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家思想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 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2、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传统文人思想,请分别举出你 所知道的儒、道代表人物,思考儒道有何不同?
道: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 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 “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 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 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2.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 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 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 是: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 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 生于有, 有生于无
学思并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字伯阳,春 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 位历史名人之一。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 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思考: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阐述了什么观点?
排比论证,提出了一些发展、变化的观点, 老子认为大的东西,是从细小的东西发展来的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无为”“ 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做 好小事,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的事业。同时, 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精彩亮剑 1、本文体现了什么写作特色?
四 章
物细微时容易散失。事情未发生时就做,祸乱没

《老子》四章PPT教学课件

《老子》四章PPT教学课件

请输译入文标题
因此圣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 不去控制事物,所以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总是在快 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 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 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稀奇难以得到的财物珍宝, 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遵循万 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第六十四章)
道家之宗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 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 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的核心思想有:以 “道”为本的天道观、“反 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关于请输《入老标子题》
道家经典
《道德经》又称《老 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 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 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 内涵丰富,结构严谨,多排 比、对偶句,以哲学意义之 “道”为纲宗,论述修身养 生、治国用兵之道。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明显。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自我夸耀,同下文的“自矜”。 长:长久。一说读zhǎnɡ,得到敬重。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
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处:为,做。立不稳;迈大步想要走 得快的人,反而难以行远;越是自我表现的人,越不能够明 察事物;越是自以为是的人,越分不清是非界限;那些自我 夸耀的人,往往最终白费无功;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很难得 到上进(做众人之长)。(这些行为)从“道”的角度看, 就叫做吃剩的饭食和身上的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 有道之人决不这样做。(第二十四章)

老子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老子的哲学思想ppt课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三、朴素的辩证法
• 2、对立双方的转化 • 《老子》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老子》第五十八章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三、朴素的辩证法
• 3、转化的道理 • 《老子》第四十二章 •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1、老子其人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 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 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1、老子其人
《史记》又曰:“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 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 离,离五百岁而复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一、老子其人与其书
1、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 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修道德,其 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 以智治国,国之福。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3、现实政治 • 《老子》第七十五章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 • 反对现实政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第七十四章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老子》第七十七章
四、社会政治伦理观
• 《老子》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 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

老子介绍PPT课件

老子介绍PPT课件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 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 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Page ▪ 11
老子的影响力
16世纪,随着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天 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老子》一书开始传至 欧洲。17、18世纪,欧洲哲学中开始出现老子 的名字。1817 年,法国学者朱利安出版了一个 富有影响的法文《道德经》译本,勒木萨1823 年作《老子传》,称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有见识的伦理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 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道"的概念与希腊 的"逻格斯"相当。
Page ▪ 7
Page ▪ 8
老子的核心思想:
其核心思想可以简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是
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
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
Page ▪ 4
Page ▪ 5
老子的生平简述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天身孕,从腋下将他产 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 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 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博学多才,孔 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 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 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直称《老 子》、或《老子五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 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 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老子及其思想(中英文)PPT课件

老子及其思想(中英文)PPT课件
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and Taoism
老子及其思想
2021/3/25
授课:XXX

1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 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 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 德经》(又称《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Writting: 《Daode Jing》(also called 《Lao zi》,
Notable ideas: Wu wei (means "nonaction",letting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
Its theor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2021/3/25
授课:XXX
2
The Taoism
What is "the way"? (何为“道”?)
It is the rule of the nature. We need to observe the nature and
understanding the way of it, so that we can use it to benefit us.
reluctantly using people’s power to interfere the
natural or social laws own development.
老子提出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指要 顺应自然,排除不必要的妄为,不要勉强用人事的 力量去干扰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的自身发展。

