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式(第七版)原型(女装)
女上装胸省的变化与转移单省的变化与转移

1.什么是省道的转移?
一个省道可以被转移到同一衣片上的任何部位,并且可 以设计不同的造型,而不影响服装的尺寸和适体性.
强调:胸省转移量的多少,通常需要考虑衣身的总体松 量、服装的外形以及运动机能性的要求等因素,一般不 会全部转移,更多的时候是保留一部分在袖窿中,本课 中的例子由于以同一外形为前提,胸省的省量是全部转 移的。
3. 讨论总结转省的规律:
1移动区域:新省与原省之间的区域. 2都是以BP点为旋转中心. 3旋转的方向都是由新省向原省方向将原省闭合.
(三)分组探究 动手实践
拓展练习:
运用纸型剪切法将腋胸省转换成如下图款式所示省的转移
教法
观察图片
提出问题:如何 完成如图所示成 衣省道的变化与 转移?
学法
我来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在人台上用大头针或假 缝的方法进行女上装腋 胸省转领胸省的练习, 并进行展评。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内
容
一 新原型结构的取舍
提
要 一 新原型结构造型变化
一 日本新文化式原型
1.新原型的概念
服装文化式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 裁剪方法,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 体平面展示后加入基本放松度制成服装基本型, 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服装 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 裁剪图。
课堂 小结
4 胸省转移的形态:单个省、省
的分割、省变褶、连省成缝.
(五)作业布置、发散延展
来挑战 一下吧!
挑战任务
举一反三,用任意一种方法 进行成衣胸省的变化。
拓展任务 升级任务
用一种自己最拿手的方法进行女 装胸省的转移并假缝挂人台展示。
各组同学轮流实践,掌握女装胸省 的多种转移方法。
【女装原型结构前浮余量的平衡鉴定及调整】 女装原型版

衣身结构平衡是指衣服在穿着状态中前、后衣身在腰围线以上部位能保持合体、平整,表面无造型所产生的皱褶。
达到衣身整体结构平衡,关键是如何消除前浮余量。
对原型结构中的胸省量参数进行分析,对基础纸样中参数的合理性进行鉴定,将有助于优化结构,提高结构的合体性,减少样衣试制后疵病的产生。
国内外服装行业的研究者,为达到衣身结构平衡,在优化结构方面做出许多尝试。
其中最典型的是日本文化式原型,尤其是第七版新文化式女装原型结构,该方法在我国的服装结构设计中被广泛采纳和应用。
俄罗斯的Л.П.Юдина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针对于俄罗斯原型结构的平衡鉴定及调整方法。
众所周知,每种理论都存在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这也因此使得“如何更好地改进前浮余量的平衡鉴定及调整方法,使服装结构更加合体”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话题。
1日本与俄罗斯女装原型的优势与不足新文化式原型采用胸度式作图法,主要利用着装者的背长和胸围尺寸绘制而成,与旧原型相比,它更适合于现在的成年女子体型,尤其是胸围较大的群体。
在新文化式原型制图中,胸省的角度尺寸采用公式计算的方法:(B/4?5)°,B为净胸围尺寸。
随着胸围尺寸的加大,人体的胸凸状态会较为明显,在新文化式原型胸省量的设定中充分体现了这一影响关系,符合绝大多数体态特征。
但是,人的体态千差万别,相同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同一原型很难适合同一尺码的不同个体。
同一胸围尺寸,在不同人体上,其胸凸状态有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体胸部扁平,有些人体胸部丰满。
虽然其胸围尺寸相同,但是在胸凸的体现上却有重大差异。
利用平均计算公式制作的原型在着装中针对不同的体型会出现相应的折皱、松弛及紧绷等不同现象。
对于个体结构,往往采用样衣试制和调整的方法,对结构进行修正,以满足于各种人体体态特征。
俄罗斯原型(EMKO)采用短寸式作图法,对人体的各部位尺寸进行精密的测量后利用测量值加上所需放松量进行制图。
该方法需采集大量人体测量数据,在作图理论正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较为合体的原型结构。
【2019年整理】服装原型结构设计与运用

