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2014统计学试卷与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1、统计指标包括 、计算方法、空间限制、时间限制、具体数值和计量单位6个要素。

2、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都要制定 。

3、质量指标是反映 的指标。

4、8名队员的身高(单位:CM )由低到高排序为:

181,182,182,183,184,185,186,186,身高的中位数是 CM 。

5、假定中国和美国的国民年龄方差相同,现在各自重复随机抽样获取1%的公民来分别估计两个国家国民的平均年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国家国民平均年龄的估计误差会较小一些 。

6、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其相关系数为 。

7、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且为正数,则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 。(上升,不变,下降)。

8、回归分析中OLS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是 。 9、编制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

10、拉氏指数是把同度量因素的时间固定在 的一种综合指数形式。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请填入“√”或“?”)

( )1、数量指标根据数量标志计算而来,质量指标根据品质标志计算而来;

( )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普查比抽样调查准确;

( )3、凡是离散型变量都适合编制单项式数列; ( )4、任何变量数列都存在众数;

( )5、如果o e m m x <<,则变量分布为左偏; ( )6、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就越大;

( )7、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 )8、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 )9、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

( )10、同度量因素在起到同度量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权数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各种现象的内在规律 B 、各种现象的数量方面 C 、统计活动过程 D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2、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 、数量指标 B 、质量指标 C 、数量标志 D 、品质标志

3、下列哪个变量不能采用定比计量尺度?( )。 A 、企业职工人数 B 、企业产品产量 C 、企业销售额 D 、企业利润额

4、最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是( )。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科学推算

5、如果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都增加100,则方差( )。 A 、增加100 B 、增加10000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来表示,那么全班成绩的水平高低应该用什么平均数来说明?( )

A 、可以用算术平均数

B 、只能众数

C 、可以用众数或中位数

D 、只能用中位数

7、某企业2012年的产值比2008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

4

200%

B 、%10024-

C 、%10034?

D 、%10034-

8、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方程式法

D 、几何平均法

9、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 =1,2,3,…,n 时,得到趋势方程为t y 7238+=,

那么若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

A、144

B、36

C、110

D、34

10、同样多的货币支出少购买5%的商品,那么商品价格指数是()。

A、%

B、105%

C、%

D、5%

四、问答题(计20分)

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它们之间关系如何?(5分)

2、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差?(5分)

3、说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5分)

4、简述概率抽样的特点。(5分)

五、计算题(50分),要求列出相关公式或者说明原始数据的代入情况(每问分);最终结果采用准确的数据形式,并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每问分);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每问分)。每题最多扣2分。

1)请计算并回答A-E数值分别是多少?(3分)

2)请说明A、C、E的含义。(3分)

3)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平均成绩和方差。(4分)

2、某公司想了解客户对某产品的接受和喜欢程度,利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

了100个客户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产品的有81人,请以%的置信水平下。

1)估计该产品受欢迎比例的区间范围;(7分)

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减少为1)中的90%,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是多少?(3分)

3、某上市公司季度报告数据如下,

请分别计算该上市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平均季度存货周转率和平均季度销售费用率状况。其中,季度存货周转率(次/季)=季度营业成本/季度平均存货,季度销售费用率(%)=季度销售费用/季度营业收入。

(10分,其中平均季度存货周转率6分和平均季度销售费用率4分)

4、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年收入(千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

关数据如下(x 代表人均年收入,y 代表销售额)

1191818225603992=====∑

∑∑∑xy x y x n

要求: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被解释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说明斜率的经济意义。(8分)

2)若2013年人均年收入为6000元,估计2013年该地区的商品销售额。(2分)

5、某企业2012年和2011年销售额及相关价格上涨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

1)三种产品销售量总指数;(3分)

2)三种产品销售价格总指数;(3分)

4)利用指数体系分析销售额变动的原因。(4分)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

1、指标名称

2、数据收集方案

3、总体内在对比关系或总体间对比关系

4、

5、中国

6、+1或-1

7、下降

8、使实际值(观测值)与估计值(拟合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9、先综合,后对比

10、基期

二、判断题(每题1分,计10分)

1-5 ????√

6-10 ??√?√

三、单选题(每题1分,计10分)

1-5 B D D C C

6-10 C D C B C

四、简答题(计20分)

