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语文书中的“秘密”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

中国民间故事里的“秘密”借助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秘密——借助各种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欲望,并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秘密——借助各种神奇元素,弘扬真善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欲望,并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熏陶教学准备:《中国民间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信息量非常大,需要我们的大脑快速地运转起来。
要不,我们先来个大脑热身运动吧!2、看图猜故事:同学们大都喜欢读故事书,要不,我们来看图片猜故事吧!准备好了吗?“牛郎织女”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十兄弟”——十个身怀绝技的兄弟团结一心救助自己的父亲“哪吒闹海”——小哪吒大闹龙宫,惩治了残害百姓的恶龙“田螺姑娘”——仙女下凡,帮助一个勤劳的青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3、引出《中国民间故事》知道吗,这四个故事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们口口相传,被收录在一本书中,这本书就叫《中国民间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民间故事》,去书中探讨中国民间故事的里的“奥秘”。
二、简介民间故事1、民间故事的分类神话传说、传奇故事、生活故事、才子佳人、公案故事2、民间故事特点,引出“神奇”你们读过那么多民间故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吗?(贴近生活、有趣、富有想象力、神奇)中国民间故事当中有何神奇之处,我们以《田螺姑娘》为例,来找找吧!三、默读《田螺姑娘》,探寻“神奇元素”1、默读《田螺姑娘》,用横线勾画故事中的神奇之处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开到第20页,边默读边用横线勾画出这则故事中令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2、交流神奇之处说说,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了神奇?3、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出“神奇元素”神奇人物:田螺姑娘(天上的仙女,住在田螺中,从水缸中出来,衣上一点也没湿)神奇宝物:田螺(足有水壶那么大)神奇法力:用它储藏粮食,无论你吃多少,壳里的稻谷都不会被吃完3、引出神奇的“三段式”:三次弄清真相在中国大部分民间故事中,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常常会反复出现三次。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里的秘密》教案

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里的秘密教学目标:1. 梳理情节,发现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情节特点。
2. 比较阅读,探究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创作特点及原因(秘密)。
3. 批判阅读,讨论现代爱情价值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阅读材料53份,PPT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看图片猜故事《牛郎织女》《九色鹿》《大禹治水》《宝莲灯》《猎人海力布》《田螺姑娘》2.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谁发现了?(它们都是民间故事)3.那什么是民间故事呢?(口耳相传百姓智慧)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其中一个门类。
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民间故事从远古时代就开始在人们口头流传了,今天骆老师带来的4篇文章也是自古流传至今,这4篇故事分别是《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它们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4.下面我们就从这4篇爱情故事中一起去探寻《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里的秘密》。
(齐读课题)二、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1.例文引路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给大家5分钟时间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并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抽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根据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试着来填写这张情节表:故事名称男主人公女主人公阻挠者经历的磨难结局《牛郎织女》牛郎(放牛的农民)织女王母娘娘被迫拆散、分离鹊桥相会2.迁移运用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3个大组,一组读《白蛇传》二组读《孟姜女哭长城》三组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四组同学从题目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读。
请看阅读要求:1。
请你运用我们2单元学过的快速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2.读完后,请你也学着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并填写好故事的情节表。
3.如果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也可以快速阅读其他文章。
3.分享汇报依次交流反馈四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三、探究发现“秘密”1、观察以上表格内的信息,你有哪些发现?(小组讨论)生1:我发现他们的爱情都有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中阻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优秀教案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本篇课文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旨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使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中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课文生动的语言为突破口,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抓词抓句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言意兼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宝葫芦的秘密》的精彩片段。
