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修改)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旅游业
是构成旅游活 动的要素之一
2、旅游资源的内涵:
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 用于欣赏、消遣; 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二、旅游资源的特点:
1.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旅游资源的主要特性
自然的
人文的
景观性的
文化性的
有形的
无形的
古代的
现代的
2.空间上的地域性:
3.季节上的变化性:
4.美学上的观赏性:
6.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中
心
旅游区
主题形象
上海 浙沪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韶山井冈山瑞金 湘赣闽 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百色 左右江 百色风雷、两江红旗 遵义 黔北黔西 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滇北川西 雪山草地 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延安 陕甘宁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松花江鸭绿江长白山 东北 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皖南苏北鲁西南 鲁苏皖 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鄂豫皖 大别山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山西河北 太行 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渝中川东 川陕渝 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北京天津 京津冀 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 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 为主要的目的,离开常住 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 化生活。
什么是旅游活动
旅 游 活 动 三 要 素
旅游者
(旅游主体)
时间 金钱 旅游动机
旅游资源 (旅游客体)
旅游业
(旅游媒介)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概念:
自然存在 历史文化遗产
直接用于旅游目的 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者进行旅 游活动的 Nhomakorabea体、
旅游资源的类型、内涵及特点

人 文 旅 游 资 源
建筑景观 更多地表现 在教育性方 面的意义 文化艺术 景观 风土民情
建筑景观
竹楼 水车
旅游资源的内涵
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 能够吸引旅游者并直接用于欣赏、 消遣。 消遣。 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 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 能够产生社会效益、 境效益。 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特点
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内容与形式上的多样性
自然---人文 自然 人文 历史---当代 历史 当代 有形---无形 有形 无形 物质---精神 物质 精神性
空间上的地域性 空间上的地域性 季节上的变化性 季节上的变化 上的变化性 美学上的观赏性 美学上的观赏性 上的观赏 吸引力的定向性 引力的 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 利用的永续性和 永续性
长江三峡
苏州 园林 黄山 西湖
桂林山水
日月潭
知识拓展
五岳
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 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 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知识拓展
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
知识拓展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 齐云山,位于安徽省。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

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发展思路杨刚摘要:旅游业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比较热门的行业,而开发喀斯特山区作为观光、休闲旅游圣地是喀斯特地区开发旅游的首选之地。
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多民族文化交融,给本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贵州的众多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了必然。
想要把他们开发出来就必须对其资源特色有个大体的认识,必须认清其开发的优劣势以制定旅游业发展思路、带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旅游资源、开发,思路正文: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吃穿的物质生活,而是开始注重提高修养和知识水平的精神生活,旅游就是其中之一。
贵州是中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目前集观光、度假和深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和谐旅游目的地正在悄然形成。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所称赞的贵州是“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高富集省份。
其资源分布广、类型多、品位高、保护好。
概括起来讲,有五大特点:1、由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的奇特性。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总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中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其中岩溶面积约10.9万平方公里,占61.9%,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贵州的岩溶面积由于岩溶发育三维空间的不断扩展,导致地形演进过程的变化十分复杂,发育于地表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丛、天生桥、岩溶湖、瀑布、跌水,与发育于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纵横迭置,形成了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岩溶博物馆”。
漫长而奇妙的地质结构过程,孕育了全省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形成了无数地上地下贯通,动态静态结合的自然奇观。
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小七孔等,就是这个喀斯特王国的典型代表。
2007年,荔波被列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贵州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贵州,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从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到神秘的千户苗寨,从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到多彩的民族风情,贵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有效的开发利用策略。
首先,深入挖掘和保护文化内涵是关键。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例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蜡染等,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这些文化内涵,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方式,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
同时,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的失真和破坏。
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
尽管贵州近年来在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
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景区的可通达性,不仅要加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还要改善景区内部的道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服务。
此外,加强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至关重要。
提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从高端酒店到特色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升餐饮服务质量,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
