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是一种将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技术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的工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了解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界面和功能,了解地理数据的组成和类型。
2.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方法,包括地图扫描、GPS定位等。
4.学习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查询、空间关系分析等。
5.完成一个简单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例如根据地图数据绘制出一些区域的土地利用图。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实验环境准备:安装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并了解其基本功能和操作方式。
4.数据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查询和分析功能,绘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空间关系分析。
5.实验结果: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得到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现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们还可以进行遥感监测、环境评估、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应用。
综上所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具,在地理学、规划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第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课程实验所属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A开课学期:2014-2015第一学期所在专业:所在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时间:目录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3-7 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8-16 实验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17-19 实验四: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20-25 实验五:空间操作及其空间分析………………………26-34 实验六: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输出………………………35-42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构成一、实验目的了解GIS的组成和软硬件平台,熟悉平台软件的界面环境、基本操作,理会GIS的基本功能二、实验分组每人一组,独立完成三、实验内容启动MapInfo MapInfo界面结构菜单命令 MapInfo的工具条读取栅格图像并使用绘图工具打开表完成实验结果、体会指定项目,和个人收获。
四、方案设计(要求)略五、实验结果1.快速启动项2.系统界面情况3.点数据层4.线数据层5.面数据层六、实验体会(结论)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1.系统硬件:数据处理设备(包括从服务器到图形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各种形式的计算机),输入设备(数字化仪,大幅面图形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球定位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投影仪、绘图仪、打印机)2.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GIS基础软件平台(如MapInfo)、GIS应用软件3.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逻辑上分为矢量和栅格两种数据结构4.应用人员(系统开发人员和最终用户)5.应用模型(是和专业知识连接的纽带,模型的实现一般是在平台软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2. MapInfo的主要功能① 测量分析② 缓冲区分析③ 地图代数④ 多边形操作⑤ 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3.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显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实验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一、实验目的熟悉图象处理方法,明确数据结构构建原理,掌握图象配准、屏幕数字化、属性数据输入方法,理解物理坐标和用户坐标的转换关系及数据输入环境,体会图层概念二、实验内容栅格图象处理在MapInfo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进行栅格图象配准矢量数据输入属性数据输入实验结果的指定内容及其它个人体会三、实验步骤略四、结果(一)栅格图象处理1.图象配准提示框(你想简单地显示未配准的图象,或配准它使它具有地理坐标)截图2.单位选择对话框截图3.投影选择对话框截图4.输入控制点坐标对话框截图5.4个控制点坐标输入完毕的图象配准对话框截图6.配准后的结果(文件另存窗口插入)7.方法2的步骤结果截图(选做)(二)屏幕矢量化(图形数据输入)(三)属性数据输入五、结论(体会)1.关于图象配准的功能配准一幅栅格图象时,要输入地图坐标(如经度/纬度),并指定栅格图象上与该坐标对应的点。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统

北京交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梁艳萍姓名:刘加发学号:12251243班级:交通工程1202《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1.问题设定校园是学习的地方,宿舍是同学们休息的场所,而图书馆则是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内同学们去图书馆的方便性做了此次试验;校园道路是连接宿舍和图书馆的纽带,所以此次试验需要分析下面三个问题,前面两个问题是基础,第三个问题是分析的重点。
(1)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内道路状况;(2)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内宿舍分布状况;(3)分析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对同学的服务状况(重点)。
2.所需数据(1)校园内所有道路交叉口的信息,需要知道每个交叉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是哪条道路;(2)校园内所有道路信息,包括名称、宽度、长度、是否能通行机动车等信息;(3)学生宿舍的相关信息,主要有占地面积、总面积、层数、总人数、居住的是男生还是女生等基本信息。
