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去污

合集下载

防污与易去污整理

防污与易去污整理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五章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一节织物沾污一、污可将污视为存在于不清洁地方的物质或者是纺织品上不应有的物质。

常见的污有:①液体污,例如油;②粒子污,例如泥沙;③更多的可能是由液体和固体污组成的混合污。

混合污可为流体,如使用过的机油,或固体物质,如含有油性物质的煤烟。

在衬衫的衣领和袖口上的污主要是皮肤的细胞组织和皮脂的混合物。

从皮肤转移到织物上的上皮组织含有黄色或棕色色素(三聚氰胺、氧化血红蛋白等),从而污染了沾污面。

皮脂的主要组成如下表所示:另一类常见污是分泌的汗液,含有99%水,0.5%氯化钠和其他无机盐类,及0.5%有机物质(尿素、乳酸、丙酮酸等)。

经常遇到的另一类有机污为食品残留物(如脂肪)和着色剂(如青草或葡萄洒)。

最难去除的有机污之一是血液,除非迅速去除,否则在空气中氧化会转变为不溶性物质。

通过空气流动而吹入房间和地毯的街道尘污主要是无机物。

其组成相当恒定,它由七种成分组成:二、沾污沾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自发进行的沾污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沾污,例如一滴落在台布上的脂肪污或通过空气流粒子沉积在织物上产生沾污。

②污从沾污表面转移到清洁物的表面,例如,与皮肤接触的衣领的沾污,椅子的扶手由于手的接触而沾污。

⑧静电沾污,由于纺织品表面的静电荷对空气中悬浮污的吸引作用,例如窗帘的沾污。

沾污作用不仅发生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在洗涤中也可能沾污,织物的湿沾污可有积累性,而且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的表面沾污。

在洗涤时的湿沾污包括通过洗涤液从沾污的织物转移到另一织物上或重新沉积在已去除污的织物上。

(1) 液体污的沾污液体污有有机油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或矿物油,以及水溶液如含有着色剂的葡萄酒。

水性污实际上是水挥发后水中的溶质残留在织物上所引起的沾污。

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就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Huntsman_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

Huntsman_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

纺织染整Hunts man: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剂亨斯迈公司(H unts m an)针对纺织行业推出一种新型防护和易去污整理产品,以最小的环境影响达到最佳的使用性能。

杜邦Cap stone产品将命名为O leophobo l CP,由亨斯迈纺织染化有限公司(瑞士)负责销售。

基于短链分子化学技术,该产品在不影响氟素整理剂效能,达到与此前的产品相同或更好的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减少痕量杂质含量至检测极限以下。

亨斯迈公司首批上市的产品包括易去污整理剂(O leophobo l CP R)和合成纤维用防油防水剂(O leophobo l CP S)。

易去污整理剂适用于棉、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易于在洗涤过程中去除水性和油性污渍。

O leophobo l CP S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的理想选择,整理后衣物上的泼溅物能够用干燥的吸水布或纸巾吸净。

与传统产品相比,O leophobo lCP用于工厂,且无需提高产品用量即可达到原来的良好性能。

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将保持舒适透气,呈现出色的耐洗性能。

O leophobo l CP产品在延续产品品质性能悠久传统的同时,其可持续性得到显著改善,经久耐洗,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DuPon,t Capstone,O lephobo l均为注册商标。

李静妍 译 钟 毅 校Textile wax prese nt state and m arket pros pectSu Shifu,N anyang Wax F ine Che m ical P lant,N anyang/ChinaAbst ract:A ccording to textile m arket cond itions,the tex tile w ax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 o n status w ere introduced.A nd tex til e w ax var i e ties,app lication,producti o n ofm arket prospects w ere predicted.K eywords:tex tile w ax,state,pr ospect(上接第27页)Synthesis of nanoparticles and t heir applicati on i n textiles R.Rathinam oorthy,Pandurangan Sen t h ilkumar,PSG College of Technology,C oi m baore/Ind iaAbst ract:N anoparticles,a un i q ue subset of the broad field of nano techno logy,inc l u de any type o f partic le w ith at least one d i m ensi o n of less than500nano m eters.N anoparticles play an i m po rtant ro le in a w ide var i e ty o ffields i n clud i n g advanced m ater i a ls,phar m aceuti c als,env ironm ental detection and m on itoring and also i ntex tiles.Eng ineered nanopartic les are intentionally designed and created w ith physica l properties tailored tom eet the needs o f specific app lications.K eywords:nanoparticle,produce,app li c ation,risk32 国际纺织导报2010年第2期。

