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鉴定 (1)

合集下载

大黄的鉴定

大黄的鉴定

二、性状鉴别
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状 表面有网状纹理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
髓有多数星点 气清香 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
三、显微鉴别
木栓层
根 茎 横 切 面

三、显微鉴别
粉 末 特 征
草酸钙簇晶
导管
淀粉粒
四、理化鉴别
主要成分-- 蒽醌类:游离蒽醌,结合蒽醌
蒽酚和蒽酮及其苷类
中药鉴定技术学习课件
大黄的鉴定
RHEI RADIX ET RHIZOMA
一、来源鉴别
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 et Balf. 药用大黄 R. officinale Baill. 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甘肃、青海等 药用大黄---主产四川、云南等
鞣质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不含土大黄苷
四、理化鉴别
1.微量升华 黄色针状结晶或羽毛状结晶 2.薄层色谱
1.芦荟大黄素 2.大黄酸 3.大黄素 4.大黄素甲醚 5.大黄酚 6.混合对照品 7.掌叶大黄 8.唐古特大黄 9.药用大黄 10.大黄检品
五、真伪鉴别
同属植物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河套大黄 R.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华北大黄R. franzenbachii Mü nt.天山大黄R. wittrochii Lundstr. 在部分地区称山大黄或土大黄。
五、真伪鉴别
土大黄商品中根的比例很大,香气弱。
含有土大黄苷(rhaponticin),其新鲜断面在紫外灯
下显亮蓝紫色荧光(正品大黄棕色荧光)区别。土
大黄的泻下作用很弱,通常外用为收敛止血药,或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大黄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大黄粉末、乙醇、氯仿、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浓盐酸、乙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pH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1)观察大黄药材的外观: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2)观察大黄药材的质地:质坚实。

(3)观察大黄药材的断面: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4)观察大黄药材的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大黄药材横切面组织切片,用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制成永久制片。

(2)镜检: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④ 形成层环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⑥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⑦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3. 理化鉴别(1)酸碱度测定:用pH计测定大黄药材的酸碱度,大黄药材的pH值应在3.5~5.5之间。

(2)大黄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酸的含量,大黄酸含量应不低于0.5%。

4. 色谱鉴别(1)制备大黄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大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然而,市场上的大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大黄鉴定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及对大黄的进一步研究建议。

实验目的:1. 鉴定市场上常见的大黄样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 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3. 提供有关大黄的质量控制和鉴定方法。

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从市场上购买了10种不同品牌的大黄样品。

2. 外观检查:观察大黄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3. 质量评估:使用质量评估方法,包括湿润度、含水量、灰分等指标。

4.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大黄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实验结果:1. 外观检查:所有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呈现出黄褐色的颜色,具有典型的大黄形状和气味。

2. 质量评估: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

3. 化学成分分析:HPLC分析结果显示,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其中,大黄素的含量在不同样品中存在一定差异,而大黄酚的含量相对稳定。

讨论:1. 外观特征的相似性表明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质量较为一致,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2. 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样品的湿润度、含水量和灰分均在合理范围内,符合质量标准,进一步验证了大黄的质量良好。

3.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这两种成分对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4. 大黄素的含量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域、生长环境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5. 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和质量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大黄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

结论:通过对市场上的大黄样品进行鉴定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大黄样品的外观特征相似,质量较为一致,符合质量标准。