(4)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包括馆舍面积、藏书量、层数、自习室数量、自习座位数量、工作人员数量、开放时间等基本信息。
3.分析思路和方法3.1基本分析思路首先利用MapInfo软件对所要研究对象进行矢量化,给每一类对象建立图层,然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获取所需属性数据并输入,然后利用缓冲区分析、SQL查询、统计计算、制作专题图等方法分析问题。
一共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十个图层。
图1.建立的图层3.2具体实验步骤3.2.1原始图片坐标配准启动MapInfo打开北京交通大学卫星影像图,进入坐标配准,选择WSG84经纬度坐标系,在图片四个角上添加控制点,并分别输入经纬度,完成坐标配准。
3.2.2圈出所研究区域原始图片还包括了北京交通大学以外的很多区域,为了研究方便首先将北京交通大学以外的无关区域覆盖,图层命名为无关区域1,对象编号为501-504,如下面图2所示。
图2.无关区域图层3.2.3绘出所有道路交叉口建立交叉口1图层,属性是名称、编号、东、西、南、北,分别表示各个交叉口的名称、编号和交叉口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连接的道路;依据底图在各条道路的交叉处打点,绘制了编号由001-056的共56个交叉口,其中名称是编号中除去首位数字0的部分,如下面图3所示。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习报告班级:地信10701班学生姓名:陈鹏学号:200701144指导老师:何贞铭刘少华邵燕林日期: 2010年9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1)二、课程设计任务 (1)三、空间数据建库 (1)四、系统功能设计 (1)五、系统界面设计 (2)六、系统功能实现 (2)七、实习成果展示 (2)八、总结和体会 (2)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标题四号宋体加黑,正文五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18,首行缩进2字符)本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工程》等课程后开展的实践性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完成地图矢量化(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库)、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界面设计和部分功能的实现;通过本次实习对三个GIS平台软件(SuperMap、ArcView、MapGIS)的各个功能模块有了较深入了解、熟悉和掌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也进一步熟悉了基于GIS平台提供的组件进行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思路和流程。
其主要的目的概括为:1、熟练掌握三种GIS的公共平台及其开发环境;2、熟练掌握三种GIS二次开发组件开发GIS应用软件;3、掌握GIS数据库建库方法和地物编码方法;4、理解和掌握GIS工程原理及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G IS公共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环境开发一套“校园GIS软件”,在遵循国家基础地理编码的基础上建立更详细的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实现校园内的地面建筑、道路、绿化面积等地物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和查询,并可据此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
1.建立校园地物编码系统(各个教学设施,如各个楼层的编码等)2.建立校园地物的空间拓扑关系;3.建立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库(最好采用独立的商业数据库进行建库或设计数据库);4.建立空间数据的查询系统;5.实现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如道路的缓冲区分析;6.提交书面报告(编码系统、数据库设计、软件设计流程和软件使用说明等)和校园GIS系统软件运行程序及原始程序代码等。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1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要素及其属性查询实验目的:初步掌握ArcMap的一些查询及使用功能\一、实验过程(实验详细步骤)1、选择要素(1)设置可选图层:启动ArcMap,打开地图文档\gis_ex09\ex02\ex02.mxd.首先在Date frame 1点击右键选择Activate激活,选用菜单Selection,选择Set Selectable Layers,出现方框。
鼠标点击图层名“道路”的左侧复选框,勾号消失,该图层不参与要素选择,只有“乡镇”处于可选状态。
选好后,用Set Features选择图形中的某部分,则选择的均为乡镇,不会选择道路。
(2).点击选择要素(开窗)在目录表中,右键单击图层“乡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图层对应的属性表被打开。
利用键盘上的Shift键,在地图上可以多选多个要素并看到起对应的数据;在属性表中,利用Ctrl键,点击I属性表记录左侧多个小方格,可以看到表中多行记录改变颜色。
在地图窗口下方的Drawing部分,选择折线。
在地图上画出你想要的图形,以双击结尾。
在Selection中选择Select by Graphics,在地图上便会显示与折线所相交的部分在土地使用图层上点击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便可以看到相交部分的土地的相关数据。
3、按特定字符串查询点击Tools中的Find按钮,即望远镜的符号,出现查询框。
在Feature中可以按其特点查找相关要素。
如:需查询土地类型为C的土地,则在Find中填写C,大小写均可。
在In中选择需要在哪查询,如选择土地使用。
点击Find,则自动查询土地使用中C类的土地。
在下面的方框中选择想要查找的土地双击,则在地图上显示土地。
4、条件组合查询关闭“Find”对话框,首先在土地使用图层中点击右键,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在Option 中选择Select By Attributes如需查询土地类型为C且FAR大于2的土地,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双击LANDUSE,点击Like,点击Get Unique Values 双击C2在下面的输入框将2改为%。
地理信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操作与应用实验目的:1. 熟悉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地理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3. 学习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
4. 了解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器材:1. 计算机:配置满足GIS软件运行要求的硬件环境。
2. 软件平台:ArcGIS软件。
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安装ArcGIS软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准备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二、GIS基本操作1. 打开ArcGIS软件,熟悉软件界面和基本功能。
