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参数区划图(赣州部分)
实施性施组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编制依据1.1、江西省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资料;1.2、交通部现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3、江西省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项目《技术规范》;1.4、我单位的技术实力、设备实力、管理水平、施工能力;1.5、我单位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察看获取的资料等。
2、编制范围江西省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AS12合同段内施工的所有桥梁、路基、软基处理及路基排水防护等工程项目3、编制原则3.1、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招标文件对本合同段的工期要求,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实行网络控制、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业主的要求。
3.2、优质高效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四新”技术,控制关键线路施工,注意均衡作业和工序衔接,防止或减少窝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械效率,以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目的。
3.3、安全第一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
由于本工程具有施工项目多,交叉作业多,现场环境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本工程施工。
3.4、方案优化的原则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管理的行动指南,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严格遵照合同文件的要求,对关键工序进行多种施工方案的综合比选,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择优选用最佳方案。
3.5、科学配置的原则根据本标段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组织有效性、经济适用性。
选择工序能力指数最佳的施工机具或设备,保证工程工期及质量。
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及施工难点,在施工组织中实行科学配置,选派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
在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上,充分利用我公司桥梁施工的先进技术成果,发挥我公司技术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
上车田二大桥

第三节上车田(二)大桥工程地质说明一、概述上车田(二)大桥位于中龙乡上车田村,中心桩号为K145+060,设计桥梁全长146米,共7跨,每跨20米,桥面净宽10.75米,上部结构均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桥台采用肋台、桩基础。
本次勘探共布设钻孔8个,其中利用初勘钻孔3个,因此本次只完成5个钻孔,累计完成进尺112.7米,采取岩样4组,地质调绘0.5Km2,外业工作于2007年7月9日完成。
二、地形地貌桥区位于山间盆地,一侧桥台为岗地,出露基岩为强风化变余砂岩,山顶标高152.4米,地面标高119米左右,地表多为水田。
所跨小河与大桥近直交,河床被砂、卵石所覆盖,河水清澈,跨越的村道为当地老乡出行的交通要道。
三、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孔资料,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桥区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残坡积(Q4el+dl)及寒武系中统高滩群变余砂岩(Є2gt),各地层的岩性如下:(一)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残坡积(Q4el+dl)①-1亚砂土:黄色,稍湿,松散,成分主要为粉粒,含粉细砂及植物根系等,干强度较差,取芯率约76%。
①-2碎石土:黄色,稍湿,松散,碎石成分主要砂岩,棱角状,粒径2-5cm不等,粘粒充填,取芯率约70%。
①-3卵石土:黄褐,饱和,松散-稍密,成分主要为变余砂岩,粒径多为2-6cm,次圆状,级配一般,砂砾充填,取芯率约62%。
(二) 寒武系中统高滩群变余砂岩(Є2gt)②-1强风化变余砂岩:黄褐色,岩体破碎,岩质软,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裂隙发育,裂隙面有铁锰质渲染,取芯率约71%。
②-2弱风化变余砂岩:灰色,岩体较完整,以中厚层状结构为主,裂隙多为钙质及硅质充填,岩质较坚硬,取芯率约82%,RQD约67%。
四、水文地质条件桥区范围内地表有一条小河,宽约5米,常年流水,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为典型的山区暴涨暴落型。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解读及贯标要点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解读及贯标要点林功丁【摘要】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为正确理解和掌握新一代《区划图》的目的,文章通过对新一代《区划图》的解读,并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贯标要点.【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抗震设防烈度;建筑抗震设计;贯标要点【作者】林功丁【作者单位】福州市建筑设计院福建福州3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5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以下简称为新一代《区划图》)于2015年5月15日发布,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
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均要按该标准执行。
众所周知,地震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并不都是由于地震本身造成的。
据统计,地震灾害中95%以上的人员伤亡都是因建筑物倒塌所致。
因此,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
抗震设防的首要环节是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即确定建筑物必须达到的抗震能力。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就是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将国土范围划分为不同地震危险程度或抗震设防等级的地图,是一般建设工程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新一代《区划图》的解读,并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以下简称为现行《抗震规范》)和该规范2016局部修订版[3]的要求提出贯标要点,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掌握新一代《区划图》的目的。
我国前三代《区划图》以地震烈度为指标,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
