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离工程之手性分离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手性是化学分子的一种属性,即两个非对称的结构镜像对称体。
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也可能不同,如反应性、生物活性等。
因此,在药物开发中,手性分离技术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手性分离技术的介绍手性分离技术是通过化学手段将两种手性的分子分离,使得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更好地研究和利用。
目前,常用手性分离技术包括结晶法、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层析法等。
例如,手性药物通常存在两种非对称的镜像体,即左旋型和右旋型。
如果将一个手性药物的两种形式混合在一起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副作用的产生。
因此,在药物开发中,必须将手性药物中的两种形式分离,以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应用举例:1. 高效液相层析法分离手性药物高效液相层析法是手性分离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采用高效液相相分离技术可以分离手性分子,并获得高纯度的手性化合物。
例如,对于一些使用手性药物设计的治疗方案,可以使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来分离药物的镜像体,以获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
2. 手性药物药效学研究药物的手性对其药效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手性的药物分子会以不同的方式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在体内产生不同的药效。
手性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是药物开发的必要步骤之一。
手性分离技术可用于研究手性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同并获得更准确的药效结果。
3. 获得高度纯净的手性分子在药物开发中,需要使用高度纯净的手性分子来进行化学合成或体内测试。
手性分离技术可用于分离和纯化手性分子,以获得纯净的化合物,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研究的可靠性。
结论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药效学数据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药物研究中,手性分离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加可靠和安全的化学分子。
手性分离方法及其在制药业中的应用

手性分离方法及其在制药业中的应用手性分离是指将一个化合物中的手性异构体分离开的过程。
手性异构体是指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同,但与化学性质相同的物质。
它们常常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和代谢等方面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
因此,在制药业中,对手性异构体进行分离和纯化对于提高药物的效力和降低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手性分离方法及其在制药业中的应用。
手性分离的方法手性分离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两种。
物理分离法主要有晶体分离法、手性柱层析法、手性薄层层析法、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
化学分离法主要有手性试剂法、拆分法和酶法等。
晶体分离法是指利用晶体的对映异构体间形成的晶体格构成分离,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具有成分相对简单、结构相对规则、易于结晶的化合物。
手性柱层析法是指利用手性相对异构化合物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分离手性异构体。
手性薄层层析法是指将手性固定相包覆于薄层层析板上进行手性分离。
手性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基于手性分子在毛细管中运动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
手性试剂法是指使用手性试剂合成手性化合物。
拆分法是指利用天然物质中富集的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
酶法是指利用手性酶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
这些手性分离方法各有优劣,不同的化合物和需要不同的效果时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
手性分离在制药业中的应用手性异构体在制药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手性异构体的生物活性和代谢性质存在巨大差异,对其进行手性分离可以提高药物效力,降低毒副作用。
因此,手性分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对于已经发现的手性药物,需要进行其手性异构体的分离和纯化,以提高药物的效力和降低副作用。
2、对于尚未发现的手性药物,在药物的设计和合成过程中,应该保持手性信息的完整性,并进行手性维度上的控制,以使药物具有更好的效果。
3、手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鉴别药品的真伪和质量。
在中国,由于其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人合一”等理念,有许多假药威胁到民众健康。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Handmade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手性分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中。
它是一种将手性化合物分离成单一的手性异构体的技术。
手性异构体可以是左旋或右旋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生物活性却有很大差异。
因此,分离和纯化手性化合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效率,减少副作用和毒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手性分离技术可以由多种方法实现,例如手动分离、晶体分离、毒素分离、酶催化反应和化学合成。
这些方法中,手动分离和晶体分离是最常用的技术,因为它们具有高效和成本效益的特点。
手动分离是一种最简单但也最繁琐的手性分离技术。
