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中阴阳平衡法构建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摘要】道家生死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包括追求自然、坚守无为、顺应生命的律动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死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有一种心态去平静面对生死的不可逆转。

道家生死观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体现在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引导人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价值。

未来,道家生死观有望继续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提供更多心灵上的慰藉和指引。

通过探讨和理解道家生死观,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面对生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维持心理健康,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道家生死观、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核心理念、应用、人生观、心理健康、意义、发展方向、道家哲学1. 引言1.1 道家生死观的概述道家生死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生死观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生死循环、生死相依,认为生死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明显的区分。

道家认为生死是相辅相成的,生命的终结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是无穷无尽的循环。

在道家的生死观中,死亡被视为生命的延续和升华,是万物生长发展的必然过程。

道家生死观所强调的生死一体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担忧生命的终结,害怕面对死亡的无常。

道家生死观提醒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死,认识到生死是永恒循环的一部分,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环。

这种观念有助于人们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更加珍惜和珍视生命,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面对,把握当下,珍惜眼前。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道家生死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1.2 现代社会对生死观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生死观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诸多生活压力、心理困扰和情感困惑。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死观显得格外重要。

生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对于个体而言,正确理解生死观对于减轻焦虑、排解恐惧、明确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帮助。

保持心理平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

保持心理平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

保持心理平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保持心理平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

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作为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并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方法来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一、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保持心理平衡的关键。

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应保持乐观的态度。

换位思考,理智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是培养积极心态的有效途径。

同时,对自己的表现要有合理的期望,不要过分苛求,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并适时地给予自己鼓励和奖励。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作息时间、饮食均衡、适当的休闲娱乐都是维持心理平衡的必要条件。

作息规律有助于大学生身体的恢复和精神的调整,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方式可以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让自己更好地保持心理平衡。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和社会上的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倾诉可帮助减轻压力、舒缓情绪。

此外,与他人交往还可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加人脉,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可提高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投入度,有利于拓展自我认知和实现自我价值。

参与个人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充实自己的心灵,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同时,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大学生还可以结识到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分享快乐与进步。

五、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当面临心理困扰时,大学生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此外,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共享心里压力和困扰,也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
刻,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觉
察到的事物等。(如:林
黛玉)
心理健康最幸福 心理调适在坚持
不同气质类型在同一处境中的表现
• 前苏联心理学家达威多娃做过 一项实验,通过改变戏票上的 时间,造成具有不同气质的被 试迟到15分钟而不得入场的 情境,观察他们挫折下的不同 表现。
心理健康最幸福 心理调适在坚持
心理健康最幸福 心理调适在坚持
2、人格的结构
需要 人格的心理动力结构 动机 兴趣 爱好 性格 人格的心理特征结构
人 格 心 理 结 构
气质
能力 自我认识
人格的自我意识结构 心理健康最幸福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心理调适在坚持
如果说人格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能力就好比是画卷的丰富内容, 气质就好比是画卷的基调,性格 就好比是最能体现画卷主题的鲜 亮的色彩,而自我是这幅画卷的 灵魂。
心理健康最幸福 心理调适在坚持
• 19. 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 20. 碰到危险情景,常有一种极度恐 怖感。 • 21. 对学习、工作,怀有很高的热情。 • 22. 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 23. 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 足,否则就不想干。 • 24. 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 25. 讨厌做那些需要耐心、细致工作。
5、气质的激素说
英国伯曼
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体的发达程度而 把人划分为各种类型
心理健康最幸福
心理调适在坚持
6、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前苏联巴甫洛夫
• 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 和灵活性巴甫洛夫根据三个特性的独特结 合,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 • ① 强而不平衡的类型——不可遏制型(兴 奋型) • ②强而平衡且灵活的类型——活泼型 • ③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 • ④兴奋和抑制都比较弱的类型——弱型

中医阴阳理论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管理

中医阴阳理论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管理

中医阴阳理论如何应用于心理健康管理在中医的哲学体系中,阴阳理论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不仅在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心理健康管理领域也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阴阳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在心理健康的范畴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阴阳的平衡与失调。

从情绪方面来看,喜悦、乐观、积极向上等情绪可以被视为阳,而悲伤、焦虑、抑郁等情绪则可归为阴。

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平衡状态时,阳的情绪和阴的情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例如,适当的悲伤可以让人更加珍惜快乐,适度的焦虑能够促使我们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如果阳的情绪过于旺盛,如长期处于狂喜或极度兴奋的状态,可能会导致精神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反之,若阴的情绪过度积累,如长期沉浸在悲伤、焦虑或抑郁中,就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在性格特征方面,也存在着阴阳的体现。