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整理

• 涤纶的性质:疏水/亲油
• 疏水性的聚酯纤维浸入水中时,它在水 中的临界表面张力比在空气中的临界表 面张力43mN/m还要高,这一数值比油污 的表面张力如何?
• 沾污情况如何?
• 易去污原理: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性, 使沾污在织物上的污垢容易脱落,也能 减轻在洗涤过程中污垢重新沾污织物的 倾向。
拒污和易去污效果
因此,拒污原理为: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 以及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
易去污原理
•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 常作为粒子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洗 去,则粒子污也易于去除。
• 织物在洗涤液中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因为纤 维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临界表面张力是不一样的。
• 亲水性的棉纤维在水中的临界表面张力大大低 于其在空气中的表面张力,也明显低于油污的 临界表面张力。因此,棉纤维上的污垢易洗除, 且不易发生洗涤再沾污。
• 在重复洗涤中,织物的湿沾污有积累性,而且 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表面沾 污。
液体污的沾污
• 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 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 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 液体污垢作为颗粒的载体和粘结剂而使 沾污更为严重。
粒子污的沾污
• 粒子污的沾污分两步:
–污先转移到纤维表面 –纤维对污产生吸附
• 不利的影响因素:尘屑粒子小;尘屑形状不规 则如呈多角形;纤维不平滑、线密度小、表面 较软;织物上有一层油、脂肪或柔软的热塑性 高聚物时;织物更易沾污且不易除去。
拒污、易去污、湿再沾污
• 拒污:纺织品抵抗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在纤维 或织物表面发生润湿,以及抵抗尘埃和微粒在 纤维或织物表面吸附的能力。
• 易去污: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 下容易洗净。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织物的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
其实大家口中的三防易去污其实是两个概念:三防和易去污。

三防即防水、防油、防污;而易去污,是指织物一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而且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回沾。

使纺织品具有易去污性能的整理称为易去污整理剂。

其实大家所说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我们有些客户也称之为拒水易去污整理剂。

其原理都是:在织物表面形成强附着力的防污保护层,能抵御水性、油性或油脂类造成的污渍;被沾污的污渍很容易被清洗掉,并使洗下的污垢在洗涤过程中不会再回沾,不影响手感,不黄变。

关于此纳米三防易去污整理剂的适用性:广泛的应用于沙发面料、袜子、家纺、工装面料、产业用布等等。

德科纳米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初始的易去污等级4.5-5级,测试标准是AATCC-130;产品的环保说明:不含APEO、PFOA和PFOS的含量低于2015年Oeko-Tex®Standard 100的限定值<1ug/㎡。

采购咨询:139.2216.6891谢芳。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知识理想的衣着用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能防污,不会被水性污垢和油性污垢所润湿造成沾污,也不会因静电吸附干的尘埃或微粒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织物在洗涤液中不会吸附洗涤液中的污物而变灰(即从织物上洗下来的污垢,通过洗涤液转移到其他部位,这种现象称为湿再沾污。

在重复洗涤中湿再沾污有积累作用)。

织物一旦沾污后,在正常的洗涤条件下容易洗净,如系地毯或挂毯等可用刷子或吸尘器方便地除去。

使纺织品具有这种性能的整理就是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一、织物沾污的分析1、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及污物在织物上的分布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沾污的原因,一是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二是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皮肤屑)、油性污(动、植物油脂)和水性污(污水);三是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

污垢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油粘附)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上。

研究表明,织物上的污垢主要分布在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纤维表面的凹凸不平凹陷处及缝隙和细毛孔中。

当然也有颗粒状污粘附在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的污粒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油粘附”。

2、污垢的组成织物上的污垢来源于人体和环境两个方面。

服装、室内装饰用和产业用织物上的污垢,总是混合物,按其形态可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二、沾污过程及其防止的原理1、沾污过程的分析⑴液体污和纺织品的毛细管作用液体污主要通过润湿在纤维表面沾污,然后通过毛细管作用向织物内部、纤维之间和纱线之间沾污。