建设规范的购物场所,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农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再者,创新旅游产品和营销模式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手段。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应当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
利用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徒步旅行、露营、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态之美。
结合当地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康养旅游,为游客提供养生保健服务。
旅游资源的内涵、特点与评价

从审美、人地和谐的 角度去欣赏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从历史、文化、艺术的角 度去欣赏
防止破坏,进行维修和创 造
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比较项目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原因 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
形成
资源价值 构成要素
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 值
地貌、气候、水文、生 物等自然要素
对探险、游乐、疗养等
2、旅游资源的内涵: • 第一、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风景、文
物古迹、民俗风情等自然与人文事物及 因素。
• 第二、旅游资源必须在开发利用上有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 第三、要明确作为旅游资源还要有欣赏 价值,即对旅游者有吸引力。
3、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 ①多样性: • ②地域性: • ③变化性: • ④观赏性: • ⑤永续性易损性: • ⑥非凡性: • ⑦可创造性:
主要意义 性质旅游意义重要
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 程形成
历史文化价值
古人类遗迹、古建筑、 宗教文物、民俗风貌 对知识文化教育性旅游 意义重要
三、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
1、我国世界遗产分布
分类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doc
各省区 分布
世界文化遗产
1.长城(八达岭 山海关 嘉峪关) 2.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3.莫高窟 4.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7.拉萨市布达拉宫历史区 8.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9.武当山古建筑群 10.庐山国家公园 11.平遥古城 12.苏州古典园林 13.丽江古城 14.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效益的各种事物 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内涵、特点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内涵、特点与评价1. 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是指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产的总称。
它包括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风俗民情、节庆活动、宗教胜地、温泉、名胜古迹、文艺演出等各种可以给游客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地理、人文和社会资源。
旅游资源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界形成的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平原高原、草原沙漠等自然地理景观。
它们的壮美、独特性、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和体验。
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城市风貌、建筑群落、园林景观等。
它们体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是游客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重要途径。
历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遗址是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包括了古代城市遗址、宫殿、寺庙、墓葬、古战场等。
它们代表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研究和了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风俗民情和节庆活动风俗民情和节庆活动是反映当地习俗和人们生活意识的重要内容。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庆典和传统活动,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增进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宗教胜地是各种宗教活动的中心地,包括了寺庙、教堂、清真寺、庙会等。
它们是信仰者朝圣、礼拜和祈祷的场所,也是游客了解宗教文化和信仰体验的重要地点。
温泉温泉是含有特定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温泉水,具有保健、治疗和休闲功能。
温泉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享受温泉浴、温泉疗法等。
名胜古迹名胜古迹是各种有名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的总称。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历史或文化价值,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景点。
文艺演出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了戏剧、舞蹈、音乐、杂技等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
旅游地区通过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提供给游客一种娱乐和休闲的方式。
2. 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包括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址、风俗民情等各种类型。
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2023年贵州旅游资源调查报告1一、贵州简介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省会贵阳。
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公里,南北相距约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
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有黄果树瀑布、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漳江、遵义会议会址、梵净山等名胜古迹。
贵州省是我国西部高原山地的一部分,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为斜坡地带,恰处于中国地势第二大梯级(西部高原山地)向第一大梯级(东部丘陵平原)的过渡部位。
境内地势起伏、高差悬殊。
最高海拔达2 901米,最低148米,全省平均海拔1110米。
贵州在热量带上处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的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且多夜雨,多微风,素有“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说法,没有绝大多数大陆性气候所特有的极端温度。
由于地势由北、东、南三面向中部和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和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原因,各地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
加之由于地质、地貌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复杂多样,贵州的土壤类型也极为复杂,从而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
二、主要旅游特色由于以上诸多因数,构成了贵州独特的旅游构造,当今贵州,旅游总体方向为以下五个方面:1、红色旅游贵州的土地上,遍布着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会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奉献、牺牲,而那些承载着革命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纪念地、标志物,会址,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的必到之处。
红色旅游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部广但相对集中,据网上初步调查,我省红色旅游点160多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至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行成三线三区。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贵州的“苗族文化”更是远近闻名。
