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1讲概论
2020年继续教育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题库及答案

2020年继续教育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题库及答案1第一章科学研究概论一、判断题 1.技术科学一般要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解决的应用问题而划分。
(错) 2.对已有知识的分析、整理、综合以及规范化、系统化的实践活动不属于科学研究的内容。
(错) 3.应用研究的成功率低于基础研究的成功率。
(错)4.信息论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对)5.随着科学的发展,特殊研究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一般研究方法。
(对)二、单选题 1.以下哪个学科不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C)A.物理学 B.生物学 C.医学 D.天文学 2.以下(D)属于开发研究的特点。
A.研究周期长 B.不急于评价 C.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专刊、原理模型 D.有很强的保密性 3.(C)系统地运用科学实验方法,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A.亚里士多德 B.达芬奇 C.伽利略 D.培根 4.《自然辩证法》的作者是(C)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维纳 5.在自然科学研究诸环节中,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飞跃阶段是(C)A.收集科学事实 B.实验探索 C.提出科学假说 D.验证三、多选题 1.哲学传统上包括(ABD)A.形而上学 B.知识论 C.数学D.伦理学 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ABCD) A.逻辑方法 B.经验方法 C.数理方法 D.现代方法 3.科研方法中的现代方法包括(ABCD)等。
A.系统论 B.控制论 C.耗散结构论 D.协同论 4.经验方法包括(BCD)等方法。
A.归纳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5.科研能力包括(ABCD)。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想象能力 D.实际操作能力 C.生物学中的同位素示踪方法 D.突变论方法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一、判断题 1.不完全归纳法可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
(对)2.伽利略仅运用实验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的错误观点。
(错) 3.在各种逻辑推理方法中,类比法的可靠性最小。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资料(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一章概论一。
概念界定1。
研究:就是一个认真的提出问题,并以系统的方法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
2。
科学研究:①含义: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②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3。
教育科学研究:①含义: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②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③功能:解释、预测、控制④特点: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创造性(最突出的)、伦理性4。
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研究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方式、手段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含义: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研究,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①一般:A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B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C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D强调方法的科学性E创造性. ②独特:A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B研究的周期较长;C针对性、实践性强;D教育研究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
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一般方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形式、方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用中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原则,是方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三。
分类1。
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2. 依据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①具体的科学方法论:文献法等②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等③最一般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③依据研究目的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④依据研究方法可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中央官学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教育科学研究概论

(2)突变论: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 Rene Thom 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 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突变论的 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 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 程。
(3)耗散结构论:比利时物理学家、 化学家伊里亚· 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 是研究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向 有序转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的科 学。
三、问题要有可行性。
四、不当选题: 1、范围太大,无从下手。 2、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 3、问题太小,意义不大。 4、经验之谈,不是科研。
第三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及 来源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 1、基础性研究课题。 2、应用性研究课题。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1、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 般从教育理论的发展方面提出课题。 (1)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 盾,而且要提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 盾。 (2)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 论的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 题。
1、文献资料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 告、档案材料等。是原创文献。但这种文 献分散,不够系统。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 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 包括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 性。 但这种文献非原创。
2、测试应讲求哪些方面的效度。 (1)课程效度:即教师所编制的 测验所涉及的内容就是课程的内 容,或者是课程内容的重点、难 点。
(2)统计效度:即教师认为班上最 优秀的学生,考试的时候得到期高 分,各种层的学生,整个测试成绩 呈正态分布。
三、难度和区分度P165 四、百分等级P158
五、测试题的类别及优缺点: 1.主观题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容易实行:一般考试题目很少,出题困 难较小。 可以测出学生的构思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评价鉴赏能力等。 学生有相当大的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 答案不一定完全对,也不一定完全错。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通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通过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学前教育理论,提高学前教育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不 同的发展阶段,从传统经验主义向现代实证主义转变。
注意事项
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 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同时,需要对案例进行比较和归纳 ,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行动研究法
总结词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将实践与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践者自身 的实践和反思来改进实践和提高 研究质量。
详细描述
注意事项
