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新原型

合集下载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2019年整理】服装原型结构设计与运用

【2019年整理】服装原型结构设计与运用

(3)从A点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9)、过C、D两点的 中点向下0.5CM的 点作水平线G线. (10)、在前中心线上 从BL线向上取 B/5+8.3CM,确定 B点。 (11)、通过B点画一 条水平线。
(12)在BL线上由 中心线取胸宽 为B/8+6.2CM, 并由胸宽的中 点位置向后中 心线方向取 0.7CM作为BP 点。
(13)画垂直的 胸宽线,形成 矩形
(5)绘制后省。
通过E点,向上作垂 直线与肩线相交, 由交点位置向肩 点方向取1.5CM 作为省道的起始 点。并取B/320.8CM作为后肩 省道大小,连接 省道线。
(7)、绘制后袖 窿弧线。
由C点作45°作斜 线,在线上取 ▲+0.8CM作 为袖窿参考点, 以背宽线作袖 窿弧切线,通 过肩点经过袖 窿参考点画顺 后袖窿弧线。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人体 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新 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第 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人 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衣身原型)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衣身原型)

日本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衣身原型)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 人种体型相同, 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 跟以往的原型相比, 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 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 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不像第七代原型, 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 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正是由于胸凸量处理方法不同, 使得两者的使用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用过第七代原型的人都深有体会, 那就是胸凸量的处理有点麻烦, 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 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的问题。

而第八代原型, 则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处理, 就是将胸凸量置于胸围线上, 这样, 在单独考虑胸凸量的处理时, 如非造型设计上的需要, 就不会牵涉到腰节线与袖窿深了, 结果使得胸凸量的处理变得简单, 方便了应用。

两代原型比例公式之比较部位后横开领胸围线胸宽背宽第八代原型 B 24 3.6 B 12 13.7 B 8 6.2 B 8 7.4第七代原型 B 20 2.9 B 6 7 B 6 3 B 6 4.5袖子原型的制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八代袖子原型是依据衣身而作出的, 虽然制作过程变得有些复杂, 但这样使得袖子与衣身更能对应吻合。

同时, 其对袖山弧线也作了改变, 在弧线的顶部增加了凸势, 而对底部弧线两边的凹势进行了控制, 力争使其与对应的袖窿弧线走势相吻合。

这样, 使袖子看起来很饱满, 造型更完美。

第七代袖子原型, 其袖肥与袖山均是依衣身原型的袖窿弧长度来确定的。

这样做出的袖子, 虽然在整体上不会有大的出入, 但细节部位的控制相对比较困难。

日本文化原型

日本文化原型

日本文化原型(一)前、后身片原型制图前、后身片基础线绘制方法①以点 1为后领点,向下取背长长度作为后中心线。

②画水平线WL,并确定身宽 (前后中心线之间的宽度)为B/2+6cm。

③从点I向下取B/12+13.7cm,确定胸围水平钱BL、并在BL线上取身宽为B/2+6cm。

④垂直于WL线画前中心线。

⑤在BL线上,由后中心线向前中心方向取后背宽为B/8+7.4cm,确定点Ⅲ。

⑥经点Ⅲ向上画背宽垂直线。

⑦经点I画水平线,与背宽线相交。

⑧由点I向下8cm处画一条水平线,与背宽线交于点Ⅳ。

将后中心线至点Ⅳ之间的线段两等分,并向背宽线方向移lcm,确定点v,作为肩省点。

⑨将点Ⅲ与点Ⅳ之间的线段两等分,通过等分点向下量取0.5cm,过此点作水平线Ⅶ。

⑩在前中心线上从BL线向上取B/5+8.3cm,确定点Ⅱ。

⑪通过点Ⅱ画一条水平线。

⑫在BL线上,由前中心线向后中心线方向取前胸宽为B/8+6.2cm,并由胸宽两等分点的位置向后中心线方向取0.7cm作为BP点。

⑬画垂直于BL线的胸宽线,形成矩形。

⑭在BL线上,沿胸宽线向倒缝方向取B/32作为点Ⅵ,由点Ⅵ向上作垂直线,与线段Ⅶ相交,得到点Ⅶ。

⑮将点Ⅲ与点Ⅵ之间的线段两等分,过等分点向下作垂直干WL线的侧缝线。

)前、后身片轮廓线绘制方法2011-9-8 22:19:46 上传下载附件 (194.54 KB)①绘制前领口弧线由点Ⅱ沿水平线取B/24+3.4一◎(前领口宽),得点SNP。

