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

福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86分)1. (14分) (2017高二上·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文明的两种知识钟祥财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

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思辨知识,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社会行为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建和制作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技术、工艺等。

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逐步掌握。

②古希腊人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敬畏。

他们智力敏锐、生活从容,又如履如临、懂得自律。

比如,他们对数学有精到的理解,但不会大胆地把数学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满足物质欲望的工具。

在他们眼里,数学本身就是理念,是本质,是认识的极致,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它的外包装。

如果把思辨知识降格为创制知识,无异于把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变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世界本身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也变成工具。

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是希腊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③依据技术知识而运行,社会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可以有数据证明的增长,但其中掩盖的问题、隐藏的风险,往往超出技术知识所能解决的范围。

所以博尔丁警告说:“世界很复杂,如果我们非常欣赏数学模型的简单,认为世界的确像这些模型,真正的危险就会发生。

”金融危机是经济学数理崇拜的代价,体制转型是对科学计划的矫正,而所走弯路正是由于人们追求所谓“通天塔”的确定知识所造成的。

④在环境方面,在怎样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还是集中于替代能源和开征新税等,试图依靠技术进步解决人类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显得不合时宜。

福建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福建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 (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2分,共6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2016届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试卷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2016届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试卷

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2016届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试卷语文9.18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萨达姆总统的两个儿子被打死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C正如西班牙《马卡》报所说的那样,通过亚洲之行,佩雷斯已经成功地将“皇马”这个品牌推销给了30亿亚洲人民。

D2010年世博会之所以在上海举行,是由于这座城市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世博会中大展拳脚,就得看清门前的市场环境。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涵养委靡明枪暗剑一言以蔽之B.恣肆板画彩声满场人世音书漫寂寥C.震慑企盼民生凋敝万变不离其宗D.曝光战栗层层相因与尔同销万古愁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_________不决地伫立着,缓缓回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2)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_________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

A.迟疑逐渐化装B.迟疑逐渐化妆C.犹豫逐步化装D.犹豫逐步化妆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政治思想工作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不能空穴来风,各级领导要重视这个问题。

B.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只有到生命终了,他的历史结束后才能盖棺论定。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穿云裂石般的爆炸声,随之,浓烟滚滚,火光映天。

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象是受到了歧视。

福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品

福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品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1.本试卷单项选择题及综合题的答案一律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顺号上交答题卡。

2.答案卡的填涂一律用2B铅笔,答案卡的书写一律用黑色中性签字笔。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失去文化之肺……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吧!甚至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交流思想?哲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接受新事物。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试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1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名篇名句默写(1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老子》(6)________ __,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7)夏虫不可语于冰,__________;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曲士不可语于道,__________。

《庄子》(8)__________,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孟子》(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___________,_________。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10)寡助之至,__________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2.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繁文缛.(rǔ)节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畏葸.(xǐ)C.被.(pī)发左衽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比.(bì)及D.色厉内荏.(rěn)切蹉.(chuō)曲肱.(gōng)而枕杀身成仁3.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B. 小人之过也必文C.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D. 举直错诸枉4.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A. 实熟则剥.B. 奈何哉其相物.也C.饭.疏食饮水 D.自是.者不彰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大.天而思之大.小多少B. 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C.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鮒鱼来.!子何为者邪D. 莫不厌.若鱼者弟子厌.观之6.下列各句和“汤有天下,选于众”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B.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D. 宁信度,无自信也7.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福建省福州市2016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2016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

雍熙初的是宋太宗在位时的年号发安化回望黄州山安化即安化驿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与苏轼接近1097年因朝中党争,被贬黄州1101年宋徽宗新立被召回京师,担任太常。

此诗写于回京途中。

朱轮:达官贵人所乘之车伧父:骂人的话南朝谓北人为伧父,意即粗野,即今所谓“北方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思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阿列克谢耶维奇015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家奖得主B.历史学家舍弃,成为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起点,回忆的变形,记忆的不准确,对回忆的加工,都是文学的雏形。

C.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一直都是报社的记者,但的志向写作体制内的高大全的新闻纪实文学。

D.在《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中,破碎的灵魂在喃喃自语,创伤的肉体在诉说对爱人和亲人的想念,愈合的伤口在声嘶力竭地喊叫。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10日完卷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

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

据记载,海上贸易带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

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福州市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福州市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1. (6分) (2017高二下·六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

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

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

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贵任,使自己成为纯粹的自我存在。

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

【推荐】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高中二年语文科试卷考试日期:7月10日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异域文化对它的影响未曾歇止,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

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开始更加昌盛。

据记载,海上贸易带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

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波斯语意为“天空之色”。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考试题及答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考试题及答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语文学科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36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ì)埋怨(mái)嫡亲(dí)贬谪(zhé)B.XXX(wéi)萌蘖(niè)洋绉(zhòu)XXX(zhōu)C.惫懒(bèi)瞋视(chēn)宫绦(tiāo)狙击(jū)D.两靥(yè)纨绔(kuà)凫水(fú)濒临(bī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曲编撰XXX以德抱怨B.XXX挤身蘖根祸胎C.赈灾妨碍溯源反唇相讥D.熨帖告罄XXX渔人之利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个人在研究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研究的____。

②一些文学作品从内容、手法到包装都极为媚俗,为许多读者所_____。

③目前,美元兑人民币现钞买入价不断跌破,在此情况下理财应______。

A.成果不齿见风使舵B.效果不耻见风使舵C.成果不耻随机应变D.效果不齿随机应变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六七十岁的老人________这样认真地研究电脑,何况我们这些年轻人呢。

②他这个设计方案,我认为有多处不妥,________应该再让大家讨论讨论。

③日晕发生的时候,金顶上空先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________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A.还似乎逐渐B.也好像逐渐C.还好像逐步D.也似乎逐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默写(6分,每空1分)1.(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各抱地势,。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5),多于机上之工女。

(6),飞羽觞而醉月。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C.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当……时候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暴秦之.欲无厌杳不知其所之.也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举匏尊以.相属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D.赵尝五战于.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迨.诸父异爨迨:等到B.墙往往..而是往往:到处C.先妣抚.之甚厚抚:抚养D.何竟日..默默在此竟日:整天7.对“庭中通南北为一”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庭中通\南北为一B.庭中\通南北\为一C.庭\中通南北\为一D.庭中\通\南北为一8.最后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

因此,对于古代经典,就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0.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争取的一项是(3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

C .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

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四.散文阅读(15分)废墟之美“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

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

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

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

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