2. 大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具有重要药理作用。

3. 大黄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实验大黄黄连鉴定01

实验大黄黄连鉴定01

实验一 大黄、黄连的鉴定
一、内容: 1.黄连永久切片的观察; 2.大黄粉末透化装片观察:
簇晶、网纹导管 3.大黄粗粉末微量升华,镜检; 4.紫外灯下,观察黄连断面的荧光。
二、作业 1.绘大黄粉末图 2.绘黄连横切面1/4简图
实验一 大黄、黄连的鉴定
一、目的: 1.掌握大黄、黄连主要显微鉴别特征; 2.熟悉大黄、黄连的理化鉴别特征。 二、内容: 1.观察黄连(味连)横切面永久切片:
中 柱 鞘 纤 维 束
韧部
木部 射线
外韧型维 管束断续 环列 (放射状)
薄壁C含 淀粉粒
表皮 木栓组织 皮层 石细胞 中柱鞘纤维 韧皮部 织图例:
空白
木质部
韧皮部
皮层、髓
木栓层
结晶 石细胞群 纤维束
2.大黄粉末透化装片,观察: ①簇晶多,大型,棱角短钝或长尖
根 迹 维 管 束
外侧偶 见鳞叶 组织
①表皮部分脱落; ②外侧皮层(产生) 有木栓组织(及其外 组织均呈棕色); ③皮层宽,有单个 或成群石细胞(染成 红色),并可见根迹 维管束;
表皮(或脱) 皮层(或脱) 木栓组织 皮层
根迹维管束(纤维略呈纵切状)
石 细 胞
中 柱 鞘 纤 维 束
④中柱鞘纤维束木化( 染红); ⑤外韧型维管束断续 环列(放射状),韧部 窄,可见束中形成层 ⑥髓部偶见石C
注意: 烘烤后,升华 器不得直接放 在桌上,以免 烫损桌面!
4.紫外灯下,观察黄连断面荧光: 呈金黄色荧光。
二、作业 1.绘大黄粉末图(簇晶及网纹导管); 2.绘黄连横切面1/4简图。
实验一 大黄、黄连的鉴定 姓名__学号__
簇晶
网纹导管
大黄粉末图
黄连横切面(1/4)简图

大黄的鉴定(实验)

大黄的鉴定(实验)

3
绘大黄根茎横切片显微鉴别简图
1
描述掌叶大黄的生药性状特征
4
记录大黄理化鉴定的结果
四、作业
如何采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鉴定三种大黄及其混伪品?
课后思考
2
试剂: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1%氢氧化钠溶液。
3
材料:大黄饮片;大黄粉未;大黄根茎横切片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大黄的显微鉴定
2
大黄的生药性状鉴定
3
பைடு நூலகம்
1
大黄的理化鉴定
3
3
根茎圆柱形、卵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块状;除尽外皮,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锦纹);
掌叶大黄根茎生药原性状
(1)根茎横切片
星点
(2)根茎粉末:棕黄色
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 网纹、具缘纹孔导管 淀粉粒大多圆球形。
大型簇晶 2.导管 3.淀粉粒
掌叶大黄根茎粉末
网纹导管 草酸钙簇晶
(三)大黄的理化鉴定
本品粉末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针状或羽毛状结晶,加碱液溶解并显红色。(羟基蒽醌类反应)
大黄微量升华实验现象
本实验从根茎类生药--大黄的生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三个方面进行实验,在本次实验中,显微鉴定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粉末鉴定中,大家要抓住它的主要特征,如草酸钙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主要特征的鉴别,才能在大黄的粉末或者多种末知粉末中准确地进行显微鉴别。
01
生药学
02
小结
2
绘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图
星点 木质部 形成层 韧皮部 髓 掌叶大黄根茎断面特征 皮部极狭,可见暗色形成层环纹,射线。髓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型维管束,又称为“星点”),环列或散在。

