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的降解讲诉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低挥发性和难降解性,对环境及生物造成较大的危害。

研究发现高效降解PAHs的微生物对于环境污染修复和生物降解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对近年来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在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方面,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PAHs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酶的作用将PAHs氧化分解为较小的化合物。

氧化酶是最关键的降解酶,如环氧化酶、苯并三环二酮酶等。

还有一些微生物通过羧化酶、脱氢酶等酶来降解PAHs。

微生物降解PAHs还涉及到一系列辅助因子,包括细胞表面(如外膜)、细胞中质子梯度、底物生物可及性等。

这些辅助因子对于微生物降解PAHs的效率和速率具有重要影响。

然后,本文介绍了影响微生物降解PAHs的因素。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对PAHs 降解的效果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细菌和真菌是降解PAHs的主要微生物。

一些微生物在降解PAHs时还需要其他细菌的合作作用,例如多菌种共培养。

土壤的pH值和温度也对微生物降解PAHs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pH值和温度有利于微生物降解PAHs。

还有一些土壤成分对微生物降解PAHs有抑制作用,如有机质的含量、金属离子的存在等。

本文总结了一些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有研究发现一些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细菌和真菌,如PAHs降解能力极强的海洋细菌和真菌。

还有研究发现一些微生物在PAHs降解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这将对环境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研究如何降低中间产物的毒性,提高PAHs降解的效率和安全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制和影响因素,并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PAHs降解的效率和安全性,以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修复和保护。

污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

污泥中多环芳烃的降解

•( 2) 温度
•温度可影响微生物生长、反应速率和水分脱除。堆体内的温度越高,反应的速度越快。由于高温分解 较
•中温分解速度要快,且高温可将虫卵、病原菌、寄生虫、孢子等迅速彻底地杀灭,故一般多采用高温 生物发酵 •处理。
•温度对PAHs 生物降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PAHs 的理化性质、化学组成、微生物对PAHs 的代谢以及
C /N 比 研究表明,物料的最佳初始 C /N 比为25-35 ,且C /N 值变化 对4-6 环芳烃降解有一定影响,适宜的 C /N 值范围为 25:1 — 40:1 ,且C /N 值为25 ∶1 时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优于 C /N 值为40∶1 的处理效果。氮作为细胞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电子受 体影响PAHs 的降解。 温度 温度对PAHs 生物降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对PAHs 的理化性质、 化学组成、微生物对 PAHs 的代谢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影 响。低温下由于酶活性的降低使 PAHs 的生物降解受到抑制。 在 30 —40 ℃范围内,高温可以使 PAHs 代谢率达到最大值。但 超过这个温度范围, PAHs 的膜毒性会增高。多环芳烃的降解 主要有生物降解和挥发。
3.污泥堆肥过程中影响PAHs降解的因素
•5. 1 污泥的性质 •污泥来源不同,其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组分和分布等 也不同。Patryk Oleszczuk[27]指出污泥中好氧 •发酵过程中,PAHs 的降解是由污泥理化性质决定的,污泥 颗粒的大小、污泥中有机质含量等,都会影响有机 •污染物的降解。另外,污泥的有机质提供一些有效的生长介 质和营养,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不同的途径有不同的中间产物,但普遍的中间产物是:邻 苯二酚,2,5-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 这些代谢产物经过5种相似的途径降解:环碳键断裂,丁二 酸,反丁烯二酸,丙酮酸,乙酸或乙醛。这些物质都能被微 生物利用合成细胞蛋白,最后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常见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类(Pseudomonas)、土壤杆菌类 (Agrobacteriums)和芽胞杆菌类(Bacillus)等。 真菌中研究较多的是白腐真菌(White rotfungi)。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一、本文概述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

由于其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多环芳烃降解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以期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概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和危害,以及当前多环芳烃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接着,详细介绍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种类、分离筛选方法以及降解特性,包括降解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降解速率、降解产物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包括生物转化过程、关键酶的作用、基因表达调控等。

文章还讨论了多环芳烃降解菌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理解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为开发高效、环保的多环芳烃降解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为了深入研究多环芳烃的降解特性与途径,首要的任务是从复杂的环境样本中筛选出具有多环芳烃降解能力的微生物。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以确保筛选出高效且多样的降解菌。

富集培养:我们采集了可能含有降解菌的土壤和水体样本,并通过添加多环芳烃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

这种方法旨在选择那些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作为生长碳源的微生物。

平板筛选:随后,将富集培养后的微生物涂布在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筛选出能够在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条件下生长的菌落。

初步鉴定:对筛选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如革兰氏染色、运动性检测、碳源利用试验等,以初步判断其分类和特性。