第一代《区划图》1957年出版,编制原则为历史地震烈度的重复原则和相同发震构造发生相同地震烈度的类比原则,给出未来(无时限)可能遭遇历史上曾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
江西省各地抗震等级-9页word资料

抗震防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型、社会型和基础型的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19-2020年)、《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赣府发[2019]3号)、《江西省防震减灾“十一五”专项规划》及《江西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规划纲要》,结合我省抗震防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有关规定与措施是指导抗震防灾事业发展,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和增强农村防震保安能力,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审批重大项目、科学合理投资的依据之一。
一、江西省抗震防灾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现状1. 抗震设防区划现状。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9和《江西省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见附图1)的规定,我省抗震设防区及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共涉及8个设区市的43个县(市、区、场)。
其中:寻乌县、会昌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南昌市(5个市辖区)、九江(2个市辖区),南昌县、进贤县、新建县、余干县、九江县、彭泽县、湖口县、星子县、瑞昌县、德安县、都昌县、武宁县、修水县、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共青垦殖场、靖安县、铜鼓县、宜丰县、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县、安远县、定南县、龙南县、全南县、大余县及黎川县、浮梁县的部分乡、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永修县、丰城市、广昌县、于都县、信丰县、万安县为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县(市)。
江西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序号抗震设防区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序号抗震设防区基本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1 寻乌县7 0.10g 19 铜鼓县6 0.05g2 会昌县7 0.10g 20 宜丰县6 0.05g3 南昌市(含5个市辖区) 6 0.05g 21 宁都县6 0.05g4 九江市(含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共青垦殖场和2个市辖区) 6 0.05g 22 石城县6 0.05g5 南昌县6 0.05g 23 瑞金市6 0.05g6 新建县(县城) 6 0.05g 24 安远县6 0.05g7 进贤县6 0.05g 25 定南县6 0.05g8 余干县6 0.05g 26 龙南县6 0.05g9 九江县6 0.05g 27 全南县6 0.05g10 彭泽县6 0.05g 28 大余县6 0.05g11 湖口县6 0.05g 29 浮梁县(西湖乡) 6 0.05g12 星子县6 0.05g 30 黎川县(德胜关镇) 6 0.05g13 瑞昌市6 0.05g 31 永修县为地震重点监测地区这几个县市在抗震设防等级方面,甲类建筑工程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抗震设防等级;乙类建筑工程按6度设防,其他一般建筑工程应在逐步完成本地区抗震设防区划,报批准后,采取相应的措施.14 德安县6 0.05g 32 丰城市15 都昌县6 0.05g 33 广昌县16 武宁县6 0.05g 34 于都县17 修水县6 0.05g 35 信丰县18 靖安县6 0.05g 36 万安县2.我省地震地质构造复杂。
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由赣州宏泰公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标办公室所发的赣丰线筲箕塘至池溪口段公路建设工程工程投标文件、第001号补遗书。
2、由江西省赣南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的赣丰线筲箕塘至池溪口段建设工程工程全套施工图纸。
3、现行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国家工期定额及相关?国家标准?。
4、现行江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5、本工程的现场环境及施工条件。
6、本公司施工管理、技术、设备生产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工程建设意义及工程概况1、工程建设意义赣丰线筲箕塘至池溪口段公路是赣州市连接赣州市新飞机场及赣粤高速公路唯一的通道,该路建成有助于发挥赣州市空中运输及高速公路路网的整体效益,有助于大赣州的进一步扩大与对外开放,强化与沿海兴旺省市的经济互补,使赣州市尽快成为承接沿海省市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沿海省市优质农副产品的供给基地,成为沿海省市劳动力、电力、矿产品等输送基地,成为沿海大中城市旅游的后花园,对赣州的经济建设和开展有重大意义。
2、工程现状;本工程路线全长∽K10+660段为一级公路、K10+660∽K13+770.∽K10+660段位于赣州市迎宾大道终点筲箕塘转盘K5+571.482处,途经蟠龙镇的王虎坑、凤岗镇的迎龙丘,终于K10+660,长。
K10+660∽K13+770.752为浙变段,为二级公路,途经凤岗镇的蔡背、横岭、池溪口,终于赣粤高速公路与赣丰线交汇处,长,两路线总长,路线增长系数1.003。
3、技术标准∽K10+660段、K10+660∽K13+770.752段。
①∽K10+660段采用的技术标淮:⑴公路等级:本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⑵设计速度:80KM/h;⑶桥涵设计荷载标淮:公路-Ⅰ级;⑷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小桥涵及路基均为1/100;⑸路基宽度:;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⑺其它指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淮?〔JTGB01-2003〕的规定执行;②∽K10+660段⑴公路等级:本路段为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⑵设计速度:80KM/h;⑶桥涵设计荷载标淮:公路-Ⅱ级;⑷设计洪水频率:大中桥为1/100、小桥涵及路基为1/50;⑸路基宽度:12m;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⑺其它指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淮?〔JTGB01-2003〕的规定执行;4、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⑴、地形与地貌概况路线经过地区属丘陵地形,一般海拔高度110-140米,相对高差20米左右,局部为30米左右,路线经过地段为低山丘陵间夹长带状山前河谷盆地,地形起伏频繁,植被稀疏,主要以草和松杉为主。
