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多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有南唐后主遗风。

爱情词感情真挚、缠绵动人。

边塞词风格苍凉,有历史厚重感。

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倍出,譬如说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他本人在诗词方面极高的艺术造诣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研究纳兰词,对完善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

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

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

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

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

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

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

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

吹落残红在绣床。

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

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学生姓名:陈玉婷学号: 11858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专升本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

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

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诗词的艺术特色在清词“中兴”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流传于后世的词作,也成就了此时代的一批词人。

在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纳兰性德,他继承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晏几道的词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格调。

一.前言“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在人们眼中,这是一首凄凉唯美的爱情词,多数人认为它出自于晏几道或苏轼之手,但这首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词人-----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4—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拔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

出入扈从,应对称旨,极得圣祖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底,以寒疾终。

纳兰才气横逸,多愁锐感,能诗,擅词,尤工小令。

词风真挚自然,多低徊婉转,悲凉凄恻。

悼亡之做堪称绝调。

著有《饮水词》,(亦称《纳兰词》或《通志堂词》)。

陈庭焯说:“词兴于唐,盛于宋,亡于明,而再振于国初,大畅厥于乾嘉以还也。

”清初词坛的再振,其成就不及宋,但毕竟是出现了中兴之局。

科技论文。

这也表现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第一,词人纷起,词作繁多。

两宋是词的黄金时代,现存宋词约二万首,金元词7300首,而清词“总量将超出20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数”。

这也表现出,清代词创作的繁荣盛况。

第二,流派纷呈、推陈出新,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清代那么多的艺术流派和群体,他们的艺术主张是那么鲜明,审美追求那么坚定,并且往往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和家族血缘关系的特点。

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变风于前,余波留及清初词坛;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和朱彝尊为旗帜的浙西词派争奇斗艳、兰菊并茂;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更影响词坛百年之久。

第三,抒情文体得以确认。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而词以抒情为主,在传统理念和道德中,不为人所接受。

宋代以后第一大词人铁岭籍纳兰性德

宋代以后第一大词人铁岭籍纳兰性德

1201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宋代以后第一大词人铁岭籍纳兰性德◎赵福君摘要:论证了纳兰性德的籍贯是铁岭,分析了纳兰性德侍卫武职却文学情怀的生平,探讨了纳兰性德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纳兰性德籍贯生平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近代词学研究家胡云翼在《纳兰性德及其词》中说:“清代所谓著名词人朱彝尊、张惠言之流,虽名著一时,但比之两宋词人,显然小巫见大巫,不足以名家也。

然而我们却于有清二百年中得着一个意外的发现,不但清代没有一个比得上他,既如宋代几个伟大词人柳永、辛弃疾、也绝无愧色,那人便是纳兰性德。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是宋代以后数百年中第一大词人。

”纳兰性德的词脍炙人口,在沉闷的清代词坛异军突起,一扫宋代以来的颓废气氛,开创了清词中兴的局面。

清末著名词学家况周颐不但在《惠风词话》续编卷二说他:“直窥北宋堂奥。

”还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李晶《饮水词笺》自序中对纳兰性德作了全面的评论之后说:“此惟饮水词人有之,清代诸作者,罕能望其项背也。

”著名词家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王国维评论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皆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49年出版)说:“叙述清代词人,当以纳兰性德为始,词最有名。

为清代词人之冠。

”《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日本桥川时雄《满洲文学兴废考》认为,纳兰性德“于清初词家中居于桂冠的地位。

这位被中外著名作家评论家赞誉为“清代词人之冠”、“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宋代以后数百年中第一大词人”、“居于桂冠的地位”的纳兰性德,还是我们铁岭籍人文 125贯!这真是我们铁岭的骄傲、铁岭的自豪、铁岭的荣耀!一、纳兰性德籍贯关于纳兰性德籍贯铁岭问题,近些年有人提出异议,说纳兰性德是叶赫人,现在 归吉林省管辖,不是铁岭人,而是吉林省人。

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者长期 练句的结果 。从 全词 来看 , 作 者 以 白描手 法抒 情 , 言 情状 物一任 自然 , 创作 出极有 情致 和韵 昧 的作 品。再 如《 采 桑子 》 :
白衣裳凭朱 阑立 , 凉 月趋西 , 点鬓 霜微 , 岁晏知 君归不 归?残更
求。如《 望江南》 :
初八月 , 半镜上清宵 。斜 倚 画阑娇不语 。暗移 梅影过 江桥。裙 带北风飘 。
看。况复此宵兼 雪 月 , 白衣 裳 凭 赤 栏 干 。 ”“ 岁 晏 知 君归 不
此词将 词人 扈从康 熙皇帝 出巡北 方之 所见所 闻所感描 绘出来。五更 、 寒月 、 积雪 、 客栈 、 西风 、 晓星 、 平沙 、 飞翔 呜叫
归? ” 应该是化用《 诗经 ・ 采薇》 “ 采薇 采薇 , 薇亦 作止 。日归
( V o 1 . 1 6 . N o . 1 0 )
残 论 纳 兰 性 德 词 的 艺 术 特 色
高 瑾
( 铁岭市图书馆 , 辽宁 铁岭 1 1 2 0 0 0 )
[ 摘
要】
本文主要 论述 了纳 兰性德词 的艺术特 色: 意境 美的追 求 ; 文字上 的特 色; 语 言 色彩 的运 用 ; 动 与静的对 比 ; 刚柔
这 里写八月初 旬夜晚 , 像半个 明镜似 的皎洁月亮 升上湛 清的夜 空之际 , 美人斜倚 着似 画如 图的精 美栏杆 , 娇羞 不语 。
而旁边散 发着淡淡幽香 的梅 花倩 影 已经暗 暗地移 过 了江边 的如 虹似霓的桥。不明说在月夜 中呆 了多 么久 , 而 用梅影 已
移过 江桥来暗示时间之长 , 又有衣裙 的绫 罗锦带在 清爽 的北
下 面试从几个 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

二、 纳兰词清新 自然 , 淡雅质朴 , 晓畅流利 。 如“ 清 水 出芙 蓉, 天然去雕饰” 。比如他 的《 寻 芳草 ・ 萧寺记梦》 :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

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

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