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足疗(上)-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足疗常识

足疗常识

足底保健基本常识1、足底按摩的发展历程诸多原因,足部按摩一直未能像针灸、中药等疗法一样登上大雅之堂,而更多地在民间流传。

但在医书或其他古书中多有文字记载,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

但足底按摩的发展和传播经历了很长的进程:(1)中国式足部按摩在唐代传入日本、朝鲜。

元朝以后又传入欧洲;(2)20世纪初,美国医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于1917年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 Therapy)一书。

(3)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传教的瑞士神父吴若石先生用“中国古代的足部按摩术”治好了他多年的风湿关节炎,并发表了《若石健康法——足部反射自学手册》一书。

1982年台湾成立了“国际若石健康研究会”;(4)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法定为现代医学“足部反射区疗法”;(5)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

(6)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7)20世纪90年代初,足部按摩健康法在国内亦得到了重视,各种学术团体的成立以及专门的足疗按摩院等逐渐兴起,这种不用吃药、打针的非药物保健法日益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8)目前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按摩院、专门足疗院、浴池等进行。

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而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2、足底按摩为什么能治病强身?通过我们对很多客户的调查,就足底保健大家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顾虑与问题,特聘请中医专家给大家介绍足底按摩功效的运作机制原理。

问题一:现在许多数人反映忙完工作之后做一做足部按摩,感觉挺舒服的,但也有人认为足保健没什么用,那只是一时之快,而且可能还不利于健康,目前人们对足疗的认识还很模糊,那么到底足疗对我们有没有好处?答:足保健的说法是近些年提出的,但是足底治疗的历史是悠久的,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就发现用自己的双手或者其它工具来按摩自己的一定部位就可以起到止疼和缓解疲劳的作用,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随后就在足部发现了很多穴位是可以治疗疾病的,之后又总结了很多的相关知识。

足疗必知

足疗必知

足疗中医认为十二正经的足三阴、足三阳都循行于足腿部,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阴阳维也循行于足腿部,故此经脉中有一半的经络循行都经过足腿部。

中医所说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此通过对足腿部经络、穴位的刺激,可以预防、治疗全身疾患。

康魔超级足疗按摩垫足部具有“心脏一样的作用”足部反射区按摩健康法源于中医学的理论,西医学也指出“揉脚”具有显著的效果。

足部离心脏较远,位于身体的最下部,返回心脏的血流(静脉流)易在这里支流,因此足部又被称为“第二心脏”。

足部肌肉因缺乏运动和老化而下降时,足部的血流便开始恶化。

这时,如果认真按摩足部,血流便会变好,心脏负担也会减轻。

倘若刺激接近身体表面的末梢神经,神经会产生兴奋,并传至内脏和大脑中枢。

这时,神经的新陈代谢会活跃起来,兴奋传至大脑、心脏后,自主神经也会活跃起来。

特别是刺激离内脏、大脑最远的手脚的肢端部分时,传导距离较长,更长的神经系统被激活,容易提高身体抵抗力和自我痊愈能力。

适应证足部反射区按摩健康法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亦可单独用于日常保健。

内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等。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精神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皮肤科疾病:如痤疮、黄褐斑、脂溢性脱发、白发等。

∙伤科疾病:如肩周炎、颈椎病、慢性腰肌劳损、退行性脊柱炎等。

∙眼科疾病:如老年型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近视眼等。

∙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等。

∙肿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肿瘤放疗与化疗反应等。

足道专业知识

足道专业知识

足道专业知识一:足部射区健康法:就是采取按摩足部一些特殊区域的方法,来取得保健与治病的效果,这些特定的区域,称之为反射区。

二:作用机理:1、促进循环作用:不仅对足部有促进循环作用,而且对全身循环也有促进作用,足部离心远得到营养和血液差,足下的皮下脂肪比较少,易受凉,且回流差,新陈代谢的产物最易在足部沉积下来,沉积物过多的积存在某一反射区上,该反射区所对应的组织器官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说足部按摩可以扩张血管,使血液加快,排除阻塞物,改善微循环。