1、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它们之间关系如何?(5分)

(1分)总体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

(1分)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

总体和样本的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分)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1分)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1分)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2、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有哪些误差?(5分)

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观测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1分)观测性误差(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差。观测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1分)代表性误差是在抽样调查中,由于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不符的误差。代表性误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1分)系统性代表性误差是指由于抽样框不完善,抽样违反随机原则,被调查者无回答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系统性代表性误差通常难以计算和控制。(1分)偶然性代表性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完全相符,从而产生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值不一致的误差;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计算和控制。(1分)抽样调查中的观测性误差和系统性代表性误差统称为非抽样误差,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3、说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关系。(5分)

(2分)相关分析不必区分自变量(解释变量)和因变量(被解释变量),变量之间是平行关系,而回归分析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变量之间是因果关系;

(1分)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而自变量是非随机的;

(1分)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强弱程度和具体数量变动关系,而相关分析只能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方向和程度。

(1分)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现象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4、简述概率抽样的特点。(5分)

概率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即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抽取到样本中。特点如下:

(1分)1)样本的抽取上,遵循随机原则,即个体是否被抽中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是由可知的,非零的概率来确定;

(1分)2)调查的功能上,以部分推断总体,以样本的观测结果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1分)3)推断的手段上,运用概率估计方法,以样本观测结果推断总体不能做出完全精确可靠的推断,只能以一定的概率为保证做出具有一定精度的估计。

(1分)4)推断的理论上,以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为依据。只要样本容量足够大,抽样推断就可以以正态分布为依据。

(1分)5)推断的效果上,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五、计算题(50分),要求列出相关公式或者说明原始数据的代入情况(每问分);最终结果采用准确的数据形式,并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每问分);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每问分)。每题最多扣2分。

1

1)请计算并回答A-E 数值分别是多少?(3分) 33 35

2)请说明C 、E 的含义。(3分)

A ,成绩位于区间[70,80)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 C ,成绩小于80分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 E ,成绩大于等于70分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为% 3)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平均成绩和方差。(4分)

平均成绩=∑(成绩组中值*人数)/∑人数=(55?3+65?12+…+95?7)/50=(分)

方差=∑(成绩组中值-平均成绩)2*人数/∑人数=()2?3+()2?12+…+()2?7)/50=

答,这个班级50名学生平均成绩是分,方差是。 (平均成绩2分,方差2分) 2

1)估计该产品受欢迎比例的区间范围;(7分)

(1分)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容量为100,大于30,符合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条件,即样本成数服从正态分布。某产品的客户数量应该很大,即总体单位总数N 很大,所以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抽样标准误基本相同,可以看做等同。

(2分)其中n=100,n1=81,那么,样本成数%p 81=,样本方差为)p (p n n

--11=

或者153901.)p (p =-,由于总体方差未知,考虑用样本方差替代总体方差计算样本成数的抽样标准误03940100

1

1908101100100111...n )p (p n n )p (SE =???-=--=

03920100

1

19081011...n )

p (p )p (SE =??=-=

。 %的置信水平对应的正态分布双侧临界值22=/Z α。

(2分)抽样极限误差%...)p (SE Z /887078800394022==?=?=?α或者

%...)p (SE Z /847078400392022==?=?=?α

(2分)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81%%,81%+%?,即?%,%?或者?%,%?。

答:在%的置信水平,该产品受欢迎比例的区间估计是?%,%?或?%,%?。 2)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减少为1)中的90%,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是多少?(3分)

(1分)%.8871=?,那么依据题意,07090908872.%%.=?=?。

(1分)样本成数为81%,样本方差为)p (p n n

--11=或者153901.)p (p =-,某

种意义上,这也是历史经验数据,可以把这个样本方差作为总体方差。

(1分)样本容量=?=

?

