薄层色谱特别适用于挥发性小的化合物以及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的化合物的分析。

(二)柱层析色谱
柱层析色谱是通过层析柱来实现分离的,主要用于大量化合物的分离。

层析柱内装有固体吸附剂,也就是固定相,如氧化铝或硅胶等。

液体样品从柱顶加入,在柱的顶部被吸附剂吸附,然后从柱的顶部加入有机溶剂也就是展开剂进行洗脱。

由于吸附剂对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各组分以不同速度下移,被吸附较弱的组分在流动相里的含量较高,以较快的速度下移。

各组分随溶剂按一定顺序从层析柱下端流处,分段收集流出液,再用薄层色谱来鉴定各组分。

柱层析的分离条件可以套用该样品的薄层色谱条件,分离效果亦相同。

(三)纸层析色谱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载体,用一定的溶剂系统展开而达到分离、分析目的的层析方法。

此法可用于定性,亦可用于分离制备微量样品。

纸层析的原理是分配层析。

滤纸是载体,水为固定相,展开剂为流动相。

试样在固定相水与流动相展开剂之间连续抽提,依靠溶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物质在两相之间有固定的分配系数,在纸层析色
谱上也有固定的比移值。

纸层析色谱法的一般操作时,将待试样品溶于适当溶剂,点样于滤纸一端,另用适当挑选的溶剂系统,从点样的一端通过毛细现象向另一端展开。

展开完毕,滤纸取出阴干,以适当显色剂显色,即得纸层析色谱。

样品层析往往用比移值Rf来表示某一化合物在纸层析色谱中的位置。

(四)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高效、快速分离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分析的各个领域。

在药品质量控制如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杂质的限量检查和测定、稳定性考察等、药物合成反应的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和代谢动力学研究、中药的成分研究及人体内源活性物质的测定中,HPLC都是重要的分析手段。

例如,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均为手性分子的外消旋体,其对映异构体的药效学差异显著。

近年来在这些药物的对映体选择性HPLC分析方法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常见的HPLC手性拆分方法有手性固定相直接拆分法、手性试剂衍生化法和手性流动相添加法。

例如,采用柱前衍生化测定普萘洛尔对映体: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Micro Pak SP C8柱(15 mm×14 mm)
流动相:醋酸钠(0.02 mol / L,pH 4.0)—乙腈(30:70)
流速:2 mL / min
检测:荧光,265 nm / 345nm。

2. 样品测定:样品经硼酸-磷酸二氢钠缓冲液(0.10 mol / L,pH用氢氧化钠调至8.5)稀释,混合后取样品溶液20 µL,加入(+)-1-(9-芴基)-乙基甲酰氯(FLEC)衍生化试剂20 µL,反应10 min后,取10 µL进样。

保留时间:(-)-普萘洛尔衍生物为6.549 min;(+)-普萘洛尔衍生物为7.070 min;FLEC为12.1 min。

四、光学异构药物的拆分
药物的立体结构与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含手性中心的药物,其对映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往往有很大的差异。

研究表明药物立体异构体药效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与受体结合的差异。

近年来人们对光学异构体间的药效有了长足的认识,以单一异构体供药用已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今后的新药研制将日益朝着单一对应体药物的方向发展。

对应异构体的药物一般可以通过不对称合成或拆分方法得到。

然而就目前医药工业生产而言,尚未有成熟的不对称合成方法用于药物的大量生产,因此,拆分仍然是获得手性药物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光学异构药物的拆分方法与拆分原理包括:
(一)播种结晶法
在外消旋体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中一种纯的单一光学异构体(左旋或右旋)结晶,使溶液对这种异构体成过饱和状态,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该过饱和的旋光异构体优先大量析出结晶,迅速过滤得到单一光学异构体。

再往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消旋体,则溶液中另一种异构体达到饱和,经冷却过滤后得到另一个单一光学异构体,经过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拆分便可以交叉获得左旋体和右旋体。

播种结晶法的优点是不需用光学拆分剂,因此原料消耗少、成本低。

而且该法操作较简单、所需设备少、生产周期短、母液可套用多次、拆分收率高。

但该法仅适用于两种对映体晶体独立存在的外消旋混合物的拆分,对大部分只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互为对映体的光学异
构药物,无法用播种结晶法进行拆分。

另外,播种结晶法拆分的条件控制也较麻烦,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温度和冷却析晶的温度都必须通过实验加以确定,拆分所得的光学异构体的光学纯度不高。

(二)形成非对映异构盐法
对映异构体一般都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用重结晶、分馏、萃取及常规色谱法不能分离。

而非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有一定差异,因此利用消旋体的化学性质,使其与某一光学活性化合物(即拆分剂)作用生成两种非对映异构盐,再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不同,将他们分离,最后除去拆分剂,便可以得到光学纯的异构体。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光学活性药物,均用此法生产。

(三)酶拆分法
利用酶对光学活性异构体选择性的酶解作用,使外消旋体中的一个光学异构体优先酶解,而另一个难酶解,后者被保留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色谱拆分法
利用气相和液相色谱可以测定光学异构体纯度,进行实验室少量样品制备,推断光学异构体的构型和构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