减轻心脏负担,使新陈代谢功能提高,真正起到第二心脏作用。

2、神经反射作用:足部反射区也是在体表的一个反射点,也是组织器官早神经中枢的一个功能投影,压在敏感点施加一种物理刺激去发动人体内的一些调节机制,激发机制各个器官的发潜能,充分发挥机体本身的自己能力和自发修复能力。

3、经络穴位作用:人体6条将正经循环行宇足部尤以肝脾,肾最为重要,因此足部按摩产生物理刺激通过经络系统传遍全身,起到一个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功能的作用,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目的。

4、生物全身胚作用: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全身胚是全部的信息。

5、心理治疗作用:中医理论的病因有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肺因此足部反射区的按摩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精神休息、精神顺发)增加患者向疾病斗争的信心,消除焦炉不安、紧张情绪、减轻疾病、给患者一个很大的温暖和欣慰,使其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总之,人体组织器官在足部通过手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给予的物理刺激通过N次反射达到一个自我调节,改善脏腑功能的机能、增强身体的修复能力、克服病理因素的干扰、维持正常的生理作用、从而达到一个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历史和现状1、《史记》“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酒、针方挤引,案机毒慰、一拔见病之应”俞与愈通,跗即足背、愈跗可以是传说中最古老的摸脚治病的医生,他不用汤药,只用针灸按摩“一拔见病之应,可谓受到病除了”2、金字塔壁画中公《元前2005年》埃及即运用按摩手部的方法治病。

足疗资料,健康生活

足疗资料,健康生活

足疗的操作流程(足疗的操作顺序)正式进行足疗保健按摩前先用中药泡脚,泡好脚后用毛巾擦干净脚上的水,然后在左脚上涂上按摩膏或罩上塑料袋,把右脚用毛巾包好,按照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顺序按摩完左脚反射区,再按摩右脚反射区,详细的足疗反射区按摩顺序如下:左脚:先(检测)心脏反射区,放松手法(捋理足掌背→分推足底→掰足掌→点按足底→拇指按压足底→内外旋踝部→拿捏小腿后侧肌肉→按揉内外膝眼→按揉足三里→拨按胫前肌→搂小腿后侧肌肉)→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右侧)→垂体→小脑及脑干(右侧)→三叉神经(右侧)→鼻(右侧)→头部(大脑)(右侧)→颈项(右侧)→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右侧)→耳(右侧)→斜方肌→肺及支气管→心→脾→胃→胰→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肛门→腹腔神经丛→生殖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内侧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内侧坐骨神经→尾骨外侧→生殖腺→外侧髋关节→下腹部→外侧坐骨神经→膝→肘→肩→肩胛骨→上颌→下颌→扁桃腺→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肾→输尿管→膀胱→放松手法(捋理足掌背→分推足底→掰足掌→点按足底→拇指按压足底→内外旋踝部→拿捏小腿后侧肌肉→按揉内外膝眼→按揉足三里→拨按胫前肌→搂小腿后侧肌肉)→用毛巾把左脚包好。

右脚:放松手法(捋理足掌背→分推足底→掰足掌→点按足底→拇指按压足底→内外旋踝部→拿捏小腿后侧肌肉→按揉内外膝眼→按揉足三里→拨按胫前肌→搂小腿后侧肌肉)→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额窦(左侧)→垂体→小脑及脑干(左侧)→三叉神经(左侧)→鼻(左侧)→头部(大脑)(左侧)→颈项(左侧)→颈椎→甲状旁腺→甲状腺→眼(左侧)→耳(左侧)→斜方肌→肺及支气管→胃→胰→十二指肠→小肠→肝→胆囊→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腹腔神经丛→生殖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内侧→前列腺或子宫→尿道及阴道→内侧髋关节→直肠及肛门→腹股沟→内侧坐骨神经→尾骨外侧→生殖腺→外侧髋关节→下腹部→外侧坐骨神经→膝→肘→肩→肩胛骨→上颌→下颌→扁桃腺→喉与气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内耳迷路→胸→横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肾→输尿管→膀胱→放松手法(捋理足掌背→分推足底→掰足掌→点按足底→拇指按压足底→内外旋踝部→拿捏小腿后。

