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分层测评:23_想念地坛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六专题 第18课 想念地坛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18课想念地坛对应学生用书P73一、字音辨读1.颓.檐(tu í) 2.盘桓.(hu án) 3.滂沱..(p ān ɡ tu ó) 4.愤懑.(m èn) 5.磕.磕绊绊.(k ē) (b àn) 6.亘.古不变(ɡèn) 7.葳蕤..(w ēi ru í) 8.畸.形(j ī) 二、字形辨识1.⎩⎪⎨⎪⎧ 断壁完璧归赵譬如2.⎩⎪⎨⎪⎧ 盘桓hén 恒久城垣 3.⎩⎪⎨⎪⎧ 雕栏玉砌沏茶彻底4.⎩⎪⎨⎪⎧ kuàn 旷日持久粗犷扩大 5.⎩⎪⎨⎪⎧ 荒诞垂涎筵席6.⎩⎪⎨⎪⎧ 歧义技术歌伎 三、词语辨析1.界线·界限辨析⎩⎪⎨⎪⎧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例句⎩⎪⎨⎪⎧ ①6月14号,甘蒙两省区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检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威市召开。
②只有在左右两边同时划清这两条界限,慈善机构才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够获得人们的自愿奉献。
2.祈求·乞求辨析⎩⎪⎨⎪⎧ 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指请求给予。
例句⎩⎪⎨⎪⎧①端午节是人们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
②台湾高雄一名男子醉酒后竟然躺在路边睡着了,叫了很久才叫醒,醒来后乞求民警不要送他回家,因为怕老婆会骂,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熟语释义1.磕磕绊绊:比喻不太流畅通顺。
2.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3.亘古不变:从远古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4.争风吃醋: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5.生气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对应学生用书P73一、走近作者史铁生(1951—2010),北京市,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20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06想念地坛含解析

想念地坛本课话题——善待生命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还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平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
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
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
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
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点评:境界,让人生充满韵味;自然,使生命归于纯净。
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往往展现出一份从容之美。
处放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焕发别样光彩。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应该笑着去面对人生,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4.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5.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颓.檐(tuí) 滂.沱(pānɡ) 愤懑.(mèn) 惶.茫(huán ɡ) 盎.然(àn ɡ) 葳蕤..(wēi)(ruí) 二、多音字累⎩⎨⎧ (lěi )成年累月(léi )果实累累 倒⎩⎨⎧ (dǎo )倒霉(dào )倒春寒 乘⎩⎨⎧ (chén ɡ)乘机(shèn ɡ)千乘之国 擂⎩⎨⎧ (léi )擂鼓(lèi )擂台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xuān (喧)嚣xuàn (渲)染 ⎩⎨⎧ bàn bàn 磕磕(绊)(绊)bàn (拌)嘴 ⎩⎨⎧ yú阿(谀)yú须(臾) ⎩⎨⎧hén ɡ(恒)久huán 盘(桓)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醒悟·省悟两者均为动词,都有“觉悟过来”之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23 想念地坛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三) 想念地坛[语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平白无故....就成功的。
B.陷入传销“魔窟”的李某,被警方解救后,仍然自以为是....,坚信传销能发家致富。
C.从今日公布的经济消息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仍在磕磕绊绊....中前行,欧元区物价指数的回升也有助于经济的活跃。
D.踩踏事故中的三位责任人涉嫌玩忽职守....而被拘留。
【解析】A项,“平白无故”指无缘无故;B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此处强调李某继续坚持错误观念,改为“执迷不悟”;C项,“磕磕绊绊”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D 项,“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可改为“突出……特色”。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可删掉“使它”。
【答案】 B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千三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八百年前,________;五百年前,这里遍布农桑兴盛的田园;三百年前,这里成为商贾辐辏的市集;一百年前,这里更是人文荟萃的名镇。