分子生物学鉴定:为了更精确地确定筛选出的微生物的种属和遗传特性,我们采用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共3篇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共3篇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共3篇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1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的化学物质,由于在生产、运输等环节中不当处理而形成的污染物使得PAH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而PAHs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降解速度缓慢,引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害,因此,在环境治理和污染修复方面,PAHs的降解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

多环芳烃降解菌因其在PAHs分解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备受关注。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是研究PAHs降解的关键步骤。

目前,已经成功分离得到了许多对PAHs具有高水平降解能力的菌株,例如Sphingomonas、Pseudomonas和Mycobacterium等。

这些降解菌在土壤、水源等环境中都能有效地分解PAHs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机理和降解能力是研究重点之一。

多环芳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降解机制也各异不同。

常见的PAHs降解途径包括:氧化、脱氢、脱环等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都需要通过特定酶类的催化作用才能实现。

例如,多环芳烃阵列氢氧化酶(PAH-OH)可以将PAHs转化为相应的二元酸或酮类物质。

据研究表明,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能力与菌株自身的代谢活性、酶类酶学特性等密切相关。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性能研究将对其应用于实际环境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因为PAHs的化学结构复杂,降解过程中需要较高反应能量和完整的降解途径。

由于不同的菌株在PAHs降解稳定性、耐受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选择适合的菌株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因此,深入研究PAHs降解菌株的降解性能,探究其在不同养分、温度、pH等环境变化下的生存、刺激响应和降解速率等特性,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整体性能和应用潜力,并为之后的环境修复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综上所述,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和降解性能研究对PAHs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研究人员将在这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努力为保护环境、构建共享绿色家园做出贡献综合研究表明,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和降解性能研究是解决PAHs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1、好氧降解: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也称为有氧呼吸,指微生物在有氧的情况下对污染物质的降解过程,是最主要的生物修复技术。

好养细菌降解多环芳烃主要是通过产生双加氧酶作用于苯环,在芳环上加入两个氧原子,然后再经过氧化形成顺式二氢二羟基化菲,顺式二氢二羟基化菲继续脱氢形成单纯二羟基化的中间体,而后被进一步代谢为邻苯二甲酸等其他中间产物,有望最终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2、真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机制:一是木质素降解酶系体系,二是单加氧酶降解体系。

木质素降解酶系包括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这些酶对底物的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氧化很多不同种类的有机物。

真菌通过向胞外分泌木质素降解酶可将PAHs氧化成醌,然后经过加氢、脱水等作用使PAHs得到降解。

单加氧酶对PAHs的降解机制是在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下向多环芳烃苯环上加氧形成芳香环氧化物,然后经环氧化物水解酶催化水合形成反式二氢二羟基化中间体;催化加氧反应得到的有些芳香环氧化合物不稳定,将继续反应生成酚的衍生物,并与硫酸盐、葡萄糖、木糖或葡糖醛酸结合进行重排,得到高水溶性、低毒性的降解中间产物,其更容易被进一步降解。

3、总体而言,无论是细菌还是真菌,多环芳烃的好氧降解的第一步均是向苯环上加入氧原子,加氧的快慢决定微生物对PAHs降解的效率。

4、厌氧降解:厌氧微生物可以利用硝酸盐、硫酸盐、铁、锰和二氧化碳等作为其电子受体,将有机化合物分解成更小的组分,往往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作为最终产物。

与好氧降解相比,PAHs的厌氧降解进程较慢。

当PAHs浓度偏高时,PAHs的厌氧降解明显被抑制。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

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探究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含有两个以上芳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然而,由于其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中的不当释放和积累,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面临的严峻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必要深入探究多环芳烃的处理方法。

一、物理方法1.吸附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有机膜吸附、吸附树脂等。

这些材料能有效地吸附多环芳烃分子,并将其从水或空气中去除。

吸附后的材料可以通过热解、溶解或其他方式进行再生和处理。

2.分离技术:采用分离技术可以将多环芳烃与其他物质分离,比如采用蒸馏、萃取、摄谱等方法。

二、化学方法1.氧化降解:通过氧化剂如臭氧、高价铁离子等,氧化降解多环芳烃。

这种方法可以在水和土壤中有效地降解多环芳烃,并转化为无毒的产物。

2.光催化降解:通过紫外光和半导体催化剂,促进多环芳烃的光催化降解。

这种方法可以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进行,无需额外投入能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高温热解:通过高温(600-900℃)和缺氧气氛,将多环芳烃分解为较简单的无机化合物。

这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在焚烧设施中进行。

4.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降解多环芳烃。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群来实现。

三、生物修复方法1.鉴定和筛选高效降解菌株:通过从污染土壤或水体中分离出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株,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筛选,得到高效降解菌株。

2.引进外源微生物:根据降解菌株的鉴定结果,在污染区域引入具有高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物。

通过优化环境条件和微生物数量,促进降解菌株的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活性,从而实现多环芳烃的生物修复。

