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药_省略_收载三种含N手性药物及其机制探讨_周颖
手性拆分

CDR法优缺点
♦ 优点: ♦ 衍生化后可用通用的非手性柱分离,而且
可选择衍生化试剂引人发色团提高检测灵 敏度。 ♦ 缺点: ♦ 操作复杂、易消旋化,对衍生化试剂要求 高(应具有较高的光学纯度),衍生化反 应速率重现性较差。
Thank you!
♦ 4、电荷转移型固定相 ♦ 是指分子中具有吸电子基团(如硝基)或斥电子
基团(如氨基、烷基、烷氧基、萘环)并且能够 与对映体发生电荷转移作用而达到拆分目的的一 类手性固定相。Pirkle 型手性固定相是目前使用 量大、适用面广一类CSP。 ♦ π-碱型(有斥电子取代基)Pirkle 型手性固定相: 拆分大量π-酸的胺、氨基酸、亚砜类等对映体。 ♦ π-酸型(有吸电子取代基)Pirkle 型手性固定相: 拆分多种带烷基、醚基、氨基取代的芳香环类对 映体。
♦ 1、环糊精(CD) ♦ C D分子呈笼型结构,向内的a-1,4一糖苷键使得
腔内的电子云密度高,具有疏水性,而腔外具有 亲水性。此外,CD分子上的2,3,6位经基由于具有 不同的反应活性,可对其进行选择性修饰,制备 成不同性能的手性选择剂。 ♦ CD的手性识别主要来自环内腔对芳烃或脂肪烃侧 CD的手性识别主要来自环内腔对芳烃或脂肪烃侧 链的包容作用及环外壳上的羟基与药物对映体发 生氢键作用。 生氢键作用。
♦ 2、冠醚 ♦ 冠醚属大环聚醚类物质,分子结构为中间是空穴
的平面结构,因此分离对映体的机制与CD相似。 ♦ 这类化合物中18-冠-6-四羧酸(18C6H4)含有6个通 过乙烯桥结合的氧原子,手性识别是通过4个垂直 于平面的碳基实现的,18C6H4的环型空腔通过氢 键等作用,能够与铵离子及伯胺离子形成包合物 因此可分离氨基酸、多巴胺、二肽和三肽等多种 含氨基的对映体
三、CDR
chapter04手性药物参考PPT

•10
三、影响手性药物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1)起始原料的成本 (2)拆分试剂,化学或生物催化剂的成本 (3)化学收率和产物的光学纯度 (4)反应步骤的数量 (5)拆分或不对称合成在多步合成中的位置 (6)非目标立体异构体的转化利用
•11
§4.2 外消旋体拆分
普通化学合成得到的是外消旋体,必须经过光学拆分才 能得到光学纯异构体。
(S)-amine-CAS salt
pKa
通过发酵方式大量生产的氨基酸,均为L-氨基酸。利 用非对映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可将价廉易得的L-氨基酸 转化成D-氨基酸。例如以L-脯氨酸(4-38)为原料生 产D-脯氨酸(4-39)。
HO COOH
H
HO COOH
这些政策和法规极大地推动着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发 展。手性药物大量增长的时代正在来临,手性技术 的发展和日趋完善,为手性工业的建立和壮大奠定 了基础。
•5
(三)、手性药物的分类
1、对映体之间有相同的药理活性,且作用强度相近 如局部麻醉药布比卡因(bupivacaine,4-8)的 两个对映体具有相近的局麻作用,然而(S)-体 还兼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增强局麻作用,因此 作为单一对映体药物上市。
(R)-体也有毒副作用。
O
O
H
N
O
N
H
N
O
N
OO H
OO H
(R)
(S)
(4-5)
•4
(二)、手性药物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1992年美国FDA发布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要求所有在
美国申请上市的外消旋体新药,生产商均需提供报告 说明药物中所含对映体各自的药理作用、毒性和临床 效果。这大大增加了NCE以混旋体形式上市的难度。 而对于已经上市的混旋体药物,可以单一立体异构体 形式作为新药提出申请,并能得到专利保护。
分子印迹手性拆分详解

例:反相 HPLC 法, 直接进样生物样品来评价新型限进 CSP—poly-CD-RAM, 结果显示, 样品中的蛋白质先被洗脱, 对检测无干扰,同时将其直接注入人血 浆和牛奶中其中进行HPLC分析可以得到的几种手性药物和农药均能够在 poly- CD-RAM 上实现手性拆分。
五、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分离手性药物 1、定义:在流动相中添加手性选择剂, 制造手性环境使外消旋 体分离,即手性流动相添加剂(chiral mobile phase additive, CMPA)法。对映体和手性选择剂相互作用形成瞬态非对映体复合 物,两复合物稳定性及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行为的不同 使其在非手性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的目的。 2、优缺点;CMPA 法拆分对映体不需要柱前衍生化,常规色谱 柱即可分离,成本相对较低且更加灵活,针对不同样品可使用不 同手性添加剂,但是某些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不稳定,干扰检测结 果。 3、例:以 β- 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佐匹克隆对映体在反相高效
以拆分手性药物酮洛芬为例:采用 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以二甲 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引
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模板
分子(S)-酮洛芬的存在下,制备出 (S)-酮洛芬的分子印迹聚合(MIPs), 并用匀浆法装柱 (250mm×4mm,i.d.).