⑵颗粒状污颗粒状污在纺织品表面的不规则处和交叉点上,其沾污机理主要是机械的吸附作用。

2、防污原理纺织品的防污原理主要是:降低纺织品或纤维的表面能和在易于沾污的部位预先用化学品占领,以达到防污的目的。

13、易去污原理纺织品上实际沾污的污垢一般是由液体污和颗粒污所组成。

易去污主要是去掉油性液体污,因为液体污常常作为颗粒污的载体和胶结剂,若液体污易于洗去,则颗粒污也易于去除。

洗涤过程中,污垢脱离纺织品的表面,除与洗涤液的组成和条件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决定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质。

易去污性能测试-AATCC_130

易去污性能测试-AATCC_130

AATCC 130 易去污测试目的和范围1.1 此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织物在洗烫过程中去油污的能力1.2 此测试方法首先用于评估织物整理后在实际使用中的防油污性能1.3 此测试的使用不排除用于成衣测试原理2.1 污点用于测试样本,用指定的重量将一些污质压迫于织物上,被沾污的织物以规定的方式洗烫,残留的污渍按5到1级不等的防污评级卡进行评级。

设备和材料3.1 吸墨纸3.2 玉米油3.3 玻璃纸或其它相当的物品3.4 计时器/秒表3.5 砝码,5.0 ± 0.1 lb (不锈钢或更好物质)3.6 医用点滴器3.7 全自动洗衣机3.8 全自动干衣机3.9 商用粒状洗涤剂或家用AATCC1993标准指定的洗涤剂(Tide detergent, 9.8% P )3.10 填衬物(36 x 36 inch ) ,缝边的漂白布片(填衬物类型1)或50/50涤/棉漂白或丝光府绸(填衬物类型2),或50/50涤/棉漂白丝光普通织物(填衬物类型3)3.11 评级区(可用AATCC 124测试的评级灯光和区域)3.12 带不刺眼黑色面(24 x 36 inch ,高度为35 ± 1 inch)的工作台3.13 防污评级卡或3M防污色卡3.14 温度计3.15 用于称重的天平测试样布4.1 每次测定用两块测试样布( 15.0 ± 0.4 x 15.0 ± 0.4 inch )。

测试样布至少在21 ± 1 ℃和65 ± 2 % 湿度的条件下4 hours 。

染污程序5.1 将未染污的试样布平整的放在AATCC白色吸墨纸上,表面水平。

5.2 用医用点滴器,滴5滴(大约0.2 ml )玉米油大约在测试布样的中心位置。

5.3 放一块(3.0 x 3.0 inch ) 玻璃纸于污渍区上面。

5.4 将砝码放于污渍区上的玻璃纸上面。

5.5 在砝码放置60 ± 5 s后,移开砝码,丢弃玻璃纸片。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

纺织品的拒污、易去污性能及其测试1织物的沾污沾污的种类沾污是指油脂和颗粒状物质不必要地沉积在纤维构成的纺织品的表面或内部的现象[1]。

一般污物可分成三类:a、固体粒子(干污),如泥土、尘埃、铁锈等,通常固体粒子是无机和有机的混合物;b、液状污物,这类污物主要是油脂类和脂肪类物质,如食物油脂、灰尘中的油脂、机械油脂及人体排出的油脂等;c、水溶性物质,这类污物主要是各种水溶性或半水溶性固体物质及着色物质,如盐、糖以及一些着色物质等。

污物往往是以上几类的混合[2]。

污物的吸附纺织品沾污通常是上述污物沉积于纤维表面,有时污垢会渗入纤维表面或纤维束之间。

沾污是纤维性能、污物性能以及污物与纤维相互作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污垢在纺织品上一般通过静电效应、物理接触及洗涤沾污而粘附。

污垢主要吸附于纤维或纱线间、纤维表面的凹陷处、缝隙和毛细孔中,也有颗粒状污垢粘附于纤维表面的光滑部分,但这种粘附粒子大部分属“油粘附”。

作为油性污一旦沾污纤维后,它们会在纤维上扩散,随着扩散的进行,使去除难度提高[2]。

织物的沾污原因织物沾污的原因一般有物理性吸附、化学性吸附、静电吸附和再沾污等[3]。

a、物理性吸附:织物在服用中与外界接触,发生污物的转移。

如与皮肤、大气、其他衣服或物体的接触。

污物粒子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沾污接触面也就越多,越易沾污。

这种吸附作用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纤维性能有关。

稀疏织物,污物颗粒保持量多,紧密织物虽然不易积尘沾污,但清洗污尘较困难;织物表面平滑不易沾污,高低不平的织物凹陷部分容易积污;不规则截面的纤维较圆形截面的纤维易藏污。

