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2
通用技术必修2

通用技术必修2一、选择题部分1、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B )A、美观B、重心低C、保护D、支撑2、下列结构是受自然界事物结构启发而产生的(C)A、口杯B、衣服C、飞机D、手表3、设计一个方便人户外活动携带,保护卫生、环境污染的水壶,则该产品的结构应是(A)。
A、折叠式不锈钢杯B、塑料壶C、一次性杯D、铁水壶4、一组积木块能组装成多种建筑模型,这种“积木原理”说明了结构的一个重要特性是( C )A、稳定性B、承载性C、结构对系统性能的决定性5、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个不属于壳体结构。
(D )A、摩托车头盔B、圆形陶瓷饰品C、贝类D、金字塔6、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属于实体结构是()。
A、羽毛球B、乒乓球C、铅球D、篮球6、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一个属于实体结构。
(C )A、电灯泡;B、乒乓球;C、橡皮檫;D、篮球架。
7、吊兰支撑架使用三角形支架结构,而不用由一根直杆挑起的结构,这说明以下哪个因素()影响着结构强度?A、材料B、形状C、构件D、连接方式7、我们常用的A形梯不直接采用铝合金片,而用长方形截面的铝合金构件,这说明什么影响了梯子的结构强度()A、构件的材料B、构件的形状C、重心的高低D、连接方式8、在自行车家族中有性能各异的不同车型。
如装有辅助小轮的童车、双梁载重车、弯梁女式车、双坐双脚蹬的双人车等,这些特殊功能的实现,是因为设计者改变了()。
A、车的自重B、车的材料C、车的结构D、车的大小9、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闻名天下。
它是一座三层的纯木结构建筑,斗拱、飞檐的结构复杂,工艺精美,令人惊叹。
斗拱使屋面凹曲,飞檐使沉重的建筑增添了轻快欲飞的美感,体现了高贵华美的风韵,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可以从那两个角度来欣赏评价经典结构()(①技术②工艺③民俗④文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上刀梯是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活动,表演者为保证脚不受割伤,必须力求脚面垂直落在刀刃上,绝不滑动。
通用技术 必修2 第三章 系统及其设计 第一节 认识系统

A.相关性 B.环境适应性 C.功能性 D.整体性
谢谢观看!
鱼嘴分水 分水分沙 堤工程
飞沙堰溢洪 泄洪排沙 宝瓶口引 引水限流
排沙工程
水工程
灌溉区
认识系统
一、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 1、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要素)组成; 2、部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一个整体; 3、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特定功能。
第三章 系统及其设计
第一节 认识系统
认识系统
思考:
1、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怎样的功能?它由哪些
主体工程组成?
2、几个主体工程怎样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
都江堰
成都江堰的整体功能?
1、都江堰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排沙、泄洪等问题,消除了岷江水患。它由鱼嘴分水堤工程、飞沙 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组成。
2、 岷江水
2、系统的主要特性
(1)整体性;(2)功能性; (3)相关性;(4)环境适应性。
补充习题
1.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 量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
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这个现象说明了系统的什么基本特性( C )
认识系统
(一)系统与子系统
任何系统都是它所从属的更大范围、更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层层分解。 子系统各具功能,它们之间有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上一级系统的整体功能。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全套PPT课件