然后使用V(乙酸)∶V(乙腈)=
1∶9 的溶液洗脱,至无模板分子, 用HPLC进行分析. 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含有一定 量乙酸);UV检测,波长258 nm;流
速0.2 mL/min;进样体积10μL;操作
温度19~36℃ 。
(R)-和(S)-酮洛芬在印迹柱上的分离谱图
(S)-酮洛芬在印迹柱上的谱图
空白柱没有拆分能力,而制得的分子印迹聚 合物对酮洛芬的外消旋混合物显示出良好 的手性拆分能力,(S)-酮洛芬的容量因子为
手性药物对映体的环糊精手性流动相_手性固定相HPLC法拆分

光学异构体药物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早已 为人们所熟知 ,例如震惊世界的沙立度胺致畸 事件 ,据研究认为完全由于其 ( S ) 2( - ) 异构体 所致 。目 前 医 药 生 产 中 , 手 性 药 物 已 超 过 50 % ,然而有近 85 %~90 %的手性药物仍以外 消旋体生产出售和使用 。因此建立高专属性 、 高灵敏度 、高分离度的对映体拆分和测定方法 , 对提高药物的活性 、减小副作用 ,深入研究药物 的作用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由表 1 可见 ,3 个对映体药物均形成 1 ∶1 的环糊精手性包络物 ,在 8018 两对对映体中 , 对映体 (1) 和对映体 (2) 之间的包络常数是非常 一致的 ,因此表明在β2环糊精对 8018 对映体拆 分过程中 ,只有一个手性中心在起作用 ,而与另 一个手性中心无关 。 3 β2环糊精手性流动相 HPLC 法拆分 8018 , 8021 和 1113 对映体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药学学报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1998 ,33 (2) ∶143~147
(A T3) ,99 % ,毒物药物研究所合成并提供 ; 硫 酸阿托品 ,B P ,美国 T &HS 公司 ; 氢溴酸东莨 菪碱 ,Merck 公司 ;去甲基安定 ,对照品 ,中国药 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1 , 1’222联萘酚 , Sigma 公 司。
β2环糊精 ,分析纯 ,上海试剂采购供应站 , 经重蒸水 3 次重结晶 、P2O5 真空干燥提纯 。其 他试剂均为国产优级或色谱纯 ,实验用水为二 次石英亚沸蒸馏水 。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分离外消旋体的几种主要拆分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情况。
分别有:化学拆分法、膜拆分法、色谱拆分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拆分法。
关键词:手性物;拆分;外消旋体Technical Progress of Chiral Separation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separation methods of chiral which include chemical,membranous,chromatographic and electrophoretic methods.Key words:chiral compounds;chiral separation;raceme目前获得手性物的主要方法还是通过拆分外消旋体。
早期的拆分方法主要有机械拆分,结晶拆分以及手性溶剂结晶拆分。
这三种方法都是利用外消旋混合物的两种对应体结晶性能不一样的特点进行分离。
已经有较成熟工业应用,但一次性收率较差,在此不做赘述还是本文综述了今年来手性拆分方法中使用较多的化学拆分法、膜拆分、色谱拆分以及毛细管电泳拆分四种拆分技术。
1化学拆分[1]1.1生成非对映体拆分此方法是利用外消旋混合物与手性试剂反应后生成有不同性质的非対映体,从而利用生成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溶解度、蒸汽压、结晶速率等)将其分离,再将分离后的物质分别还原成之前的対映体。
还可以使用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拆分剂进行拆分,所谓拆分剂家族是指有类似结构的2~3个手性剂拆分剂。
组合拆分提高了产品收率和纯度。
1998年Hulsho F L A等人[2]就使用一定量的(S,S)酒石酸衍生物的拆分剂家族拆分3-(1,4-亚乙基哌啶基)苯甲酸酯和3,4-二笨基四氢吡咯,经过一定处理后,两种対映体的纯度(ee值)分别达到了99%和98%。
如果拆分剂不能和対映体反应,就可以利用拆分剂的空穴与两种対映体之间形成氢键或者范德华力能力的不同,将一种対映体优先包裹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及分析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及分析手性药物(chiral drugs)是指分子内部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的药物,即具有手性结构的药物。
手性药物由于具有左右旋异构体,使得其药理学效应、药效学性质、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能等方面出现差异。
因此,手性药物的拆分技术及分析对于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手性药物的拆分技术主要有下述几种方法:晶体化学方法、酶法、化学拆分、色谱法和光学活性检测。
首先是晶体化学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手性药物晶体的对称性差异完成拆分。
通过晶体中的尖、刃、拱等特征差异,将手性药物分离为晶体异构体。
其次是酶法,手性药物的拆分可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实现。
酶是具有高选择性、高催化效率和高效底物转化率的催化剂。
通过选择合适的酶,可以将手性药物转化为对应的手性异构体或原生态精细化靶化合物。
化学拆分是指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将手性药物分解为不对称碳原子具有相反手性的产物。
该方法较为常用,但对于存储稳定性较差的手性药物较不适宜。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手性列进行手性分离,如手性HPLC(高效液相色谱)和手性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利用手性固定相对手性药物进行分离,可达到手性药物的拆分效果。