另外,当织物上有一层油脂或柔软的热塑性高聚物时,更会粘上污物。

b、化学性吸附:悬浮和溶有污粒的液体透入纤维内部,污粒如果和纤维分子上的活性基做化学性的结合,以纤维作为固体溶剂而溶入其内,污粒固着于纤维[1]。

c、静电吸附:在没有与污物结合的情况下,静电效应会使织物沾污。

其吸尘程度取决于纤维所带的电荷和电量。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防污和易去污整理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五章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一节织物沾污一、污可将污视为存在于不清洁地方的物质或者是纺织品上不应有的物质。

常见的污有:①液体污,例如油;②粒子污,例如泥沙;③更多的可能是由液体和固体污组成的混合污。

混合污可为流体,如使用过的机油,或固体物质,如含有油性物质的煤烟。

在衬衫的衣领和袖口上的污主要是皮肤的细胞组织和皮脂的混合物。

从皮肤转移到织物上的上皮组织含有黄色或棕色色素(三聚氰胺、氧化血红蛋白等),从而污染了沾污面。

皮脂的主要组成如下表所示:另一类常见污是分泌的汗液,含有99%水,0.5%氯化钠和其他无机盐类,及0.5%有机物质(尿素、乳酸、丙酮酸等)。

经常遇到的另一类有机污为食品残留物(如脂肪)和着色剂(如青草或葡萄洒)。

最难去除的有机污之一是血液,除非迅速去除,否则在空气中氧化会转变为不溶性物质。

通过空气流动而吹入房间和地毯的街道尘污主要是无机物。

其组成相当恒定,它由七种成分组成:二、沾污沾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自发进行的沾污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直接沾污,例如一滴落在台布上的脂肪污或通过空气流粒子沉积在织物上产生沾污。

②污从沾污表面转移到清洁物的表面,例如,与皮肤接触的衣领的沾污,椅子的扶手由于手的接触而沾污。

⑧静电沾污,由于纺织品表面的静电荷对空气中悬浮污的吸引作用,例如窗帘的沾污。

沾污作用不仅发生在纺织品使用过程中,在洗涤中也可能沾污,织物的湿沾污可有积累性,而且比应用过程发生的干沾污更易使纺织品的表面沾污。

在洗涤时的湿沾污包括通过洗涤液从沾污的织物转移到另一织物上或重新沉积在已去除污的织物上。

(1) 液体污的沾污液体污有有机油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或矿物油,以及水溶液如含有着色剂的葡萄酒。

