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
调频对讲机的课程设计

调频对讲机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对讲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调制与解调的技术要点。
2. 学生能描述调频对讲机系统中各个部分的组成及其功能,了解调频通信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调频对讲机的操作步骤,了解并遵守无线通信的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调频对讲机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调频对讲机的通信距离、信号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3. 学生能运用调频对讲机进行简单的通信实践,具备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通信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国家法规,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选修课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调频对讲机原理- 介绍调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概念。
- 讲解调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分析调频通信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2. 调频对讲机硬件组成- 识别调频对讲机的各个硬件组件,如天线、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等。
- 了解各硬件组件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调频对讲机操作与调试- 介绍调频对讲机的操作步骤,包括开关机、频道选择、信号发射与接收等。
- 学习调频对讲机的组装与调试方法。
4. 无线通信法规与安全- 学习我国无线通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频率使用规定。
- 培养安全意识,遵守通信设备使用规范。
5. 实践操作- 设计实践活动,如调频对讲机组装、调试与通信实践。
调频收音对讲机课程设计

调频收音对讲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收音对讲机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及电路组成。
2. 学生能掌握调频收音对讲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天线、调谐器、功率放大器等关键部分的作用。
3. 学生能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基本知识,包括频率、波长、调制等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完成调频收音对讲机的组装和调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具备基本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
3.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严谨治学,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3. 学生通过学习无线电通信知识,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调频收音对讲机的相关知识,还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性质和功能,关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调频收音对讲机原理:讲解调频收音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发射和接收过程,关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无线电通信基本概念:阐述频率、波长、调制等基本概念,关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路组成与功能:分析调频收音对讲机各部分电路的组成和功能,如天线、调谐器、功率放大器等,关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调频收音对讲机的组装、调试和维修,培养动手能力,关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故障排查与维修: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排查,学会简单维修技巧,关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安全与法律法规:强调无线电通信安全意识,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关联教材第七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电子元件基础知识学习。
调频无线电课程设计

调频无线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频无线电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2. 学生能了解调频无线电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其在通信领域的重要作用;3. 学生能掌握调频无线电相关的物理概念,如频率、波长、传播速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简单的调频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系统;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调频无线电信号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 学生能够运用调频无线电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调频无线电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通信领域的欲望;2.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调频无线电原理:包括调频信号的产生、调制与解调过程,介绍调频无线电信号的优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 调频无线电发射与接收系统:分析发射和接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四章“调频无线电发射与接收系统”3. 调频无线电的应用:介绍调频无线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调频无线电的应用”4. 实践操作:动手搭建简单的调频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系统,进行信号调制、解调实验;- 教材章节:第六章“实验与实践”5. 调频无线电相关物理概念:学习频率、波长、传播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无线电波的基本性质”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调频无线电原理及发射与接收系统概述;第二课时:调频无线电的应用及实践操作准备;第三课时:动手实践,搭建调频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系统;第四课时:总结与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调频单工无线对讲机的设计

调频单工无线对讲机的设计1.电源和耗电管理:对讲机需要具备一定的电池容量,以提供足够长的通话时间。
同时,为了延长电池寿命,设计时还需考虑功耗管理,包括自动关机、省电模式等功能。
2.发射和接收电路设计:对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处理设计要精确、稳定,以确保通讯质量。
这需要制定精确的频率合成器,并采用高性能的收发射电路。
3.音频处理与编解码:为了实现清晰的语音通信,需要对音频进行处理和编解码。
设计中需要考虑降噪、回声消除等技术,以提高通话质量。
4.频道选择:为了避免干扰和提高通信效率,应设计多个频道,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频道进行通信。
频道选择可通过电子切换或机械开关实现。
5.通信距离和功率:设计中需要考虑通信距离和发射功率的平衡。
通过合理的天线设计、功率控制等手段,尽可能实现较远的通信距离。
6.用户界面:为了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体验,设计中需要考虑用户界面的布局和控制按钮的功能。
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操作按钮要具备易于按压的手感。
7.防水防尘设计:考虑到对讲机常常用于户外环境,设计时需具备防水、防尘等功能,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适应性。
8.安全加密:对于需要保护隐私和安全的通信场景,设计中应配置相应的加密和解密模块,以确保通信内容的保密性。
9.其他功能:根据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设计中还可考虑添加其他功能,如GPS定位、显示屏、呼叫等待、短信功能等。
总之,调频单工无线对讲机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电源管理、发射接收电路、音频处理、频道选择、通信距离和功率等。
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用户界面、防水防尘、安全加密等功能,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可靠性。
最后设计的无线对讲机应通过严格的测试和认证,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FM对讲机课程设计

