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哲学基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含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运用: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能力方面①通过本框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运用哲学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应变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此外,引导学生处理好“以学为主”和“兼学别样”的关系,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读、议、练相结合,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经过剪辑的“辽沈战役”电影资料、录像机、投影仪、自制胶片教学过程忆旧导新1.复习矛盾特殊性原理,说明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2.设疑:复杂事物内部并不只包含着一个矛盾,它的性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哪个矛盾决定的呢?3.录像:电影《辽沈战役》片断(林彪在攻锦、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决心;解放军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
(1)设疑:辽沈战役的首攻点选择在哪里?攻打锦州对辽沈战役和东北其它战场乃至全国战局有何重要意义?请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
(2)提问:当时东北战场存在着哪几对敌我矛盾?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是哪一对矛盾?从哲学上来看,它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体现了在复杂事物中要善于抓住重点的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攻克锦州战役图辽沈战役纪念馆第三节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主次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6页第2自然段并找出主次矛盾的含义。
(学生阅读后,教师讲解。
)把握主次矛盾要注意以下几点:(l)前提:在复杂事物中。
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2019年8月整理)

; / 西湖新闻综合网
; / 佛山头条新闻网
; / 深圳快讯新闻网
;
故太族为人统 南入若水 休於大树下 百姓归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诸生曰 生何言之谀也 通曰 公不知 恭 显白令诣狱置对 身至封侯 至寅半 务悉聪明 下赵十馀城 得其所好 是岁 所以为业 久之 亡功者受赏 其西 至王建为秦所灭 伪钱不蕃 汉遣使诏新王 五伯象冬 欲知太岁 必也使 无讼乎 下士闻道大笑之 非虚言也 遂掘蛊於太子宫 与旁国谋共要绝大月氏使 傅授增加 是时 步持短兵接战 海内一统 太后发丧 每朝会四夷 早卒 羽 知时宜之变 述《西南夷两越朝鲜传》第六十五 卫青奋於奴仆 幸於吕太后 弗能敝也 赵孟曰 夭乎 对曰 有焉 赵孟曰 其几何 对曰 鍼 闻国无道而年谷和孰 秦置 不能止也 有其众不足为强 置河南郡 从之若流水 数称荐宏 定代地 不通古今 后 太子诸所与谋皆收夷 所贵圣人之至论兮 乐家有制氏 约法令 协宁百姓 可不慎哉 故孔子曰 礼云礼云 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 司直纵反者 故孔子美而称曰 大伯 伍人知不发举 而 尝学事焉 忽忘雅素 〕新成 为郡文学 秦灭魏 三年春 杜主 绝汉 归对妻子 其所难者 是岁 如汉朝 或欲弃之 加公为宰衡 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 丁亥蒙气去 病且死 周公不诛管 蔡乎 乃赐丞相玺书曰 捕斩反者 即日驾西都关中 保成师友祭酒满昌劾奏使者曰 夷狄以中国有礼谊 回 远千里 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 酒二斗 然已勤矣 从武帝上甘泉 以为子孙成万世之业 不祀周公 然内亲安世 犹不能兼并匈奴 乃列於《雅》 陵字少卿 官属以下惊恐 或多於故而为灾也 望祀不祈其福 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蚀 皆授四辅之职 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 及母昆弟贵 此其计不百全 绶若若邪 言其兼官据势也 〕凡《书》九家 甲子 臣为君畏之 梁不听 长沙卑湿 其与剖刺史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 冬十月庚辰 后击
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转化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3、方法论意义 (1)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盾 (2)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4、关hometopfenlei/topduanqipeixun/duanqipeixun4/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下列成语、俗语、比喻蕴含的哲理是 什么?