外向、开朗、勇敢等性格特质可以看作是阳,而内向、沉稳、谨慎等特质则属于阴。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性格中的阴阳特质应该是和谐共存的。

过于外向可能会显得浮躁、缺乏深度思考,过于内向则可能导致社交障碍、自我封闭。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自身性格中的阴阳特点,并努力使其达到平衡,以促进心理健康。

在心理应激方面,阴阳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当我们面临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积极应对、勇敢克服困难的心态属于阳,而逃避、恐惧、消极抵抗等心态则属于阴。

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这便是阴阳的协调;反之,如果一味逃避,压力就会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阴阳理论来进行心理健康管理呢?首先,要认识到阴阳的平衡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性格和应对方式,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阴阳失调的倾向。

比如,如果发现自己总是过于焦虑,就要尝试寻找缓解焦虑的方法,如通过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整心态,增加阳的力量,以达到平衡。

其次,要注重调节生活方式来维持阴阳平衡。

中医阴阳平衡理念如何应用于情绪调节

中医阴阳平衡理念如何应用于情绪调节

中医阴阳平衡理念如何应用于情绪调节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阴阳平衡是核心的理念之一。

它不仅适用于身体的生理机能调节,对于我们的情绪管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阳平衡,简单来说,就是指世间万物包括人体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种力量或状态,它们需要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和谐,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和健康。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就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情绪,作为我们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同样也存在着阴阳的属性。

比如,喜悦、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可以被视为阳;而悲伤、恐惧、焦虑等情绪则可归为阴。

那么,中医的阴阳平衡理念是如何应用于情绪调节的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阴阳的相互制约关系。

当阳的情绪过于旺盛,如过度兴奋、狂喜,可能会导致心神不宁、失眠等问题。

这时,就需要用阴的情绪来制约,比如通过冷静思考、自我反省,让情绪回归平稳。

反之,当阴的情绪占据主导,如长期的抑郁、消沉,就需要激发阳的情绪,如寻找兴趣爱好、参与社交活动,以提升精神状态。

中医强调“和”的观念,这在情绪调节中也十分重要。

阴阳平衡并非是绝对的对半分,而是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

就像我们的情绪,不可能永远只有快乐没有悲伤,而是在不同的情境和时期,各种情绪都能适度表达和调节。

例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可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阴)。

但如果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挑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阳),那么这种阴阳的转化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再者,中医注重个体的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和性格不同,对情绪的反应和调节能力也有所差异。

有的人天生性格开朗,阳的特质较为明显;而有的人则较为内敛,阴的特质居多。

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阴阳平衡的理念来调节情绪。

对于阳性特质较强的人,可能容易冲动、急躁。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多培养一些沉稳、内敛的品质,以平衡过于旺盛的阳气。

可以通过练习书法、阅读哲学书籍等方式,让自己的心性更加平和。

而对于阴性特质较强的人,可能常常缺乏自信,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强身健体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强身健体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强身健体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强身健体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问,它强调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追求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本文将从阴阳概念、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实践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医养生之道。

一、阴阳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基本且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事物相互关系的哲学概念,用来描述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如阴阳、寒热、虚实等。

阴阳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只有保持它们的平衡,才能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二、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强调阴阳平衡的调理,以及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1. 饮食调理:中医养生强调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饮食,选择性寒热食物,以维持体内阴阳的平衡。

合理搭配蔬菜、肉类、粮食等,保证每餐的营养均衡,避免过食辛辣、油炸等对身体不利的食物。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中医养生推荐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轻柔的运动方式,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使人心情舒畅。

3. 调理养生:中医养生还注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按摩,拔罐等方式来调理身体的阴阳,以缓解身体的不适和病症。

三、中医养生的实践方法1. 饮食调养: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季节来选择食物。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肉类等;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多食用清凉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等。

2. 运动保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体质。

3. 心情调节:消除内心的烦躁和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身心的平衡。

4. 中药调理: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来调理身体。

如枸杞、当归、黄芪等具有调理阴阳的中药。

5.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过度劳累。

中医养生之道通过平衡阴阳调理身体,强身健体。

中医阴阳平衡如何调理身心健康

中医阴阳平衡如何调理身心健康

中医阴阳平衡如何调理身心健康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人体亦不例外。

当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时,身体机能正常,精神状态良好;而一旦阴阳失衡,各种疾病和不适便可能接踵而至。

