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引导思考,乐学数学: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

引导思考,乐学数学: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幼儿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数学能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应运而生。
这是一种新式的幼儿数学教育方法,旨在帮助孩子在学习数学中掌握思维技巧,拓展思维能力。
引导思考是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教学的重要理念。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中,引导思考的方式有多种。
以下分别介绍:一、启发性问题引导思考法这是最常用的引导思考法。
教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发现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动画片段或图片向孩子们展示一个场景,然后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并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如,一个竹筏正悬浮在水上,孩子们要想办法将竹筏移到陆地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竹筏该怎么移动才能到达陆地上?我们需要什么工具来达成此目的?孩子们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孩子的解决方案,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实践。
二、综合性问题引导思考法这种方法通过提供一个复杂的问题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放一个由木板组成的正方体模型,然后让孩子们用给定的木片拼装成正方体。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孩子们思考和手实践,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时间。
因此,这种综合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三、类比性问题引导思考法这种方法通过类比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给孩子们看一个由丝带交叉组成复杂形状的图案,让他们自己尝试拼装出同样形状的丝带图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它需要孩子们理解并运用对称、重叠等概念。
因此,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这样的引导思考的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动动脑数学幼儿教案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等,这些工具和方法也能帮助孩子们更高效地学习数学,更好地开发孩子们的潜力。
幼儿园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活动教案

幼儿园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活动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动手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探讨幼儿园动手动脑的教学活动,并为你提供一些动手实践活动教案。
1. 了解幼儿园动手动脑教学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动手动脑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动手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帮助他们培养观察、想象、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动手实践活动教案设计(1)主题:沙盘游戏教案内容:- 准备沙盘和一些小玩具,如汽车、建筑物等。
- 让幼儿自由发挥,用沙子布置自己的小世界。
-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布置的场景和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主题:绘画创作教案内容:- 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如颜料、彩笔、水彩笔等。
- 主题可以是自然风景、动物、植物等。
-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和观察细节的能力。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动手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通过适当设计的动手实践活动教案,可以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动手动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动手实践活动教案。
动手实践活动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可以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全面地了解了幼儿园动手动脑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动手实践活动教案。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理解幼儿园教学有所帮助。
幼儿园动手动脑教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活动。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个方面。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动脑筋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2.制定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创新思维,思考如何制定解决方案。
3.实施方案:讨论故事中人物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强调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总结经验:让学生从故事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换位思考、逆向思维等。
3.合作学习,提高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在旁辅导,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信心。
4.评价反馈,促进成长: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
5.实践应用,拓展视野:
-鼓励学生将所学问题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调查、采访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乌鸦喝水》来引发学生对“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一主题的兴趣。课堂上,我会生动地讲述乌鸦如何运用智慧,将小石子投入瓶中,从而喝到水的经过。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动脑筋解决问题的魅力。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学会在合作中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_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
本文是关于语文教案-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五册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教案
一、导语
同学们,最近老师心里蕴酿一件大事,老师想成立一个金点子公司,你们愿意为老师的公司出主意想点子吗?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方便的事情,并选出最感兴趣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汇报,互相评议。
三、课堂拓展
1、学生在小组内为自己的金点子设计推销方案,一起把它推向市场。
2、学生即兴表演。
四、教师总结。
北师大语文二年级下《十 动脑筋:狮子和兔子》 优质课教学设计_14

狮子和兔子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写的是狮子被蚂蚁叮咬,不胜其烦,兔子启发他开动脑筋,跳到水里,摆脱了红蚂蚁叮咬的故事,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也比较大。
所以,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水平,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
所以根据年段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又疼又痒”“恼羞成怒”等词语的意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3、理解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难点:识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狮子和兔子的头饰和彩色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昨天,老师带领大家到童话王国去理解了两位新朋友,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画,贴上,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童话王国,走近这两位朋友,去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块写课题。
(板书课题:狮子和兔子)2、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重点词语“筋疲力尽”“又疼又痒”“恼羞成怒”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二、复习旧知。
1、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这篇课文的生字大家掌握得真好,把掌声送给自己)2、生字掌握得好,课文也一定读得不错,小组展示,朗读全文。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学会听别人说,边听边思考。
3、从中受到新的启示,培养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很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想一想,你有过吗?2、读一读读本次口语交际提示,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说一说。
小组交流,谈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不便之处。
如果问题已经解决,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也可以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讨论怎样解决。
4、议一议。
把小组交流好的同学推荐到班里汇报,交流有无更好的方法。
5、评一评哪一组问题提得好,问题解决得好。
习作教学目标:想象作文,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过程1、写前启发。
先讲一讲读过的童话故事,带入童话故事的王国。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想象空间。
2、提出习作要求。
出示课文中的图,供学生选择,也可选择其他动物。
想象动物之间可能发生的事。
3、写前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的动物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4、动笔写故事。
5、全班交流评议。
选择故事编得有趣、情节曲折的或某一点写得好的在全班交流;同时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6、修改自己的作文。
7、把自己写的童话故事读给朋友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我的发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反义词,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了解语言的一些现象,并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1、读一读:自由读词语2、谈一谈:读学习伙伴的话。
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每组是意思相反的词,上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厌恶,叫贬义词;下边一列词,感情比较喜欢或者是敬佩,叫褒义词。
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语。
日积月累教学目标:1、积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并能理解其意思。
2、通过生字连词,认识八个生字词语。
动手动脑课小班教案