道家文化PPT课件

道家文化PPT课件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 (《老子》五章)
2020年9月28日
14
(2)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2020年9月28日
15
(3)无用
《老子》四十一章: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2020年9月28日
渔 樵 问 答
1
一、老子与庄子
2020年9月28日
2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9年。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言。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理论观
点: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30
二、玄学与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1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2020年9月28日
32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 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 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宇宙万物。
2020年9月28日
1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道法自然:《老子》ppt课件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知足之足常足矣”。(《 46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46章》)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下先”。(《 67章》) 所以,《老子》以水为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8章》)
☺这是知足之足的智慧原则。
于是,我们想讨论的问题是:究竟何为“反 自然”的行为?在企业管理领域里“反自然” 的行为有哪些?你能列举多少?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其实,推崇自然思想,拥有“无为而治”的管理艺 术,是极高明的管理境界。
管理学界为此已经有“无为管理学”的诞生。(殿 学军教授,《管理新论——无为管理学》,1997)。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3、“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 2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5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8章》) “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22章》) ☺这是相辅相生的智慧原则。
西方管理学称赞其为“看不见的领导”、“轻松的 领导”。
三、《老子》智慧的现代意义
2、辨证地看《老子》
今天的社会,显然已远离 “隐士”的时代。但置 身于剧烈竞争之现时代的我们却依然可以从《老子》 中汲取诸多智慧。
这些以“自然”、“无为”、“不刻意而争”为 核心理念的智慧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 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信仰模式的有效确立显然则
老子相辅相生的的智慧法则和处事之则最典型体现于:
二、《老子》的主要思想与智慧原则
☺警惕物极必反: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 “外”“内”两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
A.对外的克制;就是人对外在于自身的各 种欲望的自觉克制。
B.修炼内功——内修。这是庄子人生哲学 的另一面。做到坐忘,心斋,达到死而不亡。
21
魏 战国后期严遵的《老子指归》,其深刻的逻辑形 晋 式上推理开魏晋玄学的先河。 玄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开创的
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演 变 1、道家学说
2、鬼神崇拜 3、神仙之说与方术
25
➢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为张陵、张角、张鲁等;
➢ 魏晋时有葛洪、葛玄等;
道 ➢ 北魏的寇谦之和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改革道 教,形成宫观式道教;
教 ➢ 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却得到了充

分发展。唐宋时有孙思邈、王玄览、马承祯、吴 筠等人;
202444/9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46
2024/9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二)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 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分为内 养、外养、房中术。

28
外养指的是金丹不死之术。 道教徒相信经过对一些化合物如水银、铅、硫 磺的合成冶炼,他们就可以制成一种“含天地 之隐秘”之金丹,人一旦服用了这种金丹就可 以羽化升仙。
内养就是道教的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一个 修炼仙丹的丹炉,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修炼, 人就可以获得长生久视。修内丹的方法有许多 ,诸如守一法、避谷法、胎息法、导引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式上追求素朴之美
即朴素清新、自然天成的美学倾 向,提倡文学、音乐表现形式的简 洁与朴实。反对精巧与华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 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五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色:青 黑 黄 赤 白 五禽:虎 鹿 熊 猿 鸟 五乐:宫 商 角 徵 羽 五脏:脾 肺 肝 心 肾 五志:思 悲 愁 喜 恐 五味:酸 辛 咸 苦 甘 五谷:黍 稷 菽 麦 稻
地 , 包 罗 万 象 , 涉 及 宇
内 容 博 大 精 深 , 涵 盖
整 , 被 誉 为 一 部 哲 学 诗
约 义 丰 。 语 录 体 , 文 字
千 言 韵 文 , 八 十 一 章 ,