光学活性检测是通过光学活性的手性试剂或手性染料,以手性化合物的吸光性能差异检测手性药物的拆分效果。
根据手性分析原理,通过手性分析仪器对手性药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手性药物的分析对于药物研发、生产和应用非常重要。
分析手性药物的关键是确保其纯度和药效学性质,并且有助于合理掌握手性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信息。
以下是手性药物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
首先是纳米液相色谱法,该方法是将分离的手性药物样品通过微量泵输送到纳米柱中,在极小的流速和流体容量下进行分离。
该方法对于手性药物样品的需求量很小,因此可以减少手性药物样品的消耗。
其次是循环偏振负压电流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手性药物样品对光的旋光性质,直接反应其手性结构。
该方法准确、快速,适用于灵敏度高的手性药物分析。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手性药物,即具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分子,其立体构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差异。
因此,手性药物的拆分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手性药物需求。
本文旨在综述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拆分方法、拆分效率、拆分机理以及在实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将从传统的拆分方法,如结晶法、色谱法,到现代的拆分技术,如膜分离、酶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我们也将探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手性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使读者全面了解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手性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分类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拆分法和化学拆分法两大类。
物理拆分法主要包括结晶法、色谱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手性药物分子间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拆分。
化学拆分法则包括不对称合成、手性衍生化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手性中心或者改变手性药物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对目标手性药物的拆分。
(1)结晶法:通过调整溶液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种类等,使手性药物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晶体形态,从而实现拆分。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拆分效果往往受到药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晶条件的影响。
(2)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色谱法拆分效果好,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3)膜分离法: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膜上的传质速率差异,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手性药物的拆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

1.3 环糊精手性固定相
OH
HO O OHOHO
OHO OH O
HO
OH
O OH
O
OH O
HO
OH
O OH
O OH
O
OHO OH O OH
HO
?-CD环状构型(俯视图)
环糊精包封药物的立体结构
环糊精分子中每个葡萄糖单元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如β-CD含有 35个手性碳原子,同时与各种有机分子形成包容配合物,分子 整体上具有光学活性和立体识别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手性选择剂
? 此类CSPs还有几个显著的缺点:负载量低, ? 进样量大于 lμg就可观察到过载现象;对周围环境过
于敏感, 0.1单位的 pH值变化就可 ? 能导致容量因子 20%的变化;稳定性差,必须使用
预柱提高寿命;结构选择性差,很容易受干扰。
1.7其它类CSPs
? 1.配体交换类 CSPs
? 当配体给出的电子能够进入过渡金属空的 d轨道, 就能形成金属配位络合物。这种配位络合物具有非 常明确的几何形状,配体在空间只能占据某种给定 的位置,配体交换手性色谱分离的机理就是基于此。
? 随着异丙醇含量的减少,流动相的极性减弱,对映体在CDMPC 上的保留逐渐增强,分离度逐渐增大;但分离因子基本不变,说 明流动相极性的改变不影响手性固定相识别的实质。
? 除托品酸和酮洛芬外,其它溶质都获得了基线分离。
? CDMPC上手性识别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结构,包括大小、形状 和环的数目。
? 西替立嗪在固定相上的保留最强,获得了最好的分离;而托品 酸保留虽强,却只获得部分分离,说明溶质保留的强弱并不是 手性识别的关键因素,可能溶质在固定相手性空腔中的包容作 用以及溶质体积大小和立体结构对其适应性才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喹、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维拉帕米 3 个含 N 碱性药典品种对映体在 RP-HPLC 系统中的拆分方法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色