综上所述,处理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很多,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修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污染情况和环境要求来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加强多环芳烃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以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并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地下水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它的质量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的污染。

PAHs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它们通常是由石油、煤炭等自然物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许多研究尝试研究地下水中PAHs的生物降解机理,以便有效解决PAHs的污染问题。

多环芳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地下水中PAHs的降解主要是依靠微生物,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解方式。

PAHs降解的微生物通常分为两类:氧化菌和邻苯二酚酸菌。

氧化菌氧化菌从PAHs中提取电子和能量,并将其氧化成为更易于分解的物质。

这种氧化作用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

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氧化菌可以将PAHs迅速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例如二氧化碳和水。

氧化菌包括许多不同种的细菌和真菌,其中一些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

邻苯二酚酸菌邻苯二酚酸菌是另一种PAHs 分解的微生物,它们通过酸化PAHs并将其转化为应激物质,如邻苯二酚酸(PCA),以获得能量。

邻苯二酚酸可被其他微生物进一步代谢为糖或脂肪酸,最后生成ATP和CO2等分解产物。

相比之下,邻苯二酚酸菌的生长不需要氧气,因此它们可以生存在缺氧的地下水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氧化菌无法生存。

手段分离PAHs生物降解菌为了研究地下水中PAHs的生物降解机制,研究人员需要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出PAHs降解菌。

传统的分离方法十分耗时,且通常不能充分地分离出潜在的降解菌。

因此,现代技术,如 PCR-DGGE、TRFLP 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分析方法,能够提供更为便捷且准确的分离手段。

例如,基于高通量18S rRNA基因定序方法,可以将地下水中的PAHs降解微生物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群落结构。

这些先进的分离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细菌之间的微妙区别,帮助分离出高效的PAHs 降解菌。

总结PAHs的生物降解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AHs降解菌也成为了降解PAHs的重要研究对象。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毒性和环境持久性,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微生物降解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且环境友好的降解PAHs的方法。

本文将对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AH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微生物降解PAHs是一种涉及微生物代谢和转化的生物降解过程。

这些PAHs降解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如丁酸杆菌属、桿菌屬、水維生菌屬等。

这些菌利用PAHs作为其碳源和能量来源,通过酶的作用将PAHs降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最终转化为CO2和H2O。

微生物降解PAHs的途径主要包括氧化降解和还原降解两种。

氧化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将PAHs氧化为较低毒性和较易降解的化合物。

这一过程涉及多种酶的参与,其中包括氧化酶、去氢酶、羟化酶等。

氧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毒性,因此在更高级的微生物群落中会被进一步降解。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通过分离和鉴定PAHs降解菌的基因,成功构建了一些功能性基因组和表达系统。

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效降解PAHs的微生物菌株和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微生物降解PAHs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PAHs的降解速率较慢,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有时仍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PAHs降解菌的筛选和培养过程较为困难,特定条件和营养物质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PAHs的污染程度和土壤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微生物降解的效果。

微生物降解是一种有效且可持续的降解PAHs的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寻找更多的高效PAHs降解菌株、研究降解菌的降解途径和酶活性,以及开发新的生物修复技术等。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降解效率,降低环境风险,并为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降解PAHs的一般氧化过程
不同的途径有不同的中间产物,但普遍的中间产物是: 邻苯二酚,2,5-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邻 苯二酚是普遍的中间产物,具体的化合物依赖于羟基组的 位置,有正、对或其它。这些代谢物经过五种相似的途径 降解:环碳键断裂,丁二酸,反丁烯二酸,丙酮酸,乙酸 或乙醛。这些物质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合成细胞蛋白,最后 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主要热解成因产生苯并[ɑ]芘(BaP)的估计量
来源
排放量 (t•a-1)
占总量的百 分比
41.6
工业锅炉与家用锅炉排放的烟气中PAH的比 较(单位:ug/m3) 多环芳烃 家用炉灶 111 57 32 1000 780 1800 1300 96 200 1200 250 910 —— 工业锅炉 3.30 吖啶 苯并[]喹啉 菲啶 苯并[ɑ]芘 蒽 菲 苯并[ɑ]蒽
毒性
多环芳烃PAH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肤。人们长期处于多环 芳烃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伤害。常见症状有日光性皮炎,痤 疮型皮炎、毛囊炎及疣状生物等。
多环芳烃PAH落在植物叶片上.会堵塞叶片呼吸孔,使其变色,萎缩,卷 曲,直至脱落,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结果。例如: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大 豆叶片发红.离植掉落,使果荚很小或不结粒。
工业锅炉和 2096 生活锅炉 工业生产 1045
20.7
垃圾焚烧及 1345 失火
26.8
机动车辆
549
10.9
荧蒽

