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1_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生命活动的能力,包括能够控制物质代谢、繁殖和自我修复等。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是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过程,它们决定了细胞是否能够正常分裂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一个细胞从出生到分裂的完整生命周期,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期和间期。
在有丝分裂期中,一个细胞将分裂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子细胞;在间期中,细胞进行DNA复制和准备分裂的准备工作。
细胞周期的长度因不同种类的细胞而异,通常在几个小时到几天之间。
有些较长寿命的细胞甚至可以延长到数年。
细胞周期被调控和控制,以确保它能够以正确的顺序进行。
多个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包括各种激活因子、复合物和蛋白酶等。
其中,细胞周期蛋白复合物(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是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它的活性和调节在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会发生变化。
此外,还有一些负调节分子,如CDK抑制剂(CDK inhibitors,CDKI)等,它们可以控制CDK活性的水平,避免细胞进入不受控制的分裂状态。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正常细胞的有序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1)前期前期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最初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染色体逐渐凝聚成可见的线状结构,有时被描述为“X”形,因为每个染色体由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被称为染色单体。
每个染色体上的DNA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较紧密的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染色质。
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还会出现一条被称作“中心粒”的结构,这是一些特殊的蛋白质的集合体,它们在有丝分裂的后期中会成为两个线束的中心点。
(2)中期中期是指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当细胞已经安排好了染色体,开始组装线束并进行形态动态调整。
线束起源于中心粒,然后扩散到不同的细胞区域,并开始形成V形结构。
【新教材】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材
堂
研 变化(生物体细胞中 DNA 含量为 2C,染色体数为 2N)
检
读
测
·
探 新
(1)DNA 含量、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含量变化
知
项目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核
心 突
DNA 含量
2C→4C
4C
4C
4C
破
提 染色单体数 0→4N
4N
4N
4N→0
素
能 染色体数
2N
2N
2N 2N→4N
速 达 标
末期
课
4C→2C 时
课
突
时
破
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
错误;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分 层
提
作
素 能
90%~95%,故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细胞都处于分裂间期,D 错误。]
业
返 首 页
·
·
24
教
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课
材
堂
研
检
读
1.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的数量关系
测
·
探
速
新
达
知
标
核
心
课
突
时
破
分
层
提
作
素
业
能
·
返 首 页
时 分
层
提 素
期的细胞数目较多?
作 业
能
提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长,分裂期所占
的时间短。
返 首
页
·
20
·
教
课
材
堂
研 读
1.如图表示某动物体细胞(含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可以定期进行复制和分裂,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探讨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概念、过程以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意义。
一、细胞周期的定义和重要阶段细胞周期是一个细胞从诞生到再生的周期性过程。
它包含两个主要阶段:有丝分裂期(M期)和间期(非M期)。
在间期中,细胞进行生长、代谢,为下一轮有丝分裂做准备。
间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阶段:G1期、S期和G2期。
G1期是细胞新生期,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合成RNA和蛋白质,生长至增大。
S 期则是DNA复制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为细胞分裂做准备。
G2期是DNA复制后,细胞进行进一步生长和准备阶段。
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的阶段,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和细胞质分裂等过程。
有丝分裂期又可以分为五个子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分裂期。
在前期和早期,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缠绕和准备分离;中期是染色体分离的关键时期,染色体在纺锤体的引导下均匀分离至两个子细胞极;晚期则是细胞质分裂的过程,两个子细胞形成完整的细胞结构。
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而无丝分裂则是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方式。
有丝分裂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包括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分裂期多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期间,细胞内会形成纺锤体,并且染色体会被均匀地分离到两个细胞极。
而在无丝分裂中,细胞直接进行分裂,没有纺锤体和明确的细胞极。
三、细胞周期与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关系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过细胞周期,细胞可以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复制和分裂,从而维持生物体中细胞数量的稳定。
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足够的新细胞,这样才能使组织器官得以增长和修复。
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于细胞分化和特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会根据特定信号或调控因子的作用进入不同的细胞命运途径。
人教版生物必修1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 度 基本相同 ,说明 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 速率是 相同的 。
(2)请计算直径为 20 μm 和 30 μm 的球形细胞 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球体的体积公式 V=4πr3/3, 表面积公式 S=4πr2),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②(a+d)不是一个细胞周期,因为一个细胞周期在 时间上是连续的。
[总结升华]
