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七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
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
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
③苏秦:战国纵横家。
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
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
⑤伤:整理。
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________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________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隧动而焰发有地隐然而高D.待学成而为美为人谋而不忠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辍,停止,废止。
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
喧:通“谖”,遗忘,忘记。
裂:割断。
戒:告诫。
5.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其/母引刀裂其织B.其母引刀/裂其织C.其母引刀裂/其织D.其母/引刀裂其织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方( ) (2)引(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全部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全部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欧阳修共10篇

【译文】张齐贤体格高大健壮肥胖,饮食超过常人,尤其喜欢吃肥猪肉, 每顿要吃好几斤。天寿院风药黑神丸,平常人服用不过一颗,张齐贤常常 以五七两当作一次的用量,夹在胡饼里一顿饭就吃掉。淳化年间,张齐贤 被罢免宰相担任安州知州,安陆这个地方,是山区的一个郡,从来没有见 识过大的官员,他们看见张齐贤吃东西不像普通人,整个郡的人都感到惊 讶。曾经有一次张齐贤与宾客一起吃东西,掌管厨房的小吏放了一个金漆 大桶在大厅旁边,偷看张齐贤吃的东西,吃了什么就照样子把同样的食物 投到桶中。到了傍晚,酒水渗透出来,充满了整个桶。安陆郡的人惊讶叹 息,根据这件事说享受富贵的人,必定是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三)宋郊改名
即宋郊,因曾被封为“郑国
公”,故称。
和
名号
宋郑公庠初名郊,字伯庠,与其弟祁自布衣时名动天下,号
诰(ɡào)。掌管起草诰
命之意,后用作官名。
突然
为“二宋”。其为知制诰,仁宗骤加奖眷,便欲大用。有忌
指比宋郊先被皇
帝赏识的人。
祭天
其先进者谮(zèn)之,谓其“姓符国号,名应郊天”。又
曰:“郊者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祥。”
郡人嗟愕/以谓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公饮啖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他们)看见张齐贤吃东西不像普通人,整个郡的人都感到惊讶。
(2)至暮,酒浆浸渍,涨溢满桶。
到了傍晚,酒水渗透出来,充满了整个桶。
6.张齐贤食量过人体现在哪几件事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次要吃几斤肥肉;吃风药黑神丸六七两并夹胡饼;与宾客聚餐吃了一金漆大桶食物。
(暗中,私下) (认为) (捆绑)
(你,你的) (如果,假使)
(原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一语文10篇经典课外(文言文阅读)1.赵襄主学御原文: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
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2.老马识途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3.穿井得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
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
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4.南辕北辙原文: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
(18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 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 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 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 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 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 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 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 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 等吧。”
课外文言文阅读
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照明。有心得,便写在 衣服上,记下内容以免忘掉。学生们钦佩他的勤 学精神,使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临去世前,他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好学, 即使死了也像活着一样;如果不学习,即使活着 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 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 沃壤。绘图列干①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 村。沟洫②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这样)
课外文言文阅读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由 是 抑 郁 不 自 得/恒 独 步 庭 阶/摇 首 自 语 曰/ 古人岂欺我哉
课外文言文阅读
3.结合选文,分析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
直接原因:打仗失和修渠失败。 根本原因:读死书不懂变通。(合起来作 答亦可)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3.作者写“门徒”的用意是什么?
写门徒,表现出门徒被任末的学习精神感 动,侧面烘托出任末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 学习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一)王子猷见戴安道王子猷①居山阴②,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③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注释] ①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
③《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
④剡:读shàn,今浙江嵊县。
1、解释加点的词。
①人问其故.②兴尽而返.2、翻译划线的句子。
①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译:3、试举例说出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4、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何必见戴(二)司马光逸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③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④性不喜华靡⑤闻喜宴⑥独不戴花,同列⑦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③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④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⑤华靡:奢华。
⑥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⑦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退.为家人讲()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3) 同列语.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三)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2)旁置.()菜羹而已(3)公取自食.()之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四)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遇牧马童子( 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2、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五)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⑵借者无不皆.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六)秦穆公食骏马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
”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②。
”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
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
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②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
③次:次序。
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
⑤惠公:晋国国君。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其骏马(死亡)B、是.吾骏马也(这)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D、遂溃.围(冲破)3、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七)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
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郁离子》)【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
⑤仕:做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主.酒家(主持,掌管)B.以鲁酒渍.之(浸泡)C.索.而饮之(索取)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3.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八)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③,贸贸然④而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饮,曰:“嗟⑥,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⑦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饥:饥荒。
②黔敖:齐国富商。
③蒙袂辑履: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
④贸贸然:眼睛昏花无神的样子。
⑤奉:捧着。
⑥嗟:叹词,表示呼唤。
⑦唯:因为。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翻译:2.你认为文中的饿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由上文生发出来的成语是□□□□4. 给下列句子断句。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九)、读书佐酒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
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
上,指刘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3、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4. 给下列句子断句。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十)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1)(2)(3)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除甲、乙两文之外)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一)参考答案:1、①原因②返回2、①走了一夜才到,但是到了(戴安道的)门前并没有进去反而回去了。
3、具有率真放达的性格(二)参考答案:1.⑴回家(回来、回去)⑵打破(击破、敲破)⑶告诉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
3.⑴喜欢读书(勤奋好学)⑵聪明机智⑶生活朴实(不喜奢华)(三)参考答案:1.⑴拜见、拜访⑵离开⑶放、摆⑷吃(4分,每小题1分)2.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3分,意思符合即可)3.节俭,不铺张浪费(2分,意思符合即可)(四)参考答案:1、 A2、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3、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五)参考答案:1.⑴想⑵都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⑷车2.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3.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六)参考答案:1、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2、A3、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
(七)参考答案:1.D2.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
3.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的人(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