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姓名:丁振浩学号:101601140班级:汽制101指导教师:段维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5月16日目录第1章零件分析 ----------------------------------------------------------------------------------- 21.1 零件作用分析------------------------------------------------------------------------------- 21.2 零件工艺分析------------------------------------------------------------------------------- 2第2章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 ----------------------------------------------------- 42.1.1选择毛坯种类 ----------------------------------------------------------------------- 42.1.2 确定毛坯尺寸及机械加工余量------------------------------------------------ 52.2.1 绘制毛坯图-------------------------------------------------------------------------- 52.2.2 绘制毛坯——零件合图 --------------------------------------------------------- 5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 6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 63.2 制定工艺路线------------------------------------------------------------------------------- 7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 83.4 加工工序设计------------------------------------------------------------------------------- 93.5 时间定额计算----------------------------------------------------------------------------- 103.6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 10第4章传动轴工序专用夹具设计 -------------------------------------------------------------- 134.1 工件自由度分析及定位方案的确定---------------------------------------------- 134.2 夹紧力的计算 --------------------------------------------------------------------------- 134.3定位误差的计算及定位精度分析 ------------------------------------------------ 144.4 操作说明 --------------------------------------------------------------------------------- 15第1章零件分析1.1 零件作用分析本设计所设计的零件是机床变速器输出轴,它是动力输出的主要零件。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教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方向)班级10车辆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 6 月20 日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目的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车辆制造工艺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汽车制造工艺知识,初步掌握汽车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学会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原理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2、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制定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具体内容如下: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了解零件的性能、用途和工作条件;(2)分析零件各项技术要求;(3)分析零件的毛坯、材料、热处理要求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
(4)画零件图1张。
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按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2)确定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并划分加工阶段;(3)安排加工顺序,拟定工艺路线;(4)初步选择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5)填写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1份。
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1)确定指定工序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2)确定指定工序机床的规格、精度及刀、量具;(3)确定指定工序的切削用量;(4)计算指定工序的单件工时;(5)填写完整工序卡片1张。
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和刀具的对刀、导向方式;(2)确定夹紧方案;(3)确定夹具结构;(4)绘制夹具装配工作图1张;(5)绘制夹具零件图1张。
5)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3、进度安排1.对零件进行结构工艺性分析,画零件图(1天)2.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天)3.确定工序具体内容(1天)4.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5~7天)5.答辩(1天)4、基本要求1.设计资料齐全;2.工艺方案合理,工艺文件符合规定的工作量;3.夹具结构合理,图样数量符合绘图工作量;4.图样规范,装配图和零件图内容完整,图面质量好,错误少,5.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书写规范,语句通顺,层次分明。