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最新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α-氨基膦酸酯的开题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α-氨基膦酸酯的开题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分离α-氨基膦酸酯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α-氨基膦酸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化合物,其中包括多种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分子。

由于它们的立体结构不同,会导致药效、代谢以及毒性等方面的差异,而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有效地分离手性化合物,因此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适用于α-氨基膦酸酯手性分离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以实现对立体异构体的检测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
1.实验仪器: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旋光仪等。

2.选择手性固定相:通过对不同类型手性固定相的筛选,选出最适合分离α-氨基膦酸酯的固定相。

3.优化液相条件:考虑到不同的液相条件会影响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我们将尝试调整液相组分、pH值和流速等参数,寻找最佳的分离条件。

4.建立分析方法:确立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并考虑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精确性和重复性等指标。

四、研究意义
通过对α-氨基膦酸酯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研究,可以为药品制造、医药研究和毒性评估等领域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手性分析方法,并为手性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此外,我们还可以获得更多对α-氨基膦酸酯的手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高效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研究进展一、概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推进,对中药成分进行精确、高效的定量分析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其研究进展和应用成果对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药研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中药制剂以及中药复方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中药成分的精确测定,不仅可以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还可以为中药的质量控制、药效评价以及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法还可与多种检测技术联用,如质谱技术、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等,从而实现对中药成分的全面、深入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药研究的深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者们正致力于提高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稳定性,以更好地满足中药研究的需要。

对于中药复杂体系的分离和分析,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策略,如多维色谱技术、在线富集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定量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方法的不断完善,相信高效液相色谱法将在中药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1. 中药成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中药成分定量分析是中药现代化和标准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中药质量、提升中药疗效以及推动中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定量分析能够准确测定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从而确保中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这有助于避免因药材来源、采收季节、炮制方法等因素导致的中药质量波动,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成分定量分析有助于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应用广泛,本文对其在药物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药物分析;研究;进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HPLC)是一项柱色谱分离技术,因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组分易回收、样品处理较简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测定。

随着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的联用技术的发展,HPLC的应用将愈加广泛[1]。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的常规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药物分析中的最主要的分析方法,常被作为常规分析和检验方法[2]。

近年来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多,陈英红等通过对人参糖肽注射液中多糖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组成糖分析,建立了人参糖肽注射液特征图谱。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可有效控制人参糖肽注射液的质量,同时可作为酸性杂多糖的测定方法。

陈金泉等建立抗艾滋病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喷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的HPLC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同一色谱体系实现对四种药物的分析,该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这些研究充分利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的特点。

二、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测定中的研究进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的分析方法,其作为药物分析中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的重要方法。

(一)在鉴别中的应用。

HPLC用于药物鉴别时,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实验。

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在HPLC法中,保留时间与组分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是定性的参数。

如头抱拉定、头孢噻酚钠等头孢类药物以及地西泮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等多种药物均采用HPLC法进行鉴别。