它需要手工操作,在吸附剂上重复多次淋洗和洗脱操作,直到得到单一的手性异构体。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的手性化合物制备,但是对于大规模制备来说太耗时、费力、昂贵并且容易出错。
晶体分离则是一种相对简单和高效的手性分离技术。
它通过在手性化合物的溶液中形成晶体,然后选择出符合要求的手性异构体。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制造药物的情况。
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限制,例如效率不高、晶体生长缓慢和晶体内杂质的影响等。
毒素分离是另一种手性分离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生物毒素的特殊性质来分离手性异构体。
通过利用毒素或其他单一手性化合物的萃取分离,可以有效地减少药物制造成本,并提高药物质量和效果。
酶催化和化学合成也可以用于手性分离,但是这些方法的应用较少。
总的来说,手性分离技术对于药物合成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制造商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并缩短药品生产周期。
作为一个先进的技术,手性分离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未来蛋白质药物,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中。
手性分离的另外一个应用领域是香料和植物精油的制造。
许多香料和植物精油是由手性化合物组成的,因此采用手性分离技术进行生产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保证药物的疗效。
总结:随着药物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性分离技术将会成为未来药品制造的重要领域。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分离与手性识别研究进展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分离与手性识别研究进展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有机合成中,许多药物、农药和天然产物都存在手性,而手性对于它们的活性和理化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实现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对于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和手性材料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性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1. 晶体分离法晶体分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控制晶体生长的条件和添加外界手性诱导剂等手段,使得晶体在生长的过程中选择性地选择一个手性结构。
例如,利用手性晶体生长剂可以选择性地制备出某一种手性的晶体,从而实现手性分离。
此外,晶体分离法还可以通过手性拼接、手性键合等手段实现手性分离。
2. 色谱分离法色谱分离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手性分离方法。
根据手性物质在色谱柱中的不同保留行为来实现手性分离。
目前,常用的手性色谱柱有手性HPLC柱和手性GC柱。
手性HPLC柱适用于分离有机化合物等小分子,而手性GC柱适用于分离挥发性有机物。
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手性分离方法。
该方法利用手性选择性膜对手性分子进行分离和纯化。
例如,通过修饰手性分子的聚合物膜可以实现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渗透,从而达到手性分离的目的。
二、手性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1. 手性配体识别手性配体识别是一种常见的手性识别方法。
该方法通过合成具有手性中心的配体,使其与待分离手性物质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手性物质的分离和识别。
目前,手性配体识别应用广泛,例如在不对称催化、手性固体萃取等领域。
2. 生物手性识别生物手性识别是指利用生物体内的手性体系对手性物质进行分离和识别。
生物体内存在丰富的手性分子和手性受体,可以通过生物手性识别实现手性分离。
例如,通过利用酶的手性识别作用可以实现对手性物质的催化转化。
三、发展趋势和挑战当前,有机合成中的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方法的选择性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手性分离是指将手性混合物中的左右手异构体分离出来的过程,它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尤其是在制药领域。
因为许多药物分子都是手性分子,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分离药物的左右手异构体,成为了制药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一、手性分离技术的原理手性分离技术的原理基于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异构体之间的差异性。
因为左右手异构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也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化学、物理方法来分离它们。
化学方法包括:结构化学异构体分离、光谱法分离、化合物对手性配体分离等。
物理方法包括:手性色谱法分离、手性晶体分离、手性溶液分离、手性分子筛法分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二、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1、左右手异构体对药效的影响手性分子的左右手异构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因此在生物体内的性能表现也会不同。
例如,庆大霉素的左右手异构体,左旋庆大霉素具有较强的毒性,而右旋庆大霉素则具有治疗效果。
另外,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右旋体和左旋体显然含量不同,肯定对体内生物代谢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分离得到想要的纯度来保证药效。
2、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主要应用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药品纯度提高:手性分离技术可以将药物的左右手异构体进行分离,从而提高药品的纯度,保证药效。
②新型药物研发:手性药物研发需要手性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的共同支持。