”在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人人都会说上这样一段当地的“履历”。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六专题 第18课 想念地坛 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想念地坛一、字音辨读1.颓.檐(tu í) 2.盘桓.(hu án ) 3.滂沱..(p ān ɡ tu ó) 4.愤懑.(m èn ) 5.磕.磕绊绊.(k ē) (b àn ) 6.亘.古不变(ɡèn ) 7.葳蕤..(w ēiru í) 8.畸.形(j ī) 二、字形辨识1.⎩⎪⎨⎪⎧ 断b ì(壁)完b ì(璧)归赵p ì(譬)如 2.⎩⎪⎨⎪⎧ 盘hu án (桓)h én ɡ(恒)久城yu án (垣) 3.⎩⎪⎨⎪⎧ 雕栏玉q ì(砌)q ī(沏)茶ch è(彻)底4.⎩⎪⎨⎪⎧ ku àn ɡ(旷)日持久粗ɡu ǎn ɡ(犷)ku ò(扩)大5.⎩⎪⎨⎪⎧ 荒d àn (诞)垂xi án (涎)y án (筵)席 6.⎩⎪⎨⎪⎧q í(歧)义j ì(技)术歌j ì(伎) 三、词语辨析1.界线·界限辨析⎩⎪⎨⎪⎧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例句⎩⎪⎨⎪⎧ ①6月14号,甘蒙两省区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检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威市召开。
②只有在左右两边同时划清这两条界限,慈善机构才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够获得人们的自愿奉献。
2.祈求·乞求辨析⎩⎪⎨⎪⎧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指请求给予。
例句⎩⎪⎨⎪⎧ ①端午节是人们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
②台湾高雄一名男子醉酒后竟然躺在路边睡着了,叫了很久才叫醒,醒来后乞求民警不要送他回家,因为怕老婆会骂,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熟语释义1.磕磕绊绊:比喻不太流畅通顺。
2.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3.亘古不变:从远古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含解析)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想念地坛(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不是学者,读不了罗兰·巴特的法文原著应当不算是玩忽职守....。
B.教育工作者应该懂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
C.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
D.江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地区,北枕长江,南临太湖,是一座人文彬盛,生气盎然....的滨江港口城市。
解析: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智力”和“非智力”不存在祸福关联。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虽然天气十分寒冷,我和哥哥还是穿上厚棉衣和帽子到户外去看“超级蓝月”,因为这可是152年才有一次的天象奇观。
B.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千家万户除夕夜的一道大菜,一直是海内外华人共同期盼的,从节目的彩排到选取都是慎重的。
C.上海已开通全球第一个智能汽车试验区,试验区用摄像机、通信基站和雷达系统来协助智能汽车在近30个模拟环境中行驶。
D.近日,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盗窃案,对一位无法到庭作证的民警进行身份认证后,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了远程作证。
解析:A项,搭配不当,不能说穿上帽子,可改为“穿上厚棉衣,戴上帽子”。
B项,语序不当,应是先选取节目,再彩排节目,“彩排”和“选取”应调换位置。
D项,偷换主语。
实现了远程作证的是民警,而不是越秀区人民法院。
答案:C3.某高校毕业生听完著名就业辅导专家张教授的报告后,深受启发,立刻用手机给张教授发短信,希望得到帮助。
下面四条短信中用语恰当、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张教授,您好!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我想请您帮我看看求职自荐信,不知您能不能把邮箱地址告诉我?情急之中,未免有些唐突,请见谅!学生××B.张教授,今天听了您的报告,我深受启发。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想念地坛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想念地坛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清贫频繁妃嫔濒临绝境B.棘手嫉妒缉拿开门揖盗C.攻击功绩公祭保障供给D.泥淖悼念绰约掉以轻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圣火登珠峰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据奥组委透露,让奥林匹克的圣火登上世界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愿望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火炬手今年将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首次测试攀珠峰。
(据昨天本报报道)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奥运圣火象征和平与友谊,她的每一次点燃,都会激起人们对奥运精神的憧憬与热爱。
而且,如果这个创意真的变成现实,那么其象征意义将远大于其实质意义。
而这种象征意义,无疑将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最好方式的宏扬与提升,完全可以写进奥林匹克的历史。
然而,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我们可以不计后果与代价,来让奥林匹克的圣火在珠峰点燃。
因为,我们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困难,考虑到作为奥运圣火传递这一重大公共事件应该力避争议,考虑到奥运圣火登珠峰,在其实际操作中,是否已经有悖人文绿色奥运理念等现实问题。
如果权衡利弊得不偿失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对奥运圣火登珠峰的计划再次进行斟酌。
众所周知,登山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和个人爱好,虽然近年来方兴未艾,但是却一直饱受争议。
尤其是自前年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遭遇雪崩,5名队员不幸遇难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白热化。
这一生命的惨剧,引起了公众对于“攀登的意义”的持续追问和深入思考。
今年从北坡攀登了珠峰的安德鲁·萨特兰医生说,非官方数字显示,2006年已经有15人攀登珠峰死亡。
《英国医学期刊》的报告称,很多年以来,攀登珠峰的死亡率一直大约是十分之一。
至今已经有近200人葬身珠峰。
珠穆朗玛峰攀登先锋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说:“人的生命远远比攀登珠峰更为重要。