(二)在有关物质检查中的应用。

浅谈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目前手性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目前手性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体进行分离。铜和锌等都是常用的配位金属。氨基酸及衍生物、 多巴胺、氧氟沙星等均可用此类方法分离[4]。由于目前为止还未 发现任何一种试剂可以作为通用型试剂,所以在选择手性试剂时 可能会经过多次尝试,选择分离效果最好的手性添加剂。
2.3 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DR)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使用手性衍生化试剂法:①手性化 合物对映体中有氨基、羟基或羧基等基团,其容易发生衍生作 用;②反应产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手性试剂具有稳定的手 性性质,以及较高的光学纯度,不易发生变化,不会在色谱条 件下发生消旋化反应[5]。根据手性化合物对映体中有氨基、羟 基或羧基等基团以及分离效率之间的差别,将反应产物进行分 离。胺类试剂、酰化试剂氯甲酸酯类等均是目前常用的衍生化 试剂。因为该类方法是使用普通色谱柱,因此成本较低,分离 的灵敏度较高。
过去常使用酶消化法、分布结晶法等非色谱方法对手性药 物进行拆分,拆分过程耗时、烦琐,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近 年来随着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手性药物进行拆分方面有 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 目前在手性药物进行拆分时较为常用的 方法有气象色谱、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 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其反应速度快、效率 高、准确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5,35(7):1127-1133. [2] 刘丽敏.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草药和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D].成都:西南大学,2008. [3] 潘永玉.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方法与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
沈阳药科大学,2007. [4] 康自华,阳小成,陈婷.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广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色 谱分析方法,其与传统色谱法相比,具有效率高、灵敏性高和 分析分离速度快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上可对所有的 热稳定性差、沸点高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分 析,其不仅可用于对手性药物的定量分析,而且可用于制备分 离,在手性药物分析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手性固定相拆分手性药物研究进展李雪;李优鑫;张勇【摘要】A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used for drug analysis,HPLC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enantio separating of chiral drugs,and CSP is a key factor of isolation effect. Reviewed the advances in enantio separating of chiral drugs by CSPs latest years and predic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最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对手性药物的拆分具有广泛的应用,而手性固定相(CSP)则是拆分效果的关键因素。

介绍了近几年手性固定相在手性药物拆分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125-1127,1132)【关键词】手性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作者】李雪;李优鑫;张勇【作者单位】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R917手性,指化合物具有结构上镜像对称而又不能完全重合的分子,作为自然界生命基础的生物大分子都具有手性,人们所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也具有手性。

手性分子两对映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手性药物进入人体往往一种对映体有效而另一种无效甚至具有毒性。

20世纪60年代,一种称为反应停的孕妇使用的镇定剂,上市后导致1.2万名婴儿的生理缺陷,因为反应停的右旋体为止吐药,而左旋体具有强烈的致畸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的可信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为了让我们的国民有更好的医疗服务,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医疗技术,让我们的医疗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虽然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还不算很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效液相色谱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要想让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更加的得心应手,就必须要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用法,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是将一种分离分析技术用于对药品进行相应的分析,而构成高效液相色谱的仪器并不是一台单独的仪器,而是由四元泵、进样器、检测器等关键元件构成,确保所有的仪器都是完好的,这样才能保证仪器的工作。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药物分析;应用1 简析目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以及优势1.1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系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对供试品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组分在柱内被分离,并进入检测器检测,由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和处理色谱信号。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三高一广一快”的特点高压:因为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过程中,流动相是液态的。

因此在进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大的阻力,因此,为了保证高效液相色谱的工作效率,必须采用高压的方法来保证流相可以迅速的通过。

高效:所谓的高效指的就是分离的效能比较高。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可以达到的效果是将固定相和流动相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高灵敏度:高灵敏度是指紫外线检测测器的灵敏度较高。

应用范围广:高效液相色谱可以将部分有机物进行分离和分析,因此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而且还可以将沸点高的特殊物质分离出来,与其他的方法相比,它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普通的样本,需要十五到三十分钟的时间,而一些特殊的杂质,只需要五分钟,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分析效率要高得多。

2 高效液相色谱的主要类型2.1 吸附色谱所谓的吸附色谱,就是一种可以根据不同物质之间的吸附量的差别,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因此,在采用吸附色谱的方法时,要考虑到材料的状态。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新进展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常常被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UHPLC技术也不断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科学发明和创新。

一、UHPLC技术的定义UHPLC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技术,在传统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增加了更高的压力,并且使用更小的颗粒来作为填充物。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UHPLC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同时,UHPLC技术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分析数据。

二、UHPLC技术的应用UHPLC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领域,UHPLC技术可以用来进行药物的纯度、杂质和残留物的分析。

