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一)

合集下载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性氨基醇具有广泛用途,所以合成手性氨基醇仍是学者们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手性分离的发展必定会促进手性药物的发展,而且也为手性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地分析手段,以氨基酸为手性源的手性固定相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基于氨基酸类的手性固定相的研究,一方面要制备出合适的链结构;另一方面,也要找到好的搭载体,使其更好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手性固定相来进行分离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

关键词:氨基酸;手性源;固定相1、概述人工合成的手性聚合物与天然大分子相比,在结构和键的连结方式上更具多样性。

手性聚合物一般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具有比较规整的高层次结构,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手性识别能力,目前已手性固定相及手性分离膜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用螺旋聚甲基丙烯酸三苯甲基酯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性固定相,对很多外消旋体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

目前,制备与天然大分子具有类似结构的聚合物,特别是氨基酸衍生的旋光性高分子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旋光性聚酰胺、旋光性聚酯以及旋光性聚酰胺酰亚胺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在手性分离、手性液晶、手性催化剂、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氨基酸(Aminoacid)是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成分,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它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典型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不仅是生物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且是手性助剂和有机合成中的物质基础,以氨基酸为基础合成的聚合物也将显示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

利用氨基酸进行合成手性聚合物的研究从1960年开始[20],带有由于特有的不对称结构以及生物相容性能手性氨基酸侧基的聚烯烃在药物输送、生物降解材料,手性固定相、手性不对称催化合成以及金属离子吸附剂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手性氨基酸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它的稳定多肽α-螺旋构象,所形成的聚合物也可以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在有机化学的领域中,分子的手性性质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手性化合物。

一、手性的定义和意义手性(Chirality)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指的是一种物质和其镜像异构体之间不能通过旋转和平移相互重合。

简单来说,手性是指有“左右之分”的物质。

手性分子在光学活性和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手性识别的基本方法1. 光学方法光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手性识别方法之一。

通过光学活性物质和手性分子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到光学旋光现象。

其中,旋光度([α])是描述光学旋光现象的参数,它可以用来确定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

光学旋光仪是常用的光学实验仪器,可精确测量旋光度。

2. 核磁共振方法核磁共振(NMR)技术在手性分析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核磁共振谱图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信息。

特别是在核磁共振手性对应(NMR enantiodifferentiation)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对手性分子进行直接判断。

3. 色谱法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识别方法。

手性分析的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在手性色谱中,通过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手性分子的识别。

三、手性分离的基本方法1. 晶体学方法晶体学方法是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的重要手段。

通过晶体生长过程中手性关键因素的调节,可以实现手性分子的分离。

手性晶体学方法具有高分离效率、高拆分选择性的优点。

2.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

通过液体萃取剂与手性物质之间的配位或溶解、分配等作用,实现手性物质的分离和富集。

3. 手性催化方法手性催化方法是手性分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手性特异性的手性催化剂对手性底物进行催化反应,可以控制手性产物的生成,从而实现手性分离。

四、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应用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手性色谱分析..

手性色谱分析..

1手手性性高高效效液液相相色色谱谱法法**手手性性药药物物分分析析的的概概念念 **常常用用手手性性高高效效液液相相色色谱谱法法 手手性性衍衍生生化化试试剂剂法法 手手性性固固定定相相法法 手手性性流流动动相相添添加加法法2手手性性的的概概念念::一一种种镜镜像像反反射射的的对对称称性性3手性分子: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上互成镜像的分子,称之为对映异构体。

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是最常见的手性结构。

根据对偏振光的作用不同可分为R、S体,两者的等量混合物称之为消旋体。

OH COOHHCH3OHCOOHHCH34Mirror Mirror手手性性异异构构体体在在药药理理学学效效应应上上的的差差异异 ● Pfeiffer 规则:● 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 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越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大。