”因此,即使准备再充分,即使考虑再周全,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风险仍将很大。
毕竟,攀登珠峰的不可抗因素太多了。
试想,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如果真的奥运圣火登珠峰活动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显然是有违人文奥运之精神与理念的。
《想念地坛》阅读附答案

《想念地坛》阅读附答案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想念地坛史铁生(1)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2)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
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 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
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3)一进园门,心便安稳。
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
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4)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
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5)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
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记得那份忽临的轻松和快慰,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
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6)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
这五个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
在我想,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写作由之出发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写作之终于的寻求,即灵魂最初的眺望。
(7)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六专题 第18课 想念地坛

2019年4月第18课想念地坛一、字音辨读1.颓.檐(tu í) 2.盘桓.(hu án ) 3.滂沱..(p ān ɡ tu ó) 4.愤懑.(m èn ) 5.磕.磕绊绊.(k ē) (b àn ) 6.亘.古不变(ɡèn ) 7.葳蕤..(w ēiru í) 8.畸.形(j ī) 二、字形辨识1.⎩⎪⎨⎪⎧ 断b ì(壁)完b ì(璧)归赵p ì(譬)如 2.⎩⎪⎨⎪⎧ 盘hu án (桓)h én ɡ(恒)久城yu án (垣) 3.⎩⎪⎨⎪⎧ 雕栏玉q ì(砌)q ī(沏)茶ch è(彻)底4.⎩⎪⎨⎪⎧ ku àn ɡ(旷)日持久粗ɡu ǎn ɡ(犷)ku ò(扩)大5.⎩⎪⎨⎪⎧ 荒d àn (诞)垂xi án (涎)y án (筵)席 6.⎩⎪⎨⎪⎧q í(歧)义j ì(技)术歌j ì(伎) 三、词语辨析1.界线·界限辨析⎩⎪⎨⎪⎧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
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例句⎩⎪⎨⎪⎧ ①6月14号,甘蒙两省区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检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武威市召开。
②只有在左右两边同时划清这两条界限,慈善机构才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够获得人们的自愿奉献。
2.祈求·乞求辨析⎩⎪⎨⎪⎧祈求:恳切地希望或请求。
乞求:指请求给予。
例句⎩⎪⎨⎪⎧ ①端午节是人们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美好节日。
②台湾高雄一名男子醉酒后竟然躺在路边睡着了,叫了很久才叫醒,醒来后乞求民警不要送他回家,因为怕老婆会骂,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四、熟语释义1.磕磕绊绊:比喻不太流畅通顺。
2.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3.亘古不变:从远古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三) 想念地坛[语言运用层]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平白无故....就成功的。
B.陷入传销“魔窟”的李某,被警方解救后,仍然自以为是....,坚信传销能发家致富。
C.从今日公布的经济消息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仍在磕磕绊绊....中前行,欧元区物价指数的回升也有助于经济的活跃。
D.踩踏事故中的三位责任人涉嫌玩忽职守....而被拘留。
【解析】A项,“平白无故”指无缘无故;B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此处强调李某继续坚持错误观念,改为“执迷不悟”;C 项,“磕磕绊绊”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D项,“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可改为“突出……特色”。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可删掉“使它”。
【答案】 B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千三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八百年前,________;五百年前,这里遍布农桑兴盛的田园;三百年前,这里成为商贾辐辏的市集;一百年前,这里更是人文荟萃的名镇。
”在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人人都会说上这样一段当地的“履历”。
作为浦东新区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镇完整地保留着庭院深深、宅园相连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
新场镇似乎有意保持低调,即便被贴上“华语大片《色戒》、《叶问》取景地”的标签,也依旧延续沧桑静默。
这里青石板铺成的老街——洪东街和洪西街,被熙来攘往的步履踏得锃亮。
相互掩映的明清建筑,奇檐斗拱,古旧斑驳。
老店门口,挑起的酒幡在轻风细雨中飘摇。
________,户户枕河,家家临水,水埠小桥一重又一重,处处流淌着静谧。
清末风格的奚家厅营造出“里弄深处有人家”的惊喜,而奚家东厅却是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中式木雕工艺装饰和西式罗马柱结合,相得益彰。