由点Ⅱ沿前中心线取◎+0.5cm(前领口深).画领口矩形。

依据图中对角线上的参考点,画圆顺前领口弧线。

②绘制前肩线。

以点SNP为基准点取22°的前肩倾斜角度,与脚宽线相交后延长1.8cm,形成前肩宽△。

③绘制后领口弧线。

由点I沿水单线取◎+0.2c m (后领口宽),取其长度的1/3作为后领口深的长度,画圆顺后领口弧线。

④绘制后肩线。

以点SNP为基准点取18°的后肩倾斜角度,在此斜线上取△+B/32-0.8cm(后肩省)作为后肩宽度。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胸围 84
胸围松 12 量 腰围 66
腰围松 6 量 背长 38
袖长 50.5
注意:1、弧线在肩 端点处跟肩线的夹 角为直角
2、前后袖窿弧线在 腋下的交汇处要圆 顺
aº+bº =180º
º
º
确定省位(省道中心线)
f
e
d
c
b
a
腰省的分配计算表(见教材42页)
f(0.84) e(2.16) d(4.2) c(1.32) b(1.8) a(1.68)
部位
尺寸 (cm)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部位
尺寸( cm)
胸围(B) 84
胸围松量 12
腰围
66
腰围松量 6
背长
38
袖长
50.5
做两条角平分线
第二节 衣身原型(第八代)结构制图
本课程所采用的原型均为日本文化式原型,是日本文化服装学 院依据日本人体体型研发的,目前最新的文化式原型为2001年发 布的第八代原型。
一、人体躯干上半部分的体型特征
人体躯干的上半部分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主要是围绕胸部凸起 和肩胛骨凸起进行。
二、制图所需尺寸
采用的人体模型的号型为160/84A
后领深:后领宽 =2.37 3
12、作后肩线(含有一个肩省):后肩宽=前肩宽+肩省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省道转移和及应用完整版ppt课件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省道转移和及应用完整版ppt课件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讲授内容:
1、第八版日本文化式原型(上半身原型、袖原型) 2、省道转移的原理及运用 3、第八版日本文化原型在衬衫、西装中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背长:38CM

腰围:64CM

袖长:52CM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制图规则: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 d省:参考G线的高度,由 背宽线向后中心方向取 1cm,由该点向下作垂线 交于WL线,作省道中心线.
• e省:由E点向后中心线方 向取0.5cm,通过该点作 WL线垂直线,作为省道中 心线.
• f省:将后中心线作为省道 的中心线.
• 各省量以总省量为依据参 照比率计算,以省道中心 线为基准,在其两侧取等 分省量。
3.2、绘制轮廓线
(1)绘制前领口弧线。 由B点沿水平线取 B/24+3.4CM(前 领口宽),得SNP 点。由B点向下取 前领口深 ◎+05CM 画领口 矩形,依据对角线 的参考点画圆顺前 领口弧线。
(2)、给制前肩线。 以SNP为基准确点
· 取22 的前肩倾角
度,与胸宽线相交 后延长1.8CM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基本应用原则》日本文化女装原型包括身原形、袖原型与裙原形。

它是女人体基本服装形态的平面展示,是实现女装设计师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能够极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服装原型自身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应用原则,这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原则,它们分别是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移动转换原则和服装原型腰节线的水平原则。

在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中,由于女装身原型的结构变化复杂,并且易于表现文化原型的应用原则,因此,仅以女装文化身原型为例,阐述其应用原则。

一、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设计移动转换原则(一)、省的概念及功能1、省服装中“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格陵兰。

省(DART)的出现,构成了以往在衣片上不曾有过的、吻合人体形态的体面转折线,它把服装从裁剪的平面性彻底地分离出来,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以三维空间构成窄衣文化的起点。

ッ)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依据人体的体型、服装的省(DART、ダ——服装面料的特征以及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在衣片结构上设定的缝合部位及裁剪部位。

2、功能省不仅具有将服装面料从平面转化为吻合人体基本立体型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以及重塑人体形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省的形式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在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完形省和非完形省两种。

完形省是指服装省的形态完整,分割形式对称。

表现形式呈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如:钉子省、锥子省、橄榄省等。

(如图1—1 )非完形省也称为隐性省。

它是指服装省的功能完备,具有省的特征,但是省的形式不完整,省的依据人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为对称或非对称。

它是完形省的一种变化形式,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变省为线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分割线。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日本第八代原型画法 省道转移和及应用

• • • •
胸度法作图:测量穿着者胸围、背长、袖长等很少的几个尺寸, 以胸围为基准,计算其它平面结构制图所需的尺寸。 短 寸 法: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精密测量,用测量数值制图的方法。 并 用 法:胸度法和短测法并用的方法。
• 四、原型的特点
• • • • • • • • • 1、来源于立体裁剪,是服装最原始、最基本的结构; 2、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量和基本活动量; 3、只是腰节以上半身结构; 4、衣身较合体,适合款式的多变性,总之具有吻合性、高调动 性和设计性,覆盖面积广。 1、比例法: 优点:(1)、直接方便,只要记住了一些代表品种各部位的 比例公式,就能直接进行制图,不需要太多的立体思维, 一步到位;(2)、定型服装直裁比较方便;
(7)、绘制胸省.
由F点作45°倾斜 线,在线上取 ▲+0.5作为袖窿参 考点,经过袖窿深 点、袖窿参考点和 G点画圆顺前袖窿 弧线的下半部分. • 以G点和BP点连线 为基准线,向上取 (B/4-2.5CM)° 夹角用为胸省量。
(8)、通过胸省长的位 置点与肩点画顺袖 窿线上半部,注意 胸省合并时袖窿线 要圆顺.

• •

• •
日 本 新 文 化 原 型 图
新 文 化 原 型 各 部 位 的 数 据
• 三、袖原型制图
• 作图的方法: • 将上半身原型 袖窿省闭合,以此 时前后肩点的高度 为依据,在衣身原 型的基础上绘制袖
原型
• 3.1 绘制基础框架
• (1)、拷贝衣身原型 的前后袖窿,将前袖窿 省闭合,画圆顺前后袖 窿弧线。 (2)、确定袖山高度: 将侧缝线向上延长作为 袖山线,并在该线上确 定袖山高。 方法是:计算由前后肩 点高度的1/2位置点到 BL线之间的高度,取其 5/6作为袖山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