结构稳定性大小的度量
一个结构,使其失去原有平衡状态的力越 大就说明这个结构的稳定性越好,维持原有平 衡状态的能力越强;反之,则稳定性不好,维 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越弱。
二、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探究1:如下两图为同一个拍摄支架,分析哪 种结构更稳定?为什么?
结构重心的位置高低影 响结构稳定性的结论成立是 有条件的,条件是:结构重 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 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底面 范围内就是稳定的,反之就 会不稳定。
一般的物体都受到多种力的同时作用 提问:梁只是由混凝土材料构成的吗?
二、结构与力
马上行动:
请分析以下事物分别受到哪些力?
拉力
吊兰的支撑架
支撑力
被托起的梁
压力
桥墩
压力
大坝
思考与讨论:
观察右图,说 明石磨的推杆 为什么要用绳 子吊起来。
答案:1、抵消推杆自身的重力 2、保持人在推磨过程时推杆始终在平行于
陀螺
枪膛
五、不稳定结构的应用
并不是不稳定的结构都是不好的结构,在 有些领域,人们利用不稳定的结构来实现某些 功能。 思考4:列举出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利用不稳定 结构的事例?
例如:地震仪、硬币竖放、多米诺骨牌、
〖课后探究活动〗
同学们可自主选择以下任一项,也可自主 设置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我们身边的 建筑物或生活用品的结构特征进行调查
活动1:调查3座以上不同形状的桥梁。 活动2:调查3种以上不同形状的房屋。 活动3:调查3种以上不同样式的椅子。 上述调查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 解制造时间、用途、所用材料等;观察它们的 形状(最好绘制草图或用相片纪录)、主要组 成部分、各部分的连接方式等;注意归纳不同 桥梁、房屋和椅子各自的共同点。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通用技术高二上学期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第一课时常见结构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介绍结构的类型,并对直观的结构实例展开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测和分析常用结构,唤起自学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融合实例展开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形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纸板、砝码等。
六、教学过程1.引入。
为了让大家了解结构与受力的关系,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让大家切身感受一下结构与力。
2、演示试验传授“纸板忍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第1页共79页(1)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cm的小纸板。
(2)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1)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提振出来,在纸板上中间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2)将另一纸板弯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3)将剩的纸板斜向比前次跨度大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师生互动】上述演示试验说明: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那么,说明是应力呢?3.总结这文言我们自学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形变,介绍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探讨掌控了结构的类型。
4.教学思考:第二课时结构与力(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知识点总结1讲义

技术与设计二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一、认识结构1、感知不同的结构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认识结构与力力学角度:结构可以承受一定力的物体形态,结构可以抵抗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构件:在工程中,将组成各类结构的部件和零件称为构件。
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五种变形形式:拉伸变形、挤压变形、剪切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
2、了解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形态,结构可分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自身承受外力,主要是压力。
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通过组成框架的条状物来承受外力,既可承受拉力,也可以承受压力。
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通过外壳传递力和承受外力,当外壳顶部受力,能将力均匀扩散。
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二、探究结构1、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荷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的平衡形式的能力,就叫做结构的稳定性。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支撑面积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密切相关。
也就是:结构的几何形状要科学合理、结构的支撑面积越大越好、结构的重心越低越好,并使重心垂线落在支撑面内,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的强度:(1)强度与应力[1]、构件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质点之间就已经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各质点之间保持一定的相对位置,并使构件维持一定的形状,这时构件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固有内力。
[2]、当外力作用与构件时,构件产生变形,原来各质点在固有内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各相邻质点之间产生附加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附加内力。
简称内力。
[3]、强度:在工程技术中不允许构件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被破坏,要求构件和材料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强度。
[4]、应力:构件单位横截面面积所受的内力称为构件的应力。
通用技术必修二流程的设计与优化

5 设计题某科技小组制作一盏台灯的工序和所需时间 如下: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这一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效率
↖↑
提高质量
↗
提高管理水平 ← 流程设计的目标 → ……
↙
保证安全
↓
注意环保
↘ 节省资源
节约能源 环保 保证效率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 材料:不同材料加工方法不同 工艺: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流程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优劣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对生产的过 程 质量和生产周期起决定作用;是流程设计中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避免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避免环境对生 产的反作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案例分析:
1 张肖君的爸爸妈妈都在工厂上班;中午放学 后她要自己做饭吃 家里只有一个煤炉;每天做饭 的环节有:
• 洗菜切菜:需要10分钟
• 淘米:需要3分钟时间
• 烧饭:需要20分钟
• 炒菜:需要15分钟
按照这些环节顺序做下来;张肖君每天需要48 分钟的做饭时间 其流程如图所示:
10 min
住 院 就 医 流 程
流程的设计
▪ 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的
修改和完善
流程改进的步骤
流程的改进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分析流程的现状: 对流程进行改进;首先需要了解流程各
个环节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前后顺序关系; 然后透切的分析与流程有关的各种因素如 环境 设备 资源 工艺条件等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2 确定改进的目标和要求: 在充分了解和分析流程的因素和关系之后;我
们就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最 终确定改进的目标和要求
3 确定改进的方案: 根据改进的目标和要求;对流程的各种因素
通用技术必修ⅱ苏教版2