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百度文库精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设计连杆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院系:湖北文理学院机汽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琎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目录序言 (2)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3)二、零件的分析 (4)2.1零件的说明 (4)2.2零件的工艺分析 (4)三、工艺规程设计 (5)3.1连杆的材料和毛坯 (5)3.2连杆的技术要求 (5)3.3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7)3.4基准面的选择 (8)3.5制定工艺路线 (8)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9)五、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11)六、工时定额的计算 (12)七、课程设计总结 (21)八、参考文献 (22)附件一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附件二连杆零件图附件三连杆毛坯图序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习完大学阶段的汽车类基础和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之后的一个综合的课程设计,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而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的课程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对于本人来说,希望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工艺课程实习所得的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希望能超越目前工厂的实际生产工艺,而将有利于加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到机器零件的制造中,为改善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探索可能的途径。
但由于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时间以及深度有限,本设计中会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能给予指正。
一、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学生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汽车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2.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定为:制定某一零件成批或大批生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也可针对一组零件进行成组工艺设计。
2.1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设备、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选择1-2道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6)编写设计说明书。
2.2课程设计实例实例一实例二3.制定工艺规程步骤和方法1.分析设计对象阅读零件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及其在所装配部件中的作用(如有装配图,可参阅)。
分析时着重抓住主要加工面的尺寸、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总余量,画毛坯图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时应考虑与规定的生产类型(批量)相适应。
对应锻件,应合理确定其分模面的位置,对应铸件应合理确定其分型面及浇冒口的位置,以便在粗基准选择及确定定位和夹紧点时有所依据。
查手册或访问数据库,确定主要表面的总余量、毛坯的尺寸和公差。
如若对查表值或数据库所给数据进行修正,需说明修正的理由。
绘制毛坯图。
毛坯轮廓用粗实线绘制,零件实体用双点画线绘制,比例尽量取1:1。
毛坯图上应标出毛坯尺寸、公差、技术要求,以及毛坯制造的分模面、圆角半径和拔模斜度等。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精)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对此零件图进行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要求有:
(一)对指定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结构分析和技术要求),抄画零件图1张
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及位置精度、光洁度和设计基准;
3、对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
4、零件的材质、质量、热处理及结构工艺性进行分析;
(二)制定指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卡片,三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制定工艺路线,选择几个方案比较;
2、选择定位基准,当基准不符合尚需进行尺寸链计算;
3、选择机床和工、夹、量、刀具;
4、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
5、选择切削用量;
6、绘制填写工艺卡片等生产资料;
7、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三)图纸要求
1、正确、结构要合理、工艺性要好;
2、视图布局合理、视图选择正确、清楚表示出结构;
3、尺寸、技术要求标注全、合理;
4、线型要符合制图标准,图上的文字要尽可能用仿宋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
• 变速器箱体机械加工工艺Leabharlann 程 • 镗孔夹具设计设计内容
• • • • • • • • • • 1、分析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2、确定生产类型 3、选择毛坯 4、制定工艺规程 ①选择加工方法 ②确定工序顺序和内容 ③选择定位基准 ④选择各工序所用机床 ⑤确定主要表面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 a.所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加工表面总余量、各工序尺寸、 公差和余量 • b.其它主要加工表面的总余量
主要技术要求 –夹具图
• 夹具设计中,除了规定有关尺寸精度外,还 要制订有关元件之间,各元件的有关表面之 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以保证整个夹具的工作 精度。这些相互位置精度要求,习惯上称为 技术要求(或技术条件)。
主要技术要求 –夹具图
• 对于夹具图的技术要求,凡与工件加工要求 有直接关系者,其位置公差应取工件加工技 术要求所规定数值的1/5-1/2,若与工件加工 要求无直接关系,可在有关夹具设计手册中 推荐的值中选取
• 4、绘制总图的顺序是,先用双点划线绘出 工作的轮廓外形和主要表面,围绕工件的几 个视图依次绘出定位元件、导向元件、夹紧 机构、支架及其它元件、装置,最后绘制出 夹具体及连接件,把夹具的各组成元件、装 置连成一体。(工件应看作是“透明体”, 所画的工件轮廓线与夹具的任何线条彼此独 立,不相互干涉)。
设计内容
• • • • • • • • • • 5、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 设计完成后应编写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 ①、变速器箱体零件的技术要求。 ②、确定生产类型。 ③、选择毛坯。 ④、确定典型工序加工余量。 ⑤、制定加工工艺规程。 ⑥、尺寸链换算。 ⑦、镗孔夹具设计中相关说明与计算 。 图纸为指定工序的夹具总图及有关零件图。
• ③所选用的加工方法要和生产类型相适应 (采用通用机床,辅以专用夹具)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前期准备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收集资料和文献,以及进行市场调研等。
1.确定主题和目标在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时,需要考虑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可以选择汽车制造工艺中的某个环节作为主题,比如车身制造、发动机制造等。
同时需要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2.收集资料和文献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和文献。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图书馆、互联网、专业杂志等多种渠道。