江西省上高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江西省上高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4~2024)上高县人民政府二O一三年六月江西省上高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4~2024)规划编制组:主编:贺小蓉参编人员:邓有平王荣明罗升华肖锟邓煜文方玉莲刘梅实施单位:上高县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三年六月目录一、前言 (5)二、社会经济概况 (6)(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6)(二)地质环境背景 (6)三、矿山环境现状与趋势分析 (9)(一)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9)(二)矿山环境问题现状及危害 (10)(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 (12)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15)(一)现状评估 (15)(二)预测评估 (17)(三)综合评估 (18)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20)(一)指导思想 (20)(二)基本原则 (20)(三)规划目标 (22)(四)主要任务 (25)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26)(一)规划的原则与部署 (26)(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7)(三)矿山环境治理 (30)(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1)(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措施 (33)(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和监督管理工程 (36)八、经费估算与筹措 (38)(一)经费估算 (38)(二)资金筹措 (38)(三)效益分析 (39)九、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2)(一)组织保障 (42)(二)技术保障 (43)(三)资金保障 (43)(四)时间进度保障 (44)十、附则 (45)附表:表1 上高县矿山环境现状评估表表2 上高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表3 上高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表附图:图1 江西省上高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图2 江西省上高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程度分级图图3 江西省上高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图附件:江西省上高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说明一、前言为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遏制、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的有关要求,依据《上高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中龙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第四篇隧道第一节中龙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一、概述中龙隧道位于泰和县中龙乡白竹市村附近,设计为连拱式隧道,隧道进硐口位于白竹市村西面约0.2Km处,起迄里程桩号为K148+140~K148+635米,全长495米,设计路面标高127.710(进口)~132.815(出口)米;净空高度5.000米。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表1.0.4分类,该隧道属于公路短隧道。
本次勘察为施工图设计勘察阶段,根据江西省交通设计院钻孔布置表布设钻孔8个(后由于设计方案调整,实际只利用了5个钻孔的资料,见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钻探总进尺312.55米,采岩样17组,水样1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绘面积0.85km2,物探采用高密度电法和测井相结合,电法测线沿隧道中轴布设纵测线一条,共长780米,在进、出硐口各布设一条物探横测线,共长600米,总测线长1380米,对ZK2、ZK3、ZK7钻孔进行了测井,外业工作于2007年08月04日完成。
二、地形地貌隧道区域为构造剥蚀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简单,主要为沟谷及山间冲沟,地表植被茂盛,主要为松树、灌木和杂草,通视条件差。
山势走向较紊乱,区内最高点标高为232.60米,最低标高为105.90米,相对高差126.70米。
隧道进硐口位于低山山脚,沿山凹进入山体,山体坡度较陡;出硐口位于山脊一侧山脚地带,纵向坡度较缓,横向坡度稍陡,出硐口左侧为一山间冲沟,最宽处约30米,地表种植水稻,走向北偏西。
三、水文气象隧道区域地处赣中南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区。
春、夏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雨雨量为1400-1800毫米之间,4-6月为降水集中期,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7-9月为干旱季节,降水量只占19%左右。
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五类,即江南丘陵过湿区。
四、区域地层岩性及隧道区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区域资料表明该区域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统高滩群变余砂岩及构造糜棱岩、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上段砾岩,两者为不整合沉积接触。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15版简介

GB18306-2015 文本修订主要变化:
1.GB18306-2001为全文强制,GB18306-2015为部分强 制,5.1、5.2、6.1、7.1、8.2、附录A、附录B、
附录C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2.提出抗震设防准则和相应参数的确定原则与规定; 3.列表明确乡镇所在地的抗震设防参数;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大部分为“第二组”,局部 为“第三组”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天津市城镇区划界线图: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表C.2 天津市城镇峰值加速
度和特征周期列表:
天津市行政分区情况
天津市内外共计16个区县
1. 市内6区: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 、红桥区;
2. 市外7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滨海新区; 3. 外围3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天津市设防峰值加速度统一的区县
共计11个区县
1. 市内6区:(8度0.2g) 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抗震设防烈度不完全一致的区县:
武清区 街 道 镇 合 计 街 道 7 度
(0.15g)
西青区 2 7 9 1 5 6 1 2 3
津南区 -8 8 -3 3 -5 5
滨海新区
蓟县 1 26 27 1
10(含1乡)
6 24 30 0 4 4 6 20 26 镇
GB18306-2015 文本修订主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