在食品安全监测方面,UHPLC技术也可以用来对食品中的残留物和添加剂进行分析。

在环境监测领域,UHPLC技术可以用来监测水质和空气中的污染物。

在未来,UHPLC技术还将继续扩展其应用领域,成为更加普及和受欢迎的分析技术。

三、UHPLC技术的新进展1. 柱技术的发展UHPLC技术柱技术是UHPLC技术中的核心部分。

随着UHPLC技术的发展,柱技术也在逐步进步。

目前,柱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此外,柱技术也可以用于更复杂的样品分析。

2. 离子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离子色谱联用技术(Ion Chromatography, IC)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分析技术之一,但是IC技术在过去并不适用于UHPLC技术。

然而,最近UHPLC技术和IC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可能,这为一些需要离子色谱分析的化合物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分析手段。

3. 软件的改进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UHPLC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变得越来越令人关注。

因此,软件的改进也逐渐成为新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软件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提供更加完整的数据处理。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分离酸性化合物对映体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分离酸性化合物对映体
3 结果与讨论
3. 1 流动相中异丙醇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3. 1. 1 在涂敷型 CDMPC 柱上的分离 改变流动相正己烷中异丙醇的浓度 (含 0. 1 %三氟乙酸) 对这 6 种酸性化合物进行手性分离 ,结果见表 1 。图 1 是它们在 CDMPC 柱上的对映体色谱分离图 。
2003204207 收稿 ;2003208225 接受 本文系浙江省分析测试基金资助项目
2. 04 2. 06 2. 06 1. 07 1. 07 1. 08 1. 23 1. 23 1. 23 1. 12 1. 12 1. 11
5. 80 6. 48 7. 02 0. 24 0. 29 0. 57 1. 47 1. 77 1. 89 1. 36 1. 36 1. 39
(浙江大学化学系 杭州 310027)
摘 要 在自制的涂敷型纤维素三 (3 ,52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 (CDMPC) 和 Pirkle 型 (S , S)2Whelk2O1 两种手 性柱上 ,对 6 种酸性化合物 (西替立嗪 、外消旋萘普生 、托品酸 、布洛芬 、酮洛芬以及 2 ,22二苯环丙烷羧酸) 进行 了对映体分离 。考察了在流动相正己烷中 ,不同的醇类添加剂 、酸性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研究了溶质的 体积大小及空间立体结构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手性识别机理 。
3. 41 10. 43
5
2
1 0. 83 2. 27 4. 76
2
13. 22
5
2
1 1. 80 4. 27 12. 03
1. 26 1. 25 1. 30 1. 13 1. 14 1. 18 1. 02 1. 03 1. 04 1. 10 1. 07 1. 04
溶质 Solu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化学!生物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最新研究进展

赵 峰(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云南 昭通 657000)摘要:综述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发展过程,介绍手性冠醚类、Pirkle型、配体交换型、大环抗生素、多糖类、环糊精类、分子印迹类、蛋白质类、手性聚合物类手性固定相在2006~2007年的发展过程,展望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发展前景.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中图分类号:O65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322(2008)05-0010-09

收稿日期:2007-11-19作者简介:赵峰(1966) ),男,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色谱分析研究.

1 手性固定相的分类手性固定相(chiralstationaryphase,CSP)是通过物理吸附或者化学键合的方法把手性化合物键合到固相载体如全多孔硅胶上,已经研究过的几百种手性固定相有不少已成为商品柱.这些手性固定相可分为如下大类:(1)Pirkle型手性固定相;(2)配体交换型手性固定相;(3)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4)多糖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5)手性冠醚类手性固定相;(6)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7)分子印迹手性固定相;(8)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9)手性聚合物固定相;(10)其他手性固定相.在这些大类中,具有好的性价比的应该是多糖类、Pirkle型以及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1].

2 手性固定相的手性识别基本原理各种不同的手性固定相具有不同的分离模式,从理论上讲,不管选择何种固定相,分离何种对映体,手性分离或手性识别都必须同时有三个相互作用点,这些作用中至少有一个依赖立体化学.该原理1952年首次由Dalgleish提出,称÷三点作用原理",用图1可以说明.