通过收集资料和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制造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基础。
3.市场调研在确定课程设计主题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这包括了解汽车制造行业中相关企业的需求以及就业市场中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更好地把握行业动态和就业前景,为后续的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二、课程设计内容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制定课程内容。
在制定课程内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知识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涉及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流程等。
2.实践技能除了理论知识外,汽车制造工艺学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
这包括了解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相关操作技巧等。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3.案例分析在汽车制造工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4.项目实践项目实践是汽车制造工艺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项目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并且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计实施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汽车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多种形式。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简介汽车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技术和工装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并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汽车制造工艺流程来巩固所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熟悉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改善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课程大纲本门课程的大纲如下:3.1 汽车制造工艺学基础•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意义等;•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车身、发动机、底盘、电气、智能等);•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主要工艺环节(冲压、焊接、涂装、装配等)。
3.2 汽车制造工艺流程设计•汽车焊接工艺流程设计;•汽车涂装工艺流程设计;•汽车装配工艺流程设计;•汽车零部件生产自动化设计。
3.3 实践环节•设计一个基于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案例;•设计一个针对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设备或工具;•班级合作完成一个实际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
四、课程要求在本门课程中,学生需要达到以下要求:•按时出席和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作业、阅读参考书目,并积极参与讨论;•按时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和实践项目报告;•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5.1 讲授教师将采用讲授的方式介绍汽车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
5.2 研讨课程中将设置若干研讨环节,鼓励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为课程提供更多的思想火花。
5.3 课程设计通过对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设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4 实践项目班级合作完成一个实际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书目•《汽车制造工艺学》(第四版),杨继业,吴光祥,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二版),陆际明,高等教育出版社•《汽车焊接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丛书》,杨继业,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总结汽车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工程学科中的基础分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设计活塞环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院系:襄樊学院机汽学院班级:0713姓名:薛明学号:07131010指导教师:张进二零一零年九月十四日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汽车制造工艺学》及有关课程内容,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分析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熟悉有关标准和设计资料,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和数据库。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作为未来从事机械制造技术工作的一次基本训练。
二、设计的题目和内容1、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活塞环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条件:年产5000件。
零件图如附件所示。
2、设计应完成的内容:1)制定指定零件(或零件组)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选择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一套)2)对所制定的工艺进行必要的分析论证和计算;3)确定毛坯制造方法及主要表面的总余量;4)确定主要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5)对主要工序进行工序设计,编制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画出的工序简图,选择切削用量;(一份)6)设计加工该零件的毛坯图或者零件与毛坯合图;(一张)7)编写设计说明书。