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种实体! 5对对映映体体与与生生物物大大分分子子的的三三点点作作用用c abdabd cαγβαβγ手性分子的a 、b 、c 三个基团与受体分子的活性作用点、、结合,是高活性对映体(优映体)。

手性分子的a 、b 、c 三个基团中只有a 和b 与受体分子的活性作用点和结合,是低活性对映体(劣映体)。

6在未研究清楚两种单一对映体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时,以消旋体给药往往会影响药物质量,甚至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人工合成药,当时投入使用时是两种对映体的混合物。

7反应停:五十年恩怨发展趋势:劣映体本身或其代谢物产生毒副作用,不再使用外消旋体。

外消旋体转换成单一对映体,不仅提高质量,还延长药物寿命。

如: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活性更强,左旋氧氟沙星临床使用剂量是消旋体的一半。

10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手性化合物是指具有手性的分子,即左右对称结构,但并非重叠在一起的镜像体。

手性分子在生物学、医药等领域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效果,因此,准确分离和识别手性化合物对于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性识别技术研究手性识别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区分和识别不同手性化合物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手性识别技术包括色谱法、光学活性度法、核磁共振法等。

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手性识别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手性固定相与手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固定相的选择十分重要,可以选择手性萃取相、手性离子液体等。

色谱法在手性分离中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也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等领域。

光学活性度法是基于手性化合物对旋光性的不同反应。

通过测量手性化合物在旋光仪中的旋光度,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手性化合物,并进一步进行识别和分离。

然而,光学活性度法只适用于具有旋光性的化合物,对于不具有旋光性的手性化合物则无法进行准确的识别与分离。

核磁共振法是利用核磁共振谱仪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析与鉴定的方法。

通过测量手性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并与已知的手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其是否为目标手性化合物。

核磁共振法具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较为昂贵,操作复杂,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

二、手性分离技术研究手性分离技术是指将混合系统中的手性化合物有效地分离出来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性分离技术包括手性毛细管电泳、手性膜分离、手性离子交换层析等。

手性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手性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毛细管内引入手性添加剂,利用手性选择性质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

其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水溶性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膜分离是利用手性膜材料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表面手性识别,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目标手性化合物。

手性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适用于分子尺寸较大的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1、概述首先,这里所说的手性化合物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手性中心的对映或者非对映异构体,而不包含氮磷等含有孤电子对的手性中心化合物。

不对称性碳原子,需要具有四个不同的取代基,空间上形成不对称四面体,对映异构体之间形成镜面对称,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能够完全重合,如下图1所示。

Fig.1Diagram for enantiomers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使偏振光旋转的能力,据此对映异构体可以分为左旋与右旋。

在非手性环境下,对映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特性),相同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熵焓等)以及同样的色谱保留行为等。

但在手性环境中对映异构体之间的某些性质则表现出不同,这也是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的基础。

对映异构体需要对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进行区分,如下图2所示。

左右两个示意化合物结构的相同点在于均具有两个手性中心,不同点则在于左图的两个手性碳原子之间不存在对称平面或轴,而右图则存在对称平面。

因此在左图中,1S,2R与1R,2S为外消旋体;右图中1S,2R与1R,2S为内消旋体。

Fig.2Name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mesomer and racemate对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可使用其他手性试剂(如酒石酸钠)与待拆分的化合物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然后根据非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离单元操作。

而在分析实验室中,一般是采用色谱法进行拆分,其中包括使用手性固定相法以及在流动相中添加手性流动相形成手性拆分环境的方式。

其中手性固定相拆分法包括气相色谱以及液相色谱。

对于气相色谱拆分手性化合物,其拆分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手性固定相的种类以及色谱分离的温度。

一般气相用于低沸点的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对于有机酸碱等极性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一般需要先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使之形成相应的酯或者酰胺。