学生准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搜集作者资料。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2.培养阅读兴趣,能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的一段视频。
2.导思:你们知道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吗?主人公是谁呢?3.导学:其实这部动画片是根据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的。
出示书,学生读封皮。
4.介绍书的作者等要素。
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关注作者。
(1)学生介绍搜集的作者资料,同学间互相补充。
(2)教师补充。
张天翼(1906—1985)现代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
张天翼积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发表了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作者想象丰富,能寓教育意义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5.揭题:《宝葫芦的秘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相机板书:宝葫芦的秘密6.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过渡: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宝葫芦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搭建一个平台。
语文书里的奥秘作文5篇最新

语文书里的奥秘作文5篇最新范文一:我看了《语文书里的奥秘》这本书,收获颇多。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我以前不知道诗歌可以分为骈文和绝句。
在《诗经》里,有很多五言绝句,而唐诗里通常是七言绝句。
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这些细节,感觉对我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这本书讲述的故事也十分有趣。
我很喜欢《白蛇传》,看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这部小说的作者吴承恩还写过一本随笔集《儒林外史》。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太守,通过耍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我对这些小说背后的故事越来越感兴趣。
最后,我觉得这本书适合所有年龄的读者。
小学生可以通过这本书在轻松的阅读中学到更多知识,并为他们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教材。
总之,我觉得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值得我们去阅读。
重点分析:首先,使用了多个比较级形容词,表达了自己的兴趣和对内容的认可。
在文章的结尾,还表达了自己对全书价值的高度肯定和推荐。
用词上主要运用了一些简单的词汇,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级别。
范文二:《语文书里的奥秘》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
比如,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诗词道具中的“金猊”,虽然它只出现过一次,但是非常容易让人忽视它的存在。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写作中的铺垫技巧,通过铺垫使得文章前后呼应,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故事内容。
另外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经典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红楼梦》是最吸引我的,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同时,这个故事也写得十分真实,看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就像身临其境一般。
在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这本书不仅有趣味性,而且也兼备学习性,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了解了很多文学中的秘密,我也因此受益匪浅,建议更多人来阅读这本书。
重点分析:在这篇作文中,使用了很多的衔接词,把自己的想法连接起来,让文章更加流畅。
同时,选择了一些用词更加深入的词汇,比如“经典故事”、“真实”、“迷人的情节”等,使文章的语气更有文学感。
初一语文书的作文

初一语文书的作文初一的语文书,就像一个装满奇妙故事和知识的宝盒,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记得刚拿到初一语文书的时候,我满心好奇地翻看着。
那崭新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佛在向我诉说着一个个未知的秘密。
第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读着那些优美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语文书里,我还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物。
有里天真活泼的小鲁迅,在百草园里听油蛉低唱,看蟋蟀弹琴,寻找人形的何首乌;还有中那个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世界,充满勇气和希望的海伦·凯勒。
在学习语文书的过程中,有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
那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
老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我有幸被选中扮演作者史铁生。
当我读到“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时,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
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史铁生那种绝望和痛苦的心情。
读完后,教室里一片安静,大家都沉浸在那种悲伤的氛围中。
老师轻轻地说:“同学们,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语文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传递,是心灵的沟通。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