(3)从A点向下取 B/12+13.7CM确 定胸围水平线 BL,并在BL上 取B/2+6CM。
(4)垂直wL画 前中心线。
(5)在BL上, 由后中心向前 中心方向取背 宽线 B/8+7.4CM确 定C点。 (6)经C点向上 画背宽垂直线。 (7)经A点画水 平线与背宽线 相交。
(8)、由A点向下8CM 处画一水平线与背 宽线相交于D点。 将后中心线至D点 的中点向背宽方向 取1CM确定为E点 作为肩省省尖点。
(9)、过C、D两点的 中点向下0.5CM的 点作水平线G线. (10)、在前中心线上 从BL线向上取 B/5+8.3CM,确定 B点。 (11)、通过B点画一 条水平线。
(12)在BL线上由 中心线取胸宽 为B/8+6.2CM, 并由胸宽的中 点位置向后中 心线方向取 0.7CM作为BP 点。
(13)画垂直的 胸宽线,形成 矩形
(5)绘制后省。
通过E点,向上作垂 直线与肩线相交, 由交点位置向肩 点方向取1.5CM 作为省道的起始 点。并取B/320.8CM作为后肩 省道大小,连接 省道线。
(7)、绘制后袖 窿弧线。
由C点作45°作斜 线,在线上取 ▲+0.8CM作 为袖窿参考点, 以背宽线作袖 窿弧切线,通 过肩点经过袖 窿参考点画顺 后袖窿弧线。
第二节、日本新文化原型制图
一 、 文 化 式 原 型 各 部 位 名 称
一、关于日本新文化原型(第七版):
该原型是在第六版的基础上2000年推出的,在原第六版的基础上结合现年青人体 型更丰满、曲线更优美的特征,以及第六版原型在理解和应用上不方便而推出的。新 文化原型是箱型,胸省的大不随胸围大小而异,符合女性体型实际情况,胸省量较第 六版明显增大,前后胸节差也明显增大,符合现代女性体型,腰省分配更合理,与人 体间隙均匀,便于特殊体型的修正。
衣身结构制图

⾐⾝结构制图⾐⾝结构制图第⼀节、⾐⾝原型⼀、⼈体与服装结构形式从服装适合⼈体的⾓度分析,服装的整体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平⾯结构和⽴体结构。
1.平⾯结构的服装:平⾯结构的服装将⼈体视为⼆维物体,忽略了⼈体的曲⾯体的特征,将⾐⾝做成了平⾯结构形式的服装,如中国古代服装就是最典型的平⾯结构。
2.⽴体结构的服装:将⼈体视为⼀个复杂的、由若⼲个曲⾯组成的集合体,⼈体正⾯为相对的⼆个梯形,侧⾯形成独⽴部分,既考虑⼈体有宽度、长度,⼜考虑⼈体具有⼀定厚度。
⽴体结构服装就是将⼈体视为三维物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服装,如欧、美板型服装。
⼆、服装原型和分类(⼀)服装原型原型就是根据⼈体各部位的尺⼨、形状绘制的⼀种能反映⼈体各部位结构、形状、⽐例关系的平⾯图形。
原型本⾝⽆任何具体服装款式的结构意义,所以服装的原型不能代表任何款式的结构图。
服装原型取得⽅法有三种:1.⽴体的⽅法:就是在专为⽴体裁剪使⽤的⼈体模型上,按⽴体裁剪的⽅法得到原型。
这种原型准确、误差⼩,但技术要求⾼,设计成本⾼,不适合成⾐批量化⼯业⽣产。
2.⽴体、平⾯兼做的⽅法:就是采⽤平⾯制图与⽴体裁剪相结合的⽅法得到原型。
此种⽅法快速、准确。
3.平⾯的⽅法:根据长期观察、总结⼈体各部位形态、各部位⽐例关系规律,采⽤⼀定⽐例分配计算⽽绘制的原型,然后再依据⼈体加以修正。
这种⽅法快速,适合⼯业化成⾐⽣产。
(⼆)关于原型的⼏点说明1.原型是⼈体体表形态的⼀种平⾯表现形式,它真实地再现了⼈体体表的形态,⽆论哪种原型,只是绘制⽅法不同⽽已,是总结者观察⼈体的⾓度不同所致。
各种原型在进⾏省的转移后可以互换,初学者使⽤原型时,可以只使⽤你最熟悉的⼀种。
2.正确使⽤原型,必须记住原型的特点和与其他原型的差异。
⽇本⽂化式⼥装原型绘制的⽐例公式中,B是净胸围,原型中含10cm的基本放松度,⽽笔者⼥装原型中的B是成⾐成品的胸围。
3.原型是我们进⾏具体服装款式结构设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各种结构变化设计。
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