用于气相手性拆分的手性固定相均为环糊精衍生物类,包括β以及γ环糊精,α环糊精比较少;其最高耐受温度不会超过220℃,而且分离温度超过120℃的时候,固定相的手性选择性开始降低;超过200℃的时候,固定相的手性选择性几近与无。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来源/作者】北纳创联1. 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双选择单元CSP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包含奎宁、奎尼丁、辛可宁、辛可尼丁4种手性化合物(见图1),其结构中含有5个手性中心,是一类“优势骨架”,不仅在手性催化剂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而且也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分子手性选择单元,被用于制备手性固定相,并在含羧基、磷酸基或磺酸基的强极性手性化合物中实现高效手性分离。

金鸡纳生物碱手性固定相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通过共价键与硅胶结合,色谱柱耐用性强;②分离度高;③具有广泛的溶剂适应能力;④可根据被拆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设计和调整,4个异构体具有互补性。

Lindner等将金鸡纳碱和手性氨基磺酸相连,构成小分子双手性选择单元两性离子对固定相(商品名ChiralpakZWIX+),实现了肽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两性离子选择单元之间的协同配对作用成为手性交互识别的基础,在最近的研究中,大量实验工作的目的是为这些ZWIX系列找到一个高效通用的筛选方案并提出明确的优化方法。

实验证实,以甲醇作为流动相,低含量的水的存在有利于峰的形状、分辨率、分析速度、样品的溶解度和质谱检测性能。

乙腈或四氢呋喃的参与可以帮助调整保留时间和选择性。

流动相中甲醇、乙腈(或四氢呋喃)、水按体积比49:49:2可以将分离效果达到最佳,在对两性电解质实现成功拆分或立体选择分离方案中也将其他一些参数考虑在内。

Krawinkler等制备了新型奎宁⁃杯芳烃手性固定相。

研究表明,将奎宁固定相中手性选择单元奎宁9⁃位脲键氨基上的叔丁基转变为杯芳烃,形成奎宁⁃杯芳烃手性固定相时,在含0.5%(v/v)醋酸的氯仿流动相中,对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和芴甲氧羰酰基保护氨基酸的保留指数均有提高。

分离机理研究表明,杯芳烃也是手性分离的识别位点,其立体结构为手性分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结语2011年,Cavazzini等在综述中阐明:“由于手性有机催化剂在对映体分离中具有特别的优势以及其高度的可修饰性,将成为制备新型CSP最成功的手性选择单元”,这意味着新的手性选择单元即将产生,也为双手性选择单元CSP提供了更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手性HPLC中,手性固定相是实现对映体拆分的基础,并有多种类型。

手性固定相可以根据其化学类型分类为:①“刷型”手性固定相;②手性聚合物固定相;③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④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⑤蛋白质手性固定相;⑥配体交换手性固定相;⑦冠醚手性固定相等。

手性固定相也可以根据它们与被拆分的对映异构体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第一类是通过氢键、π—π或偶极吸引等相互作用与对映异构体形成配合物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N—硝基苯甲酰基氨基酸或N—萘基氨基酸酯手性固定相属于该类;第二类是通过吸引和包合作,用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大都属于该类;第三类是具有手性空穴的手性固定相,对映异构体进入手性空穴后形成包合配合物被拆分,这类手性固定相主要为环糊精,冠醚手性固定相和螺旋型聚合物(如三苯甲基丁烯酸酯)也属于该类;第四类是通过对映异构金属配合物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也称为手性配体交换色谱(chiral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CLEC);第五类是通过疏水和极性相互作用进行手性拆分的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的分类手性固定相按其分离机理分为以下几类:含有手性空腔的手性固定相:其中包括衍生化纤维素手性固定相、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冠醚手性固定相、合成手性聚合物、手性印迹凝胶相。

纤维素是纯天然高聚物,具有高度有序螺旋状结构。

这种结构可对对映体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将其羟基衍生化后,降低了它的极性,增加了手性固定相与被拆分分子的作用点处的空间位阻,从而改善了它的色谱行为和选择性。