足部按摩专业知识

足部按摩专业知识

足部按摩专业知识(培训纲要)一、足部按摩的机理及其作用:“足部按摩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古今中外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既可保健又可治病的物理疗法。

”对足部反射区按摩的作用机理,主要有如下几种认识:(简要)1、促进循环原理:“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能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足部反射区不仅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2、神经反射原理:“对于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活动方式。

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在足部的敏感点(反射区),恰似各组织器官在神经中枢的功能投射区。

”3、经络原理:“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构成是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将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肤皮毛联系成一个有机体,使脏腑机能正常。

阴阳平衡协调,维持人体机能正常。

经络系统作人体信息的传导网络,既感受体内环境的变化,又可以接受外界刺激,调节脏腑组织机能。

”4、生物全息论原理:“生物全息理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它重点讲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既每一小的局部都含有包含其自身的整体的全部信息。

”(也就是人体缩影两脚相并合)综上所述:足部按摩确实可以改善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调节病理装状态,从而起到保健、防病、治病、查病、健身、美容的作用。

二、手法要领:“持久、均匀、柔和、有力、渗透。

”(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三、足疗—足补按摩的顺序如下:1、洗脚、洗脚跟、踝关节、脚面、脚趾、脚趾、掐脚底三条线,脚内侧、外侧、脚面。

右脚同左脚一样。

再洗双区脚,檫左脚及右脚。

2、做放松手法:双手同时进行操作,从脚底涌泉穴手大指点,食指压一至五脚趾,从大脚趾手拇指推至内尾骨、揉、点压坤仑、三阴交、阴陵泉、血液、梁丘,到气冲穴位,搡手回到大脚趾,再从大脚趾到气冲穴。

外侧揉到风市穴到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踝关节(外侧)至四指点压,到小脚趾,又从内侧到气冲穴,外侧四指点压胆经到小脚趾。

中医足疗学

中医足疗学
胫骨:
位于小腿内侧, 下端方形膨大,内 侧扁突称为内踝。
腓骨:
位于小腿外侧, 下端膨大呈三角形 称为外踝。
内踝、足内侧示意图
第二节 足部、踝部、小腿部软组织
足部软组织解剖
足背 ◇肌肉、肌腱:延自小腿前部肌肉肌腱 ◇动脉:起至胫前动脉,位于踝关节前方、两踝之间
足底 ◇肌肉、肌腱:分为4层,加强足弓力量 ◇动脉:起至胫后动脉,介于内踝与跟骨结节内侧突
其他重要手法
均为足部推拿最常用手法
◇食指刮压法(单、双)
◇双指钳法
◇双拇指指腹推压法
附:足部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法
单食指叩拳法 拇指推掌法 扣指法 捏指法 双指钳法 握足扣指法 单食指钩拳法 拇食指扣拳法 双掌握推法 双指拳法 推掌加压法
足部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法——单食指叩拳法
传后世。 明代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寒从脚下起”,脚部为治病
的根本。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足部推拿疗法被国外发现、运用并发
展。 1980年台湾的瑞士籍传教士吴若石神父在台湾潜心研究并大
力推广足部“若石推拿疗法”。 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疗法定位“现代医学—
—足部反射区疗法”。 1991年7月经国家卫生部和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中国足部反
跖骨 共5块,由内而外依次为第1~5跖骨,构成足掌跖部的 前半部。
◇跖骨分头、体、底3部分 ◇第五跖骨底外侧膨大突向后,称为第五跖骨粗隆
趾骨 共14块,拇趾为远节和近节,其余各趾均为3节,分 远节、中节、近节。
足底解剖示意图
足骨
足骨
跟骨 骰骨
距骨 足舟骨 楔骨 跖骨 趾骨
小腿及踝部骨骼:包括含胫骨和和腓骨
◇屈拇指关节点法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文字说明