2900
2200
——
1400
三、分布
多环芳烃广泛存在于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如大气、水体、土壤、 作物和食品中。
四、理化性质及毒性
物理性质
1、熔点和沸点较高; 2、多环芳烃大多具有共
轭体系,因此其溶液有一 定荧光; 3、苯环数量与其在土壤 中的衰减量呈负相关; 4、双环Pahs的半衰期 小于10天;三环PAHs的半 衰期小于100天;而大多数 四环、五环PAHs的半衰期 一般都大于100 天。
化学性质
1、苯环的排列方式决定
着PAHs的稳定性,非线形 排列较线形排列稳定; 2、PAHs在水中不易溶解, 易溶于苯类芳香性溶剂中; 3、双环和三环PAHs极易 被生物降解,而四环、五 环和六环PAHs却很难被生 物降解。
苯并[ɑ]芘的降解
真菌在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下,首先一个一个地苯 并[a]芘上加入氧原子形成环氧化物中间体,然后再断开形成二 氢二醇苯并[a]芘化合物,在真菌作用下二氢二醇苯并[a]芘化合 物转化成一种四氢四醇苯并[a]芘化合物,接着发生去氢反应使 苯环断开,变成一种芘的化合物,随后再按芘的结构代谢。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有超临界水氧化法、湿式氧化法、声化学氧化法和光 催化氧化法等。
生物法
生物降解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环境中 的有机污染物就地降解成CO2和H2O,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修复 污染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植物和菌根。微生 物降解PAHs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以PAH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 另一种是将PAHs与其他有机质进行共代谢。
萘、荧蒽、苯并[b]荧蒽、 苯并[k]荧蒽、苯并[a]芘、 茚并[1,2,3-c,d]芘、 苯并[g,h,i]苝
五、在环境中的迁移转换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换
天然和人为来源的PAHs一方面直接进入大气、水和 土壤,另一方面大气中PAHs以干、湿沉降或气-液、气 -固交换进入水体或土壤,土壤中的PAHs进一步通过地 表径流或灌溉方式进入水体。河流水体中,PAHs主要溶 解于水中或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由于PAHs的憎水性, 因此,大量PAHs易于被悬浮物吸附,一方面以吸收方式 进入生物相,另一方面以沉积方式进入沉积物。吸附在 沉积物上的PAHs因再悬浮作用而再次进入水相,成为流 动的污染物。因此,沉积物是河流中PAHs最终的“汇” 和潜在的“源”。
而多环芳烃PAH对动物的致癌作用也早已被试验所证实。动物试验证明: 多环芳烃对小白鼠有全身反应.如同时受日光作用,可加快小白鼠死亡。 当多环芳烃质量浓度为0.01mg/L时,小白鼠条件反射活动有显著变化。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 8.多环芳烃类
• 美国环保局已将 16 种多环芳烃列为“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中,我国也将 7 种多环芳烃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黑名单
多环芳烃及其降解
专业:环境科学 学号:20131331 姓名:王慕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一、概念及分类 • 二、来源 • 三、分布 • 四、理化性质及毒性 • 五、在环境中的转换 • 六、降解
一、概念及分类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
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可分为芳香稠环 型及芳香非稠环型。
降解 光氧化
生物合成火山 活动
生物还原
多环芳烃 大气
呼吸
碳氢化合物 高温热解

人体
食入
土壤
植物
动物
食物
六、降解
物理法 通常包括混凝沉淀、吸附、萃取、蒸馏等。物理方法操作相对简 便,较适用于高浓度的PAHs工业废水或废液及事故性污染的处理。 但它只能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和地点的变化,不能彻底解决PAHs引起 的污染问题,常作为一种预处理手段,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生物降解
• 微生物降解PAHs的基本过程是,PAHs通过两种 途径进入微生物(包括真菌和细菌)细胞中:
一种是真菌氧化,真菌在其胞内单加氧酶作用下先 将一个氧原子加到PAHs的C-C键上形成C-O键,然 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加入另外一个氧原子,从而生成 芳烃氧化物,芳烃氧化物在非酶促结构重组中失去 一个氧原子变成酚类,并在环氧化物水解酶作用下 还原形成反-二醇; 另一种是氧分子在细菌双加氧酶作用下同时将两个 氧原子加到PAHs上,将PAHs氧化成芳烃过氧化物, 在芳烃过氧化物上加H得到顺-二醇。
稠环型即碳原子为两个苯环所共有。如:
PAH


非稠环型即苯环与苯环之间各由一个碳原子相连。如:
联苯
联三苯
几种多环芳烃的结构
二、来源
天然来源主要是陆地和水生生物的合成、森林和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在 这些过程中均会产生PAHs。
人为来源环境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包括化学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 源、生活污染源和其他人为源。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 然气等)、木材、纸以及其他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气氛下 热解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