将纤维素衍生化后涂覆或键合于硅胶微球上,增加其机械稳定性。

目前大赛路公司(Daicel)的手性固定相制备技术很成熟。

它现有的商品柱及其性质见下表:其中O系列的都是涂覆型手性固定相;I系列的都是键合型手性固定相。

环糊精为D-吡喃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相互结合互为椅式构象的环状低聚糖,通常含有6~12个吡喃葡萄糖单元,其中有实用意义的是含有6、7、8个单元的α-CD, β-CD, γ-CD。

HPLC中的手性固定相

HPLC中的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配体交换型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配体交换型手性固定相:
– 配体结合型的手性固定相主要用于生物相关性 物质的手性分离,如氨基酸和羟基酸。只有那 些具有2个或以上可供螯合的基团的对映体, 才能在这一类固定相上分离。 – 常见的金属离子,有Cu(II)、Zn(II)、Ni (II)等,其中以Cu(II)为多用,Zn(II)分 离含羟基的氨基酸效果最好。 – 如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基团或杂原子时,分离 情况会有所不同。
经典手性固定相
• 环糊精型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环糊精型手性固定相:
– 大多数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只适用于反相色谱, 分可以被用于正 相色谱,如Cyclobond I RN或SN,因其可作为 π电子供体,具有π电子接受能力的被分析物可 以正相色谱的方式保留在这种手性固定相上。
经典手性固定相
• 人工合成多聚体型手性固定相:
– 通过加聚反应制备的含手性基团的线性聚合单 螺旋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酰胺,是这 类手性固定相的主要代表,最早的该类手性固 定相是1979年合成的单螺旋三苯甲基-甲基丙 烯酸酯。 – 螺旋形是该类固定相产生手性识别能力的主要 原因,碳水化合物、醚类、胺类、卤化物和有 机含磷化合物都有在该类固定相上分离的成功 例子。
经典手性固定相
•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
–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最早于1970年代末由Pirkle课题组 研制。该类手性固定相是将小分子手性选择物质键合 到固体载体(如硅胶)上得到,通常被称作Pirkle型、 刷型或π电子给予或π电子接受型手性固定相。 – 刷型固定相的手性分子主要分布在惰性基质的表面, 容易接触到被分析物质。在被分离物与固定相间的主 要相互作用是π-π相互作用,同时也存在其他类型的相 互作用,如氢键、偶极-偶极作用、空间位阻等。 – 由于良好的载样能力,Pirkle型固定相非常适用于临床 前少量药物的HPLC手性分离制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一)
【来源/作者】北纳创联
原标题: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摘要:手性固定相(CSP)作为手性色谱分离的核心技术,在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分离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双手性选择单元结合作为CSP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两种手性选择单元相结合的CSP可增加手性识别位点,显著提高分离效果。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在手性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医药、化工和特殊材料等众多领域,手性化合物得到广泛应用,而多数手性化合物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性能往往差异很大,给人们的研究及应用带来不便。

随着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糖化学、中药学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化学合成和天然获得的手性化合物大量涌现,因此,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成为当今手性分析科学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

高效手性液相色谱(ChiralHPLC)作为分离、分析和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先进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高效手性液相色谱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分离关键依赖于手性固定相。

目前,HPLC手性固定相最有效的手性选择单元为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壳聚糖和环糊精等)和大环化合物(包括环肽类、大环抗生素等)等多手性中心物质。

近期研究证实,将两种优势手性选择单元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多重识别位点”(multirecognitionsites)的手性固定相(CSP),能显著提高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效果。

下面主要针对双选择单元手性色谱固定相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描述。

1.多糖⁃冠醚(或杯芳烃)双选择单元CSP。

2014年,Lu等将壳聚糖(chitosan)⁃杯[4】芳烃通过醚键连接在一起,键合到硅胶表面,成功获得壳聚糖⁃杯[4]芳烃双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CCS4),将CCS4和传统ODS柱分离8种单取代苯以及6种核苷酸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由于壳聚糖和杯芳烃单元的亲水⁃亲油、π⁃π作用等混合模式,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卢静通过计算得到壳聚糖的键合量为9.07μmol/g,杯[4]芳烃的键合量为41.1μmol/g;热分解温度达280℃,说明该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考察了温度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CCS4对分析物的保留越弱。