1.对细胞周期的理解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些细胞分裂结 束后不再进行分裂,它们就没有细胞周期。如洋葱表皮细胞、 成熟叶肉细胞、动物肌肉细胞、红细胞、神经细胞等。 (2)生物体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有: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 干细胞、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不 正常分裂的细胞)等。 (3)细胞周期必须是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
[共研探究] 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就要进行细胞分裂,保证细胞体积微小。 请分析教材实验过程,找出细胞趋向于小的原因: 1.实验原理
(1)酚酞遇 NaOH 呈 紫红 色。 (2)用琼脂块的大小模拟 细胞 的大小。 (3)用 NaOH 扩散的体积 与 整个琼脂块的体积 之比
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实验步骤
(2)染色体数目根据着丝点数目计数,有几个着丝
点就有几条染色体。 (3)着丝点分裂 不是纺锤丝牵引 所致。但是
移向两极的过程是 纺锤丝牵引 的结果。
(4)染色体与 DNA 的数量关系:无染色单体时,
染色体∶DNA= 1∶1
;有染色单体存在时,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1∶2∶2
。
3.辨析赤道板和细胞板
(6)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长大的唯 一原因。( )
人教版生物必修1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6.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 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 (1)实验结果:[填表]
琼脂块 的边长
(cm)
表面积 (cm2)
体积 (cm3)
表面积与 体积之比
NaOH 扩散的 深度(cm)
(3)若②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的染色体为________,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段。 解析:图乙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该时期中着丝点分裂 后,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共有8 条。由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两个DNA分子是由同一个DNA分 子复制而来,所以两者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图乙处于有丝分裂 后期,对应于图甲的e~f,而图丙可以表示DNA复制结束之后着丝 点分裂之前的一段,即c~e段。
道板上,如图④所示;在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两条子染
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如图③所示;在分裂的末期时只存
在含有一个DNA分子的染色体,如图②所示。
4.下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乙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条。 (2)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 扩 散 体 积 与整个琼脂块体 积之比
1
6
1
_6 _
0.5
_1 _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上篇第6章第1节第1课时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

2.限制细胞大小的主要原因[填空] (1)细胞
表面积与体积 的关系。
(2) 细胞核 的控制能力。
课堂互动探究
金榜通关必备
随堂达标检测
[思维激活1] 既然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生长,那是不是细胞
体积越小越好?
提示 不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细胞
内各种生化反应的进行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些因素决定了细胞 的体积不能太小。
0.5
1
0.5 0.5
7 8 19 27
3
54
27
课堂互动探究
金榜通关必备
随堂达标检测
(3)实验结论:
①琼脂块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减小 。
②NaOH扩散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 大而 减小 。 ③细胞体积越大,其 相对表面积 效率就 越低 。 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
课堂互动探究 金榜通关必备 随堂源自标检测后期① 着丝点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染色体数目 加倍 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 细胞两极 ①染色体变成 染色质丝 ,纺锤丝消失 ② 核膜 、 核仁 出现, 形成两个新细胞核 赤道板 位置出现细胞板, ③ 逐渐扩展为 细胞壁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课堂互动探究
金榜通关必备
随堂达标检测
有丝分裂过程分析
【例2】 下图为某生物一个体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课堂互动探究
金榜通关必备
随堂达标检测
(1)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图像,染色体、染色单
体、DNA数量的比为________。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2) 图 乙 对 应 于 图 甲 中 的 ________ 段 , 图 丙 对 应 于 图 甲 中 的 ________段。 (3)图甲中C的数值是________,图丙中N的数值是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第6章 第1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2
体积 /cm 1 8 27
3
表面积 NaOH 扩 NaOH 扩散体 与体积 散的深度 积与整个琼脂 之比 6 3 2 /cm 0.5 0.5 0.5 块体积之比 1 7/8 19/27
(2)实验结论: ①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减小。 ②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 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③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 运输效率就越低。
乙→甲为间期, 甲→乙为分裂期, 而一个细胞周期是 从一次分裂结束时开始, 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的一段 时间,即乙→乙。 答案:B
要点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1.请分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细胞结构主要有哪 些变化? (1)染色体;(2)纺锤体;(3)核膜和核仁。 2.若植物细胞染色体和 DNA 数都为 2n,请分析在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量的变化过程。
起点:一次分裂完成时 (2)时间 终点: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3)图示含义。
(4)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联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 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 的合成。
2.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
时期
图示
主要变化特征 主要变化:DNA 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 DNA 序列相同 C.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间期发生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
解析:细胞周期中,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90%~ 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5%~10%。 答案:A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预习学案(含解析)

