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治疗方式,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重度肿胀,皮瓣感染,皮瓣边缘坏死的例数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4.492,P=0.0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t为12.704 d,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时间更短。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术;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观察软组织损伤是指机体遭受各种外来的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机体皮肤、皮下浅筋膜、深筋膜、关节囊、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损伤,损伤后局部产生以炎症、坏死、组织修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病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反复渗出、甚至继发局部感染等,若未经正规医疗干预其晚期可能出现局部溃烂经久不愈、局疤痕增生、肌肉肌腱粘连,甚至骨感染坏死等,严重时需截肢治疗,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本研究将对穿支皮瓣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我科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28例,根据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被确诊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将28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14名,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段为18岁至60岁,平均年龄为39.43±5.42岁;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7名,女性患者7名,年龄为18岁至60岁,18岁-60岁,平均年龄为39.62±5.37岁。

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足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采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部损伤情况,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11例患者手部缺损面积平均平均面积34.6±7.4cm2,一期修复8例,二期修复3例,均成功游离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皮片均存活,2例发生远端皮缘表面坏死,换药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6个月,无皮瓣挛缩患者。

结论: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皮面存活率高,修复效果满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桡动脉穿支;皮瓣;手部软组织损伤;组织修复【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129-02手部软组织缺损是手外伤常见的类型,尤其在撕裂伤、碾压伤等钝性损伤中较为常见,手部的结构复杂,伴有软组织缺损时往往难以通过游离局部组织修复,采用皮片或皮瓣进行修复是临床常用的方法,近年来我院手足外科对手部近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前臂外侧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内江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手外伤伴组织缺损患者11例。

其中男8例,女4例,患者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36±4.6岁,其中机器挤压伤6例,车祸碾压伤4例,其它钝性伤1例,其中虎口区组织缺损3例,手背组织缺损6例,拇指组织缺损2例,其中合并掌骨骨折3例,合并合并肌腱损伤3例。

1.1 手术方法创面清洁者行一期组织修复,创面污染严重或创面周围及基底软组织活力不明确者进行清创及换药治疗1~3周,依据创面恢复情况择期进行皮瓣修复。

手术均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取仰卧位,术区沉底清创,去除失活及污染组织,合并骨折或肌腱损伤患者先行复位固定骨折或修复肌腱。

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实验组运用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4%,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2.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手的结构精密,功能强大,是人类生存所需的必要器官。

手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急诊创伤的30%以上,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穿支皮瓣修复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疗法,可修复手部外形与手功能。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胸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

对照组患者:男22例,女20例;年龄5~68岁,平均(39.2±7.8)岁;受伤到治疗时间1h~12d,平均(5.4±1.2)d;左手损伤15例,右手损伤27例;机器碾扎伤18例,重物砸压伤13例,车祸伤7例,刀砍伤4例。

实验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5~66岁,平均(39.0±7.9)岁;受伤到治疗时间1h~12d,平均(5.0±1.1)d;左手损伤17例,右手损伤25例;机器碾扎伤19例,重物砸压伤11例,车祸伤8例,刀砍伤4例。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严威;梁献丹;朱玉辉【摘要】目的研究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对比优良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45%)高于对照组(64.1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89%)低于对照组(24.53%),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8【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作者】严威;梁献丹;朱玉辉【作者单位】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手外科,吉林吉林 132021;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手外科,吉林吉林 132021;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手外科,吉林吉林 13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7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外科常见现象,多由日常生活中机器压轧、绞轧、刀切、电锯等原因导致[1]。

患者致伤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便会影响手部外形及手部相关功能。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单纯的植皮技术已然无法满足患者对康复的需求,故而选用疗效较高的皮瓣修复治疗[2]。

本研究选取10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53例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我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的106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其自身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

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5.5±1.4)岁;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5.6±1.5)岁。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改善程度优6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中改善程度优2例,良3例,差6例,优良率为45.4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瓣边缘坏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皮瓣边缘坏死,4例皮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针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能更加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皮瓣修复;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手部软组织缺损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该病常发生于患者经不同程度的手部外伤后,患者一旦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手掌形态与功能极有可能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1]。

临床中对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多采用传统植皮手术,但对于大面积损伤患者往往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皮瓣修复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就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2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1.08±9.53)岁。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5.075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陈晗宇,蒋贤领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丰县221700[摘要]目的分析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

采取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的为对照组,采取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为观察组。

对比两组修复优良率、缺损处血运、炎症因子、疼痛程度、预后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修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流灌注量相对值、血流速度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1.06±0.11)分,较对照组的(1.95±0.41)分更低,创伤愈合及住院时间为(14.85±0.72)、(6.82±1.33)d,较对照组的(16.76±1.77)、(14.06±3.25)d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08、4.581、9.448,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

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修复;血运;炎症因子;疼痛程度;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8(a)-0075-05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erforator Flap Repai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and Trauma Soft Tissue DefectsCHEN Hanyu, JIANG Xianling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 Fengxian, Jiangsu Province, 2217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perforator flap repai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hand trauma soft tissue defects. Methods A total of 42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of hand trauma treated in Fengx⁃i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1 cases in each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est and ab⁃domen pedicled fla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forator flap. The repair rate, blood flow, inflamma⁃tory factors, pain degree, prognostic index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pair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surgery, the relative value of blood perfusion volume and blood flow veloc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 lipase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6±0.11)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95±0.41) points, the wound heal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14.85±0.72) d and (6.82±1.33) d,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6.76±1.77) d and (14.06±3.25) 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9.608, 4.581, 9.448,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作者简介] 陈晗宇(1988-),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创面修复、眼部整形等。