水性污实际上是水挥发后水中的溶质残留在织物上所引起的沾污。

液体污对织物的沾污就是液体对织物的润湿、渗透或粘附。

液体在织物上的铺展性能取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织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湿沾污
(2)整理剂对湿沾污的影响
取决于整理剂的疏水性和所带电荷
亲水性整理品湿沾污倾向小 (但离子型亲水整理剂有吸附相反电荷的污粒子的作用,会增进污
的沉积)
抗再沾污剂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减少湿沾污
5 易去污整理剂
(1)整理特性
整理目的:是为了改善疏水性或DP整理织物的去污性能
含义:促使液体污可与浸于水中的纤维自发分离
易去污整理剂可促进水向织物及纤维束内部和油污-纤维的界面内扩 散。当其界面和纤维界面被水化后,则可使油性污与纤维分离。
当纤维表面用易去污整理及涂层后,水可以通过污垢下面的易去污整理剂 扩散,并导致油性污分离
易去污机理
扩散模式包括纤维-油污的整个接触面积,并非局限于油污的周围。 水的扩散速率决定于易去污整理剂的溶胀能力,而该溶胀能力又取决
于它的亲水性和化学性能、交联度及水洗温度等。
易去污聚合物的溶胀性为所性能所必需
易去污机理
纤维为亲水性时,水可以通过纤维向油污-纤维界 面扩散,从而缩短了净洗诱发阶段,因此不需要 进行易去污整理,如棉织物。但是耐久压烫的交 联棉限制了纤维的溶胀性和水的扩散性能
两亲化合物整理后的涤纶织物,亲油性链段连接 于纤维表面,而亲水性链段则伸出纤维表面,赋 予其亲水性
(6)含氟易去污整理剂
含氟链段与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的混合型嵌段共聚物可同时达到拒污 和易去污
作用机理:
干态时,聚氧乙烯链段成螺旋状,含氟链段分布于界面上,增强纤维的疏水 性和拒油性,可抑制油性污向织物内部芯吸
在水中,氧乙烯链段产生水合作用而伸展,赋予纤维表面亲水性
混合型易去污整理剂在水中既亲水又有易去污性 用于涤/棉织物上,干抗污性好且有好的易去污型能,但是成本较高
反应性基团:通过交联在纤维上形成不溶性和耐久性易去污整理剂
碳氟化合物链段:
结构单元:使易去污组分和各种结构单元结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疏水性侧链:在纤维上可以溶解的疏水性侧链,作为耐久剂,进入受热软化的 纤维表面(或作为增塑剂),使易去污聚合物固着于冷却的纤维表面
特性:
易去污聚合物是两亲的,有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溶解于水,能铺 展于纤维表面并且有一定的硬度和柔软性能
工艺过程:浸轧→ 烘干→ 热处理→ 平洗→ 烘干。 2、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的整理:聚丙烯酸型易去污剂一
般系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低温成膜性能,对纤维有良 好的粘着力。聚丙烯酸型易去污一般应具有如下式所示 的结构:
整理工艺:
(1)易去污整理:二浸二轧→烘干(拉幅)→ 焙烘→ 平洗→ 烘干→ 机械柔软处理。
(2)易去污/耐久压烫整理:二浸二轧→烘干 (拉幅)→ 焙烘→ 平洗→ 烘干→ 机械柔软处 理。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部分能结晶,且与涤纶分子 组成单元的结晶形态相同,高温下能发生共熔共 结晶作用,高亲水性
洗涤时聚氧乙烯中的氧原子和水形成氢键,疏水 性表面转变成亲水性表面,提高净洗效率减少污 垢再沉积。
(一)织物沾染污物的原因是:
1、由于静电效应而吸附的干微粒、尘埃等; 2、通过接触而沾污固体污、油性污和水性污; 3、在洗涤时再沾污的固体污和油性污的污胶粒。污垢
主要是依靠机械力、化学力、和静电引力粘附在织物 上。
(二)污垢的组成
1、人体污垢 2、外衣上的尘污
2、污和沾污
⑴污物的类型
(2)脂肪污的净洗
去污机理
1 吸收水和净洗剂
油污卷起
污的渗透
溶解和乳化
2 机械作用
液体流动
纤维弯曲
摩擦 纤维或整理品溶胀
最重要的是卷缩机理
卷缩机理
Adam推荐:
促使油污卷缩的力为其界面张力的合力
R, RFO FW OC W O S
当动态接触角θ从0°转变为180°时 其为正值
FO F W OW 则合力R〉0
(5)氧乙烯型非离子亲水性易去污整理剂
聚合组分:
聚乙二醇
含活泼氢的单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酸、胺、苯酚、醇等和乙烯的加成 产物。如邻苯二甲酸和氨基酸。
可与聚氧乙烯类化合物羟基反应的交联剂。如N—羟甲基、异氰酸酯 类化合物等
聚氧乙烯对苯二甲酸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分别以 Permalose 商标和CirrasolPTG 及CirrasolPTN出现在欧洲和美国市 场
整理剂的耐洗性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和基质的组织结构及性能。 至少要耐20~50次家用洗涤