大黄的鉴定(实验)【实用参考】

大黄的鉴定(实验)【实用参考】
LOGO
实 验 八:根与根茎类生药
大黄的鉴定
Radix et Rhizoma Rhei Rhubarb
一、实验的目的
大黄的鉴定(实验)
31 1 掌握掌大握黄大的黄生药生性药状性鉴状别鉴特别征特征 2 掌握大黄的显微鉴别特征 3 掌握大黄的理化鉴别方法
二、仪器、试剂及材料
大黄的鉴定(实验)
(1)仪器:生物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 盖玻片、吸水纸、火柴、擦镜纸、微量 升华装置。
大黄的鉴定(实验)
大黄的鉴定(实验)
(2)根茎粉末:棕黄色
1.草酸钙大形簇晶众多 2.网纹、具缘纹孔导管 3.淀粉粒大多圆球形。
1 3
大黄的鉴定(实验)
2
1.大型簇晶 2.导管 3.淀粉粒 掌叶大黄根茎粉末
大黄的鉴定(实验)
草酸钙簇晶 网纹导管
(三)大黄的理化鉴定
1.本品粉末进行微 量升华,可见菱针状 或羽毛状结晶,加碱液 溶解并显红色。(羟 基蒽醌类反应)
大黄的鉴定(实验)
大黄的鉴定(实验)
▪ 大黄微量升华实验现象
小结
大黄的鉴定(实验)
本实验从根茎类生药--大黄的生药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三个方面进行实验,在本 次实验中,显微鉴定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粉末 鉴定中,大家要抓住它的主要特征,如草酸钙 簇晶,网纹、梯纹导管和淀粉粒等主要特征的 鉴别,才能在大黄的粉末或者多种末知粉末中 准确地进行显微鉴别。
四、作业
大黄的鉴定(实验)
1 描述掌叶大黄的生药性状特征 2 绘大黄粉末的显微鉴别图 3 绘大黄根茎横切片显微鉴别简图 4 记录大黄理化鉴定的结果
课后思考
大黄的鉴定(实验)
如何采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鉴定三种大黄及其混伪品?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在植物鉴定领域中,大黄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植物。

它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但
由于其外观与其他植物相似,因此需要进行科学的鉴定才能确保其品质和有效性。

为了对大黄进行准确的鉴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采集了大
黄的样品,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通过观察大黄的叶片、茎和根部等部位的形
态特征,我们初步判断其为大黄植物。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对大黄样品进行提取和分离,我们发
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活性成分,这进一步证实了其身份。

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DNA分析。

通过提取大黄样品的DNA,并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我们成功地对大黄进行了基因鉴定,从分子水平上确认了其种属。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所鉴定的植物样品为大黄。

通过形态学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和DNA分析的综合鉴定,我们对大黄的身份有了充分的确认,为其药用价值和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今后的植物鉴定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借鉴这些实验方法,不断提高鉴定的准
确性和科学性,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大黄的微量实验报告(3篇)

大黄的微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黄的基本性状和显微特征。

2. 掌握大黄的微量升华实验方法。

3. 鉴别大黄粉末的真伪和质量。

二、实验原理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实验是中药鉴定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大黄粉末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升华物,可以鉴定大黄的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大黄粉末(购自药店或药材市场)2. 乙醚3. 碱液4. 氯化钠5. 硫酸6. 乙醇7. 稀甘油8. 水合氯醛试液9. 1%碘化钾溶液仪器:1. 生物显微镜2. 酒精灯3. 载玻片4. 盖玻片5. 吸水纸6. 火柴7. 擦镜纸8. 微量升华装置四、实验步骤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稀甘油,混合均匀。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取大黄粉末少量,加入适量水合氯醛试液,制成制片。

- 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大黄粉末的显微特征,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间隙等。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置于微量升华装置的样品台上,加热至样品开始升华。

- 观察升华物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进行对比。

4. 大黄粉末碱液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碱液,观察颜色变化。

5. 大黄粉末氯化钠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氯化钠,观察颜色变化。

6. 大黄粉末硫酸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硫酸,观察颜色变化。

7. 大黄粉末乙醇反应实验:- 取少量大黄粉末,加入适量乙醇,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粉末性状鉴定:- 大黄粉末呈棕黄色,粉末细腻,具有特有的香气。