足底按摩穴位图及文字说明

足底按摩穴位图一、足反射按摩法定义人体的双足合起来恰象人体的整体缩影,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在人体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

运用物理手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就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

这种物理疗法称为足反射按摩法。

足反射按摩法是通过对双足反射区的刺激,以调节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并使已退化或功能已丧失的组织器官或多或少地恢复一些原有的生理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尤其对中老年人是一种简单、最实际、最有效的治疗兼保健的绿色疗法。

同时,人的双足默默无声地左右着机体的健康状况,双足的反射区就好象反映机体周身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每时每刻在用无声的语言回答着其相关的健康情况。

专家指出:当病变程度达10%时,足部反射区就会反映相应的征兆,而人体产生自觉症状,能够被医疗仪器检测出来时,病已达70%。

二、足疗的起源它是我国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双手是人类的骄傲,自从有了手,就可制作工具。

如果不是人类用双脚站立起来,由双脚来承受全身的重量和负担行走的任务,双手就不能解放出来,人类也不能与猿猴相揖(壹)别。

人类的脚掌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与指挥中枢(大脑)和各个内脏器官相联接。

由于双足是处于人体最远离中枢神经的部位,从信息传递的途径来说,是脚到脊髓再到大脑,而脊髓又与各个脏腑器官相联接,因此脚上存在着各脏腑器官的许多信息,脚所受的刺激也会传送到各脏腑器官。

又由于双脚是处于最远离心脏的部位,很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加上地心吸力的影响,一些从身体各部分带来的有害物质很可能在这里沉积下来。

因此,在人的足部可以找到与身体各部分器官相对应的敏感位置。

当人体发生疾患时,在这些敏感位置上可能出现压痛、酸痛、肿胀、硬结等异常现象,而易被人所感知。

由原始的、感性的、偶然的发现,经过千万年的反复验证,人类终于认识到其中的规律性,即这些敏感位置与各部分器官的关系:当某一器官发生异常现象,而当刺激这些敏感位置时,疾患也将得到缓解或痊愈。

医学足疗(上)-基础知识

医学足疗(上)-基础知识
❖ 3、经济实惠:足部保健按摩疗法既省时有省力, 花费小,贵在可以自我治疗,患者无需负担昂贵的 医学费用,是群防群治的最佳疗法。
❖ 4、简单易学:是足部保健按摩的最大特点,很容 易被理解,掌握运用。
第二章 足部疗法的机理
❖ 一、生物全息理论 ❖ 二、神经反射理论 ❖ 三、血液循环理论 ❖ 四、心理治疗理论 ❖ 五、经络理论
国时代就有按脚治病之法,并有很好的疗效。
秦汉时期
❖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其中 《五十二病方》《导引图》等记载了大量按摩、导 引、吐纳等内容,说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的按 摩法就颇为盛行,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西汉名医仓公淳 于意,针刺涌泉穴并药敷足心,治疗济北阿母的热 厥足热证得愈的事迹。
一、生物全息理论
❖ “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物理学。用激光感光后的底片具有这样 一个特点:它的任何一块碎片,都能够显示出原有物体的完 整影像,不会因底片的破裂而使影像残缺不全。就像我们照 镜子一样,完整的镜子和破碎的镜片都有我们的像。
❖ 全息生物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专门 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疾 病和治疗疾病。全息生物医学认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 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 的基本结构特征。这一学说确切解释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 念,包括头面诊、手诊、耳诊、眼诊、舌诊、脉诊等传统的 诊疗方法,同时也为足部疗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
四、心理治疗理论
❖ 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中,有很多是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因 素,中医理论的病因中有所谓“七情”:喜、怒、忧、思、 悲、恐、惊,《素问》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时期



1917年美国医生威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 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 Therapy) 1938年美国人印古哈姆女士出版了著名的《足的故事》一书, 这本书为以后的“足反射疗法”奠定了基础。 1975年,德国人马鲁卡多(Hanne Marquarde)女士编著 了(Reflexzonarbeit amfub)《足反射疗法》,并在德国出 版。到1986年,该书已重印18版共10多万册,此书在15版 后没有再更变其反射图,人体反射图被确定下来。 1978年后,足部反射区疗法才通过各种渠道传回祖国 1982年瑞士籍吴若石神父在台湾成立了“国际若石健康研究 会”。 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法定为现代医学“足部 反射区疗法”。
三、血液循环理论