第一章
玄同此常故有无名道
之 又
谓 之
两 者
有 欲
常 无
名 万
名 天
可 名
可 道
玄 , 众
玄 。
同 出 而
以 观 其
庄子成语
鹏程万里 呆若木鸡 飞黄腾达 大相径庭 每况愈下
望洋兴叹 善始善终 学富五车 栉风沐雨 庄周梦蝶
朝三暮四 相濡以沫 捉襟见肘 庖丁解牛 沉鱼落雁
八仙
吕洞宾 铁拐李 曹国舅 蓝采和 何仙姑 汉钟离 韩湘子 张果老
二、道家思想核心
(一)核心:“道”
1、道,可道,非常道。(第一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 不改,周行而不怠。可以为天地母,吾不 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第二章)
无中生有 天长地久 功遂身退 宠辱若惊 大器晚成 大智若愚 出生入死 听之不闻
上善若水 道法自然 金玉满堂 微妙玄通 大成若缺 大音希声 以德报怨 大直若屈
老子
政社
无 为 而
绝 学 无
绝 巧 弃
绝 圣 弃
治 主
小 国 寡
会 理
治 忧 利 智张民想
、 、 、: :
见忘绝
素情仁
抱寡弃
朴欲义
、、、
庄 子
• 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 人辩证法思想
• 代表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
练 然主兵生宙天 工文五
思 维 的 奇 书
充 满 思 辨 , 是 一 部 训
无 为 的 法 则 。
线 贯 通 其 中 , 这 就 是 自
各 个 领 域 , 但 皆 有 一 条
育 、 人 生 修 养 、 治 国 用
本 体 、 天 地 演 化 、 万 物
老子与道家思想
1、老庄简介 2、道家思想体系及核心
——“道”、朴素辨证法 3、道家价值观 4、道家审美特质 5、天人合一、中和之美
一、人物介绍
老 子
• 中文名:李耳别名:老聃, 伯阳,太上老君
• 国籍:中国(春秋·楚)
• 出生地:苦县(今河南鹿 邑太清宫镇)
• 出生日期:约前571年 • 逝世日期:前471年 • 职业:周朝史官
不 不 不圣 迷 ,其 祸 福 察 闷
耀 肆 刿人 其 善极 之 之 察 闷
。 。 。方 日 复, 所 所 , ,
而 固 为其 伏 倚 其 其
不 久 妖无 。 。 民 民
割 。 。正
缺淳


缺淳

。。

老子成语
紫气东来 怀金垂紫 祸福相依 安居乐业 自知之明 大巧若拙 大象无形 视而不见 无为之治
关于“道”的内涵:
一、 道是世界的本原。
二、 “道”是作用于万事万物的产生、发展 与消亡的客观规律。
三、 “道”是一种神秘的境界。伟大、渊 深,玄妙,朦胧恍惚
(二)朴素的辩证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
随。
(第五章)

之 货 , 使 民 不
使 民 不 争 。

第八章
夫 治 善居 故 处 水 上
唯 , 仁善 几 众 善 善
不 事 ,地 於 人 利 若
争 善 言, 道 之 万 水
, 能 善心 。 所 物 。
故 , 信善
恶而
无 动 ,渊
,不
尤 善 正与

。时善


第五十八章
光 直 廉是 人 为孰 福 祸 其 其
而 而 而以 之 奇知 尚 尚 政 政
• 中文名:庄周 • 别名:庄子,南华真人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宋国蒙(今安徽蒙城
县) • 出生日期:约前369年 • 逝世日期:前286年 • 职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
家 • 信仰:天道自然 • 主要成就:道家学说的主要
创始人及发扬者 “庄子哲学”思想体系 • 代表作品:《庄子》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五德:仁 义 智 勇 洁 五毒:青蛇 蜈蚣 蝎子
壁虎 蟾蜍 五湖:洞庭 鄱阳 洪泽
欲 以 观
物 之 母
地 之 始
, 非 常
, 非 常

异徼其。。名道

名。妙
。。



第三章
则 不 知 , 心 是不 为 不 不
无 敢 、 强 , 以见 盗 贵 尚
不 为 无 其 实 圣可 。 难 贤
治 也 欲 骨 其 人欲
得,
。 , ; 腹 之, 为 使 常 , 治使 无 夫 使 弱 ,民 为 智 民 其 虚心 , 者 无 志 其不
(第五章)
无为≠无所为
(一)处世哲学
1、身重于外物,少私寡欲。 2、明哲保身,不敢为天下先。 3、以柔克刚,上德若水。 4、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二)生态哲学
1、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2、天人合一
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四、道家审美特质
•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 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 了补充和对立面的关系,它们 相辅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的世 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 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
3、追求逍遥(自由)的人生境界。
“无待”、“无己”
庄子追求精神和人格的独立和自由。要想 获得真正的自由,必须使自己处于很高的 层次。
三、道家价值观
• 注重天道、自然, • 轻视人事。 • 追求出世,独善其身, • 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命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 而不有,为而不志,功成而弗 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 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五十七章)
1、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对立的双 方,即对立统一。
2、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但老子认为转化是循环的,不懂 得对立转化有条件。
庄子的主要观点:
1、追求“自然”、“本真”的存在状态。 2、“齐物论”
“齐万物”、“同是非”、“一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