我当时毫无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笔。
于是,我又翻开了语文书,从那些优美的范文中寻找灵感。
我看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了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和描述。
我先从校园的大门写起,写那庄严的校门和门口站岗的保安叔叔;然后写校园里的花坛,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接着写教学楼,那宽敞明亮的教室,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最后写操场,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奔跑、嬉戏。
细思极恐的语文课文

细思极恐的语文课文
细思极恐,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但仔细思考后却发现其中隐藏着令人恐惧的细节。
在语文课文中,也有一些故事或描写,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感觉。
比如,有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画蛇添足”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的人们本来已经画好了蛇,但有人却因为贪婪而多加了一条脚,结果反而失去了本该得到的奖励。
这个故事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愚昧,以及这些缺点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又如,有一篇课文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走在荒凉的山路上的情景。
虽然这个场景看似平常,但通过作者细腻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孤独。
这种恐惧并非来自外界的威胁,而是源于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孤独的无助。
这种细思极恐的感觉,让人不禁对自己的内心产生深深的思考。
再如,有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狼来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故事中的牧羊人因为多次欺骗村民而失去了信任,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这个故事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脆弱,一旦失去就很难挽回。
这些语文课文中的故事和描写,虽然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它们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细思极恐的感觉,也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和人性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探寻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密———薛法根《珍珠鸟》教学赏析

探寻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密———薛法根《珍珠鸟》教学赏析作者:郭青松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第10期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文体。
散文这一类文本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加高效,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
近日,听了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获益匪浅。
王荣生教授曾说:“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
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
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独具个性化的言语形式,写出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部分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往往会漠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只注重文本所表达出的情感。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了散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言语表达形式,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一步步地探寻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密。
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珍珠鸟雏儿外貌。
薛老师先让学生找到文中描写雏儿外貌的句子,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怎样描写雏儿外貌的。
在薛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文章主要是从雏儿的外形和颜色方面,运用由整体到部分的言语形式来突出珍珠鸟的外形特征。
薛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如同一位导游,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关注文章是怎样写珍珠鸟雏儿外貌的。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对文中的语言细细地品味,既懂得了文中写了什么,又懂得了是如何写的。
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人与鸟之间的美好境界。
薛老师围绕文章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展开教学,让学生品读相关段落,探寻作者文字表达的独特之处,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人与鸟之间从陌生走向信赖的。
首先,薛老师让学生自由朗读相关段落,使其在朗读中有了初步的感受。
接着,薛老师让学生从雏儿的角度来朗读这段话,引导其通过移情的方式朗读,以进一步感受。
然后,薛老师让学生将作者对待鸟儿的行为与生活中养鸟人对待鸟儿的行为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感受。
语文课里的科学秘密读后感简写

语文课里的科学秘密读后感简写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翻开了这本书,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阅读,没想到却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啦!它把语文课和科学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我这个一直觉得语文就是背背课文、写写作文,科学就是做做实验、算算公式的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书里提到的好多内容,都让我想起了自己在学校里的那些事儿。