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套密闭而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当人体 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 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人的双足位置是离心脏 最远的地方,加之地心力的影像,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 足部沉积下来,日积月累,足部就成了最需要清理废代谢产 物的部位,这些沉积的物质在哪个反射区,该反射区对应的 器官就会受到影响。 根据文献报道,足部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引起周围 血管有节奏的进行舒张和收缩,不仅降低体循环的阻力,减 轻心脏的负担,而且有助于血液回流,使足部起到“第二心 脏”的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反射性提高机体的防御 机能,同时将体内有害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 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因此,采用足部疗法从调节血液循环着手,对人体疾病防治 和养生保健具有明确的必要性。
第三章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 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 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 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 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 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 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 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 形:




脚拇趾 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 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 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 脑、小脑、垂体、三叉神 经及眼、耳、鼻、舌、口 腔、牙齿等反射区; 足底 足底的上部,相当于人体 的胸腔,内有气管,以及 肺脏,甲壮腺,甲状旁腺 等反射区。 足底的中部,相当与人体 的上腹部,内有肝胆、胰、 脾、肾等反射区。 足部的下部,相当于人体 的下腹部,内有大、小肠, 膀胱,生殖器官等反射区。
国外历史


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运用按摩手部、足部的方法来治病。 这种按摩疗法,从埃及传到希腊和阿拉伯国家,又经罗马帝 国传入欧洲。有材料指出,古印度和美洲的印加文明也有采 用按摩足部治病的记载。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把握来确定反射学和穴位刺激部位的精 确历史,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各地均可找 到足部按摩的史迹,如描述反射学应用的现存最古老的文献 是在埃及发现的——1979年洛杉矶的爱德•凯斯(Ed Case)、 埃伦•凯斯(Ellen Case)和雷因斯博士(Dr. Gwedlyn Raines)在埃及旅游时,发现一幅古埃及的足疗绘图,描绘 的是在公元前2500年医生为病人进行手部和足部按摩治疗的 情景。
二、神经反射理论


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实质上是对于机体表面某些敏感点或 敏感带所施加的一种物理刺激。根据神经反射理论,这种外 来的刺激必然要引起机体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而“刺激 →反应”这一生理现象是以神经系统固有的反射方式——反 射弧来完成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按摩足部,就是通过上述神经反射方式调动机体 内各种系统保持不断的联系、合作与协调,从而使相关的脏 腑器官生理功能得以调节,达到治疗疾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对人体来说,规范适度的足部按摩是一种良性刺激(除非位 置力度等不当操作而伤及肌肉骨膜等),无副作用。且刺激 反射区对相应器官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该器官功能低下时可 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异常高亢时又可以使其得到抑制,恢 复到正常状态。
五、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沟通表里内外,联系上下左右,网络周身 前后,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成统 一整体的组织结构,同时又是气化单元。《灵枢•经脉》云: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 可见人体经络系统是何等重要。 人体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和脏腑等五个部 分组成。人体中最重要的经络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其中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以及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 脉共10条经脉循行都经过我们的双下肢。此外,十二经脉的 循行也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 息都可以通过经络汇集于双下肢,使双下肢成为反射全身健 康状况的最敏感地带。因此,通过足部局部治疗可达到疏通 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起到治 病防病的目的。


第三节 足部按摩的特点
1、疗效显著:足部保健按摩,疗效显著,为全世 界尝到这足部保健按摩甜头的患者所称道,当体内 有病时,在足部可以找到与病变组织器官相对应的 特定区域,刺激该区域时就能使疾病减轻或消除。 2、安全可靠:足部保健按摩是种不打针、不吃药、 不动手术的自我保健疗法,在治疗方法上无副作用, 是最理想的无损伤医学。 3、经济实惠:足部保健按摩疗法既省时有省力, 花费小,贵在可以自我治疗,患者无需负担昂贵的 医学费用,是群防群治的最佳疗法。 4、简单易学:是足部保健按摩的最大特点,很容 易被理解,掌握运用。