(封面、目录参考附后、不少于1万字)(一份)2010年9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 活塞环的作用-----------------------------------------( )1.2 活塞环的种类---------------------------------------- ( )1.3 活塞环的工作条件-------------------------------------( )1.4 活塞环各部分名称及代号------------------------------( )第二章活塞环的结构尺寸及受力分析---------------------------( )2.1 径向厚度 a1 --------------------------------------( )2.2 环高 h1--------------------------------------------( )2.3 自由开口尺寸m-------------------------------------( )2.4 活塞环组合----------------------------------------( )2.5 活塞环的计算---------------------------------------( )2.5.1 径向压力P2.5.2 工作状态下活塞环的闭口间隙S12.5.3 切向弹力Ft2.5.4 平均比压 P02.5.5 活塞环的工作应力和安装应力2.6 课程设计中活塞环的主要参数选择------------------( )第三章活塞环的制造工艺-------------------------------------------( )3.1 活塞环的生产特点----------------------------------( )3.2 活塞环的加工方法----------------------------------( )3.3 活塞环的加工工艺规程------------------------------( )3.4 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与加工余量--------------------( )3.4.1 活塞环的制造方法3.4.2 加工余量的确定3.5 定位基准的选择--------------------------------------( )3.6 活塞环一般工艺流程----------------------------------( )3.7 端面加工----------------------------------------------( )3.8 活塞环的热处理---------------------------------------( )3.9 活塞环的平面加工--------------------------------------( )3.10 活塞环的仿形加工------------------------------------( )3.11 铣切开口加工-----------------------------------------( )3.11.1 活塞环开口铣削加工的特点及工艺要求3.11.2 铣切开口的工艺要求3.12 内圆加工的工艺要求----------------------------------( )3.13 精车外圆---------------------------------------------( )3.14 精修开口--------------------------------------------( )3.15 活塞环的表面处理------------------------------------( )参考文献----------------------------------------------------------------( )附件一活塞环零件图附件二活塞环毛坯图附件三活塞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附件四活塞环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第一章概述活塞环是内燃机关键零件之一,它与活塞、气缸套相互联系在一起,组成发动机动力源组件。
随着内燃机向高强化、低排放、高寿命方向发展,对活塞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活塞环有很高的可靠性、经济性,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最佳性能。
1.1 活塞环的作用活塞环在内燃机中,其主要作用有四点:1密封在往复式内燃机中,活塞环是一种运动件,亦是一种密封件。
活塞环在高速往复运动状态下,在高温、高压燃气的作用下,完成对燃烧室和曲轴箱之间的密封作用,即阻止气缸中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窜到曲轴箱中,这是活塞环的主导功能。
一般,燃气通过活塞环有三条通道:(1)活塞环与气缸内壁的周向间隙;(2)活塞环与环槽上、下侧面间隙;(3)活塞环开口间隙。
其中活塞环与气缸内壁的周向间隙是燃气漏泄的主要途径,为减少漏气量,要求活塞环与气缸内壁之间必须存在一条连续不断的线贴合区域,并使环的一个平面与相应活塞环槽的一个侧面处于良好接触状态,从而达到切断漏气通道的作用。
同时,由于环槽底燃气压力,把活塞环紧紧压向气缸内壁,亦有利于环的密封。
另外,活塞环与气缸内表面的几何形状贴合良好与否、环的截面形状以及环的数量等都对密封有很大影响。
2控制润滑油活塞环控制润滑油作用就是活塞环对气缸壁润滑油膜厚度的控制和调节。
活塞环在气缸中阻止润滑油从曲轴箱进入燃烧室,从而降低滑油耗量。
我们知道,活塞环组中滑油是无规则的,中小型机多用飞溅方式,强载机则用压力循环润滑。
为了使活塞环正常滑动,必须不断地供给滑油,同时又要求活塞环能刮落气缸壁上的过多滑油,也就是既要保证活塞环润滑所需要的油膜厚度,又要保持较低的滑油耗量,以防止过多的滑油上窜到燃烧室,不仅滑油耗量增大,又会因燃烧产生的积碳影响传热性能。
3导热活塞环在气缸中起着传热作用。
当内燃机工作时,活塞温度很高,一部分热量经活塞环传给气缸壁,再由气缸壁传至冷却水,从而降低活塞温度。
一般,冷却活塞中,活塞环传导的热量为30~40%;非冷却活塞中,活塞环传导的热量可达活塞顶所承受热量的70~80%。
活塞环的散热作用实际上与环的几何尺寸,截面形状,材料的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环与环槽间的间隙以及有关表面精度等都有很大关系,应慎重选取。
4 支承导向活塞在气缸内运动靠环支撑。
因活塞受燃气的加热而膨胀,所以气缸与活塞之间必须留有间隙,以防活塞咬死。
对热负荷高的发动机,其间隙更要大一些,由于间隙的存在,活塞就必须依赖活塞环才能在气缸内保持运动平衡,防止活塞不断撞击气缸壁。
一旦减弱和破坏活塞环的支承作用,必将导致活塞组件失去运动平衡,从而产生噪声、偏磨、擦伤等故障,甚至出现融着、折损和拉缸等严重故障。
因此,活塞环基体材料的选择,活塞环断面形状,以及必要的结构力学计算,强度、应力计算,刚性、共振频率计算以及各种变形计算尤为重要。
1.2 活塞环的种类活塞环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以气密功能为主导的气环和以控油功能为主导的油环。
扭曲环的扭转角度一般为径向厚度上的扭曲量为环径向厚度的0.5~1.5% ,而扭曲的斜角为15ˊ~30ˊ。
但倒角环[图(g)]和锥面环[图(f)]的斜角度比较大,倒角环可达 10o~20o;(1)外阶梯倒角油环广泛应用于大缸径发动机,作为向下刮油和布油环。
(2)鼻形环切台呈鼻形外切扭曲环。
作为中速发动机的向下刮油环。
钩形切口保证了刮油边尖角的竖实性和不变形侧面接触宽度。
(3)开槽油环侧面平行,具有两个接触环岸,并有回油孔的油环。
由于环岸狭窄,可得到高的比压是最常见的一种油环。
它通过回油槽或油孔把刮油带一分为二,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通过控制刮油带的宽度,来改变油环表面接触压力和刮油效率。
(4)弹簧胀圈油环在油环背面加有各种形式的衬簧,称作弹簧胀圈油环,其结构型式很多。
螺旋弹簧由方形或圆形截面的钢丝制作,环的接触压力通过弹簧扩胀作用而获得。
衬簧可以使环的压力增高,环压均匀和弹性稳定,从而使油膜均匀、磨损下降,机油消耗下降。
式中:d1—公称直径表示标准缸径的活塞环工作直径;h1—环高,表示上、下端面的轴向距离自由开口尺寸;S1—闭口间隙,表示在工作状态下开口间的距离。
图环高与开口间隙关系2.3.自由开口尺寸m自由开口尺寸指在自由状态下,环开口两端径向中点的弦距。
它的大小既要满足活塞环弹力的要求,又要满足工作应力和安装应力的要求,m值过大,工作应力较大,会造成较大的弹性消失,m值过小,会产生较大的安装应力造成断环,或过度变形失去圆度。
一般,合金铸铁气环和整体油环m/ d1=13~14%,最大不超过16%;球铁环m/ d1=8~11%,最大不超过12%;内撑弹簧组合油环比相应平环小4-5mm。
2.4 活塞环组合活塞环的组合,在强化发动机中特别重要,一般要求是:1第一环要加倍强化,因为它工作条件最差,对窜气、窜油均有重大影响。
第一环要求避免发生逆倒角的情况。
2中间环的情况在二冲程和四冲程柴油机中是不同的。
二冲程柴油机的第二环,甚至全部压缩环与第一环都是相似的。
这是因为二冲程的活塞环经过气口时,工作条件不利。
四冲程柴油机的第二环的工作条件不很厉害,尺寸多较第一环薄一些。
在高速发动机上主要还是防窜油的作用,端面要求贴合承压,为此,多要求扭曲环,对高增压高平均有效压力的发动机上,第二环有采用高强度材料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