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穿支皮瓣修复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83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分别予以胸腹带蒂皮瓣术、穿支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以及外形恢复良好,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不良反应2.38%(2/42)显著少于对照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以穿支皮瓣修复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应有价值高。

【关键词】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056-01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为创伤外科常见损伤,多数患者可通过植皮的方式得到治疗。

对有严重缺损情况,多数患者无法通过植皮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此时便需要进行皮瓣修复。

近年皮瓣修复逐步发展成为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方式,特别为整形外科以及创伤骨科,都有广泛应用。

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最大程度保留手指长度等外形以及功能的治疗方式,希望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83例为对象,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39.82±5.81)岁,右手损伤16例,左手损伤18例,双手损伤7例;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38.71±5.52)岁,右手损伤17例,左手损伤19例,双手损伤6例。

患者多数为:机械碾压伤、重物压伤、车祸、刀伤。

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患者入院之后首先清创和消毒。

手指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指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手指软组织缺损穿支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斌;王新安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4(22)11
【摘要】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在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42例手指软组织缺损病例,根据实际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掌背组、指动脉组,分别实施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手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创口均为一期愈合,但指动脉组的皮瓣温度、两点分辨觉灵敏度与手部功能改善程度均高于掌背组,疼痛程度低于掌背组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相较于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更利于提高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手部
功能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周斌;王新安
【作者单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2
【相关文献】
1.骨间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疗效观察
3.掌背动脉筋膜皮瓣与第1跖背动脉穿支
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4.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与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对比分析5.前臂微小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09T14:20:33.0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作者:姜晓伟石裕[导读] 仔细计算2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与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相比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有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相比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有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得到较优临床疗效。

姜晓伟石裕
(双鸭山双矿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将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实行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分析临床疗效。

方法:本文开展研究的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予以治疗的3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参考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一组收入15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用于参照组,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用于实验组,仔细计算2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与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结果: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相比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有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相比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有数
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得到较优临床疗效。

【关键词】穿支皮瓣;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于临床诊治中相对比较常见,目前,临床上常采取皮瓣修复术开展治疗,治疗效果良好[1]。

本文纳入分析资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予以治疗的3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评价将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实行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文实验研究的资料是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本院予以治疗的3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患者手术治疗方案差异性实行分组,一组纳入15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8比7,年龄从22岁到66岁,(40.79±4.63)岁是其年龄平均值;实验组男性和女性之间比例是9比6,年龄从21岁到65岁,(40.77±4.64)岁是其年龄平均值。

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比较并统计分析,P>0.05,无显著数值差异。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及家属均愿意将知情同意书签署,得到医学伦理会工作人员审批。

1.2 方法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实施在参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创口实施清洗,将皮肤表层相关坏死组织除去,如果患者有骨骼损伤、肌腱损伤或关节囊损伤情况,应予以修复处理,如果修复的过程中发现有骨外露现象,采取骨锉锉平患者外侧的指骨残端,如果有小骨片则予以除去,如果有大骨片采取克氏针予以固定,之后按照患者皮肤组织相关受损情况对皮瓣进行设计,切开患者缺损部位的相关皮肤组织,掀起对应部位的皮瓣,修整皮瓣,并留下部分蒂部的相关皮下组织,采取胶带固定手外伤部位,避免皮瓣出现重叠现象,避免发生蒂部扭转现象,术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

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实施在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患者的伤口处置和参照组一致,术前予以臂丛麻醉处理,于患者的上臂部位采取止血纱布实施止血,之后予以穿支皮瓣手术治疗,术后处置和参照组一致。

1.3 指标观察
(1)观察和分析参照组及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优:手功能恢复良好,组织皮肤不存在异常,手外形恢复正常;良:手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组织皮肤不存在异常,手外形基本恢复正常;差:和以上指标不相符。

(2)观察和分析参照组及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1.0版本)开展计算,治疗优良统计率、术后并发症统计率表示为例数(n)或率(%)的形式,开展卡方检验,P<0.05,展现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与比对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参照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和实验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相关数值予以对比,P<0.05,展现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统计与比对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修复手术主要有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穿支皮瓣修复手术等。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此类患者效果良好,但预后效果不佳[2-3]。

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则能够选择性的携带相关皮神经,并将其转移至对应受区,予以神经吻合,促使手部相关感觉功能尽快恢复,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便,术后恢复良好[4-5]。

本文对应数据展示,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统计率比较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明确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参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统计率比较于实验组患者相关数值,P<0.05,明确数据计算的统计学意义。

体现穿支皮瓣修复手术应用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执行穿支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获得较优临床疗效,呈现出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海松,张卫华,朱伟雄等.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与穿支皮瓣修复法治疗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15(6):1193-1194,1195.
[2] 陈轶强,卢奇昊,孙斐予等.观察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不同皮瓣修复术治疗效果[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88-90,91.
[3] 李亮,何明飞,雷彦文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28-4929.
[4] 曾庆利.不同皮瓣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4):59-60.
[5] 杨振华.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0):133-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