比如说,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古诗。
那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什么“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当时我就在想,这不过就是诗人随便写写景色嘛,能有啥特别的。
可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里面藏着植物生长的科学秘密呢!春天来了,气温升高,光照时间变长,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就活跃起来,柳树也就开始抽条发芽,垂下那婀娜多姿的枝条。
这可不仅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大自然神奇的生命律动在诗人笔下的生动展现。
还有一次,我们在学习一篇关于动物的课文,里面提到了大雁南飞的现象。
以前我就觉得,大雁飞就飞呗,可能它们就是喜欢南方呗。
但这本书告诉我,大雁南飞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儿。
这背后是因为季节变化导致的气温、食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秋天到了,北方的天气变冷,食物也变得稀缺,大雁们凭借着它们神奇的本能,感知到这些变化,然后成群结队地往南飞,去寻找更温暖、食物更丰富的地方。
这让我不禁感叹,动物们为了生存,可真是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智慧和能力。
再说说我们写作文吧。
以前写作文,总是为了凑字数而绞尽脑汁,觉得没啥可写的。
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写出有趣又有料的文章。
比如说,夏天吃冰棍的时候,冰棍周围会冒“白气”。
这要是以前,我可能看一眼就过去了。
但现在我知道,这“白气”可不是冰棍自己吐出来的气,而是因为冰棍周围的空气遇到低温的冰棍,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珠,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把这个小细节写进作文里,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生动有趣多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原来语文课和科学并不是孤立的两门学科,它们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相互交织、相互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语文书中的“秘密”写作对于农存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的。
对于留守儿童居多的偏远山区的学校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他们接触的事物比城里的孩子就更少了,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留守儿童,除了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意外更多的是和同学、老师在一起。
他们或许没有城里的孩子能歌善舞,更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出类拔萃。
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天空,有自己梦没以求的愿望。
说实话,此篇教学设计是我和孩子们,一起习作后修改的教学设计,有许多补充和感悟。
一. 教学目标要明确我的教学目标很简单:通过所学的课文。
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
感情真实,体裁不限。
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因为,我想让孩子们打开自己的心扉,把想说的话说出来。
做到“我手写我心”。
因此,便有了邓元林同学的《路在脚下》:我喜欢《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因为歌词写得很符合故事情节,在学校我最欣赏数学老师,因为她风趣幽默,敢于自我检讨,知错能该。
没有老师的架子,和我更像朋友一样,从她身上,我知道了我的路就在我自己的脚下。
翠竹教我迎风傲雪,虚心有节;青松教我顶天立地,坚强不屈;腊梅教我不畏艰苦,迎难而进;雏鹰教我不断历练,才能搏击长空。
鲁迅先生曾说过:“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感悟。
是啊,人生在世,从你被母亲生下来的时候就注定了,注定了要生活,注定了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在这段路里,自然少不了风雨,少不了坎坷,少不了一座座巍峨的山峰阻拦你前进的路。
虽然前路渺茫,但我们不能怕,因为只要你退缩了,更加无路可走。
唯一的方法就是迎难而进,坚强的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坎坷。
狄更斯曾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所有的高峰”。
面对人生这座连绵起伏的高峰,只有靠毅力去征服,虽说前路艰难,但当你翻过了几座山时,回看后面走过的路,肯定会非常怀念和欣慰。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时,我们跨出第一步后,我们就有勇气跨第二步,第三步了。
当我们选择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后,勇敢的走下去,或许没有别人热烈的掌声,但一定有你不悔的脚印。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反馈:孩子们的激情被点燃,有的写记叙文,有的写散文,有的写议论文。
(虽然小学阶段没有要求写散文和议论文,但孩子们敢于写,就是好事。
)二、教学导入要直白同学们,在我们这一册的课文中你最欣赏那篇文章(或哪些文章)?反馈:生1:我喜欢《山中访友》,我欣赏作者把山里的景色都当成自己的朋友,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其中我佩服老桥,它那种默默无闻的精神鼓舞了我。
于是,谢礼慧写成了《修心▪坚其志》修学者,需先修其韧;修韧者,需先修其心;修心者,需先坚其志。
志于远方,又眺望风扶杨柳依依,绿色枝芽随风而舞,又轻柔划破美丽之镜水湖,柔姿媚态又披新绿舞衣,纤纤玉丝之美,动人心弦,可唯叹其志不坚,柔身弱体,不禁风寒。
光阴似箭,流水远去,迎来一年的寒冻之际,寂寞布满了每一个角落,怕寂寞的雨啊,尽情欢唱,随性的倾泻而下;怕寂寞的风啊,呼呼奏乐,狂傲的奔去远方;怕寂寞的雪啊,为大地又添新装,飘然的划下一条条美丽的曲线。
风雨交加,又添雪寒。
植物们皆沉沉入睡,动物们也不在喧闹。
唯一一抹美丽的鲜红色,却仍傲然的挺立于风雪之中,舞动着美丽的身躯,它的傲气坚挺在它的胸中,其精魂让人敬佩。
它在寒风中傲立千娇百媚——随寒风而舞的梅,正是那心中的一股”韧”气让它能抵御寒冷,不在春光时一现而过、、、、、、美丽的寒梅,与风为伍,与雪为伴,娇艳而别致的美,深入心田。
寒梅之精魂,骨子里的傲气,自古见梅者倾心,这样美丽的外表,这样傲气的心性如灵泉,如一首无字的歌谣,深根在我的心底。
又比杨柳舞梅,其梅之精魂令千人吟咏,其志之坚韧为御寒之源泉。
故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