图1 三点作用原理将手性材料固定在硅胶表面,其中含有A、B、C三个作用点,与溶质的一个对映体相应的三个点A'、B'、C'作用,而与另一对映体则无C-C'作用力.如果C-C'作用力不等于C-D'作用力,则该外消旋体就有可能被拆分.÷三点作用"的作用力可以是氢键、偶极作用、范德华力、包合作用以及立体阻碍等.

3 各种手性固定相的最新研究进展3.1 冠醚类手性固定相(grownetherCSP)冠醚是具有一定大小空腔的大环聚醚化合物,呈王冠状结构,环的外沿是亲脂性乙撑基,环的内沿

#10#

第30卷 第5期Vol.30No.5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ZhaotongTeacherpsCollege2008年10月Oct.2008是富电子的杂原子,如氧、氮、硫等.用手性冠醚作固定相分离手性化合物的主要依据是溶质分子与手性冠醚环腔形成主客体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不同.冠醚的手性÷臂障"越大,其手性识别能力越高.1974年Blasius[2]和Cram[3)5]等最早报道了冠醚的合成和在色谱中的应用.197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Cram用手性冠醚做液相色谱固定相,开创了÷主-客"体作用原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M.H.Hyun教授潜心从事冠醚类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论文[6)13],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图2为M.H.Hyun教授在2007年发表的论文[13]中合成的手性固定相.利用N-甲基酰胺和2,3,11,12-18-冠-6四羧酸键合合成.图中1为2,3,11,12-18-冠-6四羧酸.

图2 手性固定相的结构图3 环糊精的结构3.2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cyclodextrinsCSP)3.2.1 固定相的合成环糊精(Cyclodextrins,简称CDs)是一类由不同数目的吡喃葡萄糖单元以A-1,4-糖苷键相连并互为椅式构象的环状寡糖化合物,常见的是它的6,7,8聚体,即A,B,C-环糊精.如图3是环糊精的结构[14].环糊精是应用次于Pirkle型的手性固定相.1984年由Arm-strong的研究组首次把环糊精键合到二氧化硅上用做HPLC的手性分离固定相.除了3种天然的环糊精A、B、C-环糊精外,还存在着大量衍生物.环糊精的手性识别主要来自环内腔对芳烃或脂肪烃类侧链的包容作用,以及环外壳上的羟基与药物对映体分子发生氢键作用.B-环糊精手性键合固定相对形成包含物有适宜大小的内腔,适用于较多药物对映体的拆分[15].

图4 手性固定相的合成过程#11#

赵峰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最新研究进展第5期2007年阿尔及利亚的KahinaSiAhmed等人用苯基-氨基甲酸酯-丙基-B-环糊精合成了手性固定相[17],合成过程如上页图4所示.3.2.2 环糊精的三种拆分机理3.2.2.1 包含作用机理环糊精能与手性分子形成包含物已经X-衍射、NMR、UV及色谱证实,如VitaminA能与B-环糊精、26-O-二甲基-B-环糊精形成包含物虫剂对氯苯基苯磺酸酯与B-环糊精形成包含物3.2.2.2 缔合作用机理-包含作用机理的发展D.W.Amstrong等认为,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手性拆分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物不是简单的包含作用,而是形成强有力的缔合作用,作用力源于偶极-偶极作用、范德华力等.3.2.2.3 构象诱导作用机理A.Venema等认为,在2,3,6位的衍生化基团有利于分子间的相互诱导作用,增强环糊精空腔的柔韧性,使被分离分子的手性中心易于与环糊精的手性部分接近,因而拆分能力增强.K.Kano等报道了通过X-衍射证明A-环糊精经全甲基化后,分子的柔韧性增强,能与邻甲基苯甲酸形成稳定的包合物.3.3 多糖类手性固定相(polysaccharidesCSP)多糖类衍生物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和直链淀粉衍生物.直链淀粉与纤维素都是由D-葡萄糖单元构成,纤维素是以葡萄糖B-1,4-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线性聚合物,直链淀粉是葡萄糖以A-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葡萄糖单元具有手性,因此纤维素和直链淀粉是具有光学活性的聚合物,它们本身表现出一定的手性识别能力,但其直接做固定相选择性低,然而其衍生物作为CSP具有较高的手性识别能力,能拆分大量的对映体.1984年,Okamoto[17]采用物理涂布的方法把多糖类衍生物固定在大孔硅胶上用作HPLC的手性固定相,达到了很好的手性色谱分离效果.从那时起,Okamoto研究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制备了上百种多糖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并在HPLC上分别评价了它们的手性色谱分离性能,并最终实现了多糖类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商品化生产[18],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多糖类衍生物的合成主要是通过酯化或醚化的方法来完全取代葡萄糖结构单元上的羟基,从而引入具有不同分子.其衍生物主要可分为苯基氨基甲酸酯和苯甲酸酯两大类.200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胜等人合成了纤维素的衍生物-叠氮基纤维素氨基甲酸苯酯,然后用来合成手性固定相[19].2006年Okamoto课题组利用纤维素和直链淀粉的烷氧基氨基甲酸苯酯衍生物(图5)合成了一系列的手性固定相[20],并且用来拆分12种手性药物,效果良好.