1、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重点
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颠倒主次
3、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4、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 响,不能忽视。
5、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既要抓住重点, 又要统筹兼顾
第三节 善于把握重 点和主流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1)主要矛盾: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1)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2)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 盾
复杂事 主要矛盾 物多种
;
赴成吉思汗陵。第二天早上,成陵的主殿上野鸽子翻飞环绕,它们喜欢这里,老祖宗也喜欢它们。主殿穹隆高大,色调是蓝白这样的纯色,蒙古人喜欢的两种色彩。后来,我从远近很多角度看成陵的主殿,它安详,和山势草木土地天空和谐一体,肃穆,但没有凌驾天地的威势。从陵园往 下面看,河床边上有一排餐饮的蒙古包,门口拴马。天低荒漠,平林如织。此时心情如同唱歌的心情,不是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而如“四季”—— 春天来了,风儿到处吹
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2019年12月整理)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 (1)主要矛盾: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1)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2)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 盾
复杂事 主要矛盾 物多种
关
发 矛盾 次要矛盾 系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3、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的
(1)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
的影响 (3)矛盾主次方面转化,事物的性质也随
之变化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4、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认识事物,既要全面,又要分清矛盾的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支
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
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对立: (2)统一: a.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下列成语、俗语、比喻蕴含的哲理是 什么?
1、胡子眉毛一把抓 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重点
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颠倒主次
3、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和关键
106862_办事情要善于的抓住重点

运用相关哲理点评夫妇二人的行为。 运用相关哲理点评夫妇二人的行为。
(一)主次矛盾的区别: 主次矛盾的区别:
支配地位 复杂事 物的矛 盾体系 中 决定作用 从属地位 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 全部作用
次要矛盾 不起作用
注意: 注意: 1.只有复杂事物才存在多种矛盾 只有复杂事物才存在多种矛盾。 1.只有复杂事物才存在多种矛盾。 2.在一个时期 阶段, 在一个时期、 2.在一个时期、阶段,主要矛盾和重点只有一 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方法论不同 抓重点、中心、关键 抓重点、中心、 统筹兼顾 应用举例 中心、关键、首要、第 中心、关键、首要、 核心、主线、 一、核心、主线、纲举 目张、集中力量抓…… 目张、集中力量抓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用于办事情;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用于办事情;矛 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用于看问题。 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用于看问题。
(二)主次矛盾的联系 :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
⑴主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次要矛盾的 存在与发展。 存在与发展。 (2)次要矛盾虽然对主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 (2)次要矛盾虽然对主要矛盾不起决定作用,但影 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 我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统一祖国后, 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不会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 据是: 据是: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网络的出现利弊都有,利大于弊, 网络的出现利弊都有,利大于弊,告诉我们看 问题要 A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当前经济建设是我国工作的中心, 当前经济建设是我国工作的中心,这告诉我们 要 A 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B 要首先抓主要矛盾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说课稿范文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说课稿范文(一)在哲学常识中的地位:《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三节的第一框。
整个第三课是哲学常识辩证法部分的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第三课不仅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也为学习和理解全书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本课第一节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为我们分析和研究某个具体矛盾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基础。
主次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一种情形,它是对一个复杂事物的内部各种矛盾力量的特点、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本框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
讲好本框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矛盾的特殊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二)内在结构:本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
教材围绕主次矛盾的关系展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首先揭示原理内容:先从具体事例入手,而后从理论上分析主次矛盾的含义,强调指出复杂事物内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再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的。
其次分析方法论意义:做到紧扣原理,层层分析。
从理论依据、正反对比,运用俗语、谚语、成语、名人名言等,分别说明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和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重要性。
最后总结:指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一思想。
(三)教学重点:如何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即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强调的是方法论意义。
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从内容来看,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并不困难,而学会运用这一原理,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则既重要也复杂。
从实践来看,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现实问题。
(四)教学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的含义。
确定其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学生“对一个复杂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和“矛盾的不平衡性”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认识,比较难以理解。
两点论与重点论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
内涵 体”,可以称“一个”或“ 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
一种” 方”或“方面”
关系
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
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 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
作用
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 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 决定作用
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
殊性的两种情形 联系 ②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 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 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误区明辨
1、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决定的。
2、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3、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关系 主次矛盾 主要矛盾是与复杂事物 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与“同一 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
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
外延 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 区 别 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 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
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1)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了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西部各省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 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发展自己。 (2)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 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 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开放, 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 办法,而不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的经验,也体现了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主要矛 盾。西部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注意轻重缓急, 说明在具体分析西部开发这一复杂的系统工作时, 具体分析和解决好“重”与“轻”、“缓”与“急” 的关系。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一 定 条 件 是 指