行动研究法具有实践性、反思性、 合作性等优点,能够促进实践者 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行动研究 法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课程 开发、教育改革等。
自20世纪初以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早期阶段,研究主要基于经验主义和传统观察法,缺 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 实证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现 代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注重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推动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最小伤害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研究 对象的身心伤害,采取适当的措施 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研究过程的规范
01
02
0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确保研究方法符合科学研 究的规范和原则,保证研 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的公正性
《教育研究概论》课程学习指南

《教育研究概论》课程学习指南总纲一、学习目标通过《教育研究概论》课程的系统学习,你就像吃饭时使用筷子一样熟练运用各种研究方法。
从此,你们也会切身感受到,研究方法是你做教育研究不可缺少的,但你从不需要为如何遵循和使用它们而分心,因为它们已经内化为你研究素养的一部分,所以,你可以专心致志于教育研究的需要,去寻求研究问题的合理解释。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在理论上明确各种教育研究方法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难点:对于研究问题的理论界定及研究设计。
三、学习方法建议(一)养成理论意识从本课程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可以看出,需要同学们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
例如,如何确定研究问题?首先需要从理论出发,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个理论解释系统。
因此,适当加强相关领域的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调即学即练本课程应用性质决定了同学们必须加强练习。
例如,个案研究方式、测量方式、干预方式等都需要同学们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其相关技术。
因此,针对特定研究技术,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具体练习是必需的学习环节。
第一章引论【学习目标】1.树立教育研究严格的科学态度。
2.理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
3.形成对教育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及其关系的理解。
【内容指要】本章作为引论,是全书的导引,提出以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对待教育研究,并坚持将这一基本态度贯穿全书的始终。
从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一一科学是什么?教育是什么?研究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并以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实质的理解,作为全书展开的线索。
同时,我们关注到教育研究范式正发生着新的变革——就在实证研究、质性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这一格局逐渐成型的时候,行动研究、混合研究强调以实践的改进为目的,跨越传统的范式边界把多种方法组织在同一研究之内,昭示着它们作为新的教育研究范式的形成和它们为教育研究带来的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的变革。
因此,本书尝试以研究过程的序列而不是方法的序列展开教育的研究以及学习如何研究教育的课程,呈现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序列。
教育学原理1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一、教育学的概念(名)1.教育学含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为研究任务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为研究任务的一门学科。
3.研究任务:(简)①揭示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各种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的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②指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正确指导教育实践。
③探讨教育价值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认真探讨教育的价值问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制定合理的教育目的和要求。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
教育活动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要根据个性特征进行教育,是一种艺术。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简)(一)萌芽阶段:在古代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学的萌芽体现在以下几本著作中:《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哲学、政治、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观点。
《理想国》:阐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记》:我国古代儒家思孟学派所作,是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雄辩术原理》(也叫《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特点:教育思想没有从哲学和政治体系中分化出来。
教育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教育著作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上。
教育论述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
(二)独立形态阶段(简)在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写了一系列教育著作阐明他们的主张,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并没有达到科学化的程度。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贡献:英国学者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四章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的定义:
•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 相同的认识。其中以罗伯特K.尹(Robert K.Yin )的定 义最为经典: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 ),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 (Contemporary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 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 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 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 “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问题 (Yin ,1994;Stake ,2000),而不是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特点:
• 第二,案例研究重点在于捕捉现象的真实细节。
三种类型的经验研究:
1,实验研究: • 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
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
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 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
3,实地研究/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的狼人研究:
• 弗洛伊德是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精神病学研究的先驱。根 据他「一致的经验模式」理论,弗洛伊德的假设:儿童时 期的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异常行。所以他致力于使 得病人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 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他以一位 狼人Sergei Petrov 为案例,研究他的生活史,最后以 「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 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 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的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相 一致,心理界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为 一项有效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信度
内部信度主要强调在同一研究条件下,资 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一致性。
比如说,如果在同一研究中许多人同时进行,就会涉及 到内部信度问题:
一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三位研究者采用观察的方法在 某一班级内收集资料。那么在观察过程中,这3个研究者是否使用 了同样的观察方法?记录的方式及内容有无统一的要求?