=

2

22

2

220709

0155502..Z n /σ

α或者,向上取整,样本容量为124。

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减少为1)的90%,需要抽取的样本容量为124。(没有向上取整,扣分)

3 (3

2011

=

季)

次)(平均库存平均营业成本/(./)//(/0314

2101098284

121087=+++++++=

(3分)2012年平均季度存货周转率=

季)

次)(平均库存平均营业成本/(./)//(/9904

2151613122104

1715129=+++++++=

(2分)2011年平均季度销售费用率=

(2分)2012年平均季度销售费用率=

4、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年收入(千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

关数据如下(x 代表人均年收入,y 代表销售额)

1191818225603992=====∑

∑∑∑xy x y x n

要求:

1)建立以商品销售额为被解释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并说明斜率的经济意义。(8分)

2)若2013年人均年收入为6000元,估计2013年该地区的商品销售额。(2

%

./)(/11114

242015134

2222=++++++=)(平均营业收入平均销售费用%

./)(/9184

3230221742322=++++++=)

(平均营业收入

平均销售费用

分)

1) (3分)44633918292560391191892

2

2

.x x n y x xy n

b =???=--=

∑∑∑∑∑--)

5499

39

446392560..x b y a =?-=

-= (3分)所以,以商品销售额为被解释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是x ..y c 4463549+=或x ..y ^

4463549+=

(2分)经济含义:

a 是该直线方程的截距,表明人均年收入为0千元的时候,商品销售额为万元;

b 是该直线方程的斜率,表明人均年收入增加1千元,商品销售额平均增加万元。

(2分)2)若2013年人均年收入为6000元,估计2013年该地区的商品销售额。

万元)

(...y c 1839064463549=?+= 所以,若2013年人均年收入为6000元,该地区的商品销售额预计为万元。 5

1)市场销售量总指数;(3分) 2)市场销售价格总指数;(3分)

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销售额变动的原因。(4分) 答:

销售额=销售量*价格,其中销售量为数量指标,价格为质量指标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 (2分)%70.1084600

5000

11==

=

∑∑Q

P Q

P 销售额指数

报告期与基期销售总额之差为

)(.Q

P Q P 万元00400460050000

1

1

=-=∑∑-

(3

分)

%00.1024600)%121400

%712600%512000(

)/(0

0110001=+++++===∑∑∑∑P Q k P Q P Q P Q p 市场销售量总指数

分子与分母之差为

)(.)%

%%(

P Q P Q 万元81914600121400

7126005120000001=+++++=∑

--

或者利用销售额指数/市场价格指数,来求销售量指数。

3

分)

%

57.106%

121400%712600%512000(5000

)/(1

1

1

11

11=+++++=

=

=

∑∑∑∑)市场价格总指数Q k

P Q

P Q

P Q P p

分子与分母之差为

)(.)%

%%(

Q

P Q P 万元19308121400

71260051200050001

1

1=+++++-=∑∑-

市场销售量总指数为%,价格总指数为%。

(2分)该企业2012年比2011年的销售额指数为%,增加了万元,是由于价格总指数为%,带来销售额增加了万元;销售量总指数为%,带来销售额增加万元的共同结果。(或者描述为“上升了”对应的“指数-100%”也可以)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A3%B4% C5%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A 上涨10.0%B 上涨11.1%C 下跌11.1%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 抽样调查B 普查C 统计报表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 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 应选择奇数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最新版