那么,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理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中医所说的阴阳。

简单来说,阳代表着积极、向上、温热、兴奋等特性,而阴则代表着消极、向下、寒冷、抑制等特性。

在人体中,阳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作用,阴气则具有滋养、濡润、宁静等功能。

比如,白天阳气旺盛,人体精神饱满,活动频繁;夜晚阴气渐盛,人体则需要休息睡眠,以恢复精力。

饮食调理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环节。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对于阳气不足的人,可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桂圆等,以补充阳气;而对于阴虚火旺的人,则应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等,以滋养阴气。

此外,饮食的规律和均衡也非常重要,不可过饥过饱,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阴阳的平衡。

起居作息对于阴阳平衡的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能使人体的阴阳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

尤其是在季节交替之时,更要注意调整作息。

比如,夏季昼长夜短,可适当晚睡早起;冬季昼短夜长,则应早睡晚起。

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阴阳平衡至关重要。

睡眠不足会损耗阳气,而睡眠过多则可能导致阴气过盛。

运动锻炼也是调节阴阳平衡的有效方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

但运动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对于体质较弱、阳气不足的人,可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而对于体质较好、阳气旺盛的人,则可以进行一些较为激烈的运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同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也要掌握好,避免在高温时段或过度劳累时运动,以免损伤阳气。

情志调节在阴阳平衡的维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

道家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解决问题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阴阳平衡论是其核心思想之一。

这一理论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且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也具有独特的智慧和方法。

阴阳平衡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静止和均等,而是一种在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道家的阴阳平衡论可以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式。

以人际关系为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往往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比如,在一个团队中,可能会有性格急躁、积极主动的成员,也会有性格沉稳、深思熟虑的成员。

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看,前者可以视为阳,后者可以视为阴。

如果团队中只有急躁的成员,可能会导致决策过于仓促,行动缺乏周全的考虑;而如果只有沉稳的成员,又可能会错失良机,缺乏行动力。

那么,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要认识到阴阳双方的特点和价值。

急躁的成员带来的活力和冲劲是团队前进的动力,而沉稳的成员提供的深思熟虑和稳健是避免错误的保障。

领导者应该鼓励双方相互理解和学习,让急躁的成员在行动前多一些思考,让沉稳的成员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果断决策。

这样,团队中的阴阳力量就能达到一种平衡,从而提高团队的效率和凝聚力。

在个人的情绪管理方面,阴阳平衡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沮丧等。

这些情绪可以看作是阴。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调整心态,从挫折中寻找机会,从困难中培养坚韧,那么这种积极的心态就是阳。

阴阳平衡意味着我们既要允许自己有消极情绪的产生,因为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又不能被消极情绪所控制,而是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转化和平衡它们。

再比如,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上,过度投入工作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惫,忽视了生活中的亲情、友情和个人兴趣爱好,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

而完全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忽视工作的责任和目标,同样也会带来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道 中 阴阳 平 衡 法构 建 大 学 生健 康 人 格 教 育模 式
赵 会 华
( 长春 中 医药 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摘要: 道 中阴阳平衡 法是 以儒 学、 道 学、 佛 学文化作 为教育指 导思想 , 以阴阳理 论、 平 衡理论 、 整体论 、 藏 象论 、 五脏藏 神
乱 。和 就是平 和 、 平 衡 之 意 。纠 正 不 和 的方 法 就是
对 大学 生健康人 格教 育就 要用 系统 的结 构 和观
点把握 , 重视人格 自身的统一及其与外界环境 的统 性。