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预习目标1.运用结构决定功能这一观念,举例说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2.通过讨论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3.分析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以文字、图示或模型的形式,说明植物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解释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请仔细阅读教材第 110-113 页,完成自主梳理的问题。
|基础知识|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1.多细胞生物生长的原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体积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个体生长2.决定器官大小的原因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
3.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步骤 操作提示制备琼脂块 切取边长分别为3 cm 、2 cm 、1 cm 的含 的琼脂块正方体浸泡 在质量分数为0.1%的 中浸泡10 min 切割 捞取、吸干液体并将琼脂块切成两半测量、记录、计算测量、记录每块琼脂块上NaOH 的 ,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1) 。
(2) 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
二、细胞周期1.适用生物:。
2.前提条件:的细胞。
3.起止点(1)起点:时。
(2)止点:时。
4.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时期,并补充细胞分裂特点:分裂图像时期分裂特点①完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②细胞适度①染色体(DNA)变化:;②细胞变化:a.细胞两极发出形成纺锤体;b.消失、解体①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数目比较清晰①染色体数目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②染色体运动:在纺锤丝牵引下①染色体变化:②细胞结构变化:a.重新出现;b.赤道板位置出现,并逐渐扩展为1.细胞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2.任何细胞都有细胞周期。
()3.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细胞核开始形成时。
() 4.要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选择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第一节细胞的增殖课时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1.连续分裂的细胞,计算细胞周期开始的时间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A )A.细胞形成时B.细胞核开始形成时C.染色体出现时D.染色体消失时解析:细胞周期是指对于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即细胞形成时为止。
2.(2018·诸暨段考)下列关于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前期,分开的中心体之间由纺锤丝相连B.中期,伸展延长的染色质排列在赤道面上C.后期,可观察到核被膜逐渐解体形成小泡D.末期,可观察到由许多囊泡聚集形成的细胞板解析:前期,中心体分向两极,由纺锤丝连接;中期,螺旋、卷曲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核膜裂解为小泡在前期;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细胞膜在赤道面部分向内凹陷,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不会形成细胞板。
3.如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不可能发生在X时期的是( C )A.核分裂B.胞质分裂C.中心体的复制D.染色体数目的加倍解析:分析图示可知,X为分裂期。
核分裂发生在分裂期;胞质分裂发生在分裂期(末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期(后期)。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解析: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还需完成中心体的复制;间期DNA复制,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组数不变;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出现在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5.(2018·台州统练)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前期纺锤体形成和核膜解体均晚于染色体的出现B.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平行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C.后期两套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被纺锤丝拉向两极D.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伸展重新呈染色质状态解析:中期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垂直于纺锤体中轴的平面上。
6.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
下列叙述最准确的是( A )A.DNA复制B.蛋白质合成和核糖体增生C.DNA复制和核糖体增生D.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解析:间期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核糖体增生发生在细胞质,且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因此细胞核中进行着DNA 复制。
7.如图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内含两条染色体(质),此过程( C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进行复制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解析: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不可能为末期,因此该细胞应为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正在解体。
8.如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D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一对①分开,其间有纺锤丝相连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丝相连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向内凹陷,形成环沟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发展成新的细胞膜解析:甲细胞为动物细胞,①为中心体,②为着丝粒,③为细胞膜。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一对中心体移向两极,其间有纺锤丝相连;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细胞中不存在中心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环沟;高等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⑤聚集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9.如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B.①→②的过程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③时期可能有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D.②→③的过程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解析: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①→②表示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③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②和③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该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单体的分开在后期(②)过程中已完成。