A.这里崛起泽被一方的盐场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B.这里崛起泽被一方的盐场沿河人家的瓦屋顶皆是清一色的C.这里崛起的盐场泽被一方沿河人家的瓦屋顶皆是清一色的D.这里崛起的盐场泽被一方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解析】作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分析判断。
第一个横线处,根据后文中“农桑兴盛的田园”“商贾辐辏的市集”的偏正结构短语可知,此处应选择含有“泽被一方的盐场”这一偏正结构短语的句子。
据此排除C、D两项。
第二个横线处,根据后文语境可知,此处强调沿河人家住的是瓦屋,而非强调沿河人家瓦屋顶的颜色,因此应选“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
【答案】 A4.观察下边这幅漫画,请为该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并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寓意不超过60个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需对漫画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在举重。
背心上的“大学生”三个字点明了其身份。
杠铃的两端,一端是“语文学分”,非常小;一端是“英语学分”,非常大。
下面还有大学生说的话:“为了毕业证、学位证,只有花大力气弄这边!”漫画明显地勾画出了语文与英语的对比,讽刺了校园中、社会上重视英语却轻视母语的现象。
至于题目,既可以以事件为题,如“举重”,又可以以漫画中的人物在举重时的表现为题,如“偏重”。
【答案】题目:如此“举重”(失衡或失重)寓意:通过对大学生花大力气在英语上的现象的反映,讽刺了校园中、社会上重英语轻语文的风气。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冬夜重读史铁生肖复兴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
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
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铁生的书。
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
《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
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他摇着轮椅出场了。
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
我清楚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当代作家中,哪一位有如此一个和自己撕心裂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特定场景,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
我想起我的弟弟,17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回柴达木。
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
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
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
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
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
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
”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
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
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
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
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
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
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
”“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
”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唯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
”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是说当年的地坛。
”他特意补充道。
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17岁时的柴达木。
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唯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
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
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弟弟的离世触发作者重新去捧读史铁生的作品,沉浸在悲痛中的作者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感悟。
B.作者引用史铁生对地坛颓败而静谧的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也暗示了史铁生的不幸命运。
C.弟弟临终前要求将骨灰撒回青海柴达木与史铁生对地坛的依恋,表现出人们对自己精神归所的渴望。
D.窗上的夕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让母亲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同时激发了史铁生创作的灵感。
E.本文多处引用史铁生作品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
【解析】B项,景物描写没有暗示史铁生的不幸命运。
D项,从文中看“窗上的夕阳、枯死的海棠树、单薄的豆花”并没有激发史铁生的创作灵感。
【答案】BD6.文章第2段引用史铁生《我与地坛》的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上:能更好地表现史铁生与地坛契合难舍的关系,使地坛这一普通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史铁生其人其事的叙写、对史铁生精神人格的感悟。
7.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
”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指出了史铁生的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