谱柱为 Alltima C18 ( 4. 6 mm × 250 mm,5μm) ; 流动相: 乙腈-水( 含磺丁基醚-β-环糊精、磷酸二氢钠,用磷酸调 pH 值至 2. 5) ; 检 测波长: 332、264、278 nm; 流速: 0. 8 mL·min -1 ; 柱温: 25 ℃ 。结果 磷酸氯喹、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维拉帕米可在上述色谱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制综合大平台 ( 2012ZX 09301-002-001)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2011IM030200 作者简介: 周颖,女,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药物分析 * 通讯作者: 王琰,女,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药物分析和药物代谢
Tel / Fax: ( 010) 63165238 E-mail: wangyan@ imm. ac. cn
条件下分别与其对映体得到分离,同时考察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pH、缓冲盐的种类和浓度、有机相的种类和比
例、柱温对药物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手性分离条件并对其分离机制作了探讨。结论 SBE-β-CD 作为一种手
性添加剂,用于手性流动相 RP-HPLC,可拆分含 N 碱性的手性药物,其手性分离效果明显优于天然环糊精( β-CD) 及衍生化的
磷酸氯喹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批号: 100421-200401) ,盐酸维拉帕米对照品( 中国 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100223-200102 ) ,马来 酸氯苯那敏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 号: 100047-200606 ) ; 磺 丁 基 醚-β-环 糊 精、β-环 糊 精、羟丙 基-β-环 糊 精 ( 北 京 奇 松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甲醇,乙腈,三氟乙酸( 色谱纯) ;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钠( 分析纯) ; 85% 的磷酸( 分析纯) ; 娃哈 哈纯净水。
1 仪器与试药 日本 Shimadzu 公司 UFLC 色谱系统( SIL - 20A
XR 自动进样器,DGU - 20A3 脱气机,LC - 20A XR 泵,CTO - 20 AC 柱温箱,SPD - M20A 紫外可变波 长检测器,CBM - 20A 液相系统控制器) ,PB - 10 型 pH 计 ( Satorius 公 司 ) ,ARA520 型 电 子 分 析 天 平 ( Ohaus 公司) ,XS105 型电子分析天平( Mettler Toledo 公司) 。
ZHOU Ying1,2 ,HUANG Min1 ,WANG Yan1* ,ZHANG Qi-ming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Func-
tions of Natural Medicines,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50,China;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Contro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s,Beijing 100050,China)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年 7 月第 47 卷第 13 期
Chin Pharm J,2012 July,Vol. 47 No. 13 ·1069·
图 1 三种手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式 Fig. 1 Structures of the 3 chiral drugs
《美国药典》33 版有收载,《日本药局方》15 版无收 载,各相关药典均无所涉品种手性拆分的检测项。
环糊精( CD) 及其衍生物是手性分离分析中常 用的手性添加剂,磺丁基醚-β-环糊精( SBE-β-CD) 为修饰后带负电的环糊精衍生物,除疏水作用外,其 带负电荷,与在酸性条件下含 N 碱性手性药物的带 正电荷 N 原子上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并且衍生化后 其水溶性得以增强。
研究表明,SBE-β-CD 作为手性流 动 相 添 加 剂 对手性药物,特别是含 N 碱性药物,有良好的拆分 效果[1]。周彩菊等[2]以 SBE-β-CD 对马来酸氨氯地 平进行拆分。孙文芳等[3]以 SBE-β-CD 为手性流动 相添加剂,在 C18 柱上成功分离了盐酸昂丹司琼对映 体。关瑾等[4]研究发现,只有 SBE-β-CD 可以使兰 索拉唑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盐酸维拉帕米以手性
磷酸氯喹为 4-氨基喹啉类,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 裂殖体起作用,可能系干扰了疟原虫裂殖体 DNA 的 复制与转录过程或阻碍了其内吞作用,从而使虫体由 于缺乏氨基酸而死亡。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是组织胺 H1 受体拮抗剂,能对抗过敏反应( 组胺) 所致的毛细 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 肌收缩所致的喘息。盐酸维拉帕米又名异搏定、戊脉 安,为钙通道阻滞剂。近年来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 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病、手指血管痉挛、腹痛、食道失 弛缓症、偏头痛、肺动脉高压和预防早产。
HPLC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药典收载三种含 N 手性药物及其机制 探讨
周颖1,2 ,黄敏1 ,王琰1* ,张启明2 (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0; 2.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 SBE-β-CD) 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RP-HPLC) ,建立了磷酸
