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三
济宁市202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定稿,答案详解)

济宁市2023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3.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化肇端于明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有观点认为这些小说作为经典的内涵是强化了作家的独创性、小说的情感寄寓性和文学性,并认为从它们到《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经典化过程。
这个观点是富有启发性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从小说史角度说,《红楼梦》是对当时各种小说资源创造性吸纳、熔于一炉后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在章回体制方面,《红楼梦》体现了章回体制的圆熟及变化。
在回目设计、结构脉络、分回转折与衔接等方面,《红楼梦》遵循了章回体制的一般原则,但也表现出破体求变的特点。
如第一回结尾是:“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
”第二回接以:“却说封肃因听见公差传唤,忙出来陪笑启问。
”这里去掉了分回的标志套话,而从封肃的感受来写是比较自然的。
虽然《红楼梦》仍有少量的分回套话残留,如第七十二回末尾叙:“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
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但根本上,《红楼梦》已改变以故事为中心的分回模式,开始从事体情理和人物心理等方面推进情节发展,这是章回体向现代小说结构演进的先声。
《红楼梦》使用的文体涉及古代的诗词曲赋等主要文体。
作者把这些文体融入情节之中,使之情境化,在主题寓意、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结构脉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小说叙述呈现出诗化特点。
如大观园诗会就是如此。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
《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
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
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
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
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
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学情检测模拟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统的扎染艺术,色彩风格大致分为两个类别。
一类是以大理白族为代表的靛蓝为主的蓝白色调风格,另一类是以四川自贡为代表的红白、绿白等鲜艳浓烈的色调风格。
不论是怎么样的色彩风格,植物染料都是民间印染技艺的主要原料。
除了植物染料,扎染在染色时也会使用矿物质染料,用色相对被划分为红、黄、蓝色系。
扎染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在了色彩的表现形式上。
单色扎染的晕染效果具有中国写意画般的意境,与之不同的是,多色套染则呈现不同色彩的视觉碰撞,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让人产生新的梦幻般的视觉享受。
除了这两种染色技法,常见的还有涂染着色法、罩染着色法、局部防染法,艺术效果各异,但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较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凝重、素雅的蓝白扎染而言,以四川自贡地区为主的蜀缬色彩浓烈、绚丽多彩,可以说是久负盛名。
早在唐代,民间献入宫廷的织物里面就有四川蜀缬。
四川蜀缬的工艺技法可以说是极为丰富,针法灵活,会运用绞、缝、扎、捆、叠、缚、夹等多种结扎技法,图形纹样也会设计使用多种吉祥寓意的纹样,例如我们熟知的牡丹、荷花、凤凰等等,在结扎时每个结的大小、松紧、稀密又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其在染色时也格外注意色彩的层次变化,所以四川蜀缬扎染到最后的艺术成品就各有不同,绚丽多姿。
它常常用深色染料作为背景,突出多次套色而形成的多种色彩融合,艺术风格鲜艳而又浓烈。
扎染图案纹样多种多样,主要是以点、线、面为主的几何纹样和具有特殊意义的民间图腾这两种最为经典。
民间图腾大多数为写实图案,通常反应自然界中的动物、风景,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生活场景,以艺术的手法(寓意、象征、虚构等)将其展现在织物上,例如传统的五福捧寿、松鹤延年、莲生贵子等图样。
与之相比,几何纹样大多数为抽象图案。
它以设计最为基本的点、线、面去描述对象,具有高度的装饰性和艺术表达力,常常给予人们想象的空间,例如鹿胎缬、鱼子缬、玛瑙缬、青碧缬、三套缬等图样。
2024届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高考三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传统乡村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现代化必经的历史过程。
在文学领域,乡土小说正是乡土中国发生裂变的审美反映。
贯串其中的基本问题是现代化对乡土和乡土文学的影响,以及作家在价值和审美两个层面对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回应。
②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于“乡土性”,费孝通的解释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不流动性和熟人社会,差序格局和礼俗社会的根源都在于“乡土性”。
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文学角度观察,“乡土性”都是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呈现的。
进入现代以来,家、国、天下及三者的伦常关系都在变化,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
“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
③尽管“乡土性”和“现代性”不是对应的概念,但“乡土性”是在“现代性”的参照下被阐释的。
知识界、文学界对“现代性”的反思通常会带来对“乡土性”的重新认识。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自现代以来一直在探寻自身的现代化道路。
一方面,它不能自外于世界的现代化历程和经验;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具有独特的脉络和特色,需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④可以说,文学为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打开了辽阔的空间。
⑤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
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
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
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
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
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
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
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三)

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精编【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宝藏./埋藏.重.合/重.头戏拓.印/落拓.不羁B.标识./识.别删削./刀削.面着.陆/不着.痕迹C.劲.旅/干劲.发卡./卡.脖子抹.布/一抹.霞光D.粘.贴/粘.连胳.膊/胳.肢窝纤.夫/纤.尘不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症候暴冷门宁缺毋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料峭打圆场珠联璧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C.荟粹唱双簧冥思苦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D.端详猜谜语积腋成裘人过留名,雁过留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弄清这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老先生跑了许多图书馆,________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这位教授认为青年学生应读懂一些为人________之道,做事要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
③雨势突然增大,组委会不得不________了今天的比赛,并表示将向观众赔偿门票损失。
A.批阅处事终止B.批阅处世中止C.披阅处世中止 D.披阅处事终止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之犊....,无照驾驶,肇事打人,寻衅滋事,其行为引起了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B.一个人如果阅历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C.18名路人看到遭受了碾轧的小悦悦后,居然义无反顾....地离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话题的热烈讨论。