统计学原理试卷 1 (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2.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 关系称为()。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3.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在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 B、显著相关 C、完全相关 D、高度相关 14.在指数数列中,每个指数都以前一时期为基期的是()。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统计学原理试卷1(专科) 05工商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 2.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3.统计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 B、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 C、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D、统计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设计 4.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A、全面调查与专门调查 B、定期调查与连续性调查 C、连续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D、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5.为了了解城市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市职工收入水平及生活负担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适合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6.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非全面报表 7.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万件,它们()。 A、是时期指标 B、是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8.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C、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的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9.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0.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环比增长速度等于定基发展速度-1 B、环比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1 C、定基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1.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 A、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 B、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对样本进行全面调查 D、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 12.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线性相关 B、非线性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 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2.统计研究的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四个阶段。 () 3.统计数据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4.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 5.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参数。() 6.如果数据呈左偏分布,则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关系为:均值<中位数< 众数。() 7.通过散点图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 8.所有可能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均值。() 9.影响时间序列的因素可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波动和不规则变 动四种。() 10.狭义的统计指数是用来说明那些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综合变动的一 种特殊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 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 B 20个城市 C 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05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A 分类数据 B 顺序数据 C 截面数据 D 时间序列数据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A 24 B 25 C 26 D 27 4.两组数据相比较()。 A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 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5.在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数的是()。 A 产量指数 B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C 生产工时指数 D 销售量指数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A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和 B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D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加1(或100%) 7.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 B 2.5% C 20% D 18% 8.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果要使抽样标准差降低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 B 3倍 C 4倍 D 5倍 9.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 B 完全相关关系 C 高度相关关系 D 完全不相关 10.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A 函数关系 B 相关关系 C 没有关系 D 正比例关系 11.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自变量x和误差项 的方程称为()。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12.平均指标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分布的()的指标。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统计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四大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身高B体重C人数D利润 2 ?某班主任想了解本班学生月生活费支出的内容,用抽签形式抽取本班10名 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制度D 重点调查 3. 2009年某市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达到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贝9() A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是数量指标,增长速度13.6%是质量指标 B生产总值7450.27亿元是质量指标,增长速度13.6%是数量指标 C两者都是数量指标D两者都是质量指标 4. 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生产成本比上年下降10%,实际比上年降低15%,则 单位生产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 A (1+15%)/ (1+10%) B (1-15%)/ (1-10%) C (1+15%)/ (1-10%) D 15% / 10% 5. 某班同学进行的《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是78分,标准差是 10分,中位数是80分,则该班同学本门课程成绩分布形状是() A对称B右偏C左偏D无法确定 6. 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库存量B商品购进额 C商品销售量D商品销售额 7.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是() A算术平均数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0点,11月1日调查_______ 统计基础__________ ([卷)第1页共6页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1.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B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B.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C.两者都可以随时变换 D.总体可变换成总体单位,而总体单位不能变换成总体 2. 下列标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C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D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有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5. 社会经济现象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总体单位之间必须存在( B ) A. 差异性 B. 同质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6. 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一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D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 D. 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10. 某企业1994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6%,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75% B.98.15% C.133.33% D.101.89% 11. 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2.“平均每个人占有钢产量”这个指标是( D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3.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其(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 14.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这四个指标中有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C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5.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A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含答案统计学A试卷库

………………………………………………………………………………………………………… 试卷编号 20 拟题教研室(或教师)签名经济与统计教研室主任签名 ………………………………………………………………………………………………………… 课程名称(含档次)统计学A 课程代号 000558 专业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层次(本、专)本考试方式(开、闭卷) 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 1、以下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在校学生按年级分组 B、新生儿按性别分组 C、成年人按婚姻状况分组 D、职工按年龄分组 2、某种产品按产量分为三组:(1)300公斤以下(2)300-500公斤(3)500公斤 以上,则300公斤以下的组中值为: A 、50公斤 B、150公斤 C、200公斤 D、75公斤 3、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A、分配数列 B、次数分布 C、变量数列 D、动态数列 4、综合指数是()对比形成的指数。

A、两个相对指标 B、两个平均指标 C、相邻个体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7、下列各变量中,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的是: A、职工人数 B、产品的重量 C、职工工资 D、人口年龄 8、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 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 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 9、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0、按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的是: A、逐级汇总 B、集中汇总 C、统计报表 D、手工汇总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统计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本试卷共四大题,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30 分) 1.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 身高 B 体重 C 人数 D 利润 2. 某班主任想了解本班学生月生活费支出的内容,用抽签形式抽取本班10 名 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 典型调查 B 抽样调查 C 统计报表制度 D 重点调查 3.2009 年某市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达到自199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则() A 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是数量指标,增长速度13.6% 是质量指标 B 生产总值7450.27 亿元是质量指标,增长速度13.6% 是数量指标 C 两者都是数量指标 D 两者都是质量指标 4.某企业计划规定单位生产成本比上年下降10% ,实际比上年降低15% ,则 单位生产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为:() A (1+15% )/(1+10% ) B (1-15% )/(1-10% ) C (1+15% )/(1-10% ) D 15% / 10% 5.某班同学进行的《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中,平均分是78 分,标准差是 10 分,中位数是80 分,则该班同学本门课程成绩分布形状是() A 对称 B 右偏 C 左偏 D 无法确定 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 商品库存量 B 商品购进额 C 商品销售量 D 商品销售额 7.按人口平均计算的钢产量是() A 算术平均数 B 比例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 年11 月1 日0 点,11 月1 日调查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分解

1、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A 、%4%5 B 、% 104% 105 C 、%96% 95 D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