图5 纤维素和直链淀粉的烷氧基氨基甲酸苯酯的结构3.4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刷型固定相)(brushtypeCSP)在手性液相色谱领域,Pirkle型手性固定相是目前使用量大、适用面广、对手性识别机理揭示较深

#12#

第30卷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总第120期)的一类重要CSP.这类固定相研究主要贡献应归功于美国Illinois大学的PirkleWH研究组,故称Pirkle型手性固定相,因其结构特点也常称刷型手性固定相.Pirkle型手性固定相具有确定的化学结构,其共同结构特征是在手性中心附近至少含有下列基团之一:P-酸或P-碱芳基;极性氢键给体-受体;形成偶极相互作用的极性基团;大体积非极性基团,提供立体位阻、范德华作用或构型控制作用[21)24].在该类CSP上的对映体分离通常通过以下几种作用而发生:(1)被分离溶质与CSP芳环的P-受体和P-授体之间的P-P作用;(2)CSP上的仲胺、羰基基团与溶质的酸性质子、羟基、氨基之间的氢键作用;(3)偶极-偶极作用;(4)大体积非极性基团靠近CSP手性中心而产生的空间立体效应.2007年沈阳药科大学的张丹丹等人利用R-(+)-1,1-'联萘-2,2'双氨合成了一种Pirkle型手性固定相[25].同年中国农业大学的王敏课题组合成了另一种Pirkle型手性固定相[26].3.5 配体交换型(LEC)手性固定相(CSP)这类固定相是利用配体交换的分离机制而制成的固定相,即一个金属离子可结合一个配体分子和一个对映体溶质分子,形成可逆的非对映体复合物,以达到分离对映体的目的.这类手性固定相的液相色谱多用于氨基酸或者肽类的拆分,这类色谱多用含水流动相,其中加入适量螯合的金属离子.2006年日本Mukogawa女子大学的刘跃琪等人用chitosan(聚氨基葡糖)和chitin(甲壳质)合成了配体交换型的手性固定相[27].使用的流动相为含有Cu(Ò)缓冲溶液或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混合液,可用来分离部分氨基酸对映体以及生物学上重要的氨基醇等.图6和图7是文[27]中有关图形.

图6 聚氨基葡糖和甲壳质的结构

图7 对映体与硅胶表面键合Cu(II)-聚氨基葡糖络合物反应模型3.6 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macrocyclicantibioticsCSP)自1994年Armstrong等[28]首次将糖肽类抗生素作为手性选择剂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以来,这类手性固定相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被证明是一类非常有效的HPLC手性固定相.相继报导了万古霉素(vancomycin,VA)、利福霉素B(rifamycinB)、硫链丝菌素(thiostrepton)、替考拉宁(teico-plain,T)、瑞斯托菌素A(ristocetinA)、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C)等大环糖肽类抗生素作

#13#

赵峰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最新研究进展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