日本文化式原型进入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给我国的服装制版行业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
服装的制版由传统的比例法时代进入到利用原型作为模板间接制版的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服装工业制版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目前学校教学、技能竞赛、专业的女装公司普遍采用原型推导的制版模式,研究开发了很多的款式和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1文化式原型的发展历史服装原型的产生,最早出现于欧美,其实是立体裁剪的产物。
日本是东方最早研究原型的国家。
文化式原型也在实践中不断演变,第一代到第七代称为文化式原型。
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1)。
图1的袖笼宽尺寸是经过推算得出的,袖笼宽=B/2+5-(B/6+4.5+B/6+3)=B/6-2.5。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直观地看到袖笼宽的尺寸。
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下前后袖笼宽的距离。
如下图(图2)所示:研究发现,在袖山高正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前后相等。
新文化式是第八代原型,因为第八代原型腰线水平大大区别于前面的几代前后腰线有落差的原型,所以称之为新文化原型。
第八代原型是第七代原型的补充,而不是取代。
新文化原型的结构制图如下:背长=38cm,B=84cm(图3)。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简析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使用误区及全身原型〔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0)03-25-03〔摘要〕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其方便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将详细阐述几种常见使用误区,误区的更正方法,以及如何变化成全身原型,希望能给服装专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原型;误区;更正方法;全身原型徐君万里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5·图1第七代文化式原型图2在袖山高居中位置处的袖笼宽图3新文化原型结构图辽宁丝绸2020年第3期·26·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日本女装第七、八代原型比较

摘要: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原型法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平面样板设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运用。
因此,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每次变化都值得我们密切注意。
而掌握其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并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借鉴,有助于提高我国制衣行业样板设计的能力。
最近,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推出的第八代文化式原型,跟以往的原型相比,尤其是与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第七代原型相比,该原型有了显著的变化。
了解其新的特点,对服装样板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最新的两代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并对新原型在样板设计中的运用与推广,发表一点初步的意见。
1原型样板之比较1.1原型样板制图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cm,背长L=38cm。
分别进行第七代原型与第八代原型样板的制图,见图1和图21.2比较分析1.2.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简、繁,省道设计等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
(1)在制图过程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第七代原型显得比较简单,而第八代原型显得比较复杂。
但两代原型制图所需要的尺寸是相同的,都只要两个尺寸,即胸围和背长。
(2)第八代原型增加了省道设计,而且将省道划分得很细,位置分配亦很合理,还依其位置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省道量,更加明显地突出了女性的人体体型,也提高了服装的造型功能。
可以说,第八代原型更像是那种经过加工了的原型,更接近实用原则。
而第七代原型,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所有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设计,虽然适用面广,但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3)第八代原型的前后腰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不像第七代原型,前后衣片的腰节错开了一定的量。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两者对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同。
第八代原型是将胸凸量在胸围线以上的部分中处理掉了,而第七代原型则是将其置于胸围线以下的部分中。
日本文化式原型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的基本应用原则》日本文化女装原型包括身原形、袖原型与裙原形。
它是女人体基本服装形态的平面展示,是实现女装设计师梦幻般构思必不可少的工具。
它能够极轻松地将极其复杂的服装结构、造型及款式给予准确的表现。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不仅是因为其服装原型自身的造型准确、结构合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整套完备的应用原则,这其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应用原则,它们分别是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移动转换原则和服装原型腰节线的水平原则。
在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中,由于女装身原型的结构变化复杂,并且易于表现文化原型的应用原则,因此,仅以女装文化身原型为例,阐述其应用原则。
一、服装原型省量、省位及省的形式的设计移动转换原则(一)、省的概念及功能1、省服装中“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13世纪的格陵兰。
省(DART)的出现,构成了以往在衣片上不曾有过的、吻合人体形态的体面转折线,它把服装从裁剪的平面性彻底地分离出来,从此确立了欧洲乃至世界以三维空间构成窄衣文化的起点。
ッ)是服装设计师在服装结构设计中,依据人体的体型、服装的省(DART、ダ——服装面料的特征以及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在衣片结构上设定的缝合部位及裁剪部位。
2、功能省不仅具有将服装面料从平面转化为吻合人体基本立体型态的功能、同时,它也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的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以及重塑人体形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省的形式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在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完形省和非完形省两种。
完形省是指服装省的形态完整,分割形式对称。
表现形式呈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
如:钉子省、锥子省、橄榄省等。
(如图1—1 )非完形省也称为隐性省。
它是指服装省的功能完备,具有省的特征,但是省的形式不完整,省的依据人体形态的不同而不同,表现形式为对称或非对称。
它是完形省的一种变化形式,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变省为线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表现形式是—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