正如学习,其重为一字“韧”之精神,学有所成者,必“修心▪坚其志”。
(这个孩子在写作中运用这里的一些写法写出了另一篇文章关于梅与学习《修心、坚其志》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
)生2:我喜欢《唯一的听众》,我们都在赞扬“耳聋”的老人,但我觉得那个拉琴的年轻人更了不起,他能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爱好,并把爱好变成了特长,这是很“了不起”的。
(这个孩子写了关于自己踢毽子的事情《坚持就是胜利》)三、教学过程跟节奏第一步:课文中的那些语句可以成为习作中的突破口。
比如:《山中访友》中的“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大家发挥一下想像。
我们可以把它拓展到那些地方:生:田野,小溪,竹林,草地,校园等。
这里还有个“秘密”是什么?生:这片树林,作者经常来,很熟悉。
作者的心特别静,才会有如此美妙的感觉,他是真心喜欢这里的鸟儿和露珠,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我们描写一处景物时,要用心观察,要用心去领会,才能写出优美的语句来。
第二步:“美好的心灵”这个单元我们来关注一下人物的命运。
比如:《穷人》续写生:小组合作讨论写出结局,我们再来讨论。
A:我们组认为这七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并且都有自己的工作,桑娜和渔夫也很好。
他们一家人都幸福的再一起。
B:我们组认为他们肯定会很难很难,因为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其实这个“熬”,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那么穷,再加上只有渔夫一个人捕鱼维持生活,如果渔夫病了会怎样,生活就更难。
也许有的孩子会饿死、、、、、而另一个孩子的文章却给力我们另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周亿的《“化茧成蝶”需教导》我不是“蝶”,所以还不会流连花间的轻盈舞步;我不是“蝶”,所以还无法拥有心仪合身的高贵礼服;我不是“蝶”,所以还无法获得人们驻足惊叹的赞美。
虽然我现在不是“蝶”,但经过努力和老师的教导,我终将成为美丽的“蝶”。
老师不仅教我们学习,而且还教我们行为规范,言行举止,以后该怎样面对生活等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我不想拥有。
“爸妈已老,以后得靠自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着。
就如同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正打点行装,精神抖擞地离开妈妈的怀抱,学着自力更生,飞向远方。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授人以渔”老师刻意把“渔”读的很重。
这两句话好比吃鱼和捕鱼。
鱼再多,也会吃完;你会捕鱼了,再也不用担心没有鱼吃。
学习也是一样,生活也大抵如此。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这句话深刻突出了父母的不容易。
总是向你索取,却从不曾说过“谢谢你”。
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
现在的你已经黑发渐渐染白,我真想时间的脚步歇一歇,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可是,我还有多久才有能力报答您呢?我这只小小的“蝶”不断地磨练自己,不断地成长自己,耳边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您的关切鼓励,我这小小的蝶呀,我知道外面有美丽的星空,有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向往我渴望,有一天能飞翔于大地蓝天之间,沐浴明媚的阳光。
但我深知“化茧成蝶”需教导,请您们相信我,在不久的将来,我定会成为阳光下最美丽的蝴蝶,在花间跳出属于整个自然的最优雅的舞步、、、、、、C:我们组觉得,他们应该寻求帮助,在多找几户人家,分担一下。
我想渔夫和桑娜都有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她的善良一定感动了一部分人,他们一定伸手帮他们度过难关。
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谁也没有说服说。
但是思维的大门却打开了。
不久,有个孩子,针对班上“单亲家庭”的同学的性格,调查;写出了一篇《家庭教育怎样,孩子性格养成》的议论文,呼吁单亲家长给孩子适合的家庭教育。
让我很震惊。
四、一课一得很重要每一个单元有每一个单元的读写点,八个单元的读写点很多事相连的。
从第一单元的“联想和想象”的认识到第八单元中“联想和想象”的仿写。
都是一脉想成的。
学生在学习中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很多感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关注自己的父母等等。
学会恰当的取舍因人而异,让这次课每一个同学都有感悟。
五.教学后记别忽略通过这次习作教学,让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们淳朴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腻个情感,更加独特的思辨能力,做到能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
特别是与自己命运相关的事情。
如:李杰的《期末考试》书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医治愚昧的良药;是眺望世界的窗口;是观照历史的镜子;是传承文明的纽带;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启迪智慧、、、、、、我每天都博览群书,认真思考,直到有一天,期末考试降临。
试卷发下来,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打开试卷,紧张地瞄了一下卷面上的试题。
还真难!而且,题量大,整整四大张呢!大家不由得轻轻叹气,也顾不得多想,立刻动起手来,教室里一片“沙沙沙”的写字声。
有的同学手托下巴,侧着脑袋,眉毛紧锁在思考;有的擦着汗水,在反复验算,有的目光如炬,仔细读题、、、、、、考场就是战场,这话一点也不假,你看同学们不都在紧张的战斗吗?我挥动着笔,一道难题被我解出来了,真棒!有一道难题被我攻克了,我心理美滋滋的,考试开始时紧绷的弦松下来。
“时间到,停笔,收卷”监考老师宣布道。
这时,放笔声,哀叹声,还有小小的抽泣声不绝于耳。
抬眼望,有的同学潇洒的走出考场,有的胸有成竹微笑着离去,有的还再慢腾腾的站起来,眼睛还盯着试卷,好像在说:“让我再看你一眼”。
有的抓紧最后一秒,赶忙再添几笔。
不久,期末成绩出来了。
老师面无表情走进教室,冷冷的说:“一直以来,你们都是我得意的学生,但是这次你们让我失望了”。
大家都知道这次我们班考砸了,啜泣声悄然多了。
班长站起来说:“能哭出好成绩吗?擦干眼泪,迎头赶上!”我们化眼泪为决心,在试卷中找到错题,再算;找出错的原因。
这件事情一直让我记忆犹新,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就会想起班长的话。
我们的人生中会有很多次期末考试,我们要学会不到的反思,才能进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信息社会紧迫的问题。
人生的期末考试还在途中行进着、、、、、、在语文书中藏着无数的“秘密”,只有那些修心的人才会察觉;生活语文中也有被很多“宝库”,只有那些睿智的人才能找到开启宝库的钥匙;人在旅途中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请停下匆匆别离得心,听听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