第二节流程的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了解流程的设计的步骤和流程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3.学会画出流程设计图。
4.使学生能对生活、生产的事项进行简单的流程设计。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亲历流程设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1.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2.用流程图表达生活、生产中等事项的具体环节。
3.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在第一节中, 我们已经知道, 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的一系列有规律的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叫做流程。
生产活动中的流程, 是进行指导、组织生产的科学依据, 科学合理地设计生产流程, 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保证。
技术活动中的流程思想和方法, 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有序, 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办事效率。
二、引入新课:那么流程设计应考虑什么基本因素呢?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各式各样的流程, 而这些流程的设计, 要对该活动、事件本身进行深人分析, 研究其内在的属性与规律, 考虑事件的发生、演变的规律和其他外界条件的相关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思、优化流程设计具体的环节与时序, 做出流程的科学设计。
例如: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就要考虑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材料: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 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 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 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 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 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 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 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
例如, 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还应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因素。
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流程设计的科学性流程设计作为重要的技术活动, 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流程的设计。
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

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知识点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高一通用技术必修2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在通用技术中,我们可以将技术分为三类:自然技术、人工技术和信息技术。
1. 自然技术:自然技术是基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而形成的技术,如农业技术、林业技术等。
自然技术的发展需要对自然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2. 人工技术:人工技术是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技术,如制造技术、建筑技术等。
人工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3.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的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对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二、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社会密切相关,技术进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通用技术必修2中,我们需要了解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1. 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
2. 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对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需求。
比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环保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技术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满足人们对技术的需求。
三、技术创新和创造技术创新和创造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通用技术必修2中,我们需要了解技术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和方法。
1. 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通过对技术进行改进和突破来创造新的技术或改良现有技术的活动。
技术创新的过程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等环节。
2. 技术创造的方法:技术创造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来发展新的技术。
技术创造的方法包括观察、思考、实验和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知识点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及功能。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例苍耳子、飞机、导弹跟踪系统等)。
2、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
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
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
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散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结构的分析:1、承受应力:内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
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容许应力)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用公式表示为Ơ=F/S,其中F是内力,S是受力面积,Ơ是应力。
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2、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重心位置(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材料等。
3、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关系。
三角形是框架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
铰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固定铁床架的连接。
三、结构的设计: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对于任何结构的设计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步骤: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绘制简单结构设计草图———做出模型或原型四、结构的欣赏: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知识点1、流程的概念:(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依据流程的性质及人们的表达习惯,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方框图、示意图、程序等。
1、生活与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2、生产与流程: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
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
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⑴提高效率。
⑵提高质量。
⑶保证安全。
⑷节省资源。
⑸提高管理水平。
⑹提高经济效益。
⑺注意环保、方便操作等。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不同行业的流程设计中考虑的基本因素各有差异。
3、流程设计的步骤: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项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
3、流程优化的条件: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和规律的深入了解。
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以及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知识点: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
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2、系统的组成、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体性(全局、集合)、相关性(匹配、关联)、目的性(功能)、动态性(更新)和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等,这些特性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与方法。
(结合课本相关案例,学会运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统)。
: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系统分析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丁谓修复皇宫)、科学性原则(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和综合性原则(孝襄高速公路)。
1、系统优化的目的: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
(案例: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能人为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人为调节)。
2、系统优化的方法:数学模型——最优解;科学估算、试验——满意解。
结合案例,分析系统优化的实现。
1、系统设计的目的、方法与过程:系统设计是对各种各样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的过程。
系统设计要以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等问题。
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具体为:⑴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⑵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和电视机的创新,阴极射线管(CRT))2.技术的两面性:a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超技术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b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三、技术的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b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