以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为例【摘要】当前,在新的市场经济竞争趋势下,旅游业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国家支柱性产业之一,而旅游业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日渐凸显。
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中国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问题很多,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在这个问题上有人提出见解但并未深入研究。
随着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品牌化设计变成了一个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成都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成都的“熊猫文化”更是远近闻名。
笔者对通过成都的大熊猫旅游纪念品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剖析,调查,思考和分析,为其进行品牌设计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方案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其研究结果可供由相关部门参考,具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有实质性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本文拟从美术学、本文拟从美术学、本文拟从美术学、品牌学的角度并整合民俗学、品牌学的角度并整合民俗学、品牌学的角度并整合民俗学、旅旅游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进行多向度的思考研究尝试。
分析了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必然性和品牌形象塑造的原则与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契合,根据品牌的设计程序和设计原则,对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进行了品牌的规范,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问题:一、对熊猫旅游纪念品进行识别系统也就是其包装进行简要规划;二、对品牌化的熊猫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识别研究;三、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设计品牌化的方法研究,特别针对品牌中产品设计的延续问题进行研究;四、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品牌文化设计;五、成都熊猫旅游纪念品品牌持续发展的策略。
最后,对旅游纪念品品牌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黄陂民间泥塑手工艺为中心【摘要】近几年,从只重视旅游路线的开发到注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正逐步走向完善,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摘要: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要推进贵州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发展,必须发掘旅游资源的内涵,组织好各具特色的旅游宣传。
关键词:红色旅游内涵特点
我省的旅游在空间上遍布贵州高原,而且与贵州独特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自然融合,特色鲜明,文化深厚。
特别是以遵义会议、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阳等重大历史事件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更具震撼力、号召力,更具垄断性。
下面就谈谈贵州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民族文化旅游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
民族村寨山清水秀,竹林葱茏,吊脚楼房鳞次栉比。
民族服饰款式丰富多彩,工艺巧夺天工,内涵广博深邃。
民族节日数量之多,活动人数之众和内容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挖掘贵州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贵州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促进贵州旅游业迈上新台阶,大有可为。
二、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的红色旅游,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是组织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达到学习革命
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主
题性旅游活动。
宣传红色旅游,通过重温我党奋斗史、革命史和光荣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贵州的革命文物和遗址、会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
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相对集中。
我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
据初步调查,红色旅游点160余处,具有开发潜力的精品旅游点50多处。
在红色旅游点中,
红军长征文化突出,各类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北至赤水,南到荔波,东至玉屏,西至赫章、盘县,形成三线三区:
三线是:一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遵义(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景区、乌江景区)、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习水县青杆坡战斗遗址、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
二贵阳(息烽集中营)、黔西、大方(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毕节(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三省会议纪念碑、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草原艺术研究社旧址、毕节烈士陵园、夏曦烈士纪念碑)、赫章、威宁(红二、六军团战斗遗址、草海)。
三贵阳(息烽集中营)、镇远(周达文故居、和平村旧址)、黎平(黎平会议旧址、红七军部旧址、毛泽东在黎平住处、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黎平“烈士陵园”等)。
三、阳明文化旅游
贵州阳明文化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观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开发以大贵阳为中心,范围涉及省内8个地、州、市20多个县市的阳明文化旅游圈,对于带动贵州文化旅游,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实现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对接,使贵州文化旅游走向全国和世界,意义重大。
四、生态旅游
即绿色旅游,贵州高原的青山绿水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倍受游客青睐,发展绿色旅游的景点颇多,这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设计指导,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旅游者参与性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既使旅游者身心健康、增长见识,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贵州的生态旅游有很强的吸引力。
五、乡村、科考等旅游
乡村旅游即农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魅力,我省东线尤其具备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
这一旅游可参与性强,费用相对低廉,投入少,经营灵活,回报率高。
其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文化及民风民俗具备乡村旅游的条件。
这些乡村是观光、采风、休闲、科考、探险的理想之地,可进行观赏、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研讨、乡村专题调研等旅游开发,若推出一系列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专题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产业。
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又拥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以及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政策措施,以及行、吃、住、游、购、娱等,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联系贵州实际以及人们的生活实际,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功能,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开拓旅游市场,全面提升贵州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千方百计做好贵州旅游宣传发展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