手性化学合成为制备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但大量的手性化合物需要分离纯化,来制备具有药效的单一手性体,尤其是新型药物的研发。
手性分离技术可以快速地分离手性异构体,提高研发效率。
③生产成本降低:药品的制造成本会随着药品性质的复杂而增加,纯化欠佳的药品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废物和损失。
手性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废物毒性成分,提高药品成本与收益比。
三、手性分离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手性分离技术在该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加深。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化学分离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化学分离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药物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手性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手性药物的合成和化学分离。
一、手性分离技术手性分离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并纯化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由于手性分子的对映异构体之间无法互相转化,因此分离这些化合物不仅是研究手性药物的必要条件,也是合成手性药物的必要步骤。
手性分离技术主要包括晶体分离、色谱法和毒性微生物法等方法。
在晶体分离中,手性化合物会形成不同形态的晶体,使得两个对映异构体之间无法逆转。
而色谱法则是通过不同的分离机制来分离不同对映异构体。
毒性微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反应来分离手性化合物。
二、手性药物的合成合成手性药物的方法有很多种。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催化剂进行手性合成。
拿丁酰-L-苏氨酸甲酯是一种常见的手性选择催化剂,它可以选择性地催化合成一种手性异构体。
另一种合成手性药物的方法是使用手性诱导剂。
手性诱导剂可以选择性地诱导手性反应产生一种手性异构体。
目前,最常见的手性诱导剂是金属有机配合物和手性有机催化剂。
三、化学分离在手性药物的制造过程中,手性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
随着手性药物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性分离技术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其中,手性毛细管电泳和手性透析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手性分离方法。
手性毛细管电泳是一种基于分子大小和表面电荷的分离方法,它可以高效地分离手性异构体。
手性透析法则是通过使用手性透析膜来分离手性化合物。
这些透析膜可以具有选择性通透不同对映异构体的能力。
总结随着人们对于手性药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手性分离技术和手性药物的合成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虽然手性分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手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分离和灵敏度仍然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无论如何,研究人员仍然持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手性药物的需求。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药物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来制造药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手性分离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手性分离技术是指将具有手性的分子(即分子中具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分离成两种具有镜像对称关系的手性异构体的技术。
这种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不同手性异构体的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可能截然不同。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手性合成试剂的折光率差异分离法将一组具有不同折光率的手性试剂溶解于同种溶剂中并徐放置。
由于折光率较高的异构体分子在液相中聚集,折射率较低的异构体分子则分散在液相中。
这种手性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具有高纯度手性异构体的试剂,同时可以控制合成过程中各异构体的比例。
2. 熔点差异分离法将含有手性异构体的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让其逐渐冷却。
由于不同异构体的熔点不同,这些异构体可以在一定温度下分离。
这种方法适用于手性纯度较低,但含有短碳链的分子。
3.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是通过异构体在液相移动时的亲和性差异来完成手性分离的技术。
具有不同手性异构体的化合物可以通过对手性固相柱进行分离。
这种技术适合合成复杂的立体异构体,其分离过程可以更加精细,但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以左旋咪唑为例,它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但只有左旋异构体才有药理学效果。
因此,分离和纯化左旋异构体成为合成左旋咪唑的关键步骤。
手性分离技术还有助于开发新颖的手性药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规的出台,人们越来越重视医药领域的手性问题,手性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也日渐普及。
在此背景下,手性分离技术对于开发新型药物非常关键。
总之,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能够帮助合成出高纯度的手性异构体,对于制备具有特殊作用的药物和生产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手性药物和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和手性分离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在药物研发领域中,手性药物和手性分离技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手性指的是分子具有的立体异构体,即左旋和右旋两种形式。