D.14名香港保钓人士乘坐“启丰二号”披肝沥胆....几万海里,冲破日方阻挠在钓鱼岛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上钓鱼岛,并展开中国国旗宣示主权。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期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对重点省份的流感防控工作予以指导。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空间是文化生存、发展与交流的场所,是特定空间、时间和其中一种或多种文化的统一体。
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传统文明与悠久历史的重要栽体,其文化空间是彰显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物质表现。
在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传统村落在现代生活与文化影响下开展文化空间更新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
但是,新建空间与设施往往趋于现代风格,缺乏地域特色,缺乏对历史空间营建经验与智慧的继承。
一处村落是否能够防止自然灾害、避免外界侵犯是人们考虑的首要因素。
古语有云,“高毋近阜而用水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建邦设都,皆凭险阻。
山川者,天之险阻也;城池者,人之险阻也;城池必依山川为固”。
从功用角度思考,如此空间选址的本质源于先民朴实的生存安全需求与防御意识。
历史上的沿黄地区长期处于战争纷乱中,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人们常受外来匪患侵扰,因而需要将村落设在不易被外界发现、易守难攻的环境中,借助自然这一天然屏障形成村落的第一道防御设施。
村落街巷功能综合,一方面作为村落社会交往的主要媒介,通过线性连接将不同功能空间组织起来,提供可达路径实现人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交流;另一方面则作为排水基础设施,将建筑单个空间的排水集中到街巷中,再经由街巷引导至河流或池塘中,避免降雨集中时期引发洪涝灾害;更有些村落借助复杂的街巷空间组织达到通风或防风目的,以适应当地的气候。
2023届湖南省新高考模拟预热卷(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后来,爷就当了村长。当了村长,就走方字步,在村道里走,人人见了都问候。爷怎样经管着村子,他不甚清楚,但在爷当村长的几年里,沙白村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是过了两年吧,村里又是敲锣打鼓。婆问爷:咋又敲锣鼓哩?爷说:社会又变呀,要地呀。这就是成立了人民公社。
7.对于“爷吃土”这一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爷吃土”的行为虽有悖于生活常理,却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
B。
C.“他”将爷比做蚯蚓,爷笑着承认,表现了爷对自己农民身份的深度认同。
D.说明了爷对土地感情之深超越家族的其他人,为后来其担任村长做了铺垫。
他说十八亩地,是他看到的也是经过的,收了,分了,又收了,又分了,这就是社会在变化。社会的每一次变化就是土地的每一次改革,这土地永远还是十八亩呀,它改革着,去演绎了几代人的命运啊!
他说完故事,我让他带我去十八亩地看看。十八亩地果然还被围墙围着,地很平,没有庄稼,长着密密麻麻一人多高的蒿草。突然,地的南头嘎喇喇一声,飞起了一只鸟,我们即认出那是野鸡。怎么会有野鸡?野鸡是能飞的,但它飞不高也飞不远,围墙之外都是楼房它是从哪儿来的?我们都疑惑了。
8.文本一中同一土地,却有“十八亩地”“一块土地”两种称谓,其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你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9.文本一是如何表现文本二所说的“个体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精神纠葛”的?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5.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高考模拟试题(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菌/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1年世锦赛激战正酣,首轮虽说波澜不惊,但是仍然有很多镜头值得回味,杜兰特那雷霆万钧....的一扣拉开了精彩比赛的帷幕。
B.他笔下的荷花没有“浓厚华滋”的泼墨泼彩,淡淡妆天然样,亭亭玉立....,不矫饰不放浪。
C.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他们不知道,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D.热心传统,值得褒扬,但把老北京人想象成个个峨冠博带....、宽袍大袖,未免滑稽,不符合历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B.2011年10月31日,当第70亿个人类居民降临这个已经不堪重负的蔚蓝色星球时,让人们感受到了“人口时钟”的加速旋转。
C.济南园博园将原料原件地复建世博山东馆,届时,没有去过上海世博会现场的市民可前往该园一睹世博山东馆的风采。
D.网络谣言一度愈演愈烈,能否根治这一问题,既有赖于政府出台制度来规范网络行为,也有赖于广大网民对谣言的自觉抵制。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卓越代表,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B.莎士比亚,英国人,一生写下许多剧本,其四大悲剧为《奥赛罗》、《李尔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C.《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班固,字孟坚,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D.我国的史书体例有编年体,代表作有《左传》、《吕览》等,国别体代表作有《国语》、《战国策》、《资治通鉴》,纪传体代表作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论文化创意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
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
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
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
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
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
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
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
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
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比如,一盒88 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
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
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
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
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
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选自2012年2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7.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事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论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古代的勇士),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
此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注]传说张良在下邳圯上遇见黄石公,后者故意将鞋子掉到桥下,让张良拾起来给他穿上,张只得照办。
如是者三次。
黄石公说“孺子可教矣”。
就将《太公兵法》一书授予张良,并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成就汉业。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乘:利用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是,仅仅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摧折,挫败D.郑伯肉祖牵羊以逆逆:迎战10.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了“忍”的一项是()。
①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②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足者、三年而不倦③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④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⑤美其全锋而待其弊⑥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以为圯上老人为鬼物,张良能辅佐汉高祖定天下是因为获得圯上老人的兵书,苏轼却认为张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圯上老人磨练了他能忍的性格。
B.文章的主旨在于阐发“忍小忿而就大谋”的道理,作者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史实加以论证,很有说服力。
C.司马迁认为张良的相貌像女子一样,和他的志向气节很不相称;苏轼却不以为然,认为状貌如妇人正是张良成功的原因所在。
D.本文析理透彻,言简意赅;文笔纵横极尽曲折变化之妙。
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