教育发展研究是对教育某个教育事件发展的过程,起点、线索、 现状作梳理的过程。
教育预测研究在于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研究又称为相关研 究,在于基于现实中的现象分析应然的可能。
2、从研究主体看
专业化的研究和非专业化的研究:
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专业化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研究——非专业化的研究; 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以项目为中心聚集
师的自觉行为。 不是说说的口号,而要付之于行动。
新的问题:禁止扔粉笔头
某中学化学男教师小B有一绝技,扔粉 笔头特准。很多男生喜欢他的课,因为他有 这一武功,女生也觉得好玩,都觉得化学课 值得期待。后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 助”后,他改正了上课扔粉笔头的毛病,以 尊重学生,但学生认为上课不好玩,就开始 睡觉和做其他事。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惑。这 是为什么?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1.教育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社区、家庭、学生
2.教育研究对象的异质性 学生、教师
3.教育研究过程的弱控制性 迎合与抗拒;相互作用
4.教育现象的不可逆性 5.多因素相互交织 6.成果的概括性较低
1.教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 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
2.教育研究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恰当 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 指标。
教育研究
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 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 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 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 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对教育现象的任何研究和探 索都可以看作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的要素
研究主体--谁研究 研究客体--研究谁 研究问题--研究什么 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 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 研究条件--有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主要事件和情况
人的社会行为
当前的事件或现状
过去的事件或情况
现在的群体差异和趋势
变量之间相互作用或影响可能导 致的某种变化
项目的质量或测量 因果关系
单一个体或某群体的案例 革新的程序或成果
研究类型
人种学研究 描述性研究 历史研究 比较研究 相关性研究
评价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
七、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 小组合作 作业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80%
从一部影片入门教育研究
《看上去很美》观后思考1:
为什么说是“看上去很美”? 片中的“小红花”有怎样的意义?Leabharlann 《看上去很美》观后思考2:
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这3位研究者都遵从了共同的观察要求,如,记录学生发言的 次数、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等,那么就可以说这一研究 资料收集的一致性较高。
反之,如果一个研究者记录的是学生上课时发言的次数,另一个 却记录的是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则其一致性较差。
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发展教育理论
科研活动与生产实践活动目 的比较 古代与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比 较
(二)发展教育实践
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互生 理论研究对实践的促进
(三)促进教育改革
方向 理论基础 方法 评估 总结与宣传
(四)提高教师水平
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 教学与科研 教师与蜡烛
六、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从研究目的看研究方法 2.从研究主体看研究方法 3.从研究方式看研究方法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而教育作 为对象,起点不是事理学,而是现象学,是 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活动、 规律和人。
案例:儿童语言密码
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 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的开始部分, 他提出了著名的儿童语言的“密码”问题, 他认为有效的教育起始于儿童语言的理解, 在理解基础上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沟通。
女园长读懂了小女孩语言中的“密码”, 她的回答小女孩很满意,很放心,于是 愿意留在这所幼儿园。
教育学的回应:蹲下看孩子
加拿大BC省高等教育部副部长汤姆·文 森特,在参访扬州的一所小学时,蹲着为 孩子签字,对每一个孩子有求必应,以至 站起身来时打晃。
理念、行为还是习惯?