这种分子异构体的存在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合成方法的选择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研究的不仅仅是分子本身,还包括分子的立体异构体。
药物分子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均有影响。
例如,地匹哌酮是一种旋光性药物,其中左旋异构体有镇痛作用,右旋异构体则具有镇静和肌肉松弛的作用。
又如西布曲明,虽然是一种非手性药物,但是它本身可以代谢成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母化合物。
相对于非手性药物,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则更具有挑战性。
因为手性药物的立体异构体在生物体内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只有研究出合适的合成方法才能使得手性药物的合成更加有效。
例如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都是一种局部麻醉剂,但是分别包含左旋和右旋异构体。
如果选用不当的合成方法,则可能导致对药物活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手性药物研发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还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理,因为立体异构体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开发出合适的手性药物需要经过试错,这也是制约手性药物研发的一个难题。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努力尝试开发新的方法,以提高手性药物合成的效率和质量。
手性分离技术手性分离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分子的立体异构体分离开来的方法。
手性分离技术通常包括晶体分离、手性色谱和毒用抗体等方法。
晶体分离法:利用晶体的尺寸限制,选择适当的晶体使其中只能产生一种立体异构体的晶体被保留下来,而另一种立体异构体因无法晶化而被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手性分离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对晶体的选择和合成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所以选用晶体分离法时需要较为谨慎。
手性色谱法:利用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系统进行手性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分离工程之手性分离技术
对映体的分离、分析在现代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合成化学、农业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分离难度在于对映体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极为相似, 除非在手性环境(如手性试剂, 手性溶剂)中才表现出差异。
对外消旋体拆分就以此为依据。
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对映体为主。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但手性药物的对映体进入手性环境,将作为不同的分子加以识别和匹配,在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毒理学方面均存在对映体的选择性作用。
进行手性研究,仅仅分析测定对映体的总浓度,不能反映两者的差异,因此须采用能同时分析测定手性药物各种对映体的色谱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一、色譜手性分离模式
(一)薄层色谱手性拆分法
分为TLC手性固定相拆分法和TLC手性流动相拆分法。
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二)气相色谱手性拆分法
适用于分离一些易挥发和稳定性好的手性化合物如字敏等采用环肽(缘氨霉素)作为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对几种手性化合物进行手性拆分, 建立了用环肤作毛细管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拆分的分离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
HPI。
C:此法是药物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
应用远较GC广泛。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手性衍生化
试剂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及手性同定相法。
3.1.1手性衍生化试剂法:一些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化学结构中具有易衍生化的基团,如氨基、羧基、羟基或巯基等,用手性试剂与其衍生化生成非对映异构体,利非对映体在色谱系统中的羞速迁移使其得到分离,反应产物的构型蔗异越大,分离越容易。
该法的优点是衍生化后可用通用的非手性柱分离,而且可选择衍生化试剂引入发色团提高榆测灵敏度。
缺点是操作复杂、易消旋化;对衍生化试剂要求高;要求对映体的衍生化反应迅速H反应速率一致。
如张春燕等№3采用2,3,4,6
一乙酰基一B—I)-g比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为柱前手性衍生化试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了巴氯芬对映体。
3.1.2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是直接对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的一种分离分析手段。
其分离原理足在流动相中添加手性添加剂,使药物对映体与加入到流动相中的手性添加剂间形成暂时的复合物,利用非对映体复合物的稳定常数不同,以及在固定相上分配的差异,然后用非手性柱将其进行拆分。
其优点在于不需对样品进行衍乍化,可采用普通的色谱柱,手性添加剂可流出,也呵更换,同时添加物的可变范围较宽。
常用的手性添加剂有,手性包合物如环糊精、手性冠醚等;手性离子对试剂;金属配体络合物;手性氢键试剂;手性诱导吸附剂;手性蛋白(牛血清白蛋白、a。
一酸性糖蛋白等);氨基酸类、手性胺类、大分子抗生素等。
如易大为等采用C,。
反相柱,手性流动相为0.1%硫酸铜一0.15%L一苯丙氨酸溶液一甲醇,分离了氧氟沙星对映体。
3.1.3手性固定相法:手性固定相法近年来发展迅速,是HPLC手性拆分常用的方法。
本法是将手性试剂化学键合到固定相上,与对映体形成非对映体复合物,根据其稳定常数不同而获得分离。
手性固定相色谱的优势在于,①可用于多种外消旋体的拆分;②可以同时高收率地得到2种高旋光纯度的对映体;③可以拆分一些特殊的外消旋体(如不能衍生化或易消旋的化合物,具有特殊手性结构如螺旋或螺旋浆构象的化合物);④可实现大量制备。
多年来用于色谱分离的手性固定相已有100