动手动脑课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动手动脑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动手动脑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动手动脑课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动脑课的实际操作。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动手动脑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纸笔和其他动手动脑课需要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动手动脑课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动手动脑课是一种通过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
2. 学习。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动脑课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指导。
教师在学生动手动脑课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4. 总结。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动手动脑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不断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动手动脑课小班教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不断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动脑筋 教案教学设计.doc

动脑筋教案教学设计-1.通过本单元两篇主体课文《称象》《壶盖为什么会动》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和瓦特,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且要勤动手。
2.会读曹、官、堵、议、杆、称等22个生字和会写称、官、员、议等17个生字。
学会组词,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5.学会看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学会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一头玩具小象、一台天平称、一个玻璃器皿、一条塑料小船教学时间六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称象》一、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
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怎么办呢?(可以称一称。
)教师板书称。
谁听过称象的故事?怎么称?结果怎样呢?请带着问题学习第6课。
(二)初步阅读,领略课文内容。
1.大家小声读,标出自然段序号。
(5个自然段。
)2.指五名同学读全文。
大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一个曹冲出主意称大象的故事。
)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这个故事的呢?下面我们细学课文,理解内容。
(三)细学课文,分析内容。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第几段写这个内容?(故事发生在古时候,课文第1自然段写这个内容。
)(2)请一个同学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带着儿子和大官们来看象。
)(3)看书中插图。
从哪里看出是古时候?谁是曹操?周围都有谁?(略)大象是什么样的?官员们怎么看?曹操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官员们说出了什么办法?我们学习2、3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大家默读这两段。
用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大象是什么样的?这里说大象的什么像堵墙?为什么这么比喻?腿像四根柱子又说明什么?(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里说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因为大象的身子又高又大,所以这么比喻。
腿像四根柱子,进一步说明大象身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语交际《动脑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印江县实验学校田启洪
教材说明:
《动脑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语文园地七的一次口语交际内容,这一组课文以“思想方法”为专题,所安排的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在口语交际中安排这一个内容,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理念:
由于口语交际目前是教师们感到困惑而又新鲜的课题,在农村学校,要想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根据学校安排,本次公开课设计,是本人根据学校实际,从学生生活出发,重在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而设计的。
教学目标
1、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及解决的办法,培养创造精神。
2、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表达较清楚明白,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优化学生综合素质,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敢说,乐说、会倾听
教学难点
能动脑筋,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听说你们表现非常出色,看,今天这么多老师来看你站了,高不高兴,好,请同学们转过身,把掌声送给老师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好,同学们,想不想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呢,那就把我们班最近取得的成绩向老师们汇报吧,(学生汇报成绩)
2、由学生汇报的红旗班级、获得的奖励等引入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解决办法,动脑筋帮助解决教师的一个问题,练习用可以……可以……还可以……说话。
3、由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说明白,听仔细。
导入交际课题,板书课题:动脑筋解决问题
二、明确交际内容及要求
1、让学生读书上口语交际内容
2、说说口语交际的要求,个人汇报
3、课件出示三条要求,练习用首先、然后、最后连贯地说说,
三、说说在生活中的不便之处
1、根据提示,想想并自由说说生活中的不便之处,(个人汇报)
2、小组交流说
3、汇报说,先自己不分形势汇报,再以“我们小组有的……有的……
还有的……的形式说清楚。
四、确定感兴趣的讨论话题
1、指名学生谈谈对哪个问题感兴趣。
2、小组讨论确定感兴趣的话题。
五、动脑筋解决问题
1、分组讨论自己确定的感兴趣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2、全班汇报,用:我们小组讨论的办法有……有……还有……的句式汇报。
3、同桌练习互说
4、评一评
哪组提出的问题最好,哪组解决的办法最妙。
六、故事欣赏、轻松体验
《猫和老鼠》的故事:
有一天,猫追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迅速跑回洞里去.没有被猫抓住,其它老鼠很敬佩这只老鼠:“哎呀!你到底是经过锻炼,现在连猫都抓不到你了。
”这只老鼠很得意。
猫在外头气得喵喵直叫,叫了半个小时,猫不叫了,又等了一个小时.外面没有声音了,其它老鼠就跟这只老鼠说:“猫已经走了,现在我们可以出去了。
”这只老鼠说:“不能出去,现在猫的技能也提高了,不能上它的当。
”它们就没有出去,结果又等了一个小时,外边传来了狗的叫声,这只老鼠说:“现在可以出去了。
”为什么说狗叫了就可以出去了呢?因为通常狗跟猫是不在一起玩的,狗在猫就不会在;而且俗话说,狗抓耗子多管闲事。
于是,这只老鼠就带着其它老鼠出去了.没想到,刚
刚一出老鼠洞,就给猫抓住了。
老鼠想,我死是死定了,不过我要问问这只猫是用什么计谋抓到我的。
你看这只猫怎么说的:“都什么年代了,21世纪了.我不换两招我哪有饭吃?我多学了一门外语就成功了,那个狗叫是我学的。
”
猫为了求生存都会动脑筋、换手法,作为人.不动脑筋解决问题行吗?
七、拓展延伸
把自己还感兴趣的不便之处写在班级文化栏的质疑台上,把想到的解决办法写在回音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