( 四) 五脏藏 神论
中 医五脏藏 神论 即肝 藏 魂 、 心藏神、 脾藏意 、 肺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 —2 5 作者简介 : 赵会华( 1 9 6 7 一) , 男。 吉林梨 树人 , 长春 中医药大学 , 副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 心理学 。 3 2
2 0 1 3年第 o 4期 第2 9卷 ( 总3 2 8期 )
吉林 省 教育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EDUCATI oNAL I NS TI TUTE OF J 】 LI N P ROVI NCE
Nn 0 4. 2 0 1 3 Vo L 2 9 To r a l NO . 3 2 8
康 人格 教育 , 既要重 视身 体健康 教 育 , 又要 重视 心理
统。如《 易》 六 十四卦 , 每一爻 的变 化, 都影 响着六 十四卦 , 所谓 “ 牵 一 发而 动 全 身 ”, 说 明 系统 不 但 是 整体的, 而是 动态 的 , 动态 中 的整体 , 动 态 中的协 调 。
藏 魄、 肾藏 志 。过 怒伤 肝 , 过 喜伤 心 , 过 思伤脾 , 忧 悲
特 的价值 和 自己的人格魅 力 , 人 人 皆是平 等 的 , 既不 要 自卑 , 也 不 能 自负 , 人人需 要 自信 。遵守 社会 活动 规律 , 遵纪 守法 , 以人 为本 , 做到人 与人 、 人 与社 会 的
明之 府也 。 ”
体和部分动态关系的理论。《 易》 是 一种储 备各种
信息 的开放 系统 , 每一个 卦是 一个 小信 息 系统 , 这 些 小信 息 系统 组成 了六 十 四卦 这个 大信 息系统 。整个 系统 中的任 何 一 个 局 部 的 变 化 都 影 响着 整 个 大 系
人是身心阴阳统一体 , 身体 内在 的五脏六腑及 外在 的 四肢 、 肌 肉、 眼、 耳、 鼻、 舌、 身都属于阴, 人 的 认知、 情绪情感 、 行 为及性格、 气质 、 能力、 需要 、 兴 趣、 动机 、 人生 观 、 价 值 观等 都 属 于 阳 。对 大 学生 健
平衡 。
明中 医的整体 观念重 视人体 自身的统 一及 其 与外 界 环境 的统一性 , 中医的整体 观 正 是在 《 易》 系 统 论 基
础 上 的应 用 和发展 。
《 内经》 受《 易》 中和观的影响 , 在基础理论和临 床治疗方面 , 都体现 了“ 和” 的思想 , 这正是平衡论 的体现。《 素问 ・ 生气通天论篇》 日: “ 阴平 阳密, 精 神 乃治 。 ” 阴与 阳和就安 泰平 和, 阴 阳 不 和 就 会 紊
火; 内因是 七 情 即喜 、 怒、 忧、 思、 悲、 恐、 惊 。掌 握 合 理情绪 自我调节 方 法 , 对 大学 生 身 心 健康 具 有 重 要


健 康 人格教 育基本 理论
调和, “ 以平 为期 ” 就是 这个 意思 。
( 三) 整体 理论 中医“ 人一 自然 一社 会 ” 三维 医学 观念 , 发 源 于
( 一) 阴 阳理 论
《 易・ 系辞》 日: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就是说 阴 阳 的对 立统 一 , 是事 物发 展 的动力 , 决定 着一切 事物
的发 生 、 发展 和变化 。
《 易》 的“ 人一 自然—社会” 三维 观。三维观实质就
是 整体 观 , 整体观 是 系统 论 的核心 , 系统 论是 把握 整
《 内经 ・ 素 问 ・阴阳应 象 大论 》 说: “ 阴 阳者 , 天 地之道 也 , 万物之 纲纪 , 变化 之父母 , 生 杀之本 始 , 神
统 的结构 和观 点把握 人体 的生理 病理 规律 。以上说
《 易》 特 别强调 均 衡 、 对称 及 中和 。 中医平 衡观 就是建 立在 《 易》 的对 立统 一 基 础上 的 , 包 括 自然界 的平衡 、 人 体 内的 平衡 以及 体 内外 之 间 的平 衡 。平
衡观 的 核 心 是 中 和 观 , 中 和 的 目 的正 是 为 了趋 于
和谐发 展 。
伤肺 , 惊 恐 伤肾 。对 大学 生健 康人格 教 育 , 让大 学生
认 知领 悟五脏 与五 志 的关 系 , 注重情 绪 管理 , 深 刻认
识 到情绪 对人 体五 脏 的 健康 影 响 非 常 大 , 传统 中 医 认 为人体 致病 因素 , 外 因是 六淫 即风 、 寒、 暑、 湿、 燥、
论、 人性论作为健 康人格教 育理论 基础 , 以儒 学中庸观 、 道 学中和观 、 佛 学 中道观作 为健 康人 格教育原 则, 做 到人 与人 的和 谐 、
人 与 自然 的 和谐 及 自我 ; 教 育模 式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0 4 —0 o 3 2 —O 2
《 易》 八卦、 六 十 四卦 都 是 系 统 模 型 , 蕴 涵 着 现
健 康教 育 。
( 二) 平衡 理论
代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 对《 内经》 系统论 的形成产生
着深 刻 的影 响 , 如 中 医五行 理 论 、 藏象理论 、 十二 经 络 的联 系 、 方剂 学 中君 臣佐使 的组 成原 则 等 , 皆用 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