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学关系图
足部反射疗法 学
足疗学
中医足疗学
第二节

足疗学发展史

我国是足部疗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 足部按摩的记载,当时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 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 最早的足部按摩可能源于远古时代。现代科学认为,远古时 代人类都是赤脚,当人们在高兴时会有节奏的舞蹈,或在寒 冷时使劲跳动,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舞蹈能振奋精 神,消除疲劳,甚至可以缓解疼痛。此外,当人们得了某种 疾病,脚部也有痛觉,疾病好转后脚部的痛觉也随之好转, 通过反复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便逐渐形成了摸脚诊病和按摩 脚治病强身的方法。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足疗学概念 第二节 足疗学发展史 第三节 足部按摩的特点
第一节 足疗学概念
足 《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从 止、口”,乃膝下至跖的总称,在人体的下部。足的 本义为“脚”,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 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 中,多用“足”。 疗 《说文解字》:“疗,治也”,即疗的本义为医治。 足疗,顾名思义就是从脚上治病。足疗学,就是研 究从膝关节至足趾端之间部分对人体疾病防治和保 健规律探讨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医足 疗学和足部反射疗法学。
足 疗(上)
陕西中医药大学—李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足部疗法的机理 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名称 足疗的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 足部疗法的操作 足部反射区 足部经络 足部诊断 常见疾病的足疗配区参考
先秦时期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述,上古黄帝时代,有 位高明医家叫俞跗,俞与愈通用,跗就是足背,意 思就是摸脚治病的医生,这位应该是我国足部按摩 的鼻祖了。 俞跗的诊疗水平很高超,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 在为虢太子治疗尸厥时,接待他的中庶子十分赞扬 古代名医俞跗,并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 “一拨见病之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春秋战 国时代就有按脚治病之法,并有很好的疗效。

魏晋南北朝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按摩
法用于急症治疗,其中也包括了“摩足心”的方 法。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足部按摩的兴旺时期。隋朝高僧所撰 《摩诃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 病) 唐天宝年间,按摩术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 传入日本的足部按摩,后来发展成为今日的“足心 道”。
198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
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 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90年4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 会,卫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长。 1991年7月,成为由卫生部管理的全国学术性团体。 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医院理疗科、 足疗店、洗浴中心等场所进行。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 而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
四、心理治疗理论



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中,有很多是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因 素,中医理论的病因中有所谓“七情”:喜、怒、忧、思、 悲、恐、惊,《素问》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 由于心理原因而致病的事例多不胜举。例如,积劳成疾;睡 眠不足;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精神紧绷;性格内向, 郁而生病;肝火太盛,多怒而病;还有的人是处在困境逆境, 忧心重重;或常处某种威胁之下,恐惧害怕……这些种种都 是一些心理上的致病因子。 足部按摩不仅是一种极好的物理治疗法,还具有极好的心理 调节作用。它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极好机会,因足 部按摩对病理症状的缓解作用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还可以给患者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尚待遇,从而使其心情舒畅、 精神愉悦,良好的心态正是足部按摩给患者带来特有的战胜 疾病的隐形药物。

宋金元明清


宋金元时期,足部按摩作为一门医术在广泛使用。该时期足 部按摩发展的特点是关注按摩适应症手法应用方式的探讨。 元朝后,足部按摩传入欧洲。 清代吴尚先,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中药足 浴法的鼻祖。 宋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常人的脚都是藏而不露的,妇女 的脚更是看不到摸不得,医生大多也不大应用摸脚诊病了。 因此,中医学古代应用的“三部九候”诊查法的摸脚部分(太 冲候肝气,跗阳候胃气、太溪候肾气等)也已久废不用,摸 脚诊病、治病这门学科也就渐渐萎缩而被排斥于正统医学之 外了,致使现代中国人知道此法者甚少,而应用者就更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