·1070· Chin Pharm J,2012 July,Vol. 47 No. 13
固定相拆分及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的方法曾有报 道[5-6],马来酸氯苯那敏曾有以手性固定相拆分的报 道[6]、磷酸氯喹尚未见关于手性拆分的研究。上述 3 种手性化合物尚未见以 HPLC 手性流动相法拆分 的研究。
本实验首次建立了用 RP-HPLC 结合 SBE-β-CD 该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上述 3 种药典品种的方法, 考察了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的浓度、pH、缓冲盐的种类 和浓度、有机相的种类和比例、柱温等对药物对映体 拆分效果的影响,选择最佳的手性分离条件。探讨了 SBE-β-CD 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拆分含 N 碱性 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优势,其拆分机制可能与药物分 子的构型以及分子中 N 原子的个数和位置有关。
中性环糊精( HP-β-CD) 。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手性流动相; 对映体; 磺丁基醚-β-环糊精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2494( 2012) 13 - 1069 - 05
Study on Chiral Separation of Three Drugs Collected Pharmacopoeia N-alkyl Group by HPLC Using Chiral Mobile Phase Additive and Its Mechanism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色 谱 柱: Alltima C18 柱 ( 4. 6 mm × 250 mm,5 μm) ; 流动相为乙腈-水( 含磺丁基醚-β-环糊精、磷 酸二氢钠,加磷酸调 pH 为 2. 5) ; 流速: 0. 8 mL · min - 1 ; 柱温 25 ℃ ; 进 样 量: 5 μL; 检 测 波 长: 284、 254、278 nm。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在 HPLC 拆分外消旋化合物的方法中,手性流 动相添加剂法( CMPA) 有其独特的优点,不需以手 性试剂衍生,也不需价格昂贵的手性柱,只要在流动 相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少量手性添加剂,从而改变样 品中对映体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吸附或分配系 数,就能用普通的正相或反相柱分离。
磷酸氯喹,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维拉帕米均为 常用的 3 个消旋体药物,分别收载于《中国 药 典》 2010 年版 ( 图 1) 。《英 国 药 典》2011 版、《欧 洲 药 典》7. 0 版、《美国药典》33 版、《日本药局方》15 版 对盐酸维拉帕米、马来酸氯苯那敏均有收载,磷酸氯 喹 在《英 国 药 典 》2011 版、《欧 洲 药 典 》7. 0 版、
ABSTRACT: OBJECTIVE To performe chiral separation of three pharmaceutical racemates collected in Ch. P 2010 containing N-alkyl groups,including verapamil hydrochloride,chlorphenamine maleate,and chloroquine diphosphate by using SBE-β-CD as a mobilephase additive in an HPLC system. METHODS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an Alltima C18 column.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 and a phosphate solution added with SBE-β-CD and NaH2 PO4 ,whose pH value was adjusted to 2. 5 by phosphoric acid.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0. 8 mL· min -1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 . The UV detection was carried out at 332,264 and 278 nm,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separation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including CD types ( β-CD,HP-βCD) ,SBE-β-CD concentration,pH value,oven temperature,and buffer concentration. RESULTS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able to separate the three racemates and the mechanism had been discussed. CONCLUSION Three racemates can be separated on C18 column using SBE-β-CD as a chiral mobile phase additive. This method might be applied to separate various types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enantiomers which have N-alkyl groups in the chemical structure. KEY WORDS: HPLC; chiral mobile phase additives; optical enantiomers; SBE-β-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