2. 导入实验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等。
3. 对导入的数据进行编辑,如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4. 创建地图视图,调整图层顺序、颜色、透明度等参数。
5. 查看地图要素属性,了解地理信息。
三、地理数据处理1. 对实验数据进行投影转换,确保数据在相同的坐标系下。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裁剪,提取所需区域数据。
3. 对实验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地理空间分析1. 使用ArcGIS软件中的缓冲区分析工具,对人口分布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了解人口密度分布。
2. 使用空间插值分析工具,对地形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得到地形高程模型。
3. 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对交通数据进行网络分析,找出最优路径。
五、GIS应用1. 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地理信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结合实际案例,探讨GIS在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与分析:一、GIS基本操作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数据导入、编辑、地图视图创建、图层管理等功能。
二、地理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学会了地理数据的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方法,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三、地理空间分析通过实验,了解了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技能,包括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分析、网络分析等。
GIS实验报告 电子版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年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程雄成绩:评语:日期:2014年6月22日目录一、概述 (2)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2)三、课程设计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实习内容 (3)A、横车镇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B、土地利用现状图 (3)2、实习原理 (4)3、实习具体步骤 (4)A、地理配准 (4)B、擦除得到边界 (5)C、填补缺少的地块 (8)D、融合联合 (9)E、拓扑纠错 (10)F、分地类、绘制饼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G、垦殖率分级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H、绘制缓冲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I、添加图例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成果展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心得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精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过程
1.数据收集
2.数据处理
3.数据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附件:
1.实验数据
2.实验报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地理信息系统:一种用于获取、处理、分析、解释、管理、存储和可视化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地图投影:将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系列技术。
3.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确定位置、导航和时间的卫星导航系统。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数据不完整: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查找其他来源的相关数据。
2.数据误差:采用数据清洗和校正技术来确保数据准确性。
3.实验设备故障:备用设备和技术支持人员可以帮助解决该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城市轨道交通
作者:张研
班级:运输1204
序号: 5 8
学号: 1 2 2 5 1 2 0 3
指导教师:***
2014年11月11日
1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
1.1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
1.2 概述
完整的GIS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GIS 硬件配置一般包括四部分: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讯端口等;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光盘刻录机、磁带机、光盘塔等;数据输出设备,如笔式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等。
软件系统是指GIS 运行所必须的各种程序,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撑软件、应用分析程序等。
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 的地理内容。
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达方式。
2 实验介绍
2.1 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适应交通运输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需要,掌握应用GIS基本的软件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自行设计GIS应用案例,完成从数据采集、存储、空间分析以及制图输出的完整流程,培养知识的灵活应用以及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2 实验任务
熟练掌握某个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本次试验活动选用Mapinfo Professional 7.0,在深入理解GIS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基础上,以北京交通大学、西直门立交桥邻近区域为对象,完成:
(1)收集北京交通大学周边区域的卫星或航拍影像资料;