多种,大致分为蛋白质键合相、环糊精键合相、纤维素及多糖衍生物键合相、冠醚键合相、合成手性聚合物键合相、Pirkle型手性固定相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糖肽抗生素手性柱H0。
如宫丽等纤维素键合0J@手性柱HPI。
C法拆分了1,4--"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映体;尹燕杰〔1〕等以a,一酸性糖蛋白手性柱HPLC法拆分了奈哌地尔、消旋卡多曲、坦洛新等6种对映异构体。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拆分法。
(1)蛋白质类手性固定相使用范围广, 易于得到, 效果良好, 可用于对酸, 碱和中性对映体的拆分。
(2)多糖及衍生物类手性固定相岛的对映体可得到拆分(3)合成的光学活性聚酞胺类手性固定相(4)配体交换手性固定相。
2.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拆分法。
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源试剂,同样可进行手性拆分, 手性源有金属配合物、环糊精、蛋白质、手性离子对试剂。
阮宗琴等合成了三种磺化日一环糊精, 并作为添加剂应用于毛细管电泳的手性拆分中。
3.手性衍生化法。
当某些药物不宜直接拆分或需添加某些基团, 以增加色谱系统的对映异构体选择性或为了提高紫外或荧光检测的效果均可选用此法。
金东月等以DBD2PyNCS为手性荧光衍生化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了肾上腺素对映体。
(四)毛细借电泳手性拆分法
张锴等〔2〕采用7种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研究6种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并探讨了分离机制。
薛娜等〔3〕以羧甲基一|3一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在50 mmol/I。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一磷酸(pH2.5)的体系中分离了氨氯地平对映体。
在优化条件下,对映体峰形好,获得基线分离。
1.普通毛细管电泳拆分模式阮宗琴等以负电性磺丁基2β一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毛细管电动色谱拆分氨基酸对映体, 考察了背景电解质值及添加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2.毛细管电泳拆分新技术手性分离中毛细管电泳具有以下优点:
(1)很高的分离效率使具有较小分离选择系数的对映体也可以达到满意的分离度;
(2)可供选择的分离模式多且变换简单;
(3)手性选择剂的消耗很少, 运行成本较低, 对环境污染小。
例如:
①毛细管电色谱采用熔融的石英毛细管柱, 柱内一般填充HPLC用的固定相, 用高压直流电代替高压泵。
刘玲〔4〕等以三甲基2β一环糊精抽为手性选择剂, 系统地考察了不同的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和分离的影响。
②高效毛细管电泳班犯。
是将手性选择剂加入背景电解质中构建手性分离环境, 在分离过程中由于不同构型的对映体与手性选择剂的相互作用不同, 导致不同对映体的有效电泳淌度不同, 最终达到分离的目的。
孔德志〔5〕以各类手性选择剂为重点, 综述了手性选择剂拆分的机理、方法
及应用方面的进展, 并介绍了一些新的手性选择剂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③芯片电泳。
和传统毛细管电泳相比, 芯片电泳分析效率显著提高试样和试剂消耗显著下降分析装备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能高通量的分离分析多种样品等。
④非水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用于难溶于水的样品组份分离。
初水宝等以甲酞胺为介质, 用非水毛细管管电泳成功拆分了洛贝林等种手性化合物, 并比较了手性选择剂类型对分离的影响。
3
(五)分子印迹法
氨基酸衍生物是目前作为印迹分子的分离目标物质中研究较为活跃的
一种。
李丽虹〔6〕等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将其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 研究其手性识别特性。
(六)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孔具有高效、快速、操作条件易于变换等特点, 尤其在光学纯药物的制备方面应用广泛。
陆峰〔7〕等考察了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中的样品溶剂、连续进样、流动相中的改性溶剂用量、色谱柱类型等因素对化合物保留行为变化的影响规律, 为填充柱邵的合理进样并产生可信的色谱结果提供依据。
(七)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法中手性配体和金属离子是决定手性化合物分离选
择性的根本因素。
可通过采用流动相添加法和固定相涂渍法对手性化合物对映体进行分离。
马桂娟, 龚波林, 阎超〔8〕以单分散亲水性聚合物为基质,在配体交换模式下, 固定相对12种DL-氨基酸对映体进行了良好的拆分。
对映体色谱手性的分离模式正从简单向深入转化手性源的选择呈现多
样化的趋势, 并相应产生了解释性机理流动相的状态从气体、液体到超临界流体变化。
今考文献
〔1〕尹燕杰,张启明,田颂九.AGP手性固定相分离6种
〔2〕张锴,张智超,王琴孙。
等.环糊精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6种药物对映体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
(3):52,54.药物对映体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8,43(9);702-703. 〔4〕薛娜,牛长裙,苯磺酸氨氯地平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与纯度检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51-53.
〔5〕刘玲、严子军、李湘,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手性分离伪麻黄碱.理化检验一化学分册, PTCA,2007,43(7);526-527.
〔6〕孔德志、张兰桐, 手性选择剂在高效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与进展药物分析杂志, ,2009,29(1);153-159.
〔7〕李丽虹、刘岚、罗勇等, 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手性拆分1, 12联222蔡阶及其衍生物色谱,2006 ,24 (6);574.
〔8〕陆峰、刘荔荔、吴玉田, 填充柱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中的溶剂效应,色谱,2000 ,18(2);155.
〔9〕阎超,马桂娟、龚波林、, 一异亮氨酸聚合物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的制备及对一氨基酸的拆分〔应用化学,2009 , (02);125-12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