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政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政治教案
1、教材地位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学习了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知道应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这为本课学习作下了铺垫。

本课是对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为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作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增强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感,使同学们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____年7月21日-22日,北京遭遇入汛以来首场暴雨,暴雨时间长。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案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学案九年级政治教案灿烂的中华文化【方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课前预习: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导航,提前自学课本第五课第一框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1、结合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自学课本内容,用笔在课本标记重点。

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组员对学案进行讨论,帮助组员高效完成任务。

课型:综合课自主学习:定的科学思维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学科书面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 价值观形成目标: 实行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字。

(3)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负责任的好公民。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信守承诺,勇担过错难点:自觉承担责任●三、自学指导1.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什么是自觉承担责任?3.怎样做到自觉承担责任?4.负责任的表现有哪些?5.当我们做错事时,_______________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______________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错了,就要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师生互动,精讲点拨。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2.5.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2.5.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情境探究型教案(建议配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情境探究型课件”使用)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主要学习民族精神的含义,它对中华民族起的支撑作用,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生面对各种文化浸染,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素质,都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本课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知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涵;知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能够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

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

难点: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还处在不断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所以,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方法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情境中体验探究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提高认知、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第二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苦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丰富与发展;每一个中华儿女培育民族精神。

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用自己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巨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教学难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用人物或事例说明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第一、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二、请用具体的人物或事例加以说明。

当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和欺凌的时候,那些不甘屈服、奋起反抗的人们,是民族的脊梁;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无数远离自己的父母而守卫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为了振兴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坚守自己的岗位,奋力拼搏的千百万工人,是民族的脊梁;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父老乡亲们,是民族的脊梁……总之,不要以为只有英雄人物才是民族的脊梁,千干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民族的脊梁。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描绘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历史画卷。

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命运、全民族奋起抗战、不屈不挠、英勇抗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主义情感。

)(2)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二、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内容标准三4. 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远大报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能力方面: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三)知识方面:掌握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道理,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从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落实到实践中去。

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缺乏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发扬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培育“四有”新人,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内容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学生参加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在民族精神内涵作用理解的基础上的自然延伸。

帮助学生认识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发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汲取外来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并掌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

现实生活中部分国民道德缺失,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而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本课内容包括两个层次即:“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有极强的逻辑关系,就是讲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并掌握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多媒体播放歌曲MV《精气神》中国人的精气神儿是长江长城的一条根儿中国人的精气神儿是五十六个民族的一颗心儿中国人的精气神儿是十三亿人的一股劲儿中国人的精气神儿是中国梦圆一个声音儿……教师提出问题:欣赏歌曲,你有何感受?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是啊,“中国人的精气神儿,是十三亿人的一股劲”!与同学们一样,老师听这首歌曲的时候也是热血沸腾,心底一种无穷的力量油然而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的话题:《民族精神耀中华》(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和令人震撼的画面渲染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理解中国人的精气神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自然导入新课。

九年级政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懂得新时期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②理解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懂得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④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2.能力目标①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引导学生要用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活动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时政分析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5.教学难点: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在全面了解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后,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事物认知和理解能力,对国情国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水平有差异,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时政新闻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分析时政热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的结论,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一、教学过程(一)时政热点钓鱼岛事件导入新课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相撞。

我国被撞渔船“闽晋渔5179号”遭到日方扣押。

船长詹其雄及14名船员被日方逮捕,中华儿女群起抗议…(二)讲授新课二、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环节一】:民族精神我感知(内涵)列举五千年发展中,”中国脊梁”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什么品质和气节?注:1.学生列举并感知,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2.根据师生共同归纳完成P69表格后, 能否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9爱国主义(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过渡)不同时期,民族精神有着不同表现,尤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环节二】:民族精神我感悟(体现)老师展示不同时期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展示,归纳那时期民族精神体现的以及实质注:采用启发式、讲授法,边展示边启发,不同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材料(7图).二: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2)新中国成立后: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世博志愿者精神…(过渡)正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虽历经无数考验,面临巨大的灾难—自然灾害外敌入侵,但中华民族在大难面前从未退缩过、屈服过,而是知难而进,在挫折中奋进,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环节三】民族精神,我领悟(地位、作用、意义)注: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课本P68-69,然后参与讨论并归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三、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p68)。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4 新人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4 新人教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感悟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在质疑中让学生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本课是第五课的重点也是落脚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从情感特点来说,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青少年受此影响,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从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开展对民族精神内涵的自主探究。