FM对讲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FM对讲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掌握FM对讲机的操作步骤,包括频道选择、呼叫、接收和发送信息;3. 学生能够了解并解释FM对讲机在紧急通信和户外活动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FM对讲机,进行呼叫、接收和发送信息;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FM对讲机知识,解决实际通信中的简单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FM对讲机的模拟通信活动,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并遵守无线电通信的法律法规;3.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沟通能力,提升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科技活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无线电通信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的科技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FM对讲机基础知识:- 无线电通信原理简介;- FM调制与解调技术;- FM对讲机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FM对讲机的操作与使用:- 对讲机的开关机、频道选择与调节;- 呼叫、接收和发送信息的操作步骤;- 对讲机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操作规范。
3. FM对讲机的应用场景:- 紧急通信中的对讲机应用;- 户外活动中的通信保障;- 对讲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FM对讲机基础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FM对讲机的操作与使用;- 第三课时:FM对讲机的应用场景及实践操作。
无线双工对讲机课程设计

无线双工对讲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无线双工对讲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部件的功能与作用。
2. 学生能描述无线双工对讲机的通信流程,了解频率分配、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概念。
3. 学生能掌握无线双工对讲机的使用方法,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无线电通信的伦理道德。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操作无线双工对讲机,进行简单的通信实践。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无线双工对讲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无线双工通信方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无线双工对讲机,培养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3. 学生了解无线双工对讲机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线双工对讲机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无线双工对讲机原理:介绍无线双工对讲机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的发射与接收、频率分配、信号调制与解调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三章“无线电通信原理”2. 无线双工对讲机主要部件:讲解无线双工对讲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如天线、发射器、接收器、电源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无线电通信设备”3. 无线双工对讲机的使用方法:教授无线双工对讲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开关机、频道选择、通话键操作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 通信实践与问题分析: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实践,引导他们分析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教材章节:第六章“无线电通信实践”5. 无线双工通信方案设计: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无线双工通信方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全双工无线对讲机课程设计

学号: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宋腾非线性电子线路实验设计实验名称:双工调频无线对讲机一、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频发射机、接收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频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完成调频发射机整机联调。
2、完成调频接收机整机联调。
3、进行调频发送与接收系统联调。
三、实验仪器1、高频实验箱 2台2、双踪示波器 1台四、实验原理图 19-1 无线对讲机原理框图半双工调频对讲机组成原理框图如上图所示,发射机由音源,音频放大,调频、上变频、高频功放等电路组成。
接收机则由高放,下变频、中频放大、鉴频、音频功放、耳机等部分组成。
半双工是指接收与发送共用一个载波信道,但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只能接收的传输方式,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发送与接收频率同为10.7MHz,公用一根天线。
收发的切换依靠10号板的J1完成。
J1在没有按下去的情况下为接收状态,按下去为发送。
为了避免自身的发送对接收的干扰,所以加入了电源控制。
电源控制的作用是当接收电路工作时,发送电路关闭,反之亦然。
五、实验步骤1、准备两台实验箱,分别在关电状态下按下表连线:发送部分:2、将3号板S1拨为“01”,S2拨为“01”,2号板SW1拨置“4.5MHz”,SW2拨置“OFF”;5号板SW1拨置“4.5MHz”;10号板SW1拨到上方。
3、打开电源,将1号板信号源调到6.2MHz,RF幅度最大。
4、调整3号板的W2,使TP8频率接近4.5MHz。
5、将2号板的W3旋到1/2处,10号板的W1,W2旋到1/3处。
6、将拉杆天线接到10号板Q1接口。
6、按下10号板的J1,对方应能听到音乐声,然后微调各单元电路,使声音最清晰。
7、将话筒插入10号板“MIC1”,SW1拨到下方实现两台实验箱人声对讲。
六、实验箱整体图实验所接线的是全双工的对讲机,两个实验箱都可以发射信号,接受信号。
七、波形图如图所示,为各个端口的波形图。
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