不要俯视孩子,要与孩子的视线平齐。 不是个别人的个别行为,是加拿大每一个教
3.教育研究要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
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方法的科学性,教育研究是运用一定的 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 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5.具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 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
研究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
例如:某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前科学研究:不喜欢课或上课老师
科学研究:采用ABAB观察法:不听课原因
A:老师不关注(不愿意听课) B:老师关注(愿意听课了) A:老师又不注意(不听课了) B:老师注意(又开始愿意听课了) 结论:学生听课与老师对其注意有关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研究的功用:
描述(实然的状态) 解释(法则之推论 / 诠释(意义之理解) 预测(预知未然) 控制(价值性实现)
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它情景的程度。
问题:判断此项研究是否有效?
某一研究人员拟探讨视觉呈现的时间的长短对 学生回忆课文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了无意义 符号为实验材料,以10位毛遂自荐的教育心理 学专业的研究生为被试。结果认为学生答对的 分数随呈现时间的延长而上升。
信度
信度(reliability)也叫可靠性 (trustworthiness),是指研究方法、研究条件 及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或稳定性。
第一讲 教育研究概论
一、教育研究的定义 二、教育研究的对象 三、教育研究的特点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五、教育研究的类型 六、教育研究的过程 七、教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八、教育研究的伦理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
科学是: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与真理性
的认识与系统的知识体系。
八、教育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也指 一项研究能够实现其目的的程度。
效度可以分为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否被合理、精确 地予以解释。
问题:判断此项研究是否有效?
假定某一研究人员要研究3种不同的教材对小学6年级 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他选择了3位教师来进行这项实 验,这3位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学校。其中两位教师每周 有4节课,一位教师每周有3节课。在一个学校,学生 是按能力分班的,这个实验教师带的是高能力班的课。 3个教师分别使用3种不同教材,进行一学期的教学。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后,3位教师分别编制了3种不同的 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
课程概要
课程目标
1.了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术语、基本概念,掌握教育研 究方法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研究方法。
2.具有进行教育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案设计、查阅文献 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等的初步能力。
3.能够运用教育研究原理分析和评论教育研究设计、 成果及典型案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科学史话中关于毛地黄草治心脏病的传说(讲一 个巫婆用马尾巴上的毛、天落水、毛地黄草等六种 东西配成药,因此治愈了心脏病人。后来人们在偶 然的机会发现,这六种东西中,有时少了某一样— —毛地黄草除外,仍旧能治好病,最终证实治病靠 得是毛地黄草)。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如亚里斯多德认
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 的苍蝇),但多少年来人们似乎未曾置疑。
案例二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 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 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之下的“王”给拿掉。时代 需要的是人才。
如果今天的学校只为了明天的荒废,那学习的意义何在? 所谓教科书就是指你过了九月分就要去当废纸卖掉的书,
而所谓闲书野书也许就是你会受用一辈子的书。
——韩寒《三重门》
3、从研究方式的角度看
理论研究方式与实证研究方式
(1)理论研究遵循演绎主义的模式,实证研究遵循归纳主 义的模式;
(2)理论研究是一种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定性把握,实证研 究是一种关于事实的定量描述;
(3)理论研究追求的研究品格是深刻性,实证研究追求的 研究品格是精确性。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题与研究类型
研究是: 搜集资料以解决问题的科学化过程
教育科学
是关于教育现象本质属性和规律的科学。 它与一般科学一样具有经验性、概括性、解 释性、预测性特征。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经 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 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 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教育理论、教育行政、教育实践研究者。
案例
一名高中一年级的15岁女孩王小平,在全班成绩第一 的情况下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退学,自定课题,潜 心研究教育学、成功学。
她17岁登上全国教育学术研讨会论坛,给专家做关于 “大成教育”的学术报告,引起轰动;18岁,在高校 主讲“大成教育系列讲座”,精彩的演讲和机智的答问, 赢得阵阵掌声,被多家媒体报道。同年,在报纸开设 “大成学趣谈”专栏;19岁与人合著《大成奥妙—超 越美国成功学》,该书被认为“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 成功学巨著”;20岁独立写出《本领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