2015年,Wang和Lu等又通过“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将两个环糊精(cyclodextrin,CD)单元连接,形成双层双手性选择单元固定相(DNPCDCSP),将DNPCDCSP和单个环糊精手性固定相(N3CDCSP)对手性酸等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发现,双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分离效率高于单个环糊精手性固定相。

同课题组的张丽芳等也通过“点击化学”构建了一种新型“天然⁃乙酰基衍生化”三唑桥联杂化复式环糊精手性固定相(ANCDCSP),该固定相可提供包合作用、氢键给体、氢键受体、偶极⁃偶极作用等多重识别位点以及底层和顶层环糊精间的协同效应,对多数手性分析物的分离度优于课题组先前制备的复式天然环糊精手性固定相(DCDCSP)。

Xiao等和Bao等分别综述了环糊精CSP的研究进展,指出化学修饰环糊精可以改变其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取代基的引入也可以在CD与被分析物之间产生新的π⁃π、偶极⁃偶极、氢键及离子对等作用,能大大提高CD的包合容量,扩展其手性分离的范围。

已有研究证实:CD和冠醚、大环抗生素、杯芳烃等偶联起来,不仅可以形成多重识别位点,还可以造就“灵活的边臂”,使两种手性选择单元共同作用,增加了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表现出优越的对映体识别能力和优秀的分离选择性。

Gong等用简便方法合成了新型CD⁃氮杂冠醚固定相(AQ2D18C6⁃CD⁃HPS),并用毛细管液相色谱在高压力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氮杂冠醚和CD,两者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手性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能力。

实验中,在流动相中加入镍(Ⅱ)离子后,带正电的氮杂冠醚修饰的β⁃环糊精可促进与溶质特定的静态、偶极和主客体络合的相互作用。

Zhao等将大环抗生素偶联到CD上,制备了新型CD⁃利福霉素固定相(RCD⁃HPS)和CD⁃万古霉素固定相(VCD⁃HPS)。

它们与被分离的手性化合物通过氢键、π⁃π作用和偶极效应形成多重识别模式,达到高效分离。

RCD⁃HPS是通过溴取代的β⁃环糊精和利福霉素在无水乙腈中人工合成得到的,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利福霉素和β⁃环糊精,研究了该固定相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与几个二取代的苯和一些手性药物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结果表明,利福霉素和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对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选择性好。

VCD⁃HPS是通过溴取代的β⁃环糊精和万古霉素在无水甲醇中人工合成得到的,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万古霉素和β⁃环糊精,研究了该固定相在反相液相色谱中与几个二取代的苯和一些手性药物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结果表明,VCD⁃HPS可以与溶质进行多重相互作用,对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的分离选择性好。

Gong课题组制备了新型CD⁃杯芳烃固定相(C4CD⁃HPS和IPC4CD⁃HPS),杯芳烃与CD的协同作用使该固定相具有极高的选择性,C4CD⁃HPS很好地拆分了在β⁃CD固定相上无法识别的华法林对映体;而IPC4CD⁃HPS分离了拉贝洛尔(labetalol)、扁桃酸甲酯(methylmandelate)、苯丙醇(1⁃phenyl⁃2⁃propanol)等17种手性药物,与单独用环糊精作为手性固定相相比,该固定相表现出了很好的手性分离效果,在分离酮洛芬过程中单独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保留指数α=1.06,而IPC4CD⁃HPS的保留指数α=2.24;在分离华法林过程中单独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保留指数α=1.17,而IPC4CD⁃HPS的保留指数α=2.23。

来源:北京标准物质网
【关键词】双手性硅胶壳聚糖环糊精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