10.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B.S期时,核DNA数量和染色体数量都会增加C.加入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可分解成小泡并随即消失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解析: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所以G1、S、G2和M期长短也不同;S期时,核DNA复制,数量增加,但染色体数量不会增加;核膜在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会重建;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由于DNA合成发生在G2期之前的S期,所以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11.如图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EB.在B时期实现了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加倍C.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E→A→B→DD.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E解析: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除了E,还有A;B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A→E→B→D;有丝分裂中期(E),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12.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分裂过程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两图的AB段相当于S期,染色体数加倍B.两图的CD段变化发生的原因相同C.图1中BC段对应的时期细胞内均存在染色单体D.两图的DE段细胞内染色体均出现向两极移动的过程解析:图示中AB段均表示S期,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图1中CD段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图2中CD段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图1中BC段表示G2期、前期和中期,均含有染色单体;图1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后期,出现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图2中DE段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已经移至两极,不再移动。
13.某生物(2N)细胞在培养液中能够连续增殖,其中A→B→C→A 过程为细胞周期中细胞核消失和重新构建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与DNA复制有关的酶是从1处运进图A结构的,结构3的最基本部分是脂双层B.图B中的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对数的比例为 4∶4∶1C.图B中核膜解体后的核膜小泡在B→C的过程中无法看到D.图B和图C分别处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的前期和末期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A中1指核孔,3为核膜,酶为大分子,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内,核膜是两层单位膜,单位膜的最基本部分为脂双层;图B中细胞核消失,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可知,此时为有丝分裂中的前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和两条染色单体,故DNA 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的比例为2∶2∶1,而DNA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对数的比例为4∶4∶1;C中为细胞核的重建,应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解体后形成的核膜小泡在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可看到。
14.在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细胞周期激酶(Cdk)是周期调控的核心,它要与细胞周期蛋白(M)结合才能被激活。
如图表示周期运行与相关物质浓度变化的关系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M周期蛋白在细胞分裂结束后立即开始合成,并在间期中持续合成B.有丝分裂末期,M周期蛋白迅速消失C.M Cdk主要在分裂期发挥作用D.从M周期蛋白的含量变化看出它能促进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解析:从图中曲线看出,M周期蛋白在细胞分裂结束后立即开始合成,并在间期中持续合成;有丝分裂末期即为末期结束,M周期蛋白浓度降为0,即迅速消失;图中看出M-Cdk的含量在分裂期先增加后降低,而间期中没有该物质,即该物质主要在分裂期发挥作用;由题意可知M-Cdk的含量变化看出它能促进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5.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可抑制DNA复制,再把过量的胸苷洗脱,细胞可以恢复正常分裂。
用胸苷双阻断法(如图)可使细胞同步化——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
某种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为:G1期11 h;S期7 h;G2期3 h;M期1 h。
下列关于该癌细胞同步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t1应大于15 h,第1次洗脱过量胸苷时细胞均处于S/G2交界处B.t2应大于7 h且小于15 h,第2次加入过量胸苷时细胞都不在S期C.t2应大于22 h,第2次加入过量胸苷时大部分细胞已处于G1/S交界处D.t3应大于12 h,第2次洗脱过量胸苷时细胞均处于G1/S交界处解析:分析题意可知,G1期为11 h,S期为7 h,G2期为3 h,M期为1 h,若细胞处于S期则被抑制,只有细胞处于G1、G2和M期时不被抑制,等进入S期时被抑制,因此,第1次加入过量胸苷的处理时间应大于15 h,这时细胞一部分处于G1/S期交界处,一部分处于S期;t2为洗脱胸苷,细胞中DNA进行正常复制,培养时间应大于7 h,小于15 h,让S期细胞全部离开S期,以便于第二次进行过量胸苷处理时,全部停留在S/G2期交界处;t3处理应大于15 h,第2次加入过量胸苷后所有细胞会停留在G1/S交界处。
16.如图A、B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C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
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A为(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期图,图中“1”所示的结构为。
(2)图A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图B 所示细胞中共有条姐妹染色单体。
(3)处于图C中BC段的是(填“图A”或“图B”或“图A和图B”)所示细胞;完成图C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期。
解析:(1)图A中细胞没有细胞壁,是动物细胞,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A中1为纺锤体(或两极的中心体发出的纺锤丝)。
(2)图A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图B所示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
(3)处于图C中BC段的是每条染色体上2个DNA分子,和图A相同。
完成图C中CD段变化的是着丝粒分裂,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
答案:(1)动物中纺锤体(或纺锤丝) (2)4、8 0(3)图A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