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2009 级通信工程专业 0913072 班级题目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姓名学号 091307234指导教师胡娟闫利超2012年6月12日1 任务书1.1、题目1、调频单工无线对讲机的设计(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指标:(1)工作电压:9V(三节5号电池)(2)有效距离:10,50米(3)频率范围:84,108MHZ(4)灵敏度:优于5微伏(5)选择性:40dB(6)整机电池:小于150mA(7)输出功率:大于350W2、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鼠标的设计(能和电脑配合使用) 以上题目任选一题,4人一组。
2.2、日程安排6月1日:布置题目,进行分组6月2~3日:查找资料,确定具体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各组详细描述拟采用方案,列出元器件清单,调查市场上是否可以买到,确定对应价格。
各组将方案(包括实现电路)和元器件清单整理,打印一份(5页以内)。
6月4日:上午9:00,实验楼A202,各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方案阐述,老师进行评判,方案通过着方可开始电路制作。
6月5日:各组将最终方案确定,统计元器件种类和个数,选派三名同学统一进行购买。
6月6~8日:进行具体电路的制作与调试。
6月9~10日:各组进行实物演示,答辩。
2 设计方案选择2.1 此方案的确定此方案主要应用高频电子线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低频放大和集成运放等知识,根据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原理,将涉及分为发射部分和接受部分。
并通过研究分析两个部分的原理框图,以及对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鉴频电路、天线等,最后确定对讲机的电路图。
2.1.1、电路分析:本实验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调频收音机,二是调频对讲机。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
(1)调频收音机收音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空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高频信号,这一切是有接收天线来实现。
然后解调,即把调制在高频载波上的音频信号卸下来,常称作鉴频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叫鉴频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2010 级通信工程专业班级
题目无线电调频对讲机设计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23日
1任务书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对讲机,要求采用调频方式工作,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
2设计方案选择
2.1 设计方案的确定
此方案主要应用高频电子线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低频放大和集成运放等知识,根据无线电信号的传输原理,将涉及分为发射部分和接受部分。
并通过研究分析两个部分的原理框图,以及对高频放大电路、低频放大电路,混频电路、鉴频电路、天线等,最后确定对讲机的电路图。
2.1.1、电路原理分析:
本实验大致分为两个模块,一是调频收音机,二是调频对讲机。
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
(1)调频收音机
收音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空中的无线电波转换成高频信号,这一切是有接收天线来实现。
然后解调,即把调制在高频载波上的音频信号卸下来,常称作鉴频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叫鉴频器。
最后鉴频出来的音频信号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或耳机,既把声音恢复。
(2)调频对讲机
发射机由音频(话筒)放大器,调频调制器,高频载波振荡器,高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天线匹配回路,发射天线组成。
音频放大器,将话简送来的声音电信号进行放大,以达到一定的幅度,去控制频率调制器,实现频率调制。
调频调制器中的变容管,其电容量会随着其变容管两端电压的变化而改变。
当变容管两端的电压变化是由音频信号控制时,其变容管的容量也将随着音频信号的变化发生改变。
调制器中的变容管是高频载波振荡器组成中的一部分,其电
容量发生改变时,高频载波的频率也作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频率调制(载波调频)。
2.2、电路原理系统框图
收音、对讲机实验板原理图
2.2.1芯片概述
本套件采用了la1800和2822这两种芯片,它们的内部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
核心芯片为 la1800,它作为收音接收专用集成电路,功放部分选用2822。
对讲的发射部分采用两级放大电路,第一级为振荡兼放大电路;第二级为发射部分,采用专用的发射管使发射效率和对讲距离大大提高。
它具有造型美观、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耗电省、输出功率大等优点。
只要按要求装配无误, 装好后稍加调试即可收到电台,无需统调,是电子技术改进更新的理想套件。
它既能收到电台又能相互对讲。
图5-1 la1800内部框图及静态参考电压
图5-2 2822方框图及静态电压参考值
图5-3 电阻值计算示意图
2.3、工作原理:
1.接收部分原理: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
C、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