(2)根据影像资料,对其进行矢量化工作,建立区域内部的建筑物的图符及式样数据库、图层划分标准及图层划分,学习地图文件及工作空间的管理;
(3)属性数据标准及交通设施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4)熟练操作软件,设计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创建缓冲区的方式,分析交大的学生和老师到达公交车站的便利程度;
(5)根据分析操作结果制作交大内部建筑专题图输出;
(6)完成实验报告,对整个操作流程以及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总结来说,本实验空间设计的任务是,以交大内部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建立缓冲区的方式分析交大的学生和老师到达公交车站的便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3 实验一:影像数据矢量化
说明:由于课程老师已经提供了交大周边的卫星影像,故直接使用
3.1创建栅格数据以及坐标配准
进入MapInfo,打开所给的卫星影像,按照所给的坐标表对地图四个顶点进行配准,同时配准完毕之后选择投影,将栅格影像的投影类型选择为Longitude / Latitude (WGS 84),并将坐标单位选择为度,这样既完成了栅格数据的打开和坐标配准。
如下图所示:
按照表3-1对地图四个顶点进行配准,同时配准完毕之后选择投影,将栅格影像的投影类型选择为Longitude / Latitude (WGS 84),并将坐标单位选择为度,这样即完成了栅格数据的打开和坐标配准。
表3-1 地图顶点坐标
3.2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图层及数据库
根据实验要求及目的,共建立交大主校区内部建筑物、道路线层、道路面层、娱乐活动场所点层共四个图层。
具体情况如下:
1)交大内部建筑物
编号Char (5) ;名称Char (30) ;面积Float ;
房屋类型Char (20) ;建筑物用途Char (20) ;备注Char (100) ;
说明:交大内部的建筑物我主要选择的是主校区的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食堂,在下面图像表示:
通过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如下:
2)道路线层和道路面层
道路线层:
道路名称 Char (20) ;道路等级 Char (20) ;
宽度 Float ;长度 Float ;
道路面层:
道路名称Char (20) ;道路等级Char (20) ;
宽度Float;长度Float ;
这是通过查找资料找到的交大主校区内部道路数据:
(3)点层:
编号Char (5) ;名称Char (20) ; 属性Char (20);等级Char (5) 数据库如下:
4 实验二:建立道路交通设施图符及式样数据库
4.1 自定义图符数据库
根据实验指导书,本次实验二利用MapInfo自带符号制作器进行自定义符号的添加。
考虑手绘图符过于简陋,决定直接采用以及通过图形编辑软件直接将现有交通图符裁剪,并导入相应路径。
以下是根据收集到的图符按照指导书所示程序建立的图符数据库:
4.2 道路交通设施图符矢量化
通过选择不同的图符,查看路网上的具体设施分布情况,通过新建图符图层,选择符号,在路网上安放交通设施图符。
以信号灯为例,可以参考上述建立红绿灯的数据库,设置位置、时间等属性。
注:由于设计的是道路交通设施图符,涉及面积较大,为表现方便,故我又大致制作了交大周边整个区域的粗略道路线层,在其基础上进行交通设施图符的矢量化。
这是建立的交通信号灯、公交地铁站点的矢量化图:由于背景色会遮挡一些图符的标注故直接显示图层。
5 实验三:交通设施图层加工
根据上述实验二的交通设施图层,给图形数据以及属性数据加工。
(1)交通信号灯图层:
数据库:(这里由于资料的不足,只能显示部分)
(2)公交及地铁站点图层:
由于地铁站点数量较少,故与公交站点一同表现:
6 实验四:空间分析案例制作
利用上述实验结果,这里计划针对其进行空间分析
6.1 缓冲区分析
这里利用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创建交大内部超市的缓冲区,分析所有超市在研究区域内的服务范围,探究其服务半径是否可以覆盖整个交大,通过结果分析是否应该增加超市的设定数量以及解决增加位置问题。
如下图所示:选取超市点层的所有超市作为对象
6.1.1选择缓冲区
这里说明,根据超市规模等级的不同,其服务水平也不同,故满足的服务范围也会不同,这里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交大实际情况粗略确定以下可利用数据:
中型超市:服务范围150m
小型超市:服务范围100m
杂货店:服务范围50m
制成的缓冲区图如下
6.1.2分析
可以看到现有的超市服务范围基本可以覆盖交大校区的整个区域,不足之处在于思源楼、思源东楼以及其北部一大块区域尚未被覆盖,建议在一教与二教周边增设一个服务半径在100m范围左右的小型超市或杂货店,这样可以确保同学们无论是在宿舍抑或是在教室自习,都可以方便
在周边找到便利店购买商品。
另外,可以看到逸夫后超市与四食堂杂货店服务范围严重重合,建议进行改革,比如将四食堂杂货店向南边迁移。
6.2 Voronoi图分析
通过建立泰森多边形分析超市杂货店与交大内部建筑之间的临近度关系,并分析比较
以超市为基准建立的V oronoi图:
以宿舍楼为基准建立的V oronoi图:
以教学楼为基准建立的V oronoi图:
以食堂为基准建立的V oronoi图:
总结:
以超市杂货铺为基准建立的V图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超市的服务范围,可以较直观地看出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的场所距离超市的距离,可以看到整个交大区域包括自习室、宿舍、食堂都在超市的存在范围之内;
以宿舍为基准建立的V图则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日常出行范围区域内是否与其他建筑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以食堂、自习室为基准构建的V图则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各食堂、自习室的服务范围,以此可以作为同学们选择食堂、自习室的评价指标之一。
6.3 交大内部建筑物专题图制作
这里主要制作的是交大内部建筑物的面积专题图
7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GIS软件MapInfo的实际操作,了解MapInfo的基本功能和具体动手操作,能够掌握基本的图形编辑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对数据库的批量输入不了解,对面积、长度等属性从软件中自动导入的方法陌生等等,在老师的帮助下,和同学一起探讨交流,终于克服了这些困难。
通过本次实验,从形式上来讲是对MapInfo这个软件有了较好的了解与熟悉,可以利用它做一些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简单操作;从理论上来讲,通过实际操作更加明白了这门课程里边的一些概念,比如说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等的概念,明白了矢量化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GIS的综合性,结合了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在交通运输管理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
随着实验的过程,应用Mapinfo熟悉掌握了地理数据处理的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
在这八周的学习中,我学会了很多有关GIS的知识和技能,我觉得实践可以帮助自己更深地理解课上的知识我希望自己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真正地掌握一些知识。
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