本课在“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问题探究时会存在困难,因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对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环境分析我校是小班化特色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台,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配备了硬件设施,本节课多媒体具体作法如下:1.发挥多媒体功能,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播放《汶川地震感人视频》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憾为后面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各自收集的资料,教师播放收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品味民族精神内涵和体验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2.播放视频片断,突破重点多媒体播放《我校运动会拔河比赛》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不是虚无飘渺的,也不是那么神秘不可及的,感受到民族精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二)能力目标理解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arry forward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teaching pla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二、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内容标准三4. 6 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远大报负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能力方面:学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内容。

(三)知识方面:掌握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道理,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从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落实到实践中去。

现实生活中,不少中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缺乏认识,认识不到民族精神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去发扬民族精神。

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培育“四有”新人,才能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

xx同志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在全球化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深远意义。

帮助学生认识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本课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内容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的相关知识,学生参加文化建设活动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在民族精神内涵作用理解的基础上的自然延伸。

帮助学生认识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这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发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汲取外来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当中,帮助青少年认识应在各科的学习中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学校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学习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从而使民族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这既是本课时的落脚点,也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

教学准备学习了解有关文化建设的理论,掌握传统文化、外来优秀文化的相关知识,调查了解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认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做法,组织学生查阅相关民族精神的资料。

教学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多媒体课件展示:(1)播放《抗日战争大事记》片断,同时播放背景音乐《义勇军进行曲》。

(2)播放xx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关于民族精神的讲话图片及录音。

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用八年时间赶走了日本侵略者?鼓励学生发言,了解他们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师引导:是啊,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支撑着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力量,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结合新的条件,使之发扬广大。

(多媒体展示课题: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环节二:共同探讨师引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1)相关知识链接教材p105(2)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师引导:请大家想一想弘扬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是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同桌相互交流、学生总结发言)师总结:弘扬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要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多媒体展示: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多媒体课件展示: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及背景图片: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师引导:1. 想一想:从灾难深重的中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2. 联一联:在灾难深重的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站起来”?3. 举一举:从“站起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使我们“富”起来?(学生可以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各组选出代表发言,共同交流看法。

)师总结:正是我们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筑成了民族精神的钢铁长城,铸就了民族精神之魂,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

(多媒体展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学生齐声朗读,在熟悉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典名句中,哪些是精华可以继承,哪些是糟粕应该抛弃?(学生讨论,针对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师引导: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想一想,在上述传统文化的精华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继承和发扬这些民族精神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必要的归纳、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上述材料中体现的爱国、忧民、和平、安定、勤俭自强都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列一列:你所知道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句还有哪些?(学生抢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教师补充。

)讲一讲:我们当地具有教育价值的民间文化、风俗文化、风俗习惯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自由发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说,拉近民族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师总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丢掉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多媒体展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多媒体展示课件:著名电子音乐大师米歇尔的音乐会,法国“巡逻兵”飞行表演队1999年韩国经济危机时,韩国的家庭妇女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

教师启发引导:法国文化年在中国揭开序幕,让我们了解到了“以人为本和革新”的法国,“浪漫与创新”的法国,韩国妇女的爱国之举让我们深受感动。

说一说:你还了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哪些民族精神?议一议:这些民族精神对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学生讨论、交流、发言,丰富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精神的认识,弄清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师总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先进文化和优秀成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借鉴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才能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多媒体展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多媒体课件展示:许振超——青岛港的吊车司机,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桥吊专家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

李斌——上海液压厂一线工人,原本是一名技校毕业的初级技工,通过在职业余学习,学完了机电大专和本科课程,获得“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双料头衔,成了一名“数控技术”应用专家。

教师引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民族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许振超、李斌是我们时代的楷模,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议一议: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新时期的哪些民族精神?想一想:新时期能体现时代色彩的民族精神还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到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如:求知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开拓创新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表现。

)教师总结: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来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多媒体展示: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教师引导:通过上面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如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呢?学生总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文明宝库中的营养,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环节三:活动在线多媒体课件展示:全国各地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图片。

教师引导:XX年9月为第二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全国各地、各单位、各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了使我们学校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你出谋划策,向学校提出合理化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适当整理、归纳,系统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评价:同学们提的建议非常好,相信学校一定会采纳同学们的建议,而且说不定还会授于我们班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班”的光荣称号呢。

在这里老师把同学们的建议作了整理。

多媒体展示课件:1. 学校定期播放反映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新成果,弘扬社会新风尚的影视片。

2. 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

3. 把民族精神的教育溶入到各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召开“抗战中的民族精神”教育专题报告会。

5. 学校向同学们推荐百首歌曲、百部影片、百本书籍。

6. 利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假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组织开展主题活动。

教师引领:“攀高贵在少年时。

”自觉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是今天的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民族精神的火炬就在我们手中。

请大家畅所欲言:第二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认识应当在各科学习中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