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
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
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
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
10脚外
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
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
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
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
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2.对讲发射原理:变化着的声波被驻极体转换为变化着的电信号,经过R1、R2、C1阻抗均衡后,由VT1进行调制放大。
C2、C3、C4、C5、L1以
及VT1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结电容Cce构成一个LC振荡电路,在调
频电路中,很小的电容变化也会引起很大的频率变化。
当电信号变化时,相应的Cce也会有变化,这样频率就会有变化,就达到了调频的目的。
经过VT1调制放大的信号经C6耦合至发射管VT2通过TX、C7向外发
射调频信号。
VT1、VT2用9018超高频三极管作为振荡和发射专用管。
3.所需用的设备、仪器
在实验中用到的设备有电烙铁、螺丝刀、钳子。
用到的仪器有万用表、示波器。
元件清单如下
4.设计步骤
4.1、根据任务书要求查找资料确定电路设计方案;
4.2、根据设计的电路图进行焊接与安装;
一般先装低矮、耐热的元件,最后装集成电路。
应按如下步骤进行焊接 :
(l) 清查元器件的质量,并及时更换不合格的元件;
(2) 确定元件的安装方式,由孔距决定,并对照电路图核对电路板;
(3) 将元器件弯曲成形,本电路所有的电阻( 除 Rl2 外)均采用立式插装 ,尽量
将字符置于易观察的位置 , 字符应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以便于以后检查,将元件脚上锡,以便于焊接;
(4) 插装。
应对照电路图对号插装, 有极性的元件要注意极性,如集成电路的脚位等;
(5) 焊接。
各焊点加热时间及用锡量要适当,防止虚焊、错焊、短路。
其中耳机
插座、三极管等焊接时要快 , 以免烫坏 :
(6) 悍后剪去多余引脚,检查所有焊点,并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 ,并确认无误后方可通电。
4.3、测试与调整
元器件以及连接导线全部悍接完后,经过认真仔细检查后即可通电调试:
(l) 收音 ( 或接收)部分的调整 :首先用万用表100mA 电流档 ( 其它挡也行,只要≥50mA 档即可)的正负表笔分别跨接在地和 K 的 GB 之间,这时的读数应在 10--I5mA左右,这时打开电源开关 K, 并将音量开至最大,再细调双联,这时应收得到广播电台,若还收不到应检查有没有元件装错,印刷电路板有没有短路或开路,有没有焊接质量不高,而导致短路或开路等,还可以试换一下IC1,本机只要装配无误可实现一装即响。
排除故障后找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 , 分别在低端和高端收一个电台,并调整被调收音机 L4 的松紧度,使被调收音机也能收到这两个电台,那么这台被调收音机的频率覆盖就调好了。
如果在低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减少 L4 的匝数,在高端收不到这个电台,说明应增加 L4 的匝数,直至这两个电台都能收到为止。
调整时注意请用无感起子或牙签、牙刷柄( 处理后)拔动 L4的松紧度。
当 L4 拔松时,这时的频率就增高,反之则降低,注意调整前请将频率指示标牌贴好,使整个圆弧数值都能在前盖的小孔内看得见〈旋转调台拔盘〉。
(2)发射 ( 或对讲)部分的调整:首先将一台标准的调频收音机的频率指示调在10OMHz左右,然后将被调的发射部分的开关 K1按下,并调节 L1的松紧度,使标准收音机有啸叫,若没有啸叫则可将距离拉开 0.2-0.5米左右,直到有啸叫声为止,然后再拉开距离对着驻极体讲话,若有失真,则可调整标准收音机的调台旋钮,直到消除失真,还可以调整L2和L3的松紧度,使距离拉得更开,信号更稳定。
5.系统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结果
音频信号
载波:正弦波频率:62 MHz
接收信号
本振信号
解调信号
6.焊接、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
焊接过程比较顺利吧,没有什么问题。
测试接收功能时发现接收电台信号不是太稳定,忽有忽没的感觉,后来发现是C11瓷片电容的螺丝没有拧上,拧上之后信号就清晰了。
还有调试发射功能时,刚开始接收不到对讲机的频率,后来通过调节L1间线圈间距把这一问题解决了。
7.收获、体会和改进设计的建议
说实话,在开始这个课程设计之前,我心里是不太愿意的,总感觉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程设计没有太大的用处,就是练练焊接而已吧。
但课程设计开始后,感觉却特别的好,特别的顺利。
一方面感觉所学习的内容比较容易掌握而且时时能看见自己的进步,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因为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法学到的东西。
制作无线调频对讲机,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各类型模拟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形式、调试方式、测量技术、整机电路统调技巧等方面知识得到全面的、系统的训练。
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通过这一周愉快的课程设计,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胡老师、闫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8.指导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