整理剂应不影响服装的撕破强力、耐磨性或穿着性能
保证整理剂无毒、不刺激皮肤和眼睛等
耐干洗性好,可能会影响染色牢度
(2)易去污整理剂的结构
基本结构单元:
亲水性组分:羧基、羟基、碱金属的磺酸盐或氧乙烯基等
亲油性组分:直接连接于主链上的烷基或芳基
油污
临界表面张力γc/N·cm-1 30×10-5
涤纶
43×10-5
∴ 涤,棉都棉易被油性大污于垢72润×1湿0-5
棉纤维浸在水中 下c 降为 2.8N1/cm05
疏水性涤纶在水中的 反c 而有所提高
(3)粒子污的沾污
分两步:
①污先转移到纤维表面
②对污产生吸附
可通过:①空气流的沉积作用,
②静电引力,
FO FW OW 直到 R=0 油的卷缩
作用才停止。
R=0时
cos(FOFW) OW
去污的动力学
在织物上为水所包围的油的界面能E1:
E1AFFO AS OW
AF---油/纤维之间的界面积, AS---停留在纤维上的油和水之间的界面积
当油污从织物上去除后,其界面能E2为:
Ao---水中微小油滴的面积
③从沾污表面对清洁表面的接触转移
最重要的沾污原理是转移沾污,转移沾污包含有机械力作用, 并伴随压力、摩擦和碰撞作用
沾污主要是污的粒子粘着在纤维表面引起的。
粘着力强度决定于:单位界面的相互作用、接触表面及纤维表面是否有液体存在
吸附作用是由范德华力引起的,污的粒子须与粘着的纤维表面紧密接触,污的粒 子极其微小、不规则,冲击接触时接触变形,可使接触面积增加,引起纤维界面 发生塑性变形或压力的凹陷,可增加沾污作用
油脂类物质
汽车等排出的碳氢化合物、食品油脂、人体分泌的汗脂等
水溶性物质
盐、糖、汗、酸、碱、淀粉、糊精、胶水、蛋白质、牛奶 等
固体颗粒物质类
尘埃、烟气中的煤屑等
2、污和沾污
⑵沾污
①物理性接触沾污 直接沾污
污从沾污表面转移到清洁物的表面
②静电沾污
③湿沾污
物理性接触沾污,取决于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 当油污的 〈 c油污 液 c纤状维 油污能润湿纤维,从而沾污纤维
易去污整理
Soil Release Finishes
1.概述
什么是易去污整理? 增强对油性污或脂肪污与有机粒子污的混合
物的净洗性. 易去污整理能赋予织物良好的亲水性,使沾污
在织物上的污垢容易脱落 ,也能减轻在洗涤过程 中污垢重新沾污织物的倾向。 哪类织物要做易去污整理? 涤纶、 涤棉织物
2、织物沾污的分析
E2A FFW A oOW
当去污作用为自发进行时EE2E1必须为负值
E E 2 E 1 A F (F W F ) O O ( A O W A S )
欲使 E为负值,必须使γFW减小, γFO增大, γOw减小, Ao 达最小
Kissa认为,油性污的净洗包括三个连续过程:
吸附的量取决于可接触的纤维表面积。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纤维的几何 形状是决定织物拒污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纤维上的液体薄膜增加对粒子污的沾污
3净洗和易去污
(1) 粒子污的净洗
去除分两步: ①液体薄层渗入纤维表面和污的粒
子间,通过溶剂化使粒子污和纤 维表面分离 ②洗除下来的粒子污进入大量水洗 液中
3净洗和易去污
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至少是洗涤过程中易去污的基 本条件
4湿沾污
(1)污的转移和再沉积作用
污+物质A
悬浮状污
污+物质B
污的再沉积作用取决于:
水洗条件:时间、温度、搅拌等 净洗剂:表面活性剂、 电解质和再沉积抑制剂的类型和浓度 污 :污的化学组成和浓度、颗粒污的大小、形状、表面电荷等
织物:几何形状及纤维表面的化学组成、亲水性等
初始阶段,水或净洗剂溶液向油污-纤维界面内扩散 使油污与织物分离,主要借助于卷缩机理 最后一个阶段,油污去除很缓慢或可忽略不计
易去污整理可以缩短净洗的初始阶段,而且可以降低最后的净洗阶段 中织物上的含污量。
易去污机理
Kissa认为:易去污机理与水及净洗剂向油污-纤维界面的扩散作用有关。
防污和易去污性能的检验
(1)沾污率 (2)去污率
(3)疏水性纤维或织物的易去污处理方法
在纤维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如接枝、水解、酯交换和氧化反应 纤维表面对两亲化合物单分子的耐久性整理吸附作用 易去污聚合物对纤维涂层
(4)阴离子型易去污整理剂
含有亲水性羧酸的乙烯类聚合物
羧酸单体可以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和马来酸等 以丙烯酸在商业上使用最重要 主要应用于涤/棉织物的DP整理 工艺:二浸二轧 预烘 焙烘 皂洗 水洗烘干
x/y=2~6
整理工艺:
二浸二轧整理液 、 预 烘 (90~100℃)、 焙烘(180~190℃, 30S)、皂洗
可与抗皱整理剂同浴
整理后织物吸湿、透 气、抗沾污、易洗涤、 抗静电
(二)易去污整理工艺
1、嵌段共聚醚酯型易去污剂的整理:嵌段共聚醚酯型易 去污剂简称聚醚酯,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聚氧乙 烯缩聚而成,其结构通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