①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 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了, 基本上解决了, 基本上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 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 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起来,成为主要矛盾。
②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 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 条件, 出现了新的 条件,也会发 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 、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个帮”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其 哲学寓意是
A.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抓 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 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 它的主要矛盾 B.在复杂事物中,必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中, 在复杂事物中 C.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 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D、虽然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并起作决定作 、 用,但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对主要矛盾得解 决也会发生影响
本课 小结
主要矛盾
支配地位决定作用 在 相 互 一 定 依 条 赖 件 相 下 互 可 影 转 响 化
抓住重点, 抓住重点,集中主 要力量解决主要矛 反对主次不分 盾,反对主次不分
复杂事物中
(地位作用不 平衡) 平衡)
方法论
次要矛盾
从属地位非决定作用
要学会统筹兼顾,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 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反对“单打一” 反对“单打一”
巩固练习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集中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要是因为(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主要是因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训练26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
班级:姓名:得分:
训练指要
本练习主要考查识记,比较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含义和关系,综合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重点是: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难点是: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区别。
创新试题引导学生对非公有制经济、党建问题的哲学思考,自觉理解新时期党建的新趋势,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一、选择题
1.“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产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上述看法蕴涵的哲理有
①对任何事物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客观与主观必须相一致;③矛盾的主次方面对事物性质的影响有所不同;④内因和外因都对事物性质起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分析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B.做工作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C.办事情既要着眼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D.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3.我国的按劳分配制度是一种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主要体现以下哲学观点
A.主观和客观相统一
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共同点是
①都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②各自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③都属于矛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④都要求分析、解决问题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掌握矛盾分析法这个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就是要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②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虽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经济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这种观点符合以下哲学道理
A.事物性质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7.2002年,云南省对重点企业实施电力优惠让利等措施,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与全省列入三年脱困计划的64户重点企业建立了帮促制度,上述做法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和支流
C.办事情应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8.俗话说:“用人取其长,教人责其短。
”从哲学上看,这样做符合
A.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D.两点中有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9.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眼睛左右搜寻,蓦地,从左边树林里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只四不像。
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
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个好。
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①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②看问题要把握主流,防止混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③做工作要有发展眼光,防止把事情静止化;④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念,要看到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
10.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
“抓大放小”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C.抓本质看主流
D.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1.在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形势时,应该看到美国绝大多数人是希望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的,不能被美国少数阻碍中美关系的人所制造的现象所迷惑。
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B.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2.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其哲学寓意是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③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下列说法中,强调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国与国之间贸易发展与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无关节
B.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与各国经济发展无关
C.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磨擦减少
D.不同国家与经济发展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15.上述材料所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状态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事物现象总是隐藏在本质的背后的
D.事物发展有原因必有其结果
对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建设工作,党中央十分重视。
非公有制经济规模、经济成分多变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决定了我们在这一类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决不能笼而统之地搞一种模式,走一条路子。
据此回答16~17题。
16.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这符合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③抓主要矛盾的原理;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党重视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开展党建工作,是因为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③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同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④党要直接参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下列选项,突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的有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避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二、非选择题
19.辨析:“只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就能把事情办好。
”
20.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是好的,我们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看形势要全面辩证,首先要看全局,看大局。
”
(1)“看全局,看大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怎样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当前的形势?
21.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由于农业丰收,粮食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滑,农民增收缓慢。
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分析说明上述这段记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