2. 大黄粉末显微鉴定:- 细胞壁呈薄壁性,细胞核明显,细胞间隙较大。

3. 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实验:- 升华物呈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与标准大黄粉末的微量升华结果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圆柱形、圆锥形、块片状、马蹄形。 • 表面黄棕色(未去粗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蛋结表面光 滑,有类白色网状纹理(有的形容为槟榔花纹,又称锦纹大黄)。 • 断面黄棕色;根茎髓部有星点(异型维管束),根无星点,有放射状 纹理。 • 气清香,味苦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以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质量评价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 干燥失重:不得过15.0% • 灰分: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 0.8% •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甲醇浸液点于滤纸上,置紫 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 荧光。 • 浸出物: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 25.0% • 含量测定:HPLC测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总量,不得少于1.5%
由上可见,大黄在历史上就在欧洲享有盛誉。
历 史
•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因根大而色黄而故名。以 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 吴普谓:“生蜀郡(今四川)北部或陇西(今甘肃)。八月采根, 根有黄汁。” • 苏颂谓:“以蜀川锦纹者佳。„„根如芋,大者如碗,长一二 尺。„„四月开黄花(与今药用大黄相符)亦有青红似荞麦者(与 今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相符)。 综上所述: • 在植物来源方面:历代本草所载的大黄主要是掌叶组的大黄,结合 本草附图,可认为与现今药用的正品大黄相符。 • 在质量方面:古本草认为以四川北部和甘肃的大黄为好。 • 关于混淆品:在唐代已发现河北产大黄与正品大黄不同,与现在河 北产商品“山大黄” (原植物为华北大黄 Rheum franzanbachii Munt.)相当。
– 药材新鲜断面于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浓棕色荧光。 – 粉末的稀乙醇(40%)浸出液,滴于滤纸上,再滴加稀乙醇扩 散后呈黄色或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或棕红 色荧光,不得显持久的亮蓝紫色荧光。
• 检查羟基蒽醌衍生物:
– 粉末用稀盐酸与乙醚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 碱液层显红色。
薄层鉴别:
掌叶大黄横向切断面
名词术语:
锦纹:指药材表面或横切面上 类白色薄壁组织与红棕色射线 及星点交互排列形成的织锦状 纹理,习称锦纹,如大黄。 星点:指大黄根茎横切面上髓 部的异形维管束呈暗红色的星 芒状小点,习称星点。
星点
皮部
显微鉴别
• 根茎及横切面:
–偶有残存的木栓层
–皮层窄
–韧皮部宽广,粘液腔外大内小 –木质部导管非木化 –髓部宽广,有内韧式的异型维管束;根无髓部,无 异型维管束 –薄壁组织中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显亮紫色荧光 有泻下作用 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无泻下作用
天山大黄
藏边大黄
河套大黄
华北大黄
• 国外用药情况:
– 亚洲药典 除收三种正品大黄外,还收信州大黄(R.corianum.)及其杂交种。 – 日本药典 同亚洲药典,并注明信州大黄为朝鲜大黄(R.corianum.)与掌叶 大黄的杂交种,并规定大黄及大黄粉:(HPLC法测定)番泻苷A的含量规 定应在0.25%以上。 – 印度药典 用波叶组藏边大黄(二次大战后大量输入美、英等国)。 – 朝鲜用大黄为(R.undulatum.) – 美、英药典 收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及其杂交种。英国药典规定每100g含番 泻苷A≥1.0%,总蒽醌≥3.5%,不得检出土大黄苷。45%的乙醇醇浸出物大 于35.0%。每100g含总灰分≤10.0%。含酸不溶性灰分≤8.0%。 – 前苏联药典 收唐古特大黄(作为掌叶大黄的变种)。 – 德国药典 收掌叶大黄、药用大黄。 苏、英、西德均规定其总蒽醌含量不得少于3.0%,苏、英、日、德还规定 了检查异种大黄土大黄苷项。 目前各国评价大黄的优劣,即以结合型蒽醌衍生物的含量和土大黄甙反应 为指标。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直立,粗大,中空。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
唐 古 特 大 黄
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 每裂片具粗齿,圆锥花序顶生, 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
带紫红色。
唐古特大黄——极似掌叶大黄, 但其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分 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 披针形或窄线形(呈鸡爪状, 故名鸡爪大黄)。 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近裂,(一般仅达
1/4)浅裂片大齿形或宽三角 形,花较大,黄白色。
产 地
• 掌叶大黄 主产于甘、青、藏、川等地,多为栽培。 • 唐古特大黄 主产于青、甘、藏、川等地,野生或栽培。 • 药用大黄 主产于川、贵、云、鄂、陕等省,栽培或野生。 前2种习称“北大黄”,后者习称“南大黄”。 商品中以掌叶大黄产量大,唐古特大黄次之,药用大黄 较少。
采收加工
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在秋季上冻 之前或春季大黄未发芽前采挖,除去泥土, 切去茎或细根,刮去粗皮,横切成段或片, 纵切成瓣,加工成卵圆形或圆柱形进行干 燥。
晒黄— 晒后发汗,再晒,反复进行至干。 炕黄— 微火炕成5至6成干,发汗,凉干。 阴黄— 切片后用绳子穿起,挂在屋檐下通风处阴干。
性状鉴别
中药鉴定学
大黄鉴定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 两千多年前,大黄就作为我国特产的药材而 闻名于中外,成为国际性生药。据记载:
– 我国在公元前2700年已有大黄应用。 – 公元前114年已经陕西运往欧洲。 – 马可波罗(1250~1323年)旅游东方时记载: “中国凉州(今甘肃)产大黄甚丰” 。 – 17世纪英国所用大黄为中国经印度运往英国。 – 1687~1762年间,俄国政府以中国大黄为专卖 品,鉴别甚严,并以本品为主制订了“莫斯科 标准”,凡不适于该标准的尽行剔去。
国外用药:
信州大黄
• 粉末特征:
–大型的草酸钙簇晶,直径可达190um,棱角大多 短钝。 –大型的网纹导管多,非木化,亦有具缘纹孔及 螺纹导管。 –淀粉粒众多,单粒圆球形、长圆形,脐点大多 星状。
成 分
蒽醌衍生物
– 游离型:为抗菌成分。 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 素、大黄素甲醚等。 – 结合型:为主要泻下成分。 • 双蒽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泻下作用最强。
附 注
• 大黄属波叶组植物的根及根茎,在部分地区或民间药用,有时与正品大 黄相混淆,据载,大黄酚、番泻甙等成分在大黄属仅局限在掌叶组植物, 而波叶组植物主含土大黄甙,不含或仅含微量结合性蒽醌(为正品的 1/30)故无大黄的泻下作用,不能作大黄用,应注意区别。 正 品大黄
来源
植物 形态
伪品大黄
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来 源
为蓼科(Polygonaceae)植物
•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1. 的干燥根及根茎。 注:Rheum(大黄属)由Reuma“河”而来,示在伏 尔加河的Rha地方有产。
• 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甙。具一定的泻下作用。
鞣质类
– 有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具收敛止 血的作用。
尚含四种大黄酸甙(rheinosides)A、B、C、D。亦为泻下成分。
理化鉴别
• 微量升华: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 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蒽醌类成分) • 荧光鉴别:
对照品:大黄酸、大黄药材 吸附剂:硅胶H薄层板 展开剂: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
供 试 品 色 谱 中
– 在与大黄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 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置氨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 点变为红色。) – 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五个橙黄色荧光斑点。
1.掌叶大黄 2.唐古特大黄 3.药用大黄 4.商品药材 5.混合对照品 (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
叶缘具不同程度的皱波,叶片完整不裂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叶缘平坦不皱,叶片掌状浅裂至深裂
药材 性状 主要 成分
荧光 功效
直径可达10cm或更大,根茎横切面髓 部有星点,气清香
直径一般不超过5cm,根茎横切面髓部无星点, 无大黄清香气。商品中根的比例很大
主含结合性蒽醌衍生物,不含土大黄